第一零六节、救人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706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一零六节、救人
    下得洞来,由于杨年带的松枝比较充足,不知是谁多点了一枝,洞内明亮了许多。杨年将外面蒙军已经撤走的情况作了介绍,大家才放下心来。
    这些在长期战火中历练出来的精英们,都有他们的一套处事方法,在老杨和曹杰准备了解洞外详情时,其它几位没受伤的兄弟则主动出洞外去侦查敌情去了。
    因为杨年说蒙军在大撤退,老杨决定在洞内待一段时间,等几个轻伤的兄弟康复了再出去。由于老杨已经给他们换上了是自用的金疮药,康复效果显著,但伤势最重这位兄弟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老杨来不及听儿子的详细汇报,他和曹杰商量后,决定冒险一试了,看能不能挽救这位兄弟的生命。
    他的想法是从原箭创处重新将伤口打开,然后将瘀血、血水、积液排出,再包扎起来。此方法最大的难点是伤口会继续流血,而伤者的血已经流得够多的了,老杨的金疮药虽然有极好的止血效果,但要从这个伤口处排出体腔内的废物,这个过程中血肯定是止不住的,只企望老杨的速度够快,还有就是伤者的体质和生存意志够强。这是冒险,但如果不冒这个险,人最多还有一个时辰的命活。
    确定方法后,他们在暗河边找了一块较平整的石头作‘手术台’,将皮袍垫在石头上,伤者早已失去知觉,他们好不容易地给伤者灌了点麻醉药,再齐动手将伤者全身衣服剥尽,去掉伤巾,老杨用石盆装上暗河里的清水,再在里面加了一些食用盐用来清洁伤口。伤者腹大如鼓,幸运的是背部的伤口没有发炎,已经结疤,老杨用一把特制的匕首将伤口剥开。
    原来,伤者受伤后来不及处理,由一个弟兄背着走的,血就流在胸腔内了,本来箭伤不大,由于最先包扎的兄弟不专业,拔箭头时将伤口搞大了,最先又是用的普通的伤药,止血效果很差,所以才搞得现在这么严重。
    伤口重新打开后,老杨运起璞玉功用吸字诀,先前还很顺利,已凝结的血块被他吸了一些出来,可到后面,伤者多少有了点知觉,身体本能地开始抽搐起来,血水和积液,以及新流出的血就没办法吸出来了,杨年在一边看着也着急呀!
    小家伙虽然不会治伤,可他却十分聪明,脑瓜子灵活,见父亲不能将血水和积液吸出来,于是提醒父亲:“老爸、翻身,老汉翻身。”
    老杨全神贯注地在施救,已进入人我两忘的境界,哪里听得见杨年轻轻的提醒。杨年看到提醒无效,知道父亲现在恐怕打雷也惊动不了他。于是他准备自已动手了。
    他运起鸿钧罡气,趁父亲吸出一点血水往体外移动的间歇,双手伸入伤者腹部用粘子诀,粘起这一百七八十斤的大汉,一个悬空翻身。杨年将伤者的屁股搁在石头上,自己则扶着伤者的上半身,伤者腹朝上,背部的伤口朝下,血水,积水在他内力的作用下,向体外射出。
    老杨这一转身的功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等他转过身来,便看到儿子这个比他好一万倍的办法。他立即收功,准备好金疮药,再运起璞玉功,从正面按上伤者的腹部,伤者体腔内的污物便劲射而出,一会儿流出来的仅剩新鲜血液了。老杨再用手掌印上伤者的伤口,运功止住血流,父子俩合作将伤者再翻过身来,然后用极快的手法将金疮药上好,再用干净的伤巾将疮口简单包扎。
    父子俩这一番操作,令在一旁的曹杰目瞪口呆,他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对老杨父子的医术和功力更是佩服,特别是对杨年更是刮目相看,如果让他自己来给伤者翻身也做不到,而杨年却做得那么轻松自然,人家只是一个十三岁不到的少年而已,在丈余外围观的一众伤员则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老杨作完这一切后,再给伤者作了一次检查,取出身上的药葫芦,里面仅剩两颗归元丹,他将一颗塞入伤者口中,用功将丹药送入伤者腹中。然后吩咐曹杰好生照看,为伤者准备一点热汤,等伤者醒来后喂食,并将一颗归元丹给了曹杰,要求在伤者醒来一个时辰后给伤者服下,然后便带着杨年到一清静地方调息去了。
    经过此次历练,杨年功力有所突破,他自己感觉到璞玉功应已破第七层境界,鲁氏内功也已突破第七层,鸿钧罡气似乎也将突破。老习惯了,休息前先练一遍内功。
    杨巨流调息好后,根本无法睡着,在黑暗中看着自已这个小儿子,心潮起伏,不能再让儿子犯险了,应该安排儿子早点回家。他在观察儿子时却发现,儿子在练功时,身边的气流象是呈波壮地往外扩散,儿子的身体也象是有光发出,最先是一种暗暗的亮光,其后便没有了,接着身边的气流变得很柔和,给人一种如沐春见的感觉,最后儿子的身体则发出一种紫色的光,身边的气流同时也生出一种极强的排斥力。到后来紫光越来越淡,身边的气流则变得越来越柔和,然后变得若有若无。
    老杨深知他家传璞玉功练到第七层以上,运起功力,身体会有象白玉似的光发出,杨家目前只有他有此境界,老二杨遥也勉强达到了,另外几个子女都没能达到,以前祖父曾经练得手掌如透明的羊脂白玉,他的高峰时期也达到了此境界。
    而今近距离地观察小儿子的练,却发现儿子的身上居然也有光发出,开始时象是璞玉功即将大成时发出的白光,而后却变成了紫光,再光得若有若无。不知儿子是否真达到了即将大成的境界?小家伙同时练了几种内功,那么内功大成的表现一定会与自己璞玉功大成的不同。
    老杨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小儿子,陷入了思考。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参与到这血腥的争斗中,是不是太残酷了!看样子儿子必须尽快回家,潜心武学,必将有所成,也许真能达到一个新高度,自己百年以后,也许家族的重任将落在他身上!以他目前的心性,如见过太多的阴暗的东西,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
    十余丈外的其它兄弟们看到他们父子两所在之地,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紫光发出,更是把他们视作神明了,这是他们从来没见到过的,人体哪能发光呀!不是神是什么?
    约三个时辰后,老杨父子和曹杰等都已有休息,洞外天已黑定,白天外出打探的弟兄找了一些柴禾回来,他们居然在另一个岔洞内找到了几个陶罐在暗河中也摸到了不少鱼,这可是当地著名的嘉鱼,味道极其鲜美,于是烤鱼加鱼汤便成了晚餐的主食,这也是他们这两天吃上的最放心的一餐饭。
    饭后弟兄们报告了今天一天的见闻:今天一天蒙军都在撤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撤完;文家庄的人似乎消失了,弟兄们曾摸进庄内去看过,庄内人畜俱无,只有大件的家俱摆设还在,已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找到粮食,人象是蒸发了一样,他们也没时间去找什么线索。
    蒙军对大鱼洞已不重视,可能认为人早该烤死了。老杨提醒大家不要大意,也许蒙军用的是欲擒故纵之计,晚上还是在洞口安排了暗哨,计划在这里休息到蒙军撤退完后,伤员先转移回阳平关,由背嵬军老曹带两个没受伤的弟兄帮忙,杨年则回家去报平安,并通报这边的情况,老杨则和曹杰则带两个弟兄一起去找曹友闻。
    三天后,杨年和老曹领着伤员一起回到阳平关,箭透胸腔那位重伤员终于有了生机,如不出现意外,命算是捡回来了。曹友闻已经率背嵬军北移,具体在哪里阳平关留守人员当然不可能知道。杨年在老曹的指点下从阳平关走切径,径直回了观涛山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