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在柏山寺收下了刘文秀、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四个孩子为义子。
当天下午,义军就做完了在柏山寺镇杀父济贫的善后事,还招收了几十名新兵。
做完这些后,天色已晚,就在柏山寺扎营埋灶,住了一宿,于第二天吃过早饭后,继续向南开拔。
从柏山寺到河津,要是打紧一点儿走,再加上早晚两头摸点儿黑,一天就能到达河津城北不远处去扎营。
但是,因为沿途杀了几家大户和恶霸里长,给百姓分发了钱粮,当天就只走了一多半的路程,于是就在中途择地扎营过夜。
宿营这个地面,已经过了枣岭,离河津就算不走多快,也不到半天路程了。
所以,这里的人们,不少人对河津还是比较了解的。
于是,趁军士们拉帐篷扎营之际,张献忠就带上谭青杨和申老镖头,并带了些碎银子,一道去走访那些见多识广的、在乡里有些名望的长者。
通过走访,张献忠几人了解到,河津这地方,是晋东南扼据数条主要驿路和大型渡口的黄金口岸,是陕西和山西南部人烟密集的腹地地区货物进出的集散地。
因而虽然只是一个县城,但城大且坚,墙高池深,城内货栈客栈商埠无数。
自然了,因货运较多,光镖行就有五家!
这些年虽然因连年天灾冷落了不少,那也比一般县城府城要热闹一些,要是正常年份,这里可算是晋南富庶之地!
林子大了,鸟就多,这是自然规律。
这个河津,五家镖行中,一义镖行和镖头陈一义,诚真镖行的镖头严诚真,四海镖行的镖头胡四海,是二十几年前才新开的镖行。
在古代,有“穷不习武,富不教书”的说法。
就是说,穷人家的子弟是学不起武功的,富人是不屑于教书的。
陈一义、严诚真和胡四海,原来都是本城的恶霸富豪的纨绔子弟。
他们到本城的桐林武馆去学了一些阴毒武功后,见一直以来都在经营的两家老字号镖行生意奇好,就也聘请了镖师,开了镖行。
但他们开了镖行后,并不是经营有多么诚信,护镖的武功有多么高强,而是暗中勾结县太爷和县衙捕头,与戍军千户所总兵也多有交集。
无形中,他们就充当了县太爷和戍军总兵的白手套,自然就做成了垄断霸王生意。
凡本县利头大一些的镖货生意,要是不找他们护镖,那就会被半道劫镖!
就算有人抓住了一丝半丝是他们所为的证据,告到县太爷那儿,也总是输道理。
因而,这么多年来,他们三家新镖行联手,又是挤这两家老字号的生意,又是劫他们没有接到的镖货!
这就把两家老字号镖行给挤得每况愈下,还时不时赔镖!
据说这两家老字号镖行熬过今年底,也就是一个多月后,就会关门销号了!
这两家老字号镖行,一家叫镇远镖行,镖头叫郑渊。
一家叫晋南镖行,镖头叫王晋南。
这两家老字号镖行,镖头都是六十开外的真正的老镖头了。
据说他们武功不错,郑渊会八卦掌,王晋南的王家刀还是成名刀法,素来诚信经营,在北方各省,特别是晋陕豫一带,多年来口碑极好。
可是,自那三家镖行形成了势力以后,他们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再加上两家的后人都没有学成武功,就靠聘请镖师护镖。
自从被那三家镖行挤压后,又特别是这几年生意偏冷,还经常赔镖,原本十分雄厚的家底,都快被垫光了。
自然就出不起请高手镖师的月钱了,因而护镖武功就更差。
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据说好些时间都没有看到镇远镖行和晋南镖行的镖队行走过了。
河津的县太爷,叫叶问鼎,也是个年过花甲的老知县了。
像叶问鼎这一类为官一生都没能升迁的老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官场上一旦丧失了升迁的希望,百分之百都会变本加厉地贪腐。
叶问鼎有三个儿子,老大年年赶考,终于考上了进士,在京师的户部行走,也就是做个跑腿的闲官。
老二在经营乡下的九百亩良田,别说正常年份,这些年天灾不断,还分文田租都不肯减免,青黄不接也舍不得拿一粒粮出来救济佃户!
老三则分文无需投入,只消养几个文算师、帐房和一批打手——
早在三十几年前,就把以低价强买来的一家因遭了变故只好卖掉的商埠,用来成立了一家“河津县总商会”。
总商会?干什么营生呢?
就是按规模大小,向所有渡口、货栈、商埠、医馆、书院、武馆、酒楼、青楼等等经商的商户,按月收取“会费”!
其实,就是公税以外的私税!也可以叫“保护费”!
谁都知道,这是县太爷的三公子开的商会,谁都要捧场。
所以,在河津这个十分繁华的水陆码头,开个商会,坐收红钱,一年下来,也是好几十万两白银!
叶问鼎本人,早年练有掏心指和旋风腿,据说功力有足十层,只是没人看到他和谁打过架。
是真功夫,还是花拳绣腿,只有他叶家人自己知道。
叶问鼎的老二、老三,也在早年被送去武馆,学了黑砂掌,因而河津地面上,谁都怕他们叶家父子。
生意好做那些年,一个商户,根据规模大小,一个月冤枉多交个一二两到几十两银子,倒还没觉得啥,能买张笑脸也不错。
可是,这些年来,生意日益冷清,大家就感到越来越受不住了,还有好多起因实在交不出“会费”被打伤的!
挨了打,还没人敢去向县衙报案——
谁不知道“河津县总商会” 和河津县衙,都是他们叶家的呢?
至于判冤案吃诉讼钱,吃赈济钱,吃河防钱,那就是官爷们的共同财路了,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叶问鼎家,既有人在京师当官,“上头有人”,又有近千亩良田,还有个坐地生财的商会,这么多年了,那钱财,自然就多得富可敌省了!
所以数十年前,叶问鼎就在县城里置下了一座前后四进的大宅院!
另外,河津既然商埠多,富家大户也就远比其他县城多,全城有大户十好几户呢。
据说这些富豪,都是富可敌省或富可敌县的!
当然,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巨富,就算这里是水陆码头黄金口岸,但城里乡下的平头老百姓,日子可就苦了!
闹灾荒这些年,就差没像陕北那样吃观音土和人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