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他慢慢成长
周日,不停的下雨。吃饭,睡觉,看电视,儿子有些闷了。一次又一次的趴到窗前去看看雨停了没有,终于下午的时候住点了。他嚷着要出去。
想想也好,让他放放风,顺便买点东西做晚饭。一下楼,他便狂奔起来,喊也喊不住。正准备追过去,他却在不远处的草坪边停了下来,蹲在草坪边上不停的往草里扔着什么东西。我走近一看,只见他正把爬在路上的蜗牛一只一只的放回草里。我虽然有点反感他用干净的小手拿起脏兮兮、黏糊糊的蜗牛,不过学过的知识还是让我理性的没有直接去阻止他。我告诉他说:“那放了这些就不要放了,我们还要去买菜。”他答应着。
他放了几个,前面又有,他又放了,然后又有,他又放,如此三番两次。见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就开始催他,他答应着还是在重复前面的事情。我有些急了,大声的说了句:“你自己在这,我走了!”说着我作势要走。
他很委屈的说道:“我想让蜗牛回到草里去。”
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不由心软了,就问他:“为什么一定要让蜗牛回到草里去呢?”
“它们在路上,被人踩到,它就疼。”听到这句话心里暖暖的,也有些酸酸的。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悲悯”,我觉得对于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来说做这样的事情,趣味应该是多于意义的。他只是想做这件事情。
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这件事对孩子有伤害吗?没有!”“他开心吗?开心!”“我赶时间吗?不!”那我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着急的催促他呢?
这时想起了前几天看过的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大意是讲,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为了让蜗牛走的快一些,我用尽了各种办法,然而蜗牛就是蜗牛。最后无计可施的“我”,只得让随它去 ,自己慢慢跟在后边。“我”忽然发现,原来慢下了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我”闻到花香,“我”感到微风,“我”听到鸟叫,虫鸣……后边作者写到教育孩子就像是牵一只蜗牛散步。
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个比喻是多么的贴切。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无论你如何着急,成长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可以我们何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停下来陪陪他。
我没有再催他,他停下来我就停下,他捡蜗牛我就跟着看(我始终不想捡)期间我只有一句没有一句的跟他说话。他很开心的说了一句:“妈妈你真棒,你什么都让我干。”
终于他有些累了:“妈妈,它自己会不会爬回去?”
“会啊,只要你不踩到它!”
“那让他们自己回去吧!”
我们又往前走,很快他在一棵树下蹲了下来,指着一个东西给我看:“妈妈,你看这是什么?”我看了一会也没有什么特殊,就自做聪明的说:“小草!”
“不是,这是豆豆。”他又指的近一点,果然我看到了一个还没有退掉种子壳的幼苗。然后他又说:“我的《国学经典》书上有,清明前后种下豆豆……等它掉了这个帽子,就会长成一个小苗……”我故作惊讶的说着:“哦,是吗?是吗?”他很开心的回答着我的问题。
是啊,每一种成长都有他自己的过程,就像这个“豆豆”。我们看够了豆豆,我们又往前走,他又跟我说哪里哪里曾有一只鸟,哪个地方见过一群蚂蚁……原来他的世界如此丰富而有趣。
雨又下起来,他说:“妈妈,下雨了,我们快点去买东西回家吧!”听到这句话,我忍住自己快到掉下来的眼泪。我有些想嘲笑自己:看!孩子总会长大的,他已经明白下雨了要快点回家。如果他可以懂得这些,那他就可以懂得很多你一直急三火四想让他懂得的东西。只是,他只需要一些时间。
以前看过一句话:“生活不是和速度竞赛。”而今天我知道了:成长则是不能和速度竞赛。此时我向上天许愿:就让我的孩子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