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因之果3
书名:青云街四号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5063字 发布时间:2024-07-10

还有另一番意象也在这一刻出现在我眼前:在暴风雨降临前夕,一群蚂蚁沿着小路正在 列队奔向它们的城堡。如果你恰好置身荒野,在狂风呼啸的闪电中看见这群蚂蚁的队伍时, 请你挪开脚,千万别伤害它们。让它们从你脚下移动身体而去,它们要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尽 快寻找到不远处的土丘,它们的古堡就建在一座隆起的古丘下面。
一个人的博物馆,我相信小花姑娘的这个创意梦想一定会实现。我看到一滴水的渗透使 它超越了人世间漫长的距离,从伟大神秘的内陆进入了蔚蓝色海洋的怀抱,而那群纤弱的蚂 蚁在暴风雨到来之际,同样以步履艰辛的行走,最终回到了大地某座温暖安全的土丘,寻找 到了它们的城堡。



九十多岁的慈兰阿婆就这样开始了她的造梦历程,从这一刻开始,我深信,这个历尽第 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女人,将重建她的另一个世界。
时间,重回到了缅北。他终于醒来了,这是九十多岁的慈兰阿婆,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上 午要告诉我的第一件事情。那天上午我起得很早,因为房间里甜甜早就醒来了,而且比往日 要起得更早一些。甜甜用小爪子抓我的房门时,其实我已经醒来了,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睡 得晚,起床早,人们似乎都患上了或轻或重的焦虑症。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躺在床上的时间越长,忧郁的情绪上升得越快。除非你已经 进入了深度睡眠,完全地脱离了现实世界。然而,一旦你睁开双眼醒来了,你会感知光线, 是光线重又将你带到了人间。醒来者,仿佛重又寻找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在光线的强烈或暗 淡中,感官将会判断时间的循环。
这循环使你又感受到了血管中奔流的血液 … …于是,人们不愿意再躺在床上,因为床不 是为清醒者们而准备的,倘若继续躺下去,就会感觉到身体下的床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看 不到尽头的荒原。人,理性的生命游荡者,总想从荒原的尽头走出去,总想找到那个真实的 自我形象的存在。
在天晓以后,我拉着狗链带着甜甜乘电梯下楼来到了青云街。甜甜经过了一夜的黑暗睡眠,同样寻找到了自我,它显得比我更兴奋,小身体开始寻找奔走的速度,它似乎嗅到了青 云街黎明前夕的味道,银杏树上金黄色正待飘落的味道。再就是嗅到了环卫工人早起打扫街 道,整理垃圾桶的味道。
甜甜奔向前,它对人类的味道总显出异常的敏感状态。早起的环卫工人,是一个四十多 岁的女人,她身穿环卫工人的淡绿色马褂,正在用一把很长的扫帚清扫着街道,从扫帚下发 出的声音,有点像深秋时节树叶被风呼啸吹下的声音。
如果你细听,就会在各种声音中体会到人生的不易,但这种细听只有在你心绪安宁时才 会进入,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是不会用感官倾听来自世界局部的声音的。
甜甜显得很幸福欢快,与一条狗的幸福状态相比,人就变得复杂和沉重了。甜甜竟然发 现了一只墙角的猪蹄,它嗅着味道而上,找到了那只猪蹄,这一定是昨晚哪一个吃夜市烧烤 的青年丢在这里的 … …就烧烤而言,它的普及性当然要比诗人写下的诗歌广泛得多。烧烤已 经占领了饮食业的一个前台,尤其是夜市的烧烤店总是坐满了青年和中年人,老年人大都是 偏离开烧烤摊位的。



为什么中青年人对夜市的烧烤摊有浓烈的兴趣?因为,围炉而坐时,人们可以相互取
暖,嗅着烧烤摊上的味道,体会到人生的某种满足感,一边喝着啤酒、冷饮,传递世界不同 方向的消息,在不幸和满足中,感知自己真实地活在现实中。
我耐心地等着甜甜啃完了那只猪蹄,带着它回到了家。之后,我洗了一个热水澡,就完 全地清醒过来了,从而有了好状态。新的一天开始了,我来到了慈兰阿婆的庭院,这是我们 事先就约好的时间。因为阿婆要协助小花尽快将博物馆开起来,所以,阿婆想在之前将缅北 战乱中的故事讲完。
他醒来了,那个沉睡了很久的人终于醒来了。然而,醒来后的李继军却完全失忆了。他 不再记得慈兰是他生命中的恋人,但他记得自己的军人身份,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掀开 了被子。慈兰喊着他的名字,坐在他床边说:“你终于醒来了。”慈兰的眼眶里闪烁着悲喜交 织的泪水。他惊诧地问道:“你为何流泪?是不是我睡了太长的时间?”
主治医生来了,她查看了他醒来的状态后,将慈兰叫了出去。两个人沿着林荫小路往前 走了很长时间后,主治医生告诉了慈兰一个现实,他失忆了,要让他恢复记忆,只有让他重 返战场。慈兰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他的醒来已经让她惊喜了,只要他活着,失忆又 算得了什么?
活着,并且活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忽略了记忆中爱情的存在,这忽略使他有一种 更加单纯而执着的信念,就是奔向战场,仿佛唯有远方帷幕中升起的战场,才是他该奔赴的 地方。她没有阻止他,医生告诉过她,也许回到战场后会让他回忆起很久以前的事情 … … 也 许,这是人们在时间中的希望,每当人们面对现实生活无奈时,都会升起这样的期待。
尽管如此,她还是将他送到了路边,要经过森林中一条很长的小路才能走出去。她作为 护理者在他痊愈后理所当然将他送到了路边,每一个痊愈者都必须独自去寻找自己的营地、 队伍和兄弟,这是战争的现实和规则。人,是孤独的,在战争中尤其如此,一个军人,他离 不开自己的队伍和阵地,只有找到自己的营地,他们的身心才会拥有归属感。
他,曾经是她的恋人,但更重要的是一名战士,所以,他必须回到他的营地。她目送他 远去时,虽然有泪光闪烁,却坚定地相信,终有一天,他会恢复记忆的。
这记忆是他和她之间穿越时空的美好联系,但此一别,她却再也没有见到他,战争结束
后,她在阵亡的名单上才见到了他的名字。这是后话。那一天,她站在山坡上久久地注视着 他的背影,战争带来的忧伤迷惘笼罩着她,使她步履艰难,当无法再看到他的影子时,她才 转过了身,她必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回到那个将她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捆绑为一体的位置上去。
当年的慈兰阿婆很年轻,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造就自己坚定的信
念,它可以带领我们融入时代的步伐中,去继续寻找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又在这个故事中看见了层层叠加的帷幕,它忽儿阴郁中闪烁着希望,将一代又一代人 的使命在舞台上演着,忽儿又合上帷幕让我们好奇和猜测其中的奥秘和因果关系 … …这就是 生命存在于人世间的魔法之谜。
当然,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年轻的慈兰阿婆又随同战地医院迁徙到了另一座主战 场阵地后面的营地上。今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怎么也无法去想象另一个时代的人们,与 生死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当然,小花姑娘突然醒悟了,她回到了九十多岁的阿婆身边,就 是为了建立一座青云街上的私人博物馆,就是为了建造神赐予生命的时间以后,一个人用其 漫长的时光所叙述的那个永不中断的故事。
是的,我开始喜欢这个梦想,想陪同小花姑娘、慈兰阿婆共建这座博物馆。
一个人的博物馆 … …王医生知道了这个梦的构想以后,她那双犹如海洋般蔚蓝的眼眶, 仿佛荡来了波光和涟漪。她开始调动她的人际关系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王医生建立了无 以计数的医患关系,她首先要找到一位设计师 … …
设计师很快被王医生召唤来了,他竟然是九〇后的小上海。他首先从上海飞到了昆明,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源于王医生的召唤:在这样一个伟大而又忧伤的时代,更多时候,世界 的神经是麻木的,它不再是当年慈兰阿婆所面对的病人脑神经的昏迷不醒,而是一种对于世 态万物的冷漠,尤其是今日年轻人的冷漠,仿佛构成了一道风景线。可王医生却有能量将小 上海召唤到昆明。
那一天,王医生将小上海带到了慈兰阿婆的庭院。我见证了这一幕,小上海打了一辆出 租车来到了青云街四号门口,当时,我正在干什么?我为什么又恰好遇到了这一幕场景?因 为,世界永远是荒谬的,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想象力永远揭不尽世界荒谬的层层帷幕,因 为,人类的心跳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我们的方向。
我正想穿过青云街的斑马线,到青云街四号去坐一坐,不管你们相信不相信,我都要试 着用我的感受力告诉你们:如果我很长时间没有去青云街四号,就会感觉到心里发慌,而一 旦我走进青云街四号,就会心平气和地与人们相融为一体。虽然这个世界很小,但只要看见 王医生头上的蝴蝶结,眼前就会升起一只只紫色、天蓝色的蝴蝶飞翔的天际。



我站在马路这一边看见小上海下了出租车,手里拉着一只小箱子就往青云街四号走进去
了,这时候已近黄昏了。我有些敏感,看着小上海那么充满激情地奔向青云街四号,就不想 去打扰他们。而当我正迟疑时,王医生却已经带着小上海走了出来。
世界确实是荒谬的,这一刻,我想去的地方也正是王医生带着小上海穿过马路想去的地 方。我们都想去的同一个地方,正是慈兰阿婆的庭院。被黄昏所笼罩的庭院是那么美啊,那 种美是无法言喻的,只有无法言喻的美,才能造就一个人的博物馆。
王医生带着年轻的设计师小上海在黄昏中来到了庭院,我也同时抵达了庭院。抵达,这 个意境是我们很多人生命中的他乡。从这一刻开始,设计师小上海就对这座庭院,开始了一 个人的博物馆的理念设计。其实,我们都有相同的理念:坐落在青云街的这幢老房子,它的 时间容貌早已构成了独特的人文符号,无须再增加多余的装饰,尤其是九十多岁慈兰阿婆的 存在,是一个人的博物馆的灵魂所在。
尽管如此,年轻的设计师小上海走进这座老房子,仍然显得非常激动,之前,王医生已 经在微信交流中,将慈兰阿婆的人生经历简约地告诉过小上海,所以,他一进入场景,就感 受到了由一个人的博物馆所构成的历史线索。
黄昏中的庭院弥漫出道不尽的忧伤,慈兰阿婆撑着手杖,仿佛手执一根无穷无尽岁月的 魔杖。在魔杖下是遥远的缅北战场,是一个人追思不尽的爱与哀愁,是一个人执着的信念。
时间仿佛重又回到了缅北。这是战地医院大转移的另一个黄昏前夕,慈兰阿婆的母亲第 二次赴缅北送药品来到了营地上。这一次,她无法搭乘运输车过来,便搭上了一支马帮从云 南腾冲的密林中来到了即将撤离的营地。
年轻的慈兰正在搀扶着一个病人,她隐隐地感觉到有一种奇异的马蹄声离这片山坡越来 越近了。
是的,马蹄声离山坡越来越近了。转眼间,一支驮着药品的马队,母亲雇用的马帮已经 从滇池边来到了缅北的战场,你无法想象慈兰阿婆的母亲跟随马帮历尽多少艰辛,才将药品 顺利送到了目的地。
幸好在离开之前,马帮已经赶到了,否则就要错过了。这一错过相隔的是乱世之战,年 轻的慈兰阿婆将随同战地医院大迁移,如果错过了,母亲雇用的马帮将经历更多的寻找才能 与慈兰所在的战地医院相遇。



相遇,需要执着的缘分,也需要命定的安排,这是一个宿命的因果关系,就在医院拆下 绿帐篷准备离开时,母亲雇用的马帮赶到了,这就是宿命的安排。母亲与慈兰是注定要相遇 的,这也是母亲第二次护送药品到医院。
我们总会相遇的,这是我与世界产生梦想和希望时的信念。它不仅产生在二十一世纪的 今天,同时也再次来到了缅北战场。时间的流动总能划分出不同的背景,我们是在所置身的 背景中生活的,我们所有的言行举止、思想都无法逾越背景,因为,身体所置身的每一个时 代背景,都充分体现了社会风貌。
正是每一个时代背景的风貌辗转着我们的命运,我又看到了缅北,年轻的慈兰与母亲第 二次相遇的那个背景:浓郁的黄昏色覆盖着森林的树枝和山坡,热风开始凉下来了,这是一 天中气温最低的时辰。当马蹄声越来越近时,慈兰本能地抬起了头,她将已经拆下来的军绿 色帐篷铺在林地上裹好后,用军用绳子捆了起来,她已经适应了战地医院的所有一切,只是 这即将开始的迁移让她充满了期待和迷离。
期待和迷离是所有时代背景所滋生出的情绪,虽然一代又一代人生活在不同的命运中, 这种情绪充满了诗意,使不同时代的人们用其功能战胜了生命中的虚弱和忧伤。
当期待和迷离升起一道道帷幕时,从不远处的小路上走过来了一支马帮,慈兰又一次惊 喜地看见了母亲。云空已经越来越暗 … … 马背驮着麻袋装着的药品,这些战时最珍贵和急需 的军用药品,不知道要救治多少战士。院长来了,她紧紧握住慈兰母亲的手,任何感激的言 语在此时此际都是多余的。
慈兰的母亲是那个时代最为独特的女人,在青云街,她开了一家诊所,这是她第二次护 送药品到缅北战场。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她知道生命的珍贵,但每次护送药品到缅北,她 从未留下过任何豪言壮语。简言之,战乱的时空和背景,生与死的速度和距离让这个美丽的 中年妇女,还来不及吐露她内心的爱,告别的时间就又到了。
这令人内心焦灼的光线,总是要变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似乎只有变幻无穷,人类 的历史才可能绵延并传承下去。
母亲很快就跟随那队马帮消失了,慈兰看着远方逐渐变得幽暗的一层层树篱,她几乎来 不及伸手拥抱一下母亲:因为这场迁移只有四小时的时间,医院必须在四小时内抵达目的 地,战事在催促他们出发的同时,母亲也将跟随她雇用的马队重返回去的路线。
尽管回去的路线已经被黑暗所遮蔽,但慈兰的母亲终归是要回去的,这是一个很清晰的理念,正如无论战事的远方充满了怎样的腥风血雨,年轻的慈兰也必须跟随她的医院在四小 时内抵达目的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青云街四号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