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鼎说:“就像刚才天歌说的,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在《山海经》中有这样的描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都可能和姆大陆沉没事件有关,而古人东海求仙,所谓的仙应该就是那个消失的远古文明。”
石教授把话题拉回到星盘上,指着疑似山海图的古地图问:“你们看到图上标注的六个圆点了么?”
我的视线自始至终没离开那张图,早就注意到图中有六个特意标注出来的圆点,“看到了,教授,这些点代表什么?是上一代古文明的遗迹?”
“不错,这六个点所在的位置,我们可以称之为昆仑墟。”
“昆仑墟?”我惊讶。
“根据我们综合各方面数据的研究成果,上一代古文明是个遍布全球的超级文明,或者是地外文明,总之它们掌控了整个地球,这六个昆仑墟就是他们创建的基地,也可以称之为枢纽。”
“归墟就是其中一个?”雁凌风问。
石教授点头,继续指给我们看,“用这张图和现代地图做比对,其他五个地点也基本确定下来,一个位于罗布泊和塔克拉玛干一带,一个位于四川云南一带,这个在中南美洲的雨林地区,接近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所在的区域。”
陆天歌急忙举手,“剩下两个我知道,这个应该是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这个是位于两河流域,那里以前存在过苏美尔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
石教授一笑,“天歌说的很对,看来这些天有在认真补习功课。包括我们华夏文明在内,苏美尔,巴比伦,玛雅,埃及,几乎所有古文明都有近似的神话传说体系,只是因为语言和信仰不同,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追本溯源,大家描述的极有可能就是同一种现象。”
我想想问:“您说的这种现象就是那个消失的远古超级文明?”
石教授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史前大洪水肯定是存在的,但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至今还是个谜,我推测它应该和远古文明消失有直接关联。归墟应该就是姆大陆文明的核心,至于它是什么形式,隐藏着什么秘密,只有找到它才能知道。”
陆元鼎这时说:“有了星盘和山海图,我更相信《山海经》中的记载并非荒诞,上一代文明的世界中心是‘昆仑之丘’,这个昆仑之丘是图中六个地点之一,还是另有其地?上一代文明是谁?它们为何会消失,现在又在哪里?和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否有关联?一切都应该藏在这张图中。”
我点点头,“所以我们要找到这六个昆仑墟,才有可能知道一切真相?”
陆元鼎说:“莽古星盘可能就是开启这些昆仑墟的钥匙,事已至此,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按照计划,第一站我们还是要去寻找归墟,然后看情况,再决定下一站去哪里。”
我和陆天歌、雁凌风他们同声答应,无论如何,归墟是一定要去找的,因为那里不仅隐藏着山海图的秘密,还有禹王九鼎这样的无价国宝,我们如果不去夺,只怕迟早会被三尾蝎这样的不法势力捷足先登。
石教授把莽古星盘收起来,放回金属箱,“我们把山海图上的坐标输入计算机,得出归墟这个点的经纬度范围,的确就在马里亚纳海沟北端。”
陆天歌拍手,“那太好了,我们坐船过去就能直接打捞了。”
石教授却摇头,“没那么简单,这个坐标覆盖的海域面积很大,少说有二十万平方公里,甚至可能会高出一个数量级,找到它并非易事,而且途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风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楚炎笑着说:“放心吧教授,关于这点我们早就达成共识,就算再危险,我们也必须找到归墟,找到九鼎。”
“好,我们这支队伍是经历过考验的,相信大家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石教授环顾我们,给大家伙儿鼓舞士气。
陆元鼎总结说:“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让大家心里有个谱,科考船已经联系好,估计会在十月下旬出发,大家耐下心来再等一段时间,该干什么干什么,但也别忘记预习功课,多了解一些本次探险相关的知识,有备无患。”
这一等又是一个月,转眼来到十月中旬,正当我等的百无聊赖,以为这次科考探险行动多半又会延误告吹时,石教授终于宣布了好消息,我们联络的那艘科考船——鲲鹏号已经停泊在大连港,正在往船上装运设备和物资,一个星期后启航,我们飞过去直接登船就可以。
三天后,我们原班人马一行九人坐上飞机,漫长的等待总算结束,重新踏上探险旅程,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坐船出海,心情格外激动,至于风险之类的问题,我暂时没考虑那么多,换句话说,既然已经上了这条船,怕也没用,只管往前冲就行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港口,见到了传说中的鲲鹏号,这船比我想的还要大很多,听说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在科考船领域可以说是巨无霸级别的,是国家远洋科考项目的核心平台之一,涂装也非常漂亮,崭新锃亮,而且前卫时尚,看上去和豪华游轮一样。
当然这么大一艘船不可能只为我们一个探险队服务,听石教授说,同时登船的有六七个单位,算上我们,一共有十个左右的科考项目,但基本都和太平洋深处以及马里亚纳海沟有关。
我一个门外汉,对这些科考行动没什么经验,也不是很懂,担心这么多来自不同单位的人员和任务掺杂在一起,忙起来会不会顾左顾不了右,对我们的探索和打捞任务造成影响。
石教授却告诉我不必担心这点,大家虽然来自不同机构,不同的项目组,但都是为了科研探索,出了海,远离陆地,在一条船上就是一家人,有什么情况,大家彼此都会出手帮忙,就算不懂其他项目的内容,也可以当个免费劳动力,这是深海科考任务的常态。
还有一点,任何科考项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同时需要几个部门协调配合,就拿我们这次寻找归墟和九鼎的任务来说,它和海洋地质、声呐探测、海洋生物、深海打捞等学科都有关联,总之船上各方面的专家越多,对我们顺利完成任务越有帮助。
我听了频频点头,心中的疑虑消除,干劲儿更足了。
成吨的物资正在一车一车往船舱里运输,或者通过起重机往甲板上搬运,深夜时分,码头上灯火通明,忙个不停,很是热闹。
陆元鼎和石教授他们被邀请去开会,剩下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无所事事,想凑个热闹过去帮忙搬运物资,起码装装样子,但那边都是机械化操作,我们根本伸不上手,索性样子也不装了,坐在顶层甲板的船舱里开吃开喝,一边看外面的夜景。
“好家伙,这船是不是忒大了点儿,都赶上小半个航母了。”张发财感叹。
雁凌风说:“吨位小的科考船很难支撑我们这次任务,所以等这么久也要坐鲲鹏号,船体大一些,遇到风浪也能平稳点,动力足,能应付更恶劣的海况。”
楚炎说:“这船有两百米长吧,看着就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来第一次任务十拿九稳了。”
“马到成功,不对,是船到成功。”陆天歌说着举起酒杯,大家都跟着碰了碰杯,喝的是香槟。
我喝完放下杯子,“这还没出发就喝上香槟了,是不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陆天歌却说:“那还能怎么办?愁眉苦脸能提高成功率?大家摆正心态,积极工作,这样才能应对问题。”
我不想跟她抬杠,免得又吵起来,连忙夸她说的都对,正这时,陆元鼎和石教授他们回来,身边还跟着几个船组人员,其中两个年纪较大的看穿着,应该是船长和大副之类的领导。
果然如我所想,经石教授给我们引荐,这两位的确是鲲鹏号的船长和大副,船长叫林德友,山东人,大副叫陈建国,大连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航海精英,得知我们这次任务的特殊性,他们十分重视,特意来见一见我们全体成员。
我们站起身,一一和他们握手,寒暄几句,林船长和陈大副开始跟我们介绍鲲鹏号的情况。
他们说这船虽然大,科研项目虽然多,但船组人员加上科研人员,总共也不到三百人,出海之后,大家要通力协作,互帮互助,尽量确保所有项目都能正常完成,尤其是我们这项特殊任务,事关国宝,以及国宝背后更深层次的机密,鲲鹏号会竭尽全力配合,其他项目组的同志也会鼎力相助。
我们几个也连忙表达决心,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客气,有用得到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科学研究我们虽然不懂,但年轻人力气有的是,随便差遣。
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氛围中,两天后的夜里,鲲鹏号解缆起锚,伴着长鸣的汽笛声离开港口,在夜幕下的海浪簇拥下缓缓启航,前往太平洋深处,正式向马里亚纳海沟进发,航次编号KP/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