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腾冲的沦陷之痛感区域的哀鸣1
书名:国有殇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6038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重新回到腾冲,意味着我们又再次回到了滇西抗战篇中的腾冲。此刻的腾冲,已是完全被日军沦陷的腾冲,我们在拂开历史篇章时,又寻找到了属于腾冲的沦陷之痛感区域,这是一片被日军杀戮所蹂躏、所践踏的土地。

哀歌之一:触摸腾冲城的痛苦区域
日军占领腾冲城以后,就占领了腾冲的灵魂区域,因为灵魂,这是每一路侵略者的必占领之地;因为自古以来一个城镇、一个乡村乃至个人都是使用灵魂来创建人类文明简史的。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日军入侵之前,腾冲已经变成一座空城。城中周转不息的灵魂已逃亡出去。这样一来,使日军有效地控制了这座空城。现在,每一片角隅之上都留下了日军的践踏声,他们只有通过践踏才能显现出疯狂,这些疯狂使日军很快就用刺刀摸索到了部分地方绅首,这对于日军的侵略梦想来说既是疯狂的也是缜密的,因为从珍珠港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开始,大日本侵略军国主义者们就已经拟好了疯狂而缜密的侵略计划,这使得他们往往将一个地区沦陷后,最先做到的就是用刺刀瓦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刺刀上的寒气,那寒气上升,一个鲜活的生命将灭寂。无论是家禽也好,还是空中飞翔的候鸟,一旦遇上日本人散发出寒气的刺刀,必死无疑。也就是说,日军的刺刀就是要彻底斩断世上有生命气息的东西。所以,日军出现时,必端着刺刀。在刺刀下,日军组织了伪维持会和商会,彻底地瓦解了前腾冲的社会和经济领域,瓦解后出现了新的伪维持会,伪维持会先后委李曰琪、李家昌为会长,从腾冲城里派生出这些伪机构,开始了全面地为日军的侵略战争而服务,从而开始以负责“维持”地方秩序的名义,演变出派夫----这是为了让腾冲人去边远的地方,为日军卖命;派粮----日军已经进一步地扩展了战争,所以需要更多的粮食为侵略者服务;派款----同样是为日军进一步扩张战争而蓄存武器。所有这一切都在加重腾冲县的痛感区域,这里的战争之痛也正通过刺刀下的寒光,演奏着侵略者中最为恶劣而残酷的进行曲。
日军开始用刺刀搜寻着从腾冲区域散发的军外情报,已经开始秘密抓捕或暗杀国民政府官兵和爱国人士,除此外,1943年6月6日,又取消伪维持会,成立了伪县政府,委原龙陵县警察局局长钟镜秋为伪县长。所有这一切,将意味着侵略者的铁蹄将向县境之外拓展开去,很快,日军就设立了行政班统管地方事务,由田岛寿嗣任行政政班本部长。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日军的大扫荡做好准备,日军的扫荡很快就会拉开序幕,这是一场场闻所未闻的大扫荡,而在扫荡之前,日军的刺刀已经让腾冲感觉到了难以忍受的疼痛。当一座美丽的城被侵略者高高伸向天空的刺刀所笼罩时,我们再也听不到著名的南方丝绸古道上传来的歌声,也看不到和顺乡花仙子般娇美的女子出现在腾冲街上。腾冲在战前有人口20余万人,战后不到20万人。他们现在到哪里流亡去了?还有那坚固的城墙,那高约7米,厚4米,取自坚固的腾冲岩石垒建的城墙之下,站满了端着刺刀的日军。不久之后,这城墙上将筑起日军的暗堡,不久以后,山河会更加破碎,城郊外田野上盛开的百合花将在泪水中萎谢。
哀歌之二:日军大扫荡下的乡镇村庄
我们可以沿着日军大扫荡的路线,寻找到属于腾冲县的这些地名,它们分别是魁甸、马站、兵坡屯、回街、茶子园、海棠沟、坡上村、左所、响水沟、顺江街、碗窑街、高卷槽、小团坡、小河口、固东街、谷家寨、李家寨、村坡头、普楚寨、腊幸街、滇滩、营盘街、茶山河、大寨、小辛街、白石崖、桥头街、界头街、瓦甸街、阎家冲、小回家、三家村、古永小街等。所谓日军的大扫荡自然是由刺刀首先开路出去的。日本人的刀,向来都是为血腥和肉体而准备的。首先是大扫荡的队伍,黑压压从腾冲城出发,腾冲县城之外就是村庄,在战争未降临之前,从腾冲县城外延伸出一片片沃田,村庄或大或小就置身于田野之间。如果没有这次战乱,我们会看到寂静的村舍,水牛们在田野上行走或耕地,如果你偶然进入一座村庄,你会看见沿着村舍的小巷道载歌载舞的家禽们,村里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堂,老年人坐在门前聊天的场景。然而,战争摧毁了这人间祥和宁静的景致,所有一切都在腾冲沦陷以后消失了。随同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开始,每座村庄都派遣村民守在村口,一旦发现日军大扫荡的足迹过来了,就敲响锣鼓,村民们一听到锣鼓声,就知道日军来了。于是,村民们就开始朝着山地奔跑,腾冲城内最初的那种惊慌失措的奔逃声,随同日军的大扫荡的铁蹄声,开始波及了日军大扫荡经过的村庄和街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奔逃之声啊,村里的人们或正在干着农活,或正在吃饭,或刚进入睡眠,而就在这时,尖锐的锣鼓声传来了,锣鼓声在这个沦陷时期从天空下传播开去,锣鼓声不是为喜庆而贺福,也不是为地方丧葬而奏哀曲。此时此刻的锣鼓声也是惊慌失措的,它已经越过了锣鼓面与苍灰色的天空融为一体,在它的惊慌失措中,充斥着一种欲哭无泪的悲泣。啊,这些属于沦陷区的悲泣啊,使我又看到了60多年前日军大扫荡时的村庄,几个放哨人将目光抬起,那目光想透过灰蒙蒙的路面,想在这个凶多吉少的战争时期,守候住村庄的吉祥和平安,然而,一种刺耳的铁蹄声,已经从几里之外的路上传来了----让整个身心动荡不安的声音。于是,放哨人的手敲响了锣鼓,他们竭尽全力地敲击着锣鼓面,试图让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远地传入村庄的每个角隅。于是,人们开始在这锣鼓声中奔跑,第一批撒腿奔跑者,通常是青壮年,他们大都在村外田野上干活,锣鼓声越过田野的风来到了面前,青壮年们大凡跑得很快,因为日军在四处抓劳工。一旦被日军抓住,将生死未卜。所以,每一个青壮年都用麂子似的速度在奔跑,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去为日军做劳工。锣鼓声此时此刻已经从乡村的田野漫溢在村庄的古石板路上,这些村落都是与迁徙中的云南移民相联系的,腾冲在明代开始,已经有多种纷拥而来的移民,他们进入边城腾冲时,也将中国渊源而古老的汉文化带到了腾冲。所以,每一遍布在这一地域中的村落都有它们的迁移史,每建构一村落都与他们移民而来的传统和习俗相关。如今,锣鼓声是凄唳的,宛如飞翔于空中的野鹤遭遇到了攻击,发出了呼救的声音。就这样,老人、孩子和妇女们听到锣鼓声,他们开始以各自的形态在奔逃。这是一幅多么悲伤的奔逃图像,妇女们有的正在哺乳,有的正在做家务,她们将孩子抱起来就跑,做家务的妇女放下锅碗盆,放下手中的针线活,一边奔跑,一边叫唤着孩子们的名字,而那些叫大狗、二狗、三狗,福生、福地、福宝的孩子们因为腾冲沦陷后已无学校可上。所谓沦陷就是混乱,所有现实社会中的机构将被破坏。孩子们因失去了学校,所以只好在村子里游玩,许多孩子就是用他们童年成长时的目光观望到了这场战争。60多年以后,当我采访腾冲作家段培东先生和腾冲抗战研究专家毕世铣老师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再一次地回到了60多年前的这场战乱之中去,那场战乱使他们直到今天仍然记得日军大扫荡时的奔逃。孩子们在奔逃中也有失误的,一个男孩因为藏在草垛中做游戏,所以没有听见锣鼓声,当日军端着刺刀进了村,孩子刚好就从草垛跑了出来,日本人狂笑着用刺刀割掉了他的小鸡鸡----从此以后,这个男孩再也没站着撒过尿。这个故事是腾冲滇西博物馆馆长段生馗告诉我的,这故事就发生在段生馗从小生活的村庄。还有下面这个故事也是段生馗讲给我听的。这是一个新婚不久的新娘,那一天,当锣鼓声到来时,新娘听到了。然而,因为她是从外地嫁来的,又是裹小脚的新娘,加上对村庄里的小巷不太熟悉,所以,在奔逃中她的脚怎么也跑不快。日本人进村抓住了她,后来她遭遇到了几十个日军的轮奸。这是一个关于奔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日军扫荡的村庄就像被打碎的碎片一样多。日军大扫荡时,使所经之路通往的街道和村庄都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奔逃史。
战乱之奔逃,是一个非常强大而震撼人心的题材,首先,这是一个长篇小说的题材,也是一个属于国际大电影的题材。当我的目光经历了滇缅公路上的逃亡之后,又经历了日军在腾冲大扫荡,腾冲人民的逃亡,这些由战争的爆发所导致的一幕又一幕大逃亡的历史,隐藏着多少直到如今都还未申诉的悲惨的、耻辱的故事,战争逃亡进行曲是由众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们共同谱写的哀歌。如果我下一部长篇小说是写战争,我想我会选择写出这些史诗般的战争逃亡录上的哀歌之痛。
哀歌之三:日军扫荡之下的千古罪孽所毁灭的肉体和心灵
战争所掀起的是一场又一场毁灭之风暴,无论这战争是发生在古代还是现代,战争所到之处永远爆发的都是毁灭,似乎没有毁灭就没有战争。在腾冲,我们尽可以在博物馆看到一幕幕毁灭的物证,每次我到腾冲,就一定要去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博物馆,在里面,我可以回到被历史年代逐渐遗忘的时间中。我们的人类历史一直在用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流逝,追循着新的文明进程,殊不知那些属于人类最珍贵的历史正在从我们眼前逃逸出去。就像战争的逃亡曲转瞬即逝。人类创造了伟大的时间,因为时间的转动,无论昨天发生什么,也阻挡不了人们迎接新日子的降临。所以,每一次我去国殇墓园时,都无法忍受那种悲伤,只有在那里,我们会与逝者在长逝的光阴中交流阴阳相隔的情感,也只有在那里,人们会让忘却的历史重又回来。
堪称为历史的东西,都是可以存放在编年史中的记忆。啊,记忆,这是创世之初,神编织在我们神经网络中的经纬线,以此让人类沉浸缠绵的河床。记忆的魔法,有效地让人类的个体保存下来,关于自己与时间融为一体时的所有生活。历史中的腾冲,必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息息相连,那些被日军扫荡下的村舍,首先会被放火烧劫----这是侵略者毁灭一个地方时最有效的速度。火,可以让一切化为灰烬,当日军闯入一个地方时,我又看见了一路大扫荡的路上,噢,从魅甸到马站,这里仍然是今天的交通要道,我站在马站的街上,回顾着日军大扫荡而来的铁蹄声,那些被日本侵略者训练已久的声音中,充满着统一的节奏,那些嚣张疯狂的节奏,仿佛在告诉全世界大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目标。马站,如今已是一个繁华的乡镇,我站在街头,4月中旬的一阵细雨使空气显得很湿润。日军铁蹄继续扫荡过去的是兵坡屯、回街、茶子园、海棠沟、坡上村、左所……在这些地域中也正是日军施行“三光”政策的地方,随着烧光、杀光、抢光的口号声----腾冲的沦陷区域,也正是那些美丽的村庄,当五六月的四野散发出无限的芬芳时,铁蹄声来了。首先是烧毁民房,很多村庄,往往是从村头烧到村尾,一座村庄很快就在嗖嗖的黑色烟尘中夷为了平地,那时候,沦陷地的腾冲,早已经看不见蔚蓝的天空。人们往头顶看去,看到的都是满天飞舞的烟尘。堪称为战争的历史,都可以细细数出被火光和炮火所夷平的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侵略史迹。当日军进村时,第一遭难的是民房,那些延续着村民们几世同堂的房屋,在当时全部采用木料和土基修建,也可称之为土坯屋,日军进屋后先是抢光屋里的粮食、院里喂养的家禽,然后就开始烧毁房屋,那时候,只需一把火就可以点燃房屋,因为村里到处是草垛和柴火。在升腾的黑色火焰中,日军狂欢着,因为只有在烧光、杀光、抢光的世界里,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才看到梦想的实现。所谓战争,就是侵略者所到之处,用手里的武器开辟出道路,地上铺满了尸体,路上被血流覆盖。
在黑色流动烟尘下杀人,对于日军来说,充满了快感。这些被日本侵略者们严格训练出的傀儡们啊,每一个似乎都是杀人的魔头。在天与地之间赤裸裸地杀人时,他们的手没有战栗,也许曾经战栗过。
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曾经的战栗发生在这些日军刚刚穿上军服的初始,那时候,这些名为大野岛、朝野藤的青年人从日本这个国家的岛国奔向帝国的旗帜之下,于是,一场全民族雄伟浩荡的征兵运动开始了。所谓战争,就是要召唤到无数可以被蒙昧的民众,所谓战争,就是要为战争的目标培养一批又一批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也许,这些年轻的杀人魔头,最初踏上战争之路时,心灵会一阵又一阵发怵、战栗不安,然而,一旦他们从海上登陆,就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之一缅甸,这里是训练他们杀人的又一战场。就这样,他们来了,他们带着大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激昂之辞从缅甸杀到了中国的滇西腾冲,在这样的侵略之路上,日军已经将杀人之刀刃伸向了腾冲的国土。这片国土曾出现在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笔下,在徐霞客的旅途中出现了跨越高黎贡山古道的地理,出现了瓦甸和曲石等地域,而这条路线也正是日军扫荡之地。这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段:“由界头即从雪山西麓南行,屡逾西突之坡,十五里,遥望罗古城倚东山坡间,有寺临之,此城乃土蛮所筑之遗址。其寺颇大。有路从此逾雪山,过上江。又南二里,过磨石河,又南三里,越一山,又逾一西突之坳。又南二里,过一小木桥,又南一里,越一坡,乃循坡东转。二里,抵东南峡口,有山自东大山南环而峙于门,大路逾坡而南上,小径就峡而西南。乃就峡口出,则前所过藤桥江亦自坞北来,遂其东岸而南。三里,始有村倚江岸,乃傍村南行。又一里,宿瓦甸。濒江东岸,亦东北大坞也,村塍连络;东向大山,即雪山,渐南与山心近矣。”在这里,我之所以引用《徐霞客游记》中的篇章,是想借助于这些被伟大的旅行家用脚丈量过的地理,在里面有令徐霞客醉心过的明代的山水图卷。而当我的目光驻留于20世纪40年代时,在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地方,侵略者们已经开始了他们铁蹄下的大扫荡。
日军杀人是不眨眼的,这种被战争所发明的刑法,堪称世界上最残酷和黑暗的刑法。日军所到之处必有杀人的记载,他们完全是随心所欲地杀人,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大开杀戒的权利----因为在他们身后,是日本侵略者的背景。据史料记载:1942年5月10日,日军占领腾冲城,至1943年9月滇西大反攻前,腾冲县被日军杀的无辜百姓达6400多人,烧毁民房、学校、公所、寺院24000余间。日军在所到之处为所欲为,丧尽天良。抢杀百姓的鸡只吃脯子,猪只吃腿子,还在老百姓家的铁锅里、甑子里、腌菜罐里拉屎撒尿。1942年5月19日,日军扫荡腾北,追杀从腾冲撤出的华侨难民至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栗柴坝渡口,将未及渡江的300多难民驱赶到怒江边,先对妇女进行强奸,然后用机枪扫射,屠杀华侨难民200多人,制造了“栗柴坝惨案”。1942年7月13日,驻腾冲日军扫荡中和乡,当天中和乡群众被杀害39人。1942年8月2日,日军“扫荡”三联碗窑村,在茶子园将13个逃避不及的老弱妇孺用刺刀捅死,后又在下丘坡的松林里一次杀害中国百姓30多人。1943年某月,日军再次“扫荡”保家、三联。保家乡共有9个自然村,其中有6个自然村因住过中国远征军而全部被日军烧光。保家乡在日军扫荡中共被杀害137人。
日军的残酷杀人刑法可以用强有力的事实证明,它们因战争的残酷而无人性载入史料的有:在腾冲中和,日军将到中和探亲的只有十几岁的和顺人寸常宝抓获后,先叫他到地里找葱姜等调料,然后将他绑在树上用刺刀剖腹取出心肝,并用寸常宝找来的葱姜炒吃。在马站,日军抓来6名百姓,叫他们挖坑,互相活埋,最后一个被装进麻袋用脚踢死。在保家乡,一普通百姓被日军抓获后,被从肛门拉出大肠头,拴在甩杆上,一放甩杆,肠子被一串地拉出来后死亡。在上北乡,日军抓获为中国远征军送情报的戴广仁、张德纯,严刑逼供,戴广仁、张德纯始终不屈,日军竟用滚烫的油锅将他俩烹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国有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