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善慈骂灵慧长老时,因声音大,正在往这边走的张献忠三人,已近听到了……
程善慈立即又吼道:“老秃驴,看来你真不拿钱粮出来了?
“那你就给老子让开,待我先要了这四个小狗崽子的小命,再来说钱粮!”
说着就举起了掌!
灵慧长老见这个孽障真的要作恶了,心想绝不能让四个爱徒受到伤害,就举掌朝程善慈胸脯拍去!
程善慈见了,猛一变掌,硬接住了灵慧长老的手掌——
随着“嘭噗噗”一串闷响,但见程善慈退了两步,灵慧长老退了六七步,直退到禅榻上,才仰倒下去,但嘴角上却流出了血!
这时,张献忠三人已经在往禅房门里走了,而且也已经看出了端倪,心想必须要帮助这个老和尚,却没想到老和尚已经被打伤了!
这个程善慈,一掌打伤了灵慧长老,立即又举起手掌,朝这四个都快吓呆了的孩子拍过去!
哪能由着恶霸作恶?
张献忠一个太极步旋过去,一把把程善慈已拍到离其中一个小孩的头顶不足两尺远了的手掌引开,顺势扭住程善慈手腕,反手一扭,扭到背后!
另一只手封住程善慈的喉咙,怒骂道:“畜生!魔鬼!连如此高龄的老禅师都要打,还要想打小孩?”
说着扭头对谭青杨和申老镖头说,“两位兄长,这伙人断定不是好人,这厮的打手,就交给兄长了!”
张献忠手里则扭着程善慈,让他看他的爪牙是怎么遭的报应。
程善慈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功夫这么高,竟然被这个黄脸小儿扭住不能动弹!
这时,程善慈只好被扭着看那两个人打他的家丁!
“好勒!”
谭青杨和申老镖头口里应着,手上已经一人一个拍死了两个家丁了!
靠近门口的家丁见这两人武功太高,心里发虚,就想夺门逃跑。
谭青杨一眼瞥见,飞身出门,赌住门口,来了个关门打狗!
但听“啪啪噗噗”之声频起,十几个家丁,竟然一个个就像是在被掌拍站立着的死尸似的,三下五除二,没几下就全部倒地吐血而亡了!
见了这一幕,程善慈连忙求饶道:“大侠,我们素不相识啊,往日无冤,今日无仇,就饶了在下吧!要多少钱,大侠只管说个数!”
张献忠听得有趣,说:“你既然那么有钱,刚才何以强迫老禅师拿钱粮出来呢?
“不过,还是让你死个明白吧——
“我们是陕北起义大军,十天前,就已经杀光了吉县的所有官府人员和富人恶霸!
“我们就是打富济贫的,此刻已经包围了镇子,一会儿就要杀光你全家,把你家的脏财分给老百姓,听明白了吗?”
张献忠说过,把程善慈扭到禅房门口,说声“恶人的罪恶污血莫要玷污了佛门清静之地”,从背后一掌打去——
就见程善慈飞出禅房门,飞过前院房顶,直飞到山门外面数丈,这才重重地摔在石阶上,不仅口喷鲜血,连身体都摔裂开了!
这个时候,灵慧长老由四个小徒弟搀扶坐着。
灵慧长老看到这一幕,知道了这三人是义军,是打富济贫的侠客,也看出了这位年轻施主使的是太极手法和日月神功!
灵慧长老心中虽然惊奇,但已经来不及询问由来了,他此刻自知,虽然吐血不多,但内脏破裂,血淤于内,随时都有断气的危险!
——必须要先托付这四个可爱的孩子!
于是,灵慧长老挣扎着坐起身子,颤抖着右手,指着张献忠,断断续续地说:“这、这位施主,依老衲看,你不仅为、为人侠义,武功高强,还是一个成、成就大事的人!
“老衲自、自知大限已至,务请施主听老衲把话说完……”
张献忠见状,弯下腰,礼貌地说:“老禅师请讲!”
灵慧长老说:“施、施主,这四个孩子,大的十一岁,小、小的十岁多点儿,是七、七年前,本寺收的孤、孤儿。
“老衲见他四人骨骼清奇,遂、遂传他四人达、达摩功,现已学完心法,左以时日,调、调理气脉,即可功成。
“老衲遭、遭孽障所害,放不下这四、四个爱徒,欲托、托付施主代老衲抚养成人,他们或成大器……”
张献忠见灵慧长老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赶忙答应道:“老禅师放心好了,在下定当把他四人抚养成人,并委以重任!”
“不、不……”
灵慧长老还是不放心,拼着最后的力气说,“施主要把这四、四个孩子收为义子,当着老衲,行了父子礼,老衲才、才能放心而去……”
张献忠被灵慧长老的真情打动了!
何况这四个孩子已经学完了达摩功心法,长大后必然有助于我的大业,这可是大好事啊!
于是,张献忠连忙说:“好的!你们四个过来,自己报上姓名来!”
四个小孩一离开灵慧长老,立即就有两个僧人过来搀扶。
四个小孩站到张献忠面前,挨个自报姓名道:“我叫孙可望,我叫李定国,我叫刘文秀,我叫艾能奇。”
张献忠说:“当着老禅师的面,我宣布,从即日起,我张献忠就是你四人的义父了,你们就是我的义子了!”
四个孩子立即一齐跪下,齐声叫道:“义父!”
灵慧长老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嘴巴翕动着,渐渐地就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
四个孩子见了,一起扑上去,伏在灵慧长老的身上,大哭道:“师父——!师父啊——!我们定不辜负您的抚养和栽培!师父……”
少倾,张献忠说:“老禅师的后事,就拜托寺中住持、僧值和众僧人办理了,在下定当秉承老禅师的遗嘱,把这四个义子视若己出,好好抚养成人,委以重任!
“四个义子,你们且随义父进镇,去杀光程善慈全家,给你们的师父报仇!
“然后再把程恶霸家里的钱粮分给柏山寺镇的父老乡亲!”
处理完柏山寺镇的善后事情后,军队开拔前,张献忠把四个义子托付给大营的文算师,委托他们几个照料四个义子的衣食住行,并继续教授文算。
又叮嘱四个义子,务必按他们师父的要求,每日不间断地挤时间调息导气,提升功力。
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张献忠这么巧合地收下了这四个义子,后来对他的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