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道:“王庆、方腊、田虎如今路人皆知,学问就出在这‘东’是谁身上。”
朱武道:“莫非王瑾在此处暗藏玄机?”
吴用道:“官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剜心王’的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如今山东境内贼寇蜂起,天下十三座山头,有九座都在山东,我猜测王瑾刻了这座石碣是为了埋在地下,适当时机挖出,便成了天地之意、物理定数,到时谁更像‘东’,谁就是‘东’。”
安道全道:“‘剜心王’如此安排的意义何在?”
吴用道:“历来当权者最怕两种东西,一种是天意,一种是民心。一旦这两种东西对自己不利,便会不顾一切竭力铲除。如今朝堂之上‘六贼’当政,民心已失,所以才会有三大寇起兵、十三座山头造反。这个时候朝廷只能拿天意对抗民心,因此对任何能表达天意的东西都非常敏感。从地下挖出来具有预言性质的石碣便是一种天意表达,明知不是真的,也会被当成真的对待。如果在合适的时间让这块儿石碣现身,便会引起腥风血雨。”
安道全道:“这样做,王瑾又会得到什么好处?”
吴用道:“他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石碣埋在哪里只有他知道,所以也只有他可以掌握让石碣现身的合适时间。”
朱武恍然大悟,道:“这块儿石碣就是王瑾的进身之阶,只要石碣出现的时机符合当权者的利益,发掘出石碣的王瑾便是首功。”
安道全也似有所悟,道:“如此说来,无论以后谁在山东起势,只要石碣一出,朝廷大军顷刻间就会挥师相向。”
吴用道:“王瑾这是埋下了一个影响天下格局的伏笔。”
晁盖一反常态的凝神静思起来。
朱武道:“看来石碣埋在何处才是关键。”
吴用道:“不错,碑文是我写的,书法是萧让执笔,碑刻是金大坚操刀,但是隐埋石碣另有其人,我猜想已经被王瑾灭口。”
朱武等人感受到一丝寒意。
安道全道:“难道王瑾不怕加亮先生或者萧、金二位泄露出去?”
吴用哈哈大笑,道:“他巴不得我们三人四处散播消息,反正无法查证,而谣言流传越广,当石碣现身时,越显得天意凛然,传言是真。”
朱武莫名惊诧,山东人心眼儿都这么多吗?自己在这一带混的话会不会被玩儿死?
晁盖一直没说话,此时突然问道:“加亮先生能猜出石碣埋在何处么?”
吴用意味深长的看了晁盖一眼,道:“原本猜不出,但刚刚晁天王跟我讲了白胜送来的消息后,我大概知道埋石碣的地方了。”
“哦?”众人都颇感意外,这跟白胜的消息有什么关系?
吴用得意的看着众人惊异的神情,道:“诸位注意到白胜的消息中有一个地名么?”
众人茫然。
朱武自诩记忆力超群,便苦苦回忆白胜说的每一个字……济州……梁山泊……石碣村……东平府……等一下,石碣村!
“说起阮氏三雄在石碣村反抗黄安的厢军时,我便灵犀一闪,”吴用道,“没有比在石碣村挖出石碣更让人信服的了,王瑾做过济州府主簿,对济州管下的地名了如指掌,怎肯放过这个天作之合?”
朱武对吴用心思之敏捷佩服的五体投地,与之相比,自己还是愚钝了许多。
众人从正午喝酒直至天色渐黑,吴用酒量甚好,面不改色,晁盖留他宿一晚,吴用说恐怕门馆里的学生明日翘首以盼,还是不要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为好,便早早辞去。
晁盖又挽住朱武等五个人吃了半宿,各自回房歇息。
次日朱武向晁盖辞行,晁盖欲以银两相赠,以壮行色,朱武固辞,道:“晁天王仗义疏财、义薄云天,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在下身上颇有资财,深领晁天王厚意。异日路过济州,定当再来探望。”
王定六特地为相赠“地狱火”短刀,向晁盖再次表达感激之情。
晁盖与朱武等五人挥手作别。
朱武等人骑上马踏上官道,转向北面,直奔梁山。
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众人勒住马蹄踏着雪只顾走,看看天色冷得紧切,渐渐晚了。远远望见枕溪靠湖一个酒店,被雪漫漫地压着。
朱武等人顶风冒雪走了大半日,又饥又渴,看见酒店,急忙走向前去,下马奔入那就店里来,揭开芦帘,拣一处坐下,就着火炉暖手。
朱武四周张望,许多座头,只他这一伙人。
只见一个酒保来问道:“客官打多少酒?”
李忠道:“先取两角酒来尝尝,好便再要。”
酒保将个桶儿打两角酒,将来放在桌上。
李忠又问道:“有甚么下酒?”
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
李忠道:“先切十斤熟牛肉来。”
酒保去不多时,将来铺下两大盘牛肉,数盘菜蔬,放五个大碗,一边筛酒。
众人路上冻得浑身寒冷,各吃了三四碗酒,方才恢复生气。
只见店里一个人背叉着手,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脚着一双獐皮窄靴,身材长大,貌相魁宏,双拳骨脸,三叉黄须,走出来门前看雪。
安道全问酒保道:“此间去梁山泊还有多少路?”
酒保答道:“要去梁山泊,虽只数里,却是水路,全无旱路。若要去时,须用船去,方才渡得到那里。”
安道全道:“你可去觅只船,多与你些钱,渡我们过去。”
酒保道:“这般大雪,天色又晚了,哪里去寻船只?却是没讨处。”
门前看雪的汉子问道:“这位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要寻船去,那里是强人山寨,你待要去做甚么?”
朱武见此人仪表不俗,言语间有相探之意,便替安道全答道:“实不相瞒,我等专程前来,要到梁山寨中拜会王头领,敢问兄长可否指条去路。”
那汉道:“虽然如此,必有个人荐你等来见王头领。”
听了这话,朱武断定此人也是梁山一伙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