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的那种涩味与酒吧的朦胧,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两种特殊的味道。这两种味道都经 历过的人,其生命的过程也就变得完美。
缅北的一座咖啡馆,曾经留下过年轻慈兰的影子,她来这里是为了等一个人。经过了种 种的战火洗礼,他的神经细胞终于找到了她和他的记忆线索。她坚持给他写信,虽然写好的 信并不知道要往何处邮寄 … …
但她还是将信件托一个身体痊愈之后转到前线的病人,转到了他的手中,那时候他的神 经植物细胞已经开始复苏了,一大包装在军用铝制饭盒中的信件经过辗转,终于又来到了他 的手中,他正在前沿阵地挖战壕,他带领他的部队将迎接又一路敌人 … … 当他启开一只军绿 色的铝制饭盒,他似乎已经嗅到了一阵遥远而又熟悉的气息。
她绝对是一个用心的姑娘,自从写下第一封信开始,她就预感到了这些信件是暂时无法 寄出的,她之所以写下信件,是因为时时刻刻她都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他似乎并没有离她远 去,他就在不远处的屏障之外与她对视着。她透过被密林树枝藤蔓所遮挡的一道道屏障,能 感受到他的身体正在前沿阵地上奔跑,她甚至也能看到他从空中抛掷出的手榴弹下,倒下了端着刺刀的一大批国家的敌人,那些被战争烟火所缭绕覆盖的屏障啊,并没有减轻或是遮蔽 他们的爱情。
爱情在她体内循环燃烧着,使她写下了一封又一封情书。她预感到了这些信件送达他手 中的艰难,为此每写好一封信,她都会将它装进一个亲手折叠的牛皮纸信封中 … …她害怕这 些潜藏着爱情的信件会遇到暴雨闪电,会遇到战火硝烟弹片 … …
就这样,她竟然也收到了他的短笺,他说,他和他的部队将在近期抵达曼德勒城的城郊 区 … …这就意味着他和她的距离在近期内会缩短了。她的希望中终于升起了明亮的光束,这 光束仿佛是硝烟战火中的缅北战场中绽开的一束花朵。
她给他回了短笺,说近十天内她将随同战地医院驻守曼德勒城区,她发现了曼德勒城靠 近郊区的一座小小咖啡馆,这十天内如有空,她和他是否能抽空在咖啡馆见上短促的一面? 在心跳中她终于又收到了他的短笺,说明晚八点半可以在城郊区的那家咖啡馆见上短暂的一 面。
她穿上了那条在昆明翠湖边与他约会时,曾经穿过的蓝花布裙,在第二天晚上约定的时 间内提前十分钟,来到了曼德勒城郊区的那家咖啡馆。这座咖啡馆是当地华人夫妇开的,他 们告诉慈兰,城里人多数已经逃亡出去了,他们之所以坚守此地,是因为知道中国远征军已 经进入了缅北战场,他们决定留下来,如能将咖啡馆开下去,让军人们在此小憩喝杯热咖啡 也是一件好事情。
她很感动也很伤感,咖啡馆果然坐着几个军人,他们都得到了一杯免费的热咖啡,正坐 在幽暗的灯光下慢慢地品尝着。她坐在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杯热咖啡很快就上来了。这是 一杯放了糖的甜咖啡,好久没有品尝到甜的味道了。她品了一小口,等待着他的降临。她相 信他会来的,现在,他已经恢复了记忆力,他如果走进来,她坚信他会认出自己的。
墙壁上的一个挂钟每过一小时,总会发出一种响音,仿佛在告诉在座的每个人,战时的 分分秒秒都在变奏出不同的现时境遇。时间已经从约定的八点到了九点,仍没见他走进来, 她决定等下去,因为她知道,战争时期作为军人的他,不可能完全按照约定的时间 … … 因为 他是军人,作为置身在缅北战场的军人的时间是属于战争的。她非常理解他,没有任何怨言 地继续等下去。
除了等他之外,她也在想象着哥哥所置身的那一片战场。自从进入缅北与哥哥告别以
后,她就完全失去了哥哥的音讯。一杯咖啡她不敢喝完,她每过一小时,便品尝一小口 … … 就这样,天亮了,他还没有走进来。她站了起来,她不能再等下去了。因为她同样是缅北战场上隶属于中国远征军的医务人员。
咖啡馆的军人们在她离开之前早就撤离了 … … 毕竟,喝完一杯热咖啡的时间是短暂的。 在此的所有军人所置身的是战场,借助于曼德勒城的曙光,她又回到了战地医院。到如今, 漫长的时间过去了,她重温等待他的那个夜晚时,仿佛重又回到了曼德勒城郊那家孤零零的 咖啡馆。
掀开咖啡馆的布帘走进来的每个人,她都会以为是他,自然而然就会抬起头来。她希望 那个掀开布帘走进来的人就是他,或者希望下一个掀开布帘走进来的人就是他 … …然而,他 始终没有走进来。
从那天晚上开始,她就失去了他的音讯,就像哥哥一样失去了音讯。两天以后,战地医 院又撤离了曼德勒 … … 慈兰阿婆回忆着那家咖啡馆时的语音是那样清晰,她说哪怕能在那对 华人夫妇开的咖啡馆见上非常短促的一面,她也就满足了,然而,见面是如此艰难。
此刻,天亮了,我和朝木走出了咖啡馆,他要送我回青云街,我拒绝了。我想在破晓而 出的黎明中走回去,就两公里路,几十分钟就走到青云街了,我很少在这样的时间走路,尽 管一夜未睡,神经却如此清醒,大约是喝咖啡的缘故。
王医生果然拎着那只从网上定做的古典箱子去旅行了 … …我从内心由衷地祝福她,希望 她能在旅途中遇见属于她自己的故事。王医生拎着一只古典箱子,会在旅途中发生什么样的 故事?我们可以有几十种猜测,却无法真正地进入故事的核心。
那么,故事的核心应该是什么样的?与慈兰阿婆置身在战乱年代的故事相比较,我们的 故事显得太平淡了。在平淡的故事进程中,慈兰阿婆和小花加上我,正在整理箱子里的遗 物。小花将六只真正的古典箱子从房间里提了出来,噢,六只旧箱子,你难以想象里面装着 什么。我对箱子的热爱,总是超过现时代的许多科技产品,比如手机,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 发明,世界不会变得这样糟糕,现实中会有更多的人沉迷于纸质书的阅读中,也会有更多恋 爱中的人在信笺上给心爱者写情书。
小花拿着两块干净的白毛巾擦干净了六只箱子上看不见的灰尘,她说,尽管这六只箱子 装在衣柜里,却还是有灰尘的,我之前也看见过另外的箱子,但那几只箱子是靠在墙边 的 … … 小花说,阿婆就是箱子多,有几十只箱子,所以,自然就可以创办一座私人博物馆 了。
小花有些神秘地走过去掩上了门,她对我耳语道:“慈兰阿婆可是第一次全面地敞开她的几十只箱子 … …”现在,我知道小花要掩上门的用意了。除了六只箱子外,小花又拎出来 了八只木箱,刚才那六只是皮箱。总共十四只箱子来到了阳光普照的庭院中,小花说,现在 要听阿婆的指示了,到底应该将哪一只箱子启开呢?
刚才阿婆一直未在我们身边,她回房间去了,小花似乎知道阿婆回房间干什么去了。小 花站在树下不时地往房间那边翘首探望,等待阿婆出来。我感受到了冥冥中有一种庄严而苍 茫的仪式到来之前的等待,我和小花都在等待这场个人仪式的降临。只有这一刻,面对十四 只箱子的时候,我们才会感觉到慈兰阿婆和箱子的故事,正是这一只只箱子陪伴着慈兰阿婆 亲历了人世间与她的生命相维系的磨难。
也只有在这一刻,我们才会重视仪式,因为面对时间赐予我们的历史,只有从内心上升 的仪典,会带领我们去迎接一幕幕历史的光荣和哀伤。
几天前,曾经在此租住房子的几个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同样也是拉着手提箱,拎着行李 画架离开的。离开之前,慈兰阿婆让小花做了一桌丰盛的晚宴,送别他们,小花按照慈兰阿 婆的嘱咐让我和王医生前来参加他们的晚宴。几个大学生在晚宴上有些依依不舍,他们说, 在慈兰阿婆的老房子里他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找到安居之所和画室,最为重要的是每 天在庭院中有慈兰阿婆相伴,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慈兰阿婆终于撑着拐杖出来了,她竟然穿上了当年中国远征军的服装,外面还穿着白大 褂 … …此刻,刹那,我想起了王医生的服装,她外穿白大褂,里面要么穿裙子,要么穿旗 袍 … …这是置身于两个不同时代的女人。
九十多岁的慈兰手扶拐杖,仿佛以当年的着装将今天的我们重又带回到了缅北战场,这 正是慈兰阿婆个人仪式的开始。她弯下腰启开了第一只箱子,现在我们才发现,每只箱子都 是以时间来编号的。此刻,我的手机突然在包里振动着,起初,我不想去理会它,然而,手 机仍然在一遍又一遍地振动 … …连九十多岁的慈兰阿婆都聆听到了手机的振动,她提醒我先 去接电话。
我不得不将手机从包里掏了出来,这是一个陌生电话,往常,我是不接陌生电话的,因 为很多陌生电话要么是让你买房、买保险,要么是贷款利率的诱导,最重要的还有来自各种 骗术的电话 … …我不是网购者,所以,凡是陌生电话就被我强制性地掐断了。而此刻,这个 电话反复地振动,已经影响了我们即将开始的仪典。
于是,我想弄清楚,到底是谁在反复地给我打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稚气十足的声音,是一个男孩的声音,准确地说是一个大男孩的声音 … …他发出的声音并不太陌生,男孩说:“阿姨,你可能记不住我了,我是在青云街遛秋田狗的飞飞,你还记得我吗?不久前我 去上航空学院了,我想告诉你,明天我就要学开飞机了,我知道你是一个作家,在青云街与 你相遇,你给予过我很多人性化的鼓励,包括对于狗狗的态度,包括我想做一个飞行员的愿 望,你的电话我是跟王医生要的 … … 几年前,王医生帮助我矫正过牙齿 … … 哦,明天我就要 开始学飞行了,所以很激动,就想打一个电话告诉你。”
此刻,我在手机的视频上看见了这个可爱的大男生,我看到了一张正在成长、充满梦想 的面孔 … … 只有这一刻,我才感觉到了手机的美妙,它让我们在如此漫长的距离中,都能彼 此看见。男孩在那边说:“我看见你了,阿姨,就像在青云街一样又看见了你,请给予我几 句鼓励的话语吧,好吗?”
男孩太美好了,于是,我对着视频告诉男孩:“你的名字叫飞飞,命运让你即将开始学 习飞行的技术。这是一个与白云蓝天相关的梦想,希望你将这个梦做下去,飞翔在蓝天白云 之上,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男孩笑了,告诉我说:“阿姨,做一个飞行员,只是我的初期梦想,我的最高理想是做 一个宇航员,有一天去了解更浩瀚的宇宙。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地球不再适合人安居的话, 我们能找到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去生活。”
男孩的声音在这一刻无疑为故事增加了新的色彩,这是一个意外的电话,我完全没有想 到那个在青云街遛狗的男孩子,会给我打电话,会将他的理想告知我,让我也分享到他那少 年的心跳。少年的梦想看上去有些遥远,却离我们的这个地球如此之近。
而此刻,九十多岁的慈兰阿婆,正待揭开十四只编上号的尘封中的箱子 … …这十四只由 牛皮木材制作成的箱子,已经陪伴慈兰阿婆走过了十分漫长的岁月,而如今,她要亲手启开 尘封在箱子中的秘密了。我又看见了慈兰阿婆伸出一双手时,在她手上布满青筋林立般的战 栗和痕迹,这双手曾经在缅北战场的战地医院搀扶过多少受伤的军人,抚摸过多少绷带、血 痕、创伤 … …
慈兰阿婆终于启开了编号为1的那只咖啡色的牛皮箱子 … …她仿佛拉开了被无数烟尘封 锁的帷幕,我听见那只浅咖啡色箱子的锁簧响了一下,时光递增的速度不会太快也不会太 慢,它就像人心跳的节奏,以无数光轮的神秘维护着生命的走向。而伴随人辗转于世间之速 度的一只只箱子,总是会带领我们在地球上绕了许多道圆圈之后,又回到原地。
编号为1的箱子启开后,我们好像都嗅到了一种气味。慈兰阿婆对这种气味很敏感,她说,这是母亲的味道 … …现在,慈兰阿婆终于可以从容地面对自己的母亲了。她说,母亲是在第三次赴缅北给中国远征军护送医药的路上,遇到了缅北上空飞机的轰炸 … …母亲和她雇 用的马队全部遇难,这次轰炸使中国军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浩劫 … … 当清理遗物时,只 发现了母亲旗袍的碎片、一只女式手表的外壳 … …
尽管如此,箱子里除了那从轰炸的碎片中搜寻到的旗袍残留的碎片和手表的外壳外,还 有几条完整的母亲在那个时代穿过的旗袍,还有母亲开诊所时使用过的金属器械、一只药 箱 … …这些东西在战争结束后被慈兰阿婆收藏在了箱子里。战争结束之后,慈兰阿婆从缅北 带着母亲和恋人的遗物返回了昆明。当她重回青云街时,手里拎着的那只箱子中装着他们的 遗物,母亲租用的诊所早已关闭,父亲已病逝了。父母在青云街留下的那栋老房子,长满了 凄凉的荒原,慈兰阿婆推开门,走进了青云街的家。
从那一刻开始,她就整理着一箱箱来自伟大时间的遗物 … …我曾说过的,时间是万能的 魔法师,它修复着生命的疾患、苍茫和痛苦,并赐予了你生活和希望。慈兰阿婆失去了父 亲、母亲、恋人,同时也失去了哥哥的音讯。
战争终于结束了,在万劫中拉上了帷幕,但修复战争所带来的剧痛,却同样需要漫长的 时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慈兰阿婆一直在专心致志地整理遗物,修建在战争中被日本人 的飞机轰炸损伤的房屋。直到遇到她生命中第二个男人之前,她每天所做的事就是怀念逝去 的家人和男友,整理旧物,用各种方式搜寻失去音讯的哥哥的消息。
就在这时,她生命中第二个男人走来了,他的到来就是为了帮助她疗伤的。他是一个大 学的历史老师,有一天经过青云街就看见了她。战争结束以后的她,依然年轻灿烂,尽管她 年轻的年华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历史老师后来就成了她的丈夫,他们建立了家庭,生下 了一儿一女,并将他们抚养成人,两个孩子都去了国外。当日子好起来后,陪伴她三十多年 的丈夫生病离开了人世。
当无穷岁月不断地使她历经生命中每一场生与死的仪典后,她开始变得越来越从容淡 定。当年事越来越高时,她的一对儿女早已在国外安置了家庭,同时为她添加了许多孙男孙 女。儿女带着他们的后代,一次次地回到青云街,想说服年事已高的母亲去国外生活,但都 被她拒绝了。
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开始,她走进青云街的宅院时,就已经坚定地告诉过自己:从今以
后,无论世事怎样变幻,她将用自己的生命驻守于此地,用自己余下生命的时光守望着几十 只箱子的遗物,回忆并生活下去。来自内心的信念,使她拒绝儿女孙男孙女们的劝诫和邀 请。她留下来了,就像院子里的每一棵树一样在此生长,又在此消磨了历数不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