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港的第一中学
一所被围墙所包围的中学看上去已有无数年的历史了。当王品带着普桑子走进校园时他们都同时感受到了校园中那种肃穆而寂寞的气息。正好是上课的时间,所以他们看不到一个学生。普桑子看到前方有一座古老的教学楼,他们便来到了楼下,楼下的两棵紫薇树只剩下了最后的几片树叶和花瓣。王品带着普桑子走进教务处又走进校长办公室。校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看了看普桑子又看了看王品,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普桑子简单地作了回答。校长说他们学校恰好缺教师,已有的教师走的走,留的留,但留下来的也同样不安心,他非常欢迎普桑子能在他们学校代课,只是他们无法解决住宿问题。普桑子很高兴,她只要能在学校代课就行了,她并没有要求学校解决住宿问题。校长带她到了教务处,教务处给她排了三天以后的课程,普桑子教语言和音乐。从吴港一中往外走时,恰好是学生课间休息的时刻,寂寞的院子里现在人声鼎沸。普桑子听到这声音感到心里面涌动着种言语,就像她做了一个疲惫不堪的梦醒来以后看到花瓶里的鲜花突然开放了一样。她侧过身看着王品,很感激他陪她来找到了代课的工作。现在她才发现王品手里仍拿着一封信,他们还没有到邮局去将那封信扔进邮筒里。那封白色的信,使普桑子想起王品的未婚妻来,她想,王品的未婚妻一定也在等待着他,在这个被战争环绕的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女人在痴迷地等待着他们所爱的人回到身旁。王品说想不想去吃吴港的小吃,普桑子感到肚子有些饿了,这几天来她一直不感到饥饿。王品带她来到一家小吃店,吴港的小吃种类很多,他们围着一只火炉,上面放满了小虾、小鱼和鸡翅,普桑子将手放在火炉上去,她感到手很凉。王品捉住她的手说:“你的手很柔软。”普桑子抽回自己的手,她想起了耿木秋,还想起了郝仁医生来,她知道回忆他们的存在会使她充满了力量和勇气,所以,她告诉王品说:“我的未婚夫在等待着我。”她没想到这句话还真起了作用,王品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捉住过她的手。
写信
普桑子买来了信笼和信封,自从她看见王品将那封写给未婚妻的信投进那只已经褪尽了绿色的邮筒中去后,她就滋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给母亲和郝仁医生分别写封信。她坐在客房的窗口,靠近窗口的地方有一张书桌,那书桌显然不是让人写字的,很窄很小。普桑子一生中从未给别人写过信,因为她一生中从未与谁分离过。与耿木秋的漫长离别并没有使普桑子滋生过写信的念头,也许耿木秋的消失太绝望了,她竟然无法使普桑子用别的方式去找回他。而现在,她开始铺开信笼,她伸开修长纤细的手指,透明精巧的指甲覆盖在白色的信笺上,她写道:
“母亲,我趁你外出时离开了家,我无法面对着你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你,就像十年来我被鼠疫和耿木秋的消失所折磨着一样,我不愿意你看着我出走。我离开时,那只鹦鹉看着我,母亲,你好吗?我现已被阻隔,即不能去寻找耿木秋,也不能回到你身边。我不能告诉你我在什么地方,母亲,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住在一家旅馆里。我不知道要在这家旅馆呆留多长时间,我也不能告诉你我今后会到哪里去,使我感到有些欣慰的是还有那只鹦鹉可以陪伴你,与你说话。”
写到这里她再也无法继续写下去了。她将这封信叠起来放进那只信封,她开始重新伸开修长纤细的手指,用透明精巧的指甲覆盖在白色的信笺上,她写道:
“郝仁医生:请原谅我的不辞离别。我现在似乎刚刚经历过一场失眠和骤然发作的重病,一切都是虚弱的。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埋怨我,但我还是从你的卧室中跑出来了,我一生中从未在别的男人卧室中呆过一夜,然而,我已和你度过了那一夜。我现在在一座孤岛似的地方,跟外界丧失了一切联系,我住在一家旅馆,我不知不觉地惊奇地发现我已喜欢上这座旅馆并愿意在这座旅馆里作短暂的停留。你好吗?我仍然可以在回忆中感受你衣服上的那种乙谜的味道。”
普桑子写到这里,就像上封信一样再也无法写下去……
虚构者说
普桑子呆在旅馆里面。透过她那迷雾般的面孔,我可以感知到在那座旧时代的旅馆里面她写信时脸上呈现出来的表情。她活下去是因为被无数幻想所推动着,比如:她坐在旅馆的窗口下面写信,她在屏障之中掩饰着置身于旅馆时的全部心情,沉默和敏锐的感受力只化作了简短的文字。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割断与世人的联系,哪怕她是一个彻底绝望的人,彻底陷入了恐怖和颤抖之中的人,彻底地沦入超越时间之光中的人。
罗兰·巴特说过:“世界可能是令人悲伤的,但是人们并未抛弃它,因为世界是一个彼此协调的诸关系的整体,因为在客观事实之间不存在重叠,因为讲述故事的人有力量去拒绝组成故事中各存在物的不可穿透性与孤立性,因为他能在每一个句子中证实各行为之间的联系和等级关系,最后还因为,无论如何这些行为本身可以被归结为各个记号。”
我虚构这种符号式的东西,罗兰·巴特还有一段话我较为喜欢:“时间磨损了我的距离的力量,使其腐坏,使其僵化。我不可能生存于语言之外,把它当做一个目标,也不可能生存于语言之内,把它当做一件武器。”
我现在正被语言分解为下列图像,一座旅馆和人的图像被叙述所代替着,被语言所表达的声音所确定出来的图像,它威胁着我写作的意图,就像灯光在照耀我的脸而语言在显现我的焦虑一样。写作一部小说的时候,它和我将时时刻刻体现着符号的行为。我现在就通向普桑子的居处,那个身穿旗袍的女人和那座旅馆使我的写作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无数火焰就像磷火般包围着那个人和那座旅馆,使她写信的手开始燃烧起来。我曾幻想出这样的景象:螺旋形的楼梯,最前面是我的母亲在走,中间走着我的邻居,最后面是我的影子——我像黑鸟一样乌黑。
把信投进邮筒
普桑子怀着一种热忧的幻想终于把信投进了邮筒。她独自一人找到了那只色彩斑驳的邮筒,并在邮筒周围走了几圈,她发现在不远处是一家啤酒厂,因而啤酒的味道会使她想起一种银制的器Ⅲ。她在啤酒的气味中发现周围的人只要经过她身边时都要拍起目光警她一眼,每一警尽管都是短暂的,但每一警都在疑问:这个穿着黑色外套的女人站在邮筒的不远处在干什么?她到底在干什么?她想到即使有一天母亲和郝仁医生收到了信,她也许已经离开了吴港和那家旅馆;她想到信到达母亲和郝仁医生的手中时他们会不会惊讶地追问:普桑子你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普桑子抬起头来,她看到一个老头穿着很厚的棉袄,他手里举着一封信,信封是用牛皮纸制作的,那个老头举着那封信在空中犹豫了一秒钟便将信投了进去。普桑子很羡慕那个老头,他对那只邮筒寄予着希望,他深信那只邮筒不久之后就会把他的那封牛皮信封和里面的文字带到别的地方去。普桑子开始信赖那只邮筒了,它是这条街道惟一可以存在的邮筒,她走过去,举起那两封信看了看,然后就投进了邮筒。啤酒厂的味道扑面而来,她想到当母亲和郝仁医生看到这封信时,他们会高兴的,因为她没有像耿木秋那样消失,他们会知道我住在一座旅馆里面。
第三天
这是普桑子到学校去代课的日子。昨天晚上她又开始失眠,但是失眠的内容已经更换。往常,她失眠的时候总是会被南方的鼠疫所包围,而昨天晚上的失眠却是因为那所学校。那所给她以寂寞和人声鼎沸的感觉的学校明天将成为她工作的地方,为了这个地方,她失眠了一个晚上。她比往常要起得更早一些,天还未亮她就已经起床了,她穿上箱子里那件加厚的旗袍,做好了外出的准备。六点半她刚想拉开门出发时王品来了,王品说他送她到学校去。普桑子点点头,王品的到来虽然使她感到意外,但她觉得有王品送她到学校去,这样会使她更有力量。她穿上黑色大衣,寂静的大街上还没有一个人。王品告诉她,他已经开始在写那本书,普桑子很高兴,她与王品的目光相遇了,这目光使她有些心乱,就像触着了她的一根很敏感的神经。所以,她要避开这目光到学校去,她会成为那座寂寞、鼎沸之声涌动的学校中的一位老师。普桑子站在学校门口,王品说他要回去写书了,晚上他再来接她,普桑子想拒绝,但她却没开口。
校长
四十多岁的校长已经站在教学楼下面,不知道是不是在等待普桑子,反正,当他看到普桑子到来时,便热切地迎上来说:“欢迎,欢迎普小姐的到来。”
普桑子被校长引领到一间教室,教室穿插在幽深的树林之中,不过所有的树叶在这个季节都已经凋零了。校长将普桑子带进一间宽敞的教室说:“从今以后,由普桑子老师做你们的班主任。”普桑子听了一惊,校长那天只让她教语文和音乐课,并没有让她当班主任,不过既然已经宣布了,那就只得接受了。普桑子满怀激情地站在教室中央,她容易激动,但今天的激动是因为有那么多目光在注视着自己。她走上讲台,讲了一些任班主任前必须讲的话语,校长站在一旁不断地给她鼓掌。从那天开始,普桑子就真的成了吴港一中的一位代课老师。她很喜欢自己找到的这份工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但她已经不让王品送她到学校去了。在一段时间里,整座吴港就像一只完美的保温瓶,听不到枪声和爆炸的声音,它稳固地直立着,没有任何声音。
雯露
在这座旅馆里,雯露每天总是呆在那间客房里,除了睡觉之外就是继续睡觉。普桑子每次到她房间里她总是蒙着被子,但看上去她并没有进入睡眠,她的眼睛睁得很大。普桑子说你应该到外面去走走,雯露就从床上下来站在窗口说:“外面,外面是潭死水,没有涟漪,没有声音……普桑子,如果我告诉你我需要听到一种声音你会理解我吗?”雯露一边说一边将头探出窗外。她的睡裙使她看上去似乎永远也没有睡着觉,因为她在等待,她在等待某种东西。她与普桑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普桑子可以沉浸在虚无之中,她可以用虚无的想像力等待某种永远不会到来的东西,而雯露却在等待一种现实,她的现实就是人,她不能够忍受寂寞和孤独,所以,在她的眼里看不到一种虚无的东西,看到的只有焦灼。普桑子对雯露说:“你可以到王品房间里去跟他聊聊天,他是一个作家,会写书,他住在旅馆里正在写一本书……”雯露点点头,她的眼里有一种焦灼的东西在移动。
将蝴蝶挂在墙上
普桑子第一次面对着那只蝴蝶,离开家以后她一直没有心情将那只蝴蝶标本从箱子里取出来,蝴蝶置放在箱子里的另一只小厘子里面,厘子又深又黑恰好可以装得下那只蝴蝶,她刚把那只蝴蝶挂在墙上,王品敲门进来了,他看到了那只蝴蝶标本。他沉默了一会儿问,普桑子这只蝴蝶是从哪里来的,普桑子说这是一只南方的蝴蝶,王品问普桑子是不是去过南方,普桑子点点头。王品坐在普桑子身边,他刚抓住普桑子放在膝头上的右手就被普桑子拒绝了。看上去,王品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克制着由普桑子引起的一阵冲动。他开始转移话题,他说他的小说进展很快,问普桑子想不想看他的小说,普桑子觉得这建议很好,她已经被王品重新转移了注意力,王品拉她右手的那种紧张感消失了。她的脸上在这个星期天呈现出柔和的光泽,从开始王品告诉她他准备在旅馆里写一本书时,她就充满了好奇之感,于是她就期待着有…天能够阅读到王品写的那本书。长方形的已经形成的书对于普桑子早就是一种诱惑,她在女子大学读书时经常图书馆去读书,在有限的时间里她读过《复活》、《堂·吉河德》和乔治桑的大量小说,她对写书的人充满崇拜,因为他们将她的想象的很多东西都在书里的文字中表达出来了。
王品将普桑子带到了他的房间,普桑子嗅到了一股墨水的味道,她还看到那张桌上摆满了书籍和稿纸。王品把一叠写好的稿子递给普桑子,他们都抬起头来,因为有敲门声传来,那声音是犹豫的,但又很急促。王品打开了门,是雯露站在门口。普桑子很高兴雯露在这个时候来到王品的房间里,所以她站起来急切地将雯露让进屋来。雯露今天显得很漂亮,只是那目光仍然是失眠的目光显得有些无神。普桑子将手中的那叠稿件递给雯露说:“你看看王品正在写的书。”雯露惊愕地说:“能写书的人,一定很了不起。”王品说其实看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到外面去走走。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普桑子说她得去换换衣服。她来到自己的房间,从窗外照进来的一缕阳光正照在那只墙上的蝴蝶上,那只蝴蝶仿佛是一只飞进窗的蝴蝶,它并没有变成标本,普桑子伸出手去轻抚着蝴蝶标本的两翼,就在这时她听到了雯露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