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投下一片阴影,不仅由他的肉体,而且由他不 完美混合的精神。这是他的悲伤。任凭他随心所欲地转变方 向,他的阴影总是落在太阳的对面;中午短,傍晚长。你难道 从未看见它吗?然而诿诸太阳,归根结底阴影是最宽阔的,同 他自己不透光的程度不相上下。
——梭 罗
有谁看见过神
在香吧拉有一种神祇的文字密布在每一个地方。但有谁看见过神 呢?神祇的暗示,神祇带来的神灯 似乎可以在每一道峡谷、雪山、 草甸上流传、点燃。我认为,香吧拉的庶民之所以对心中的神那么敬 畏,就因为神的遥不可及。 一个人接近神,是因为在这个人的心灵世 界有神的神秘传说。
那个走在牧场上的牧民心灵的神在哪里,他可以随同牦牛和羊群 一个牧场又一个牧场地迁徙,他不惧怕一切妖魔鬼怪的传说,因为在 这个牧人心灵中有一个神出现在每一个牧场,那个神即来自他的理想 世界,所以,他会看到一道道神祇如同朝露降临在牧场上。牧民看见 过神吗?神是无法看见的,即使你看见了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你也 只是看见了卡瓦格博的传说,真正的卡瓦格博是人们心灵中的神,他 居住在另一个芳菲的世界上,他只公诸于他的神祇。于是,在雪山脚 下的大片大片牧场上,牧民们感受到了神祇的文字,就这样,在牧场 上,即使你丢失了一头牦牛和一头绵羊,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你 同样能够找到它,那头丢失的牦牛和绵羊必定在另一座牧场上,另一 个牧民帮助你放牧着,这就是香吧拉,在它的牧场上有神祇震撼着每 一颗心灵。
还有佛光,它如同神祇文字一样在上空弥漫,对于香吧拉世界的 庶民来说,看见佛光世界在上空就意味着有好运降临,佛光最早是从 遥远的印度传入我国的藏区,经过种种演变、斗争、融合,终于在香 吧拉的藏区的天空上升,藏传佛教笼罩着青藏高原,是因为它影响着 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佛光普照之下,香吧拉的庶民们仰起头来,而 在他们脚下是青稞架、灌木丛中的荆棘, 一群群牦牛在嬉戏、奔跑; 在佛光之照耀之下,每一个牧民都有自己心灵的道德标准,比如,在 香吧拉的祭祀世界,祭祀而不伤害生灵 这对一个新的古老的畜牧 业的发展是一种保护,在迪庆州的一本书上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佛 教传入后人们祭祀并朝拜梅里雪山,但不必杀牲以祭,并将此说成长 格博皈依佛门后行善并更受当地群众尊崇。从这种角度推衍佛教传播并站住脚的根源还是成立的。”
佛光之所以在香吧拉世界永久地照耀下去,因为香吧拉是一个理 想王国,没有进入香吧拉的人都把它作为灵魂的乌托邦。除了具有辽 阔的草甸子牧场,编织出神话天国的雪山,以及融入了一本奇妙的书 并像一本奇妙之书展开的大峡谷 …… 除了置身于神设计的香吧拉王国 的灵魂境界之外,佛光使我们看到了那些世界上最虔诚的笑容,只要 你逢到这种笑容,你就会感受到佛光照耀之下的香吧拉还“有唱经处、 有大殿、有穹隆、有祭坛、有光塔 …… ”这是一个从虚幻到真实的世 界,从那些每日相逢的世界上最虔诚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佛光下的神 祇使那些朦胧的身影,从我们身边远去的墙壁放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神,有谁看见过神?也许谁都没有看见过真正的神,当我祷告时,我 理解了藏区的牧民脸上那虔诚的笑容。
只有通过祷告你才会与神接近,在祷告的过程之中,我已经看见香吧拉井然有序的道德规范,它犹如另一个极乐世界有着我们向往的宁静、芳菲、梦境、和平 ……在这种极乐之中,每个人都在用自 己的行为方式展现出自己的善行,每一种善行都应该是香吧拉的品质 这就是我们在香吧拉既可以迷失方向,又可以从迷失中看到一面镜子, 在佛光照耀下,香吧拉悬挂着一面巨大敞开的镜子,每一个人都可以 在镜子中看到我们的形象。
这是我们在寻找神的道路上看到的那面镜子,毫无疑问,只有在 那面镜子照耀下,你才会看见神,神只出入于那些有心灵史的秘径。在 每个人的心灵史中自然会有一条秘径,它通向一道神祇,通向一种美 好的无限,就像你在一瞬间品尝着永恒的美酒,就像一棵芬芳之树笼 罩着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许可以看见神。
当日出笼罩着松赞林寺
当日出在那天早晨笼罩着中甸县城北4公里处的佛屏山麓,松赞 林寺便露出了原形。当我们还沉浸在一道在牧场上看见的佛光中时 一个香客的朝圣之路把我们引向了那片山冈。那片山冈也许就是日光 之城,是伟大的太阳日历在轮转中突然溶进心底的日光之城,从那一 刻开始,太阳每天最早地笼罩着那座山冈 面对一座被阳光完全沐 浴的山冈,心底的感动荡漾开来,透过阳光的层层温暖的金黄色.透 过金黄色中斑斑驳驳的无限状态,我只有仰起头来,屏息不敢发出一 丝声音。然而,透过那层层金黄色在松赞林寺的荡漾,我起初朝拜的 是太阳,没有日光普照,我所仰望的那座山冈就不可能矗立着神圣的 松赞林寺,这座寺院的建筑设计一定来源于一个梦想与日光交融的建筑设计师,他也许就是一个高僧,就像传说中的那个高僧一样缓缓地 站在山坡上,当一 阵日光倾泻在他身上时,他看到了众鸟飞翔,那群 鸟绕着东面的奶子河源头,然后飞到山顶,并绕着阳光的一 团团金黄 色发出啭鸣之声,抬起头远看,西面的释卡雪峰遥相对映 …… 我想,那 个建筑设计师站在山冈上被佛光所笼罩的一刹那使他看到了松赞林寺的全部面貌。
松赞林寺的日光吸引着我,也许那就是佛光.在佛光 照耀之下,想去了解山冈上那已露出原形的圣殿,对我来 说是一种颤栗。我来到台阶上,通往松赞林寺的台阶使我 看到了那个建筑师的梦想。在公元1674年,那个建筑师 被一位高僧所看见的众鸟所吸引.他想到了众生的普渡, 众生修行布道的台阶,就是一条庄严的朝圣之路。我被这 些台阶吸引着向上走去,走到中间些,伫立着,仰起头 来,尽管我还看不到那位智慧的高僧看到的那群众鸟,但 我看到了山冈脚下的大片牧民和青稞架。因为这座圣殿 无法离开山冈下起伏的牧场,离不开庶民撒向空中的青 稞,两者都是佛光所照耀的事物,所以,我在中间看到了 支撑着圣殿的香吧拉的农业景象。再往上走,向着阳光最 斑驳的金黄色往上走,我想起了那位建筑师,他往上走时 已经确定了佛光应该从阳光深处弥漫出来,弥漫这个状 态是松赞林寺的美好状态,使时间和空间的亲密融合从 弥漫中向外渗透、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佛光。
在台阶的最后一级仰起头来.我回转身体,看到了那 群众鸟正将它们自由而欢娱中的阵阵啁啾荡漾在空中的云 彩下;我看到了奶子河,它的源头在日光中看上去晶莹剔 透,透过奶子河弯曲的线条,透过众鸟飞翔的自由状态, 透过山冈脚下的村寨、炊烟、牧场上的秋色 ……我正在佛 光之中变成一个朝圣者,用我朝圣者的祈祷来接近这一次 与佛光的相遇。
佛光在阵阵的金黄色中渐渐向我们的身体荡漾而来, 这是一个朝圣者最幸福的时刻,越往上走,佛光深处我们 可以看见藏式建筑的特点:它无疑是建筑设计家用梦想 置身在佛光之中产生的想像力,他的想像力使全寺占地 五百亩,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城镇,在这布局精密的 城镇之中有扎雅、独肯、东旺、绒巴、鲁古王道城门 …… 在大殿中可容纳近2000人趺坐念经 ……我就在这些城垣 之中进入了一道门又从另一道门出来 ……置身在这座巨 大的椭圆形城垣之中,仰起头来看着众鸟从我们头顶飞过。哦,这圣殿在遥远的1674年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那个建筑设计师 的幻想,它作为佛光普照的一座圣殿并不受时间的影响,这座日光城 照耀的山冈终于拥有了它的转经堂,壁画中描述的藏教传说以及众多 僧侣,在这座城垣之中最永恒的那一缕缕佛光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另 一种虚幻的力量。
路上的一群僧侣到哪里去
一群年轻的僧侣突然出现在路上,他们披着红色的袈 裟,在一本书上我看到这样的文字:“有德行的僧侣走路,垂 眉低目,不甩手不跨大步,问他们为何如此,答曰:恐伤及 小生命。他们认为万物都有生命,要进入轮回, 一不小心会 伤害虫蝼蚂蚁等的生命,就是孽。”虽有点迂,但这种观念与 生态所讲的所有现在还存在的生命都是经过大地沧桑巨变后 进化而存的物种,而因为当前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使生态 恶化,许多物种正在急剧消失的危机的认识有相通的一面。 披着红色袈裟的年轻僧侣们目不斜视,他们正沿着214国道 行走着,脚步轻盈,仿佛不想惊动路上的任何生灵,在灿烂 的阳光下,他们依次列成一支队伍朝着一片茂密的森林走进 去了。我想,也许他们正在寻找静修的地方,比如, 一座危 崖的洞,是僧侣们面壁倾听天籁之声的好地方;比如, 一座 原始森林芬芳的草地,同样是可以远离世俗生活的地方。僧 侣们身上飘拂着红色曳地袈裟,他们的出现使我刚刚看过的 那些朝天空上升的佛光变得那样开阔,佛光因为这些修行的 僧侣而开阔,很难想像当一群僧侣置身在一座没有人间烟火 的危崖石洞之中,他们在修行时看到的幻像是什么?
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种让我震惊的图像: 一个年轻的僧 侣坐在一座从道路的中端突兀出来的危崖之上,他所面对的 是巍峨的群山——这样的修行姿态从未在任何场景中看见过 出乎我们的想像。鹰,又是一只鹰在他的修行视线之中,盘 旋在他附近,在天空,在山脉逶迤的线条中端,他仿佛在研 习瑜伽功,身体面对的却是引起我们仰望的山脉。这是青藏 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的中段,他所眺望的是除了有鹰飞翔之外还有无休无止的移动的山脉。什么叫修行?当一个人的灵魂发现 别的灵魂,比如, 一座山的灵魂高高在上, 一棵树的灵魂回味无穷, 一 朵云彩的灵魂缥缈在睡眠之外, 一座峡谷的领域塑造了一座塑像 …… 这就是一个人的修行之路。而我们竟然在他之外徜徉了许久,他们仍 未发现我们,他的心不会被别的声音所惊动、他的视线不会被别的枝 蔓所纠缠 — — 这就是一个年轻僧侣坐在岩顶眺望山脉时的修行。
我在那岩顶之下看着他红色的袈裟 它犹如一团 火焰但不会让我们感到燃烧,它带来的是一 团宁静的火 焰.它使年轻的僧侣未曾发现我们的存在,红色袈裟表 明了一个僧侣的修行之路是那样开阔,它可以是无限,是 无限的心灵之约.是宁静的馈赠、是已经融入了清幽流 水的一道屏障,我回过头去看我们经过的路,我想看见那群僧侣的 影子,但他们已杳无踪影,在香吧拉,尤其是在佛光上 升的地方,每个人的降临如同消失那样无声无息。不过, 我已经看到了那群年轻僧侣修行的旅途, 一座岩洞可以 容纳下他们的身体,可以改变他们的姿态,可以演绎出 他们新的灵魂,这就是修行。
我此刻的道路同样是一条修行之路,就像最完美的 睡眠。睡眠就是在最漆黑的时间里发现了银光闪烁的迷 宫,是在那呼唤中感受到已经被呼唤过,已经惊醒过:睡 眠是在香吧拉这样的世界邂逅到一座雪山上的空中花园; 睡眠就是重新看见经历过的幸福。最完美的睡眠来自入 睡之前的姿态,就像那个年轻的僧侣把身体轻盈地放在 岩石上,不惊动任何风花雪月,让所有的人和动物从身 边走过去,然后看见自己灵魂的形状。
所以,我不去惊动消失在森林中的那群年轻僧侣,也 不会让坐在岩石上的年轻僧侣看见,然而、我将尽一切 可能看见他修行的秘密。因为.每个人关于灵魂的秘密 都与逆转的日月有关系,都与万般事物的遥远有关系。所 以,我们因为遥远而修行,因为一种逆转的日月而修行 只要我们活着 这种秘密会感动天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