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国有殇,殇有歌1
书名:国有殇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6694字 发布时间:2024-07-09

腾冲复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往事?当滇西大反攻开始以后腾冲人民以怎样的姿态加入了这场最后的战斗?随着中国远征军大集结之后,强渡怒江从而揭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云层上的战争及其他
据美国新闻处编的《怒江战役述要》中概述:“只有3条山路可以通到高黎贡山西面,最北的一条高约9千英尺,中间是马面关,高约1万英尺,南面是大塘子与江苴街之间的路,高约1万英尺。”在强渡怒江之前,高黎贡山横亘在中国远征军面前,当这座最高海拔4058米、最低海拔1093米的高黎贡山的神秘奇峻盘绕在云层之上时,让我们来看看高黎贡山的云层,因为一场称之为云层上的战争正在孕育着伟大而悲壮的风暴。在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中,我看见了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卫立煌,还有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正在强渡怒江。而此刻,高黎贡山的云正变幻莫测,那些看似棉絮似的云层,是一个巨大的云世界,它们像人类一样互相纠缠,以此获得争斗和领地。我曾在翻越高黎贡山时,观赏过那上空的云层,它们确实是我此生见过的气势最磅礴、诡异弥漫的云层。所以,我一直在想象中经历着这场云层中的战争。在云层之下潜藏着三条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道:北路由栗柴坝或猛古渡渡江,经灰坡,北斋公房、马面关、界头、瓦甸、向阳桥可至腾冲;南路由双虹桥或大沙坝渡江,经大塘子、南斋公房、林家铺至江苴街;第三条为红木树线。由红木树经橄榄寨至腾冲县城。
现在这三条路隐现在茫茫无际的高黎贡山----当我两次穿越高黎贡山时,是走的第二条道路,所以,我们循着怒江而上,经大塘子、南斋公房、林家铺而到了古驿街江苴。每次去都是春天,从林家铺到江苴的路上,田野上栖满了那么多的白鹭,你简直无法细数,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这简直就是一个谜。因而,我深信天堂的景象也不过如此。60多年以前,远征军强渡怒江后与日军在高黎贡山经历了一场云层上的战争。我能看见那一夜中国军队渡过怒江的场景,这是1944年4月20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电令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53军为第一线,第36师、第198师为第二线,于栗柴坝、双虹桥间地区超防守部队渡河,攻击全面之敌,向固东街、江苴街之线进入,择机攻克腾冲。”滇西大反攻从这一刻已经开始,在怒江东岸的上空,新一轮的炮火在岸上爆发,眼见它们正穿越千万层被雾霭弥漫中的怒江,中国军队此时已历经了与日军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而在这同时,在广大的滇西为了这次悲壮的最后大反攻,在中国远征军大集结号即将吹响之前,中国军队已经开始了缜密而持久而快疾的训练,其训练场所在云南展开,在滇池岸上就有“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与此同时,步兵训练中心和炮兵训练中心同时成立。我们在今天的昆明西部黑林铺就能寻找到步兵训练时的奔跑声。炮兵训练中心位于昆明附近的干海子,工兵、通信、战术训练班设在北教场营房。训练通往滇西大反攻的前奏曲,卫立煌在接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后,对这次大规模的训练极为重视,一场重要的军事总指挥官员,必须预先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准备好兵力、物力、穿透力。首先必须预先充满想象力,在以往,人们对想象力嘲之以讽,以为它是作家艺术家们不切实际的幻想。殊不知,想象力是任何伟大人物创造的梦中之梦。在这里作为滇西大反攻的最高指挥官员,他必须看到怒江水有多深,日军有多少人;高黎贡山到底有多少层云帐;日军到底在云层上筑起了多少层屏障。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军事指挥家,甚至要想象出在一场战役中会有多少官兵遇难,有多少敌人成为俘虏。所以,卫立煌来了,他看到了什么?他需要在战前做些什么?一场跨时代的战役最为重要的是你到底拥有多少兵士;你到底拥有什么样潜质的兵士;你到底运用什么样的风格打战。于是,卫立煌在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的支持帮助下,抽调了大批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美军教官,开始了大规模的对驻滇中国远征军各部,按不同的兵种层层组织,掀起了一场在中国远征军大反攻之前的大练兵活动。除此之外,在渡江之前,中国军队相继奔赴洱海、澜沧江----这是面对波涛的操练,无数当地有经验的船工带领着中国军队预先在波澜滚滚之上,练就了渡江的心术和勇气。之后,在中国军队大反攻之前,后勤保障也是一场战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11集团军在沦陷区域征购的骡马1500匹,代编为3个驮马大队,组成了中国远征军的主要运输力量。其余组成的骡马大都因为滇西路途遥远死于疲惫或在渡江中被突如其来的暗流所湮没。这些残留的骡马,它们也不可能承担高黎贡山的远征,在中途它们就命归西天了。这就是战争,许多预测的或未被预测的总是在不断相遇,因为每一次战争除了被人的谋略所操控之外,也同时被自然界强大的魔力掌控于其中。我们进入这场战争,就是缅怀所有参战的传颂者,包括那一匹匹死于疲惫和渡江急流的骡马,我们向它们深深致敬,为了世界上一切和平的到来,那些骡马已经竭尽了全力。
之后,战地后勤从这些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开辟了合理的运输路,使军需物资能及时地到达。美军空运队的军用物资由美方人员会同当地部队接收。美军军医们还在大坝、帕底等地设置了野战医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滇西反攻战的到来。战争一旦降临,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战争系统,一旦哪一个系统出问题,都会付出血的代价。在战争中获得的所有经验,都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
战争分为敌我双方,就像棋局:其布局阴晦而不露战机,这是大多战争的棋上之棋。直到60多年以后的今天,史料中才记载了日军的棋上局。这是60多年前在怒江上日军的布局,5月上旬,日军侦破了中国军队的反攻计划后,布局了这样的棋局:第56师团148联队配置在腾冲以北各据点及高黎贡山各隘口;113联队主力配置在红木树,第2大队和炮兵联队配置在腊勐,第3大队配置在松山,第5大队配置在大坝、黄草坝,1个中队驻龙陵;146联队1大队及联队炮兵一部防平戛、象达,工兵联队、炮兵联队各有1个中队驻龙陵,搜索联队配置在滚弄;第56师团部及146联队一部驻芒市。第2师团29联队1大队及53师团搜索联队2大队在龙陵。第56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原藏少将带领步兵一个大队驰援缅甸密支那,第18师团一部也向密支那收缩。在这个严密的日军棋布上,我们看见了跳跃似的布局,里面隐藏着日军强大的野心,就是要以全部力量,抵御中国军队的反攻战。而此刻,在日军棋局的另一面,是来自中国的军队,他们已经在静寂中渡江,来自霍揆彰将军率部强渡怒江的那艘美国制造的橡皮艇上,让我看见了5月11日的黎明,夜雾未散,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的第53、54军2个军共5个师、1个重炮团,共计4万余人分别在栗柴坝、勐古渡、水井渡、康浪渡、缅戛渡、大沙坝、龙潭渡等渡口----开始了历史上的强渡怒江史纪。
这场跨越生死之战的历史啊,铺满怒江的船和木筏,将要改变滇西沦陷的历史。从这条江上的黎明,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条江经过了这里,它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脉南侧海拔6070米高的吉热格帕山,因两岸河床狭窄,滩石林立,水声湍急从而使水流像雷霆,故而造就了怒江之名。怒江,穿越了中缅泰3个国家的怒江,就是萨尔温江的源头。怒江两岸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古老的战乱,而在滇西抗战之中,怒江之岸,是中国军队和日军对峙了长达两年的主窗口。雄浑而从无数峡谷畅流而下的怒江,在那个黎明前夕显得如此的平静,中国远征军开始了渡江,这是第20集团军的第53、54军2个军共5个师、1个重炮团,共计4万余人分别在栗柴坎、勐古渡、水井渡、康浪渡、缅戛渡、大沙坝、龙潭渡等渡口潜入了怒江。其余集团军也分别渡过了怒江。这条即将在不远处流入境外的江流,记载下来了中国军队强渡怒江的历史。
之后,雄峻而神秘莫测的高黎贡山的云层上的战争在等待着他们。高黎贡山之上的云依然逶迤如书卷,这是一卷卷变幻莫测的书页,它们用自己的自由变化之形体将笼罩着这场战争。第20集团军在强渡怒江后,开始奔赴高黎贡山----在这里,我录下多恩对记者说的声音:“我要你们把这次作战的任何一点成就都寄希望于中国军队。渡过怒江的中国军队进入的是高不可测的困难地带,数以千计的骡马和夫役滑下冰冻的隘道,坠下几千英尺的深沟死去。战斗是在云层覆盖海拔11000英尺高的冰天雪地之中进行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陆上战争,称为云层上的战场。”
让我们凭着热血的缅怀,去看看这场云层上最为残酷的战争。首先是第20集团军与敌第148联队主力及第146联队一部展开的争夺战----这是战争中的窗口,日军在死守住窗口,而中国军队却奋力强攻。这个窗口之下,不知道死伤多少人?每一阵炮火,每一排发射出的子弹都要倒下去一批人。谁也无法纠正篡改战争的这种残酷特性。5月12日,第54军之第198师开始攻击小横沟和灰坡。面对高黎贡山,攻击是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战争要素,也是所有地球上战争的主要核心,没有攻击就没有战争,没有攻击战争就失去魔力。在这里,攻击要迎向日军的堡垒,在之前,日军已在高黎贡山布下了竹钉、暗雷等致命武器,目的是想将强渡怒江以后的中国军队葬送于高黎贡山。在这场攻击战中,有战事记录载----第592团3营姚营长立功负伤,第8连朱国勋连长阵亡,美国教官夏伯尔中尉在冲锋途中英勇殉难。尽管如此,中国军队依然冲锋不息。并在14日占领日军阵地,之后,是溃逃的日军们在退守烂泥坝等阵地……对于高黎贡山之攻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拔云雾之战争,第198师在茫茫无尽的雾露中继续朝云空中的高黎贡山挺进。19日临近,这是一次大攻击的绝唱之歌,其主力已经开始对烂泥坎和茶房再一次攻击,因日军高临在上----中国军队奋死朝前攻击中伤害无数,一批批官兵们倒下去。此刻,海拔越来越高,空气流越来越让人窒息难耐,因为这是云层上的战争。23日临近,这是198师猛攻的时间,云层上的战争在这里继续上演着,空气越来越寒冷,有无数士兵冰毙后再无法醒来,加上数日的绵绵雨,后勤马帮无法即时补给军粮弹药,很多兵十身体虚弱----因为这是一场云层上的战争,远离着人间的经纬度,尽管如此,这也是考验磨砺中国军队的战场,官兵们继往开来,前赴后继,只要有一丝气息便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战争。因为战争,从而发明了人类语系中的无数词条,譬如,英雄、英勇、壮丽、牺牲、殉难等等,都与战争相关。更进一步地说,这些词条的伟大隐喻都来自战争中生与死之秘密。28日晚,云层上的冷水沟被中国军队攻占,日军被迫退守北斋公房阵地。所谓北斋或南斋公房,是从唐代南诏国时期历史上筑起的老屋,是那些过往的道士们为驿道而来的人们,免费提供姜菜或息脚的地方。所以,它们都分别栖身于地理中最险峻的海拔深处。所以,攻克北斋公房的198师是真正云层战争中的勇士。此时,我看见了198师师长叶佩高将军在高黎贡山指挥所在指挥作战。在将军的简历中,我看见了将军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我每天在翠湖岸散步时都能见到云南讲武堂----时已逝,英雄们已变成传说。
此刻,第54军第36师于5月11日夜强渡怒江后,便开始向大尖山攻击前行,这里又是无以数次的猛烈攻击----于次日9时占领了大尖山。13日降临,敌军突然攻来,第36师遭遇到了来自唐习山、大塘子日军的袭击,原占领之地又被日军突破。13日2时,日军再袭占凹子寨第36师师部……双虹桥之外,已开始传递着日军的脚步声,如双虹桥一旦被日军占领将意味着什么?危机中,第2线部队第53军之第116师与第130师分别由缅戛渡和双虹桥附近渡江增援。
攻克高黎贡山之布局首先陷入了云层的天气变幻之中,由于山高、阴雨,路上布满了泥泞,难以抵御的海拔气流在耗尽着敌我双方的体力。日军在无粮时,已开始生吃马肉和人肉----这个事实出现在中国军队的望远镜下,出现在日军死者所拉出的粪便中,据说,吃过人肉后拉出的屎便是纯黑色的。这就是战争中的另一部分,无论它是传说中的还是现实中的,只说明了战争是世界上最为残酷的历史舞台。它会在特定的环境里,将人的欲求彻底扭曲变异。
14日拂晓临,如果没有战争,高黎贡山之拂晓比天堂更寂寥,那是一种从植物、气流、经纬度之上透出的寂静。因为战争,高黎贡山的寂静早已被漫天飞舞的弹火所覆盖,5月,已经开过了杜鹃花,然而,许多树种才开始扬蕾吐蕊。高黎贡山是动植物生态的理想王国,尽管如此,战争笼罩着这个世界,那些野生猛兽早已闻悉战争的消息,所以提前就已经翻山越岭到别的世界扎营去了。那闻名世界的鸟语王国也同时消失了,鸟类是最容易被人类所惊吓的,它们抵抗人类的方式是飞翔,尽管高黎贡山已经建立了它们的鸟语家族,而且这家族一代又一代地守望着高黎贡山,它们仍然在战争来临前夕就飞走了。留下来的是万千神秘的植物,它们不能飞翔也不能像野兽一样用脚奔逃,所以,它们是真正的守望者和战争的记录者。挺立于高黎贡山的多种名贵植物们目睹了这场残酷的战争,满山坡都是血腥、尸体、手榴弹爆炸后的狼藉,树枝的叶片上挂满了炮火余弹。就像攻克高黎贡山的陶达纲团长后来在回忆录《滇西抗战血战写实》书中描写的那样:“炮声、手榴弹声、喊杀声、号声……合成巨雷般的怒吼
震耳欲聋。各种火炮大发神威,山摇地动,这个争取生死存亡的战争景象,真是惨烈,凶猛到了极点,血腥味火药味混在了一起。”
这就是战争。战争以后,高黎贡山的磁场录制下来了一系列的叫喊声,有传说告诉我说,在战争结束以后的许多年里,每到5月阴雨绵绵的时节,住在高黎贡山脚下村庄里的百姓,都会在半夜听到山上传来的高亢而激烈的厮杀声,那些令人心惊胆战的厮杀声,仿佛又再现了那场云层上的战争。关于这些厮杀声有两种说法,神秘主义者们说,这是人鬼之战,是死于高黎贡山的幽灵们的战争。唯物主义者们说,这是高黎贡山的磁场录下的厮杀声,因为在高黎贡山,植物和石头都充满了奇异的磁场。
在雾雨破开的14日,第116师已经开始攻打彭家箐、勐林之线……第130师在这个时刻已经将逃往鱼洞河的日军击退,然后再继续将大尖山敌人驱逐。第36师集结于回恒附近休整后,开始转移冷水沟……参加右翼作战。第53军接替左翼作战……高黎贡山就这样迎来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悲壮之战,从15日到17日,第116师开始攻击大塘子右侧,在这里,又发生了两个多小时战争----这里是鸡心山的路段,从这里伸延出来了鸡心山、宗高山及其以西的战线。战争是以环绕各种地图上标出的战线开始的,这些战线细密如用网络相互盘结牵制,丝丝相扣----用官兵们的斗志和英勇缔造了一场又一场攻击战高黎贡山就是典型的云层上的攻击战,第130师已经向马蹄山东麓及其西南百花林片区开始进攻,我攀越高黎贡山时曾到过百花林,那些扑面而来的风物景象是否收住了那场战争的攻击声?日军就在视线以外,当马蹄山出现时,我们看到了悬崖绝壁,这本是羚羊们的纵横之地,却早已被日军设下了许多暗堡,日军为这场战争确实花了不少力气,尽管他们布局严密,可他们遇上的是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中国军队成熟的作战方案,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军队的勇猛,在艰难的攀崖之战中,伤亡官兵不断加剧,其中有两个连长英勇殉难。战争,是以死亡者的鲜血前赴后继的,也同时以死亡者的名单来吹奏冲锋号的。在我两次攀越高黎贡山时,在天籁般的云层以上仿佛有神在为这些赴难者吹奏出新一轮的集结号角,那是云层中的宴会。我也曾在一片盛开着紫色花束的山坡上,无意之中找到了一小片战争遗物,一小片像别针样的碎片,那是我异常忧伤的一天。所以,直到今天,来自那碎片的忧伤使我想再次仰头看这场云层上的战争。
从18日早6时至19日,是又一轮云层之战。53军向大塘子之敌再次发起猛烈攻击,此次攻击第116师伤亡连长以下官兵60余名,毙伤敌人100余人,占领了日军制高点。第130师已在攻克中进入马蹄山……层层叠叠的日军暗堡开始被突破,所有这一切均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在记录中,第130师伤亡连长以下官兵70余名,毙伤的敌军400人。在19日的战役中,出现了第130师第388团的团长董道,他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遭遇到了身体之重创。20日的战争帷幕在悲壮中掀开,这是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战役后的一个重要篇章,所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宣称说:“中国军队渡怒江出击,是东南亚过去一周内盟军作战的重要新闻。”在战事录中我们在这一篇章中看到了第116师以348团开始勇猛攻击黄顶山、西心山西侧高地……二营营长王福林壮丽殉难。之后,是一营营长李庆仙冲锋陷阵而身负重伤在这次攻克战中,来自美国的联络官员麦梅瑞少校也同时阵亡,美国少校军医欧阳容、少校翻译姚元等负重伤。从21日到24日,第348团已攻占大塘子西北……第389团已将马蹄山全部占领并继续占领大春山……此次战役中日军伤亡人数不断递增,使其日军开始向云雾深处的南斋公房退逃。自此以后,中国远征军将揭开新篇章,这场从缅甸延伸到滇西的战役,其战争规模和时间的跨越度,堪称世界上最伟大而悲壮的战争史诗,由于这本书的局限,我的笔触无法去用史诗的方式记载这场战争的终始,但我深信,终有那么一天,我会用我内心经历和探索的方式用史诗去再现这场战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国有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