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因之果2
书名:青云街四号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4870字 发布时间:2024-07-10

我无法计算七十八岁的老人环绕着青云街以及附近的小区,每天会走多少步,计算并不 重要,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计数,首先是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 始 … … 宇宙是从记数开始的吗?唯有数字学可以承载历史的帷幕。数字学和帷幕应该是在同 一时段诞生的,古人记数时,帷幕出现了。
层出不穷的岩壁是早期人类生活的帷幕,人们赤裸着身体在冰冷的岩壁中生活,所有人 的赤裸裸让人类没有性别的羞辱感。原始森林中的屏障也是人类生活的帷幕,人来到了森 林,看到了群居和孤独的猛兽并与之对峙,开始了狩猎者的生活。之后,人类学会了筑屋,



窗户和墙壁成为另一种帷幕后,人类开始建构自己的性别、尊严和道德体系。
七十八岁的拾荒老人掏出钥匙打开了门,我注意到了她开门的姿态,她的钥匙系在裤腰 带上,她取钥匙时,我看见了她的腰带——一条深蓝色的布上充满了针脚,大概是老人自己 缝补的。是的,我确认那是针脚,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机器人即将来到每个家庭的时代, 能够看清楚用手工缝制的一根深蓝色的腰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吗?在手机的屏幕上,很多人都会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这里, 我认为眼皮下最重要的,也为震撼我的事——在这个七十八岁老人的天蓝色腰带上,我竟然 发现了美丽而朴素的针脚,而且老人的钥匙就拴在天蓝色的腰带上。
布满了手工针脚的一根天蓝色腰带,刹那间仿佛在我眼前幻变为云绸,它往空中飘去, 带着时间的苍茫,但并没有挪下钥匙 … …这串钥匙发出了声响,让我回到了现实。
我们拥有一个来自现实的空间,正是它使我们无论是谁,都有安居之处。钥匙打开了
门,老人便拎着袋子进了屋,我随后也跟她进了屋。现实中是满屋子的废弃物,散发出各种 气味。老人却适应了它们的存在,与它们和谐相处。
我又来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拾荒老人的家里。所以,我知道,故事必须继续讲下去。 先说说这屋子里的气味吧,首先,我嗅到了刺鼻的辛辣味 … …是一只玻璃瓶中的红辣椒流了 出来。这只玻璃瓶和许多瓶子站在一起,仿佛在述说它们各自曾经拥有的味道。
拾荒老人有些累了,她搁下手中的东西,就坐在了一把老式的藤椅上。这应该也是被人 废弃过又被拾回的藤椅,我感觉到了这把藤椅的年龄比我更大,或许接近了拾荒老人的年 龄,这个世界的荒谬是由时间片段组成的。如果就这把藤椅去追索时间,你当然会寻找到许 多人或事。然而,人的精力又太有限了,我们可能只是围绕着眼皮底下的局部绕圈。我深 信,每一个局部都构成了一个小世界,讲好每一个小世界的故事已足够耗尽我们的一生一世 了。
老人竟然坐在藤椅上睡着了。她的头仰在藤椅后背上,呼吸均衡,没有什么看上去异常 的现象。对我来说,现象很重要,正常或看上去非正常的现象,布满了生活的迷津。研究现 象就能找到生活的根源和梦想。
拾荒老人看上去是满足地睡着了,因为时值黄昏,她在青云街附近的街道住宅区应该周 转了上下午,她出门时两手空空,进门时两只手拎着装满了器物的编织袋。她当然累了,我 给她从房间取了一块四方形的毛巾,轻轻地盖在了她身上,就轻手轻脚地悄然撤离了。



介入或撤离都是有尺度的,我不忍心打扰老人的世界。离开以后,我想象这番场景:老 人不会在藤椅上休息太长时间的。老人很容易惊醒的,她只是累了,或许这也是她长久以来 养成的生活习惯之一,黄昏之前归家以后,休息上半小时左右,然后再为自己做顿简单的晚 餐。
想起“广袤”这个词。下一个词是“轮轴” 。我们被所有来历不明的词根所缠绕时,身体随 同轰鸣声下面大地的核心,倾尽全力后,抵达。于是,又想起了另一个词——“内陆”。
好吧,晚安,愿今夜以后看见的都是美好,哪怕沙砾一遍遍挫伤脚,也能抵达海洋和陆 地。哪怕寒冬越过山岳平川,将呼啸般的触须伸向花园中来不及凋亡的玫瑰,我们也要庄严 地屏住呼吸。哪怕你们不再爱我,我的灵魂也同样会在无际的星球寻找到最后的那一双眼 睛。那眼睛,将带来词语的风暴,或者是一场平静安详的相遇或告别。
晚安以后,就睡着了,我想,或许是身体和灵魂都受到了七十八岁拾荒老人的启示,她 随意往旧藤椅上坐下去,不到几秒就进入睡姿的状态,启示了我显得有些沉重的身体。
甚至来不及像每个夜晚就寝时一样地洗澡,打开门后,我直奔卧房, 目的地是一张床, 宽衣解带后就钻进了被子。这一夜,出乎意料,我获得了一场深度的好睡眠,甚至没有进入 任何梦境。其实,黑暗带给入睡者们的所谓梦境,基本上是让我们用睡眠之躯承载白昼现实 世界无法实现的理想。
非常有必要将慈兰阿婆置身于缅北战场的故事,再一次连接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实生活 中。连接处,是一根针线穿起了细小的波纹,相比巨大的波涛,来自时间简史的波纹有柔软 的力量深入底部,我又看见了缅北的热浪吹拂着森林中的战地医院。
她的手依旧为他按摩,一块刚从温水中濡湿的军绿色毛巾在她手中轻柔地摊开,再伸往 仍在昏迷中的他的胸部和脊背。这个动作她每天都在重复,如果说这是她护理一个昏迷者的 职业习惯的话,这习惯已经让他,昏迷的他产生了依赖,虽然他并不说话,也没有睁开过眼 睛,但他的血肉一定能感受到那块毛巾以及她柔软的手指。
用一块军绿色的毛巾,她每天为他擦洗身体,她早就发现了从他身体中弥漫出的汗液,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说明他的身体虽然昏迷着,但所有的器官却仍在运动,分泌出的汗 液就是从身体的运动中流出来的。这让她感觉到了宽慰,所以,她每天上午,当太阳游离到 了这座林区时,她就开始为他擦洗身体,然后,再用手指按摩,一边用手指按摩他的发际 线,再经过脖颈,她由此发现了,他的身体就像山冈般高低起伏着。



再就是她的声音,除了按摩,她就使用声音,每天她都要跟他交流,语音带着她全部的 爱意,会激荡他沉默的神经和血液吗?不,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推翻“昏迷”这个词语,更愿 意他是在睡梦中暂时游荡,不愿意面对这场战乱。
慈兰阿婆的口述个人历史在不经意之间总是被打断,因为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小花 回来了,小花去了北京多久?我没有去计算时间,但小花就是回来了,看上去她并没有变 化。小花说她到北京后就去打工,先是有人为她开了一家绣花坊,后来,她又在一座私人办 的博物馆工作,小花将自己绣制的所有传统绣品都卖给了这家博物馆。之后,她突然觉醒 了。
她辞退了工作后,就买了一张高铁票,乘飞机太快了,她想体验一次乘高铁的感觉。没 有想到高铁同样也加快了速度,但她感觉到尽管高铁加快了速度,也没有飞机跑得那样快。 在加速的高铁车厢里,一个梦诞生了。
你们知道小花姑娘诞生了一个什么梦吗?小花姑娘被金线和银线所拴住的那个梦,一定 像她的绣品一样斑斓多彩吧,这是我想象的。小花回来了,乘着高铁回来了,最高兴的当然 是慈兰阿婆了,她牵住了小花的手就没有松开过,小花将阿婆扶到了院子里的藤椅上坐下来 后,开始给我们讲述她的梦想。
她想将慈兰阿婆的老房子修缮改造,为九十多岁的阿婆建造一座个人的博物馆。这个想 法太刺激我的神经细胞了,是的,空气中各种味儿被风送到鼻翼前,我们呼吸着,无论是垃 圾邮件、垃圾桶、垃圾处理中散发的所有味道,都必须被我们所呼吸,抗拒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空气就是空气,它时时刻刻都在陪伴着你,只要在地球上存在着,就离不开伟大的、无 处不在的空气。
至于梦想,是每个时代的粮食。没有粮食,人就会饥饿。小花回来了,载来了她的梦 想。这个梦想与粮食有关 … …饥饿的现代人啊,正在失去时间和历史的线索,当然,那些重 大的历史线索已经被载入了世界史和国家的档案,然而,个人的史迹和故事却已经逐渐被时 间遗忘。
小花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惊叹了我的神经细胞,我又想起了慈兰阿婆置身于缅北丛林的战 地医院时,每天低声言语,所期待的就是唤醒沉睡者的神经细胞,她是那么执着,因为她的 内心充满了爱。
小花宣布了她的梦想和现实,她经历了从大西南到帝都的时间旅程,接受了外界的启
示,想与慈兰阿婆建一座青云街上的博物馆 … … 当你们听到小花的声音时,定会认为她不切



实际,是的,我们现今的人太实际了。而且,越来越年轻的一代人要更现实。我是说,现时 代的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懂得务实,他们在为艰难的生存忙碌,好像更缺少中老年人的激情 了。似乎这是地球人普遍的现状,更年轻的一代人正在忽略恋爱、婚姻生育的过程,因为时 代确实变了。
时代确实变了,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女孩,去了帝都一趟后回来了,从她宣布梦想和现 实时,我就感觉到时代变了。时代确实已经变了,在这种可以看得见的变化中,我们倾听到 了小花要办博物馆的理由,她首先选址,而且,博物馆的地址她早在之前就选好了。然而, 她先没有说出这个地址,小花变了,帝都会改变人的精神导向吗?
难怪有那么多人北上漂泊,他们以各种理由去帝都漂泊,除了想朝拜自己内心的一座国 家的首都外,更重要的是寻找生存的依据,在帝都的广场和古老历史的街景奔跑生存,从而 寻找到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自己的人生。
小花回来了,她说,她想和慈兰阿婆办一座博物馆。现时代很多东西都在消失,她每次 回老家,就会发现小时候见过的民间艺人一个个从世界上消失了,年轻人跑到城里做事去 了,村里吹拉弹唱的那批艺人老了,风中断了的一根根弓弦不再演奏从前的风俗,也不再有 人会倾听到那些关于生与死的神秘乐咒。
她想与慈兰阿婆办一座私人博物馆,阿婆已经九十多岁,她要让阿婆所经历的故事被更 多人知道。地址就在这座老房子,阿婆是博物馆的馆长,一个人的博物馆,她只是协助阿婆 把博物馆建立起来,并在某一天将博物馆向外面的世界开放。
小花走向我说道:“姐姐,你是作家,你是阿婆历经时间磨砺的记录者,从我看见你的 那一天开始,只有你在重视阿婆的存在。说实话,那时候我并不理解你为什么经常来院子里 听阿婆讲故事,我也并不知道阿婆的故事对你的写作有什么意义 … …但今天,我开始理解你 的工作了。”
小花又走向了阿婆,对阿婆说道:“阿婆,是你将我带到了这座庭院,在进入这座院子 之前,我从小在那座远离高速公路的,仅有几百户人家的小村寨上学。我从小就背着书包到 几十里外的小镇去上小学,我记得很清楚,每天公鸡还没有叫,母亲就将我叫醒了,并用芭 蕉叶包了两个洋芋放在书包里,烤熟的洋芋刚从火塘的灰中取出来,还有余温 … …我和村里 的另外几个孩子顶着没有消失的夜幕出门了,如果抬起头来,就会看见满天的星星照耀着我 们从村里出发的那条小路。我们都从包里掏出了还有余温的烤洋芋,边吃边走,如果感觉到 渴了,就走到路边的小河边弯下腰喝口水。这条河流一直陪伴了我几十里,到了小镇后,就



朝另外的方向走去了。我在这座小镇读完了小学、中学后,母亲对我说,花花,现在村里的 人都到城里去打工了,你也去打工吧!我是一个很听母亲话的孩子,于是,我没有再考大 学,拎上一个包就离开了那座小村庄。就这样,我来到了你身边。”
小花来到了慈兰阿婆身边,起初只是照顾阿婆,通俗地说是保姆。她从乡村来到了城
市,这份工作已经让她很满足。我初次见到小花的时候,她的眼睛很亮很干净。正是这双人 群中很难找到的眼睛让她乘高铁到了北京,发现了世界上很多过去没有感受到的奇迹,之 后,梦想和现实的力量产生了。
一个人的博物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她的创意同样给已经九十多岁的慈兰阿 婆带来了梦想 … …我看见小花在面对阿婆述说这个创意梦想时,阿婆不断地点头。看来,她 已经逐渐地进入小花姑娘的那个创意梦想中去了。
不仅是九十多岁的慈兰阿婆被这个创意梦想打动了,就连我也同样不知不觉中想进入这 个梦想中去。这个梦会实现吗?
人世间的梦仿佛一滴水渗出来,它是湿润的。之所以称之为梦,就因为它像一滴水从岩 石边、树荫下渗出来了 … …它需要更广阔的世界,一滴水渗出来,就意味着还会有第二滴水 渗出来,到了第三滴水渗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倾听到无数滴水排着队将去到它们该去的地 方。它终将以一滴水的细小力量,渗透并汇入宏大的水流,奔向蔚蓝色的大海,这就是梦想 和现实融入的力量。
我总是想着从每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流出来的一滴水,正是这滴水使我充满了魔幻主义的 幻想,它的力量可以召唤另一滴水,并坚定地奔向那些陌生而充满险境的世界。它将越过石 壁沙砾沟渠,中间会遇到高山丘陵的阻隔,然而,因为一滴水身后还有另一滴水,所以它们 终将奔向有蓝色波涛相互撞击的地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青云街四号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