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殇歌萦怀之极边
书名:国有殇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6018字 发布时间:2024-07-10

殇歌萦怀之极边,是腾冲城,是绵长永恒之旋律。战争刚刚结束,国殇之歌却已经铭刻并永载史册。国殇出自伟大诗人屈原的《九歌·国殇》,诗人凭吊为国捐躯的将士。从1945年1月始到7月,“腾冲国殇墓园”建成,从这一天,极边第一城,就回荡着绵绵不尽的殇歌。
从焦土之上演奏殇歌的前奏曲
自腾冲在9月14日的暴雨中光复以后,腾冲城内一片焦土,这是遗留下来的焦土,每一街头巷尾都无法再寻找到昔日的战争,什么是21世纪的战争?只要你站在这片焦土之上,你就能寻找到战争所保留下来的战场,是战争中最原始而逼真的标本。你见过蝴蝶标本吗?你如果一旦在博物馆内见过蝴蝶标本,你就坚信博物馆就是蝴蝶的监狱。在这焦土之上,我试图寻找到一片完整而葱绿的树叶,然而,寻遍了整座焦土之城,我忧伤之目光也无法寻访到一片伸展在树桠之上,迎着我目光而来的硕大的树叶。尽管如此,在血流成河的暴雨之中,我还是看见了一片破损的树叶,正在依倚着那树身,以其全部的力量迎接初露的光芒或雨水而上,迎接着它新生的日子。与此同时,空气中荡来了一曲殇之歌,焦土之上的腾冲城这曲哀歌弥漫着。
国殇之词,来自屈原《九歌·国殇》篇,那是一篇著名而哀婉之曲,是诗人为凭吊为国捐躯的将士而创造的。腾冲已光复,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全世界都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地区观望并庆贺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在一个美军飞行员的回忆文章《死亡的日本人和牵牛花》中我读到了这样的描述:“……中国农民牵着水牛一队队绕着被战火烧焦变形的百合花和野蔷薇来到农田,又开始了为来年的收成进行的忙碌……每天我从空中可以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看到腐物在腾冲这个巨大的尸体上蠕动蔓延。一间房屋一间房子、一个坑道一个坑道,中国兵在搜寻、摧毁、杀敌。凄绝人寰的战斗结束了,而消亡则刚刚苏醒。每一幢建筑,每一个生物都遭到了空前彻底地毁灭。死亡的波涛冲刷洗礼着这座古城,拍打着城北、城西的墙垣。腾冲死了。一个月以后,我步行来到这里,看一看仿佛是翠绿河谷脸面上那深深的疤迹,希望在如此近的距离感受它哪怕是一丝的呼吸。但是仅仅只有大自然开始了复生。唯一显得生机勃勃的东西是一只四处嗅食、无家可归的小狗。暴尸的气味难以形容。沿着废墟瓦砾,来到了昔日引为自豪的叫做‘福克斯大剧院’大厅前的拱形门廊。破碎的屋顶孤独中倒挂在一角,穿过锯齿的孔洞,葡萄藤和其他攀缘植物开始生长。我捡起一顶日本钢盔,它所保护的头颅早已被击得粉碎。在右边几码的地方躺卧着一具死亡了一个多月的日本军官的尸体。除了他的腰带,其他部分早已无法辨认。三棵粉红色的牵牛花已经在这个腐烂发臭的胸口上发芽开花。三个月后,我再次飞越这个小河谷。疤痕从灰色变成褐色再慢慢变成绿色。死亡,正如它是所有生物和人类的归宿那样,也是腾冲的归宿。大自然给予了它恰当的埋葬。”这是一篇让我浸润其中的美文,一个美军飞行员用他悲伤的目光记录下来了腾冲的几个片断,它为我搜寻腾冲在光复以后的背景时,提供了生动的一幕。
现在的我又回到了时间的篇章中,在经历了这场战争的开始到结束以后,世界静了下来,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静。我的目光曾经经历了那个美军飞行员在空中飞行和地上目击的腾冲的死亡和复苏,而此刻,我更愿意以从未有过的勇气前去面对腾冲光复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噢,破晓中的一束光泽,将我的目光引到了这座曾经被美军飞行员看到的死亡之城,腾冲确实死了吗?当最后一阵炮火结束之后也正是最后一颗子弹落下来的时刻,那是昨天的场景,也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腾冲城的场景。综合自怒江起至克复腾冲止,所历大小战役四十余次,共生俘敌军官四员,士兵六十余名,营妓十八名。毙敌藏重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一百余员,士兵六千余名。虏获野山炮七门,步兵炮六门,迫击炮十门,重机枪十九挺,轻机枪四十七挺,步骑枪千余支,汽车二十余辆,有无线电机二十五部及其他军品无算。我亦伤亡官佐一千二百三十四员,士兵一万七千零七十五名,期乃腾冲会战之概略情形。
再也没有炮火枪声的腾冲城,在越来越明亮的光芒照射之下,意味着面对被那个美国飞行员所喻为的死城。确实是的,这是一座被死亡所埋葬之城,在一束光焰之下,我开始进入了城区。光焰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而永恒的载体,在它那无所不在的光芒笼罩下,万物都会死而复生。我在这光焰所在之地,开始看到了死亡,这是完全被寂静所笼罩之死亡,尽管腾冲城已经装满了悲泣者们的眼泪。我在光束的引领之下,开始搜寻着那些死亡的数字。今天的21世纪,早已随同世界的潮流进入了纯数字的时代,真正的数字时代已经磨灭了人们的想象力。而当我在那个早晨去搜寻时,我却发现了一个令我的灵魂震撼不已的事实:腾冲军民们在默默无语的悲泣之声中,开始在全城范围内寻找死者们的遗骸----这显然是人类生活史上最为残酷的现实,从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人们还没擦干净泪水,又将重新面对搜寻死者们的战役。敌我对方死者们布满了城的大大小小角隅,简言之,凡是有子弹和炮火呼啸过的地方,也是葬身死者们的地方。
无论是被压在断垣之下的死者,还是在炮火中倒下的死者,都有一种被战争摧残后的最终宿命存在着,他们再也不可能站起来,他们以各种死于战争中的姿态死于他们所攻克和坚守的阵地,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一个又一个的死者被确认着,但更多的死亡者已经根本无法确认身份名字,因为战争可以夷平美丽的腾冲城,也可以摧毁一个个生灵们鲜活的肉体。就这样,面对如此众多的死亡,如此年轻的死亡----为了彻底而永恒地纪念抗战胜利和安葬抗日烈士的遗骨,一个关于国殇墓地的念想开始在腾冲军民的心中荡漾着,这个最初被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和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所倡导之梦想的殇歌,之后,便久久地回荡在一片焦土之上。国有殇,殇有歌----从1945年1月,腾冲军民开始建造国殇墓园,并于同年7月7日抗战纪念日建成。李根源先生有诗吟诵道:“墓园广阔凤山岗,丰碑鳞鳞葬国殇;塔耸云霄增雄伟,千秋浩气傍龙光。”
于是,无数英雄便长眠于国殇墓园,自那以后,我能感觉到腾冲之上的焦土在经历着时间的变幻,一座城的毁灭之后,首先是绿色重又回来了。我在60多年以前的那个美军飞行员的记录中已看到了战争之后的一点点绿色,那是自然的规则,也是人类生活的魔力。之后,又经历光复之后漫长的建城史记,大片大片的绿色盎然是极边第一城的第一风格。而每当在这时刻,总有一种强大的忧伤推动着我重又回到那片焦土之上,于是,我就像那位美军飞行员一样在战后的腾冲城往前走,在一片雨后的光束下面,我发现了腾冲军民正在清理着焦土之上的战争狼藉,我听到了数字声,听到了有人唤出了死者的名字;我看见了一群候鸟重飞回来了,它们在战争以后又回到了从前茂密的香椿树上。而一片片新叶开始在轮回中长出了幼芽。
新的轮回开始了。在这一新的轮回中,腾冲国殇墓园已筑起在叠水河畔,筑起在腾冲人民永恒的怀念之上。这是被殇歌所萦绕之城,那绵绵不尽之节律正随同时间,伟大而潜藏着无数殇怀的时间而周转不息。
腾冲国殇墓园----战争安魂曲之哀歌之乡
每一次去腾冲,都必须去拜谒国殇墓园,这对于我是一件来腾冲的大事件。首先,这事件是从内心滋生出来的。我相信,不仅仅是我滋生出这事件,许许多多以各种身份多种理由出入于腾冲者,都会滋生出这场事件,无论是天气晴朗或者阴霾着,这事件都会直奔主题,因为,只要是出生于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知道战争这个词汇的人,都会想象生与死的战役。所以,我们来了,我们来到了国殇墓园的门口,不远处,是叠水河的瀑布之声,那声音渐远渐近,离我的呼吸那么近,远山又是那么空旷,来来往往的行人中间是否携带着60多年前的弹片?我将头仰起,我已做好一切姿势,想在这里寻找到中国远征军在进行了仰攻高黎贡山----再仰攻来凤山----再攻克腾冲城的那曲英勇和哀歌。而当我仰头,顿然间就看见了李根源先生在大门门额上刻写出的手书“国殇墓园”四个大字,刹那间,一种酸涩的感情涌上心头,我能够体会到李根源先生书写这六个字时,涌上心头的满怀悲情。李根源先生是积极倡导修建国殇墓园者之一,如果没有他和腾冲军民的悲悯之怀以及巨大的缅怀之情,今天的我们就根本无法看到叠水河畔的国殇墓园。所以,今天的我和我的心灵,重又触到60多年以前,当血与火的战争终于拉上帷幕之后,以李根源先生为首的一场伟大而震撼世界的缅怀及纪念仪典的开始,自国殇墓园建成之后,这片占地88亩的墓地,也就成为了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之一。
我走进了大门,每次当我的脚朝前移动时,仿佛都在面对那场战役,因而,这样的时刻,总会听到耳畔响起的激越而悲壮的冲锋号声。大门右侧围墙下筑有一处“倭冢”----葬有腾冲守敌日军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和太田大尉、桑弘大尉等阵亡日军官兵的尸骨----这“倭冢”是活生生的日军国主义者在腾冲战役中的墓地,记录着他们最终的灭亡史。同时,也说明了国殇墓园的包容,在战争结束以后,国殇墓园埋葬了腾冲人民的敌人,给予了他们在此安息的一方土地。尽管如此,此“倭冢”也是一种历史的标本,每一个进来的人,都会在此重温由日本军国主义者们发动的那场疯狂而残酷的战争。
循着浓密之柏树掩映中的石径往前走,一座石垒的高台跃入眼帘,之后我看见了“碧血千秋”----这是由蒋介石题、李根源手写的四个大字。仿佛已经在“碧血千秋”中演奏的殇歌已开始,我看到了忠烈祠,还看到了蒋介石所题的“河岳英灵”之匾额,还有国民党元老中的书法家于右任手写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着国民政府要员何应钦、卫立煌、孙科、陈诚、龙云及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介石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刻着腾冲之战中9618名阵亡将士的英名。
久久地面对这些英雄名墙体,这是一处从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从鲜血浇铸的波浪中浮现出的墙体,仿佛每一个名字下面都还荡漾着生者的故事。然而,人已逝,情未了。我久久地伫立于这墙体,我的手伸出去,仿佛又触到了这排墙体上每个名字绵延出的身世,以及被我们所怀念的气息。忠烈祠后,就是小团坡,它仿佛像一个人躺下,双臂向外伸长的形状,从下而上仰望,我的泪水已在眼眶中转动。沿台阶而上的过程,是我的悲伤难以抑制的时刻,满眸的烟雨使视觉显得那样迷茫,山峰之上是苍松或翠柏,塔高10米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出现在眼前,塔基正面刻有蒋介石题、李根源书写的“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念铭文。面对高塔,也就是面对中国远征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克,60多年以前那曲英雄挽歌,铸造了这取自腾冲火山岩雕凿后筑起在世人眼前的纪念塔,塔身从四方面朝整个腾冲城,面朝那焦土以后之城,这些用眼泪和生命构筑之塔,也是民族英雄之塔。我的目光现在垂下,沿着几个扇形的坡度,就可以与小团山的英烈们邂近而交流,我坐在扇形的一个结构中,这里是坡度,依然是中国远征军们攻克之坡度,在直立的墓碑中,可以清晰地寻找到每块墓碑上的名字,在这个4月的开始,我看到了一株蓝色鸢尾花竟然从一块墓碑中长了出来,从那个年仅18岁而阵亡的战士的墓碑中长了出来,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惊奇的现象啊!我久久地凝视着这场景不愿意站起来离去。那株蓝色鸢尾花仿佛是从这名湖南籍的、年仅18岁的战士的梦乡中长出来的。它尽管纤细,却是那么清新透彻,用自己芬芳的雅兴陪伴着这个18岁战士的梦乡。在山顶往下看,是8个不同形状扇形坡度,是3346块墓碑,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我的手总是想伸出去,空中仿佛荡来了又轻柔又哀伤的旋律,这就是国殇的主旋律吗?还是什么?8个不同形状的扇形坡度,仿佛8根弦弓,弹奏出殇国的全部乐曲。在这旋律之下,许多人来了,他们从下向上仰望,之后,便是步履沉重地沿长满苔藓的台阶而上,每个人都在这上石阶之路上,不断地四周已安息了60多年的英烈们致意着。拜谒之心与以往任何时刻都不一样。直到上到顶峰,面对那民族英雄之塔----拜谒者们灵魂才可能以自己独特的缅怀,去到那用8根弦弓演奏的殇歌深处,去到那绵之不尽的思念之中。人类之所以建筑墓地,除了让逝者安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在逝者与生者之间有一条路,我们从遥远而来的这条路,就是通往逝者之路。现在,那翠柏枝叶显得如此地丰茂,大凡逝者安息之地,必有松柏相倚相随----只有在芬芳香溢的世界里,逝者们获得了永久的冥床。
腾冲国殇墓园曾经在那场荒谬的革命运动中,遭遇到巨大的摧残,尽管如此,腾冲人民一直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守候着这块墓陵,并且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捍卫它88亩墓陵深处每个人安息的地方。腾冲国殇墓园于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拜谒者中每年都有曾经参与这场战役后幸存下来的将士,他们已年迈,当他们千里迢迢奔赴而来时,步履之下已是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他们寻找着熟悉的名字,亲爱的战友----尽管他们已经历经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满怀,然而,当他们终于站立在小团坡和民族英雄纪念碑下时,却像孩子样泪流满面,号啕大哭着。这些活出了自己将近一个世纪的苦难和沧海桑田的老兵们,是腾冲国殇墓园最悲伤而抒情的殇歌演奏者,只有他们会用战栗的手指、深切的思念,演奏出世上最美的殇歌。拜谒者们,更多的是旅行者,经历了将近60多年的墓陵史,腾冲国殇墓园已经成为来腾冲旅游的人们必去的地方,因为它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用图像和导游者们引入的旅游之地,从它在60多年以前开始被腾冲军民所修建时,就已经列入了腾冲焦土以上的一项灵魂工程来修建。所以,在它的面积和八面扇形的坡度以及它使用的每一道铭文中,都倾注了腾冲军民的爱与缅怀之旋律。如今,在它的庄严和肃穆之中,依然完整地存留并绵延着人类之心最美好的吟颂----那就是用一代又一代生者之心在缅怀中绵延出人类最基本的良善和美德,以此让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
最后,我想告诉那些已永久长眠于小团坡8根弦弓之下的英烈们,我似乎又一次地看到了你们的部队,从你们在那个凌晨强渡怒江开始到现在,60多年已经过去。在你们所仰攻高黎贡山的云层上的战争时,你们遭遇到了寒冻、饥饿、子弹而后身亡的地方,已被山涧溪流环绕着,我看见了春天高黎贡山粉红、白色的大树杜鹃花,它的花瓣落下来,落在了你们昔日战场中的阻击之地,落在了你们阵亡的阵地上,百鸟们栖于万千纷繁的树枝,这场巨大的,透不过气来的云层上巨宴啊!在你们从高黎贡山脚下英勇追击日军的路上,在你们中弹而倒下的水田中,如今已经是万顷稻香、白鹭们栖身的理想乐园。而在你们又一次英勇攻克而殉难的来凤山上,在天籁之下,今天的腾冲人民正在山顶修身养性。在你们最后攻城的沦陷区腾冲县城,无论你们是倒在攻城的城墙下,还是倒在腾冲的巷战中,我都想告诉你们,在你们倒下的60多年以前的那片焦土之上,一座崭新而美丽的腾冲城早已越过了那场被噩梦和碎片笼罩的战争。现在,你们就头枕着这座美丽之城而安息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国有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