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知己知彼,沟通不打无准备的战
书名:深度沟通 作者:黄开 本章字数:7038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俗话说得好:“不为明天作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 来。”情商高的人,做事有准备,常常在事情开始之前就未雨 绸缪,以防备不时之需。因为作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更容易获得成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以平和心境做事与说话


大多数人在做事时都有一种急躁心理,在他们内心里,希 望事情能够赶快成功,于是不自觉地,在其言行中就流露出焦 躁的情绪。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一条做事的绝对真 理:切忌急躁,只有稳住了心气,做事才能滴水不漏。在做事 的过程中,  一旦你的心境失去了原本的平和,与此同时,你一 定会失去掌控局面的机会。有的人在做事时总是慌慌张张,希 望事情马上就能着手办理,假如这件事一两天没有什么动静, 他就沉不住气了,不断地催促,不断地埋怨,忘记了做事的忌 讳。结果,你越是急躁,自己越是显得不耐烦,到最后,自己 有可能会由于内心的烦躁而影响了整件事情的进展。骄躁,这 不是做事的正确态度, 如果你坚持这样的心态, 将会一事无

成。虽然戒掉焦躁看似退了一步,实际上却可以使你前进一大



第 15 章   知己知彼,沟通不打无准备的战



步,因此,你赢得了有利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在做事的时候,

要戒骄戒躁,稳住自己的心气,以平和的心境来掌控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打算发兵征伐中山国,有人向 他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这个人文武双全,  一定能攻打下中 山国。后来,魏文帝还了解到乐羊曾经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国 君之命发出的邀请,同时,乐羊还劝儿子不要继续侍奉荒淫的 中山国国君。于是,魏国国君打算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攻打

中山国。

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就一直按兵不动, 只围不攻。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攻打中山国,魏国的 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不过,魏国国君并不吱声,依然不断派 人去慰劳乐羊。乐羊似乎就稳在那里了,其手下疑惑地问他: “你为什么还不动手攻打中山国呢?”乐羊说:“我之所以只 围不打,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们看出谁是谁非,这样,我们

才能真正地收服中山国。”

过了一个月,乐羊发动了攻势,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魏 国国君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国君送给乐羊一 个箱子,让他自己带回家再打开。乐羊回到家打开箱子一看, 里面全部是自己在攻打中山国时魏国大臣诽谤自己的奏章。原 来,国君与乐羊一样,都  “按兵不动”,所以,中山国才得以

成功地攻打下来。

如果一开始乐羊就心急火燎地攻打中山国,那么,他极



深度沟通


有可能会遭遇失败。同样地,面对大臣写下的诽谤奏章,魏国 国君如果急躁地惩罚了乐羊,那么,中山国不一定能够攻打下 来。其实,做事就如同打一场战争,在这场战役中,你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情况,只有那些戒骄戒躁、心境平和的人才有能力 赢得这场战役。在做事过程中,谁保持了平和的心境,谁就掌

控了局面。

在做事的过程中,  一个人若是有了浮躁的心绪,他就很 难冷静地思考, 只是急切地希望事情能够成功, 以这样焦躁 的心理去做事, 最后, 事情难以成功, 往往以失败告终。其 实, 一个人保持怎样的心境将直接影响到事情最后的效果。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 须戒骄戒躁, 稳住自己的心气, 以平和

的心境来掌控局面,达到做事成功的目的。

1.切忌心浮气躁

一个人太过于求利心切,会导致其心绪浮躁,于是一些没 有经过大脑仔细思考的言行就会不自觉地显现出来,而这将会 影响到整件事情的进行。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你能够克制自己浮

躁的情绪,稳住心气,那么整件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2.锋芒不宜露

即使自己真的在某些方面有本事、有过人的能力,你也要 学会收敛锋芒,戒掉焦躁。所谓“欲取姑予,以退为进”,如 果你真的想有所成就,就需要放下自己的焦躁,以平和的心境

来对待,如此,方能做事成功。



第 15 章   知己知彼,沟通不打无准备的战


暂时忍耐一步,不与人争是非对错


成功和财富是成千上万的人的梦想,但是真正实现自己 梦想的人则是凤毛麟角。有人说,这是命运和机遇在作怪。事 情绝非如此,真正的原因在于,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面对种 种艰难险阻,太多的人缺少坚韧的性情,缺乏忍耐精神。他们 喜欢幻想,却又意志脆弱。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大丈夫能屈 能伸忍辱负重的精神,反对那种没有城府,遇到一点小事就发 脾气使性子的作风。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忍耐是理智的 选择,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忍耐,就是 要求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为了长远的目标,能够忍耐一时的痛

苦,不计较眼下的一些得失。

对于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 基本素质。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宋人苏轼在《留侯论》 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 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 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 而能 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 就大业者莫非如此。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忍

耐的基础之上的,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等等。



深度沟通



越是潜伏的时间久的鸟,就会飞得越高,而越是盛开得早 的花儿就越是凋零得快。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忍受磨难、挫 折和困难的过程。越是急不可耐,越是苛求成功,就越是会栽

跟头。因此,为了成功,我们应该选择忍耐。

有人觉得,忍耐是一种没有骨气的表现,是为五斗米折 腰的卑躬屈膝之辈。这样理解就有些偏颇了。毕竟除了一时的 尊严之外,我们还有更长远的目标,只要是眼下的折磨不违背 整体的道德,只是牺牲一下个人的尊严,我们还是需要选择忍 耐。毕竟,  一时的容忍不是对命运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

而是对未来的积累和铺垫。

在太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低姿态,匍匐前进。如果我们 一直是昂着头走路的话,就难免会有撞得头破血流的一天。故 而,为了少一些伤害,我们应该选择一种“主动趴下,匍匐前 进”的明智方式。诚然,主动趴下,匍匐前进,从表面上看显 得非常不舒服,速度也比较慢,缺乏英雄气概,但是,这样的

方式是最快捷、最安全最有成效的一种方式。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他的哥哥在争权 夺位中被刘玄杀害。刘秀悲痛万分,很想为哥哥报仇,但是他 自己的力量很单薄,和刘玄硬拼的话只能是以卵击石。于是, 他就忍着满腔的悲痛,装作没事儿的样子,诚惶诚恐地向刘玄

道歉。刘玄看到他害怕的样子,就放过了他。

刘寅死后,他的手下们都很愤怒,发誓要为他报仇。这些



第 15 章   知己知彼,沟通不打无准备的战



手下见到刘秀之后,就纷纷表示,要听从刘秀的调遣,为刘寅 报仇。刘秀却强忍悲痛,  一再引咎自责,也不为兄长发丧,饮 食言笑一如平常。为了获得刘玄的信任,他还在刘寅尸骨未寒 之际和阴丽华举行了婚礼。刘秀的冷静态度使刘玄感到内疚,

为了补偿过失,他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刘秀以隐忍求全渡过了难关,保全了性命,后来,他抓住 了时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东汉王朝。他在坐上皇帝

之后,就把刘玄给废为庶人,为哥哥报了大仇。

忍耐是动力。谚语云:“万事皆因忙中错,好人半自苦中 来。”要成就一件事情,须观察时机,等待因缘,急不得的。 受苦忍耐是一种承担、  一种等候,也是对因缘法的认识。许多 事业有成者都在忍耐多次失败后越挫越勇,最后取得成功。与 其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艰难困苦当中忍耐、涵养,  一旦时机

成熟,必然水到渠成。刘秀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气愤的事情。遇到 了这些事情之后,有的人会任性而为,大发脾气,甚至大吵大 闹,伸拳动腿,更有甚者还会抹脖子上吊,总之,就是咽不下 胸中这一口恶气。结果呢,气倒是出了,坏事也跟着来了。那 些理智的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认为这种任性而为的选择是幼 稚的,为了泄一时之愤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就会影响到 人生的整个格局,因此,他们选择了忍耐。在他们选择忍耐的

时候,成功也就悄悄地降临在了他们的身上。



深度沟通


人们都说,“忍”字心头一把刀。其实这个刀不是用来伤 害自己的尖刀,而是催促自己为了事业前进的利剑。只要是我

们运用得当,忍一时之痛,就一定能够等到胜利的那一刻。



做事要有耐心,沟通也不可急躁


在茫茫的草原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群狼从四面 八方向一群鹿冲去,鹿被这突如其来的狼群吓蒙了,就会慌不 择路地逃窜。正在这个时候,狼群里面的“剑狼”从斜刺里冲 出,来到鹿群之中,对其中一只最健壮的鹿发起攻击,用牙齿 不断地去撕咬这只鹿的腿部。鹿被咬伤之后,“剑狼”并没有一鼓作气将其杀死,而是又把其放回鹿群中。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当这只鹿遭到狼群的攻击时,它的 同伴们只顾着自己逃命, 并不想着去施救。这样一来, 受伤 的鹿失去了同伴的帮助, 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 随 着时间的延长, 这只鹿就逐渐失去了体内的血液, 也失去了 反抗的力气和意志。狼群呢, 却在这时候频繁地更换角色, 由不同的狼来担任“剑狼”, 轮番向这只鹿发动攻击。这样 一来, 那只可怜的鹿旧伤未除, 又添新疤, 就这样周而复始 地循环着, 最后, 这只体格健壮、硕大无比的鹿就变得非常虚弱了, 不仅无法对狼产生威胁, 就连最基本的挣扎能力也没有了。此时, 狼群们就抓住时机, 将其毙命, 然后再享受这顿鲜美的大餐。

实际上,此时的狼们已经饥肠辘辘了,身上的力气也所 剩无几。因为,它们等待鹿出现的这一刻已经等待了很长的时 间,再加上轮番的攻击,它们的体力几乎都要透支完了。有些 人看到这些情况之后会大惑不解,就问:“为什么狼群不直接 对这只鹿发动攻击呢?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里将其毙命呢?” 这是因为,鹿虽然是食草动物,但是它们的体格比较大, 腿 部也比较健壮, 为了自保, 它们会用腿去踢那些身材瘦小的 狼, 如果用力太大, 踢得又准, 鹿就能一下子将比它小得多 的狼给踢翻在地, 轻者重伤, 重者毙命。狼群绝对不会去冒 这个风险,作无谓的牺牲,而是会用耐心来等待最佳的时 机。正是因为有了耐心, 它们才有了取胜的把握。狼们知道 它们谋求的不是一时的小利,而是长远的胜利。为 了 长远 的 利益,它们甘心忍耐,等待着自己的机会。这种待时而动的忍耐精神,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

每一项成功都需要耐心。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千万不 能犯急功近利的毛病,绝不能为了所谓的胜利就盲目地加快步 伐,更不能见到一些蝇头小利就忘了大局。同时,在追求成功 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些挫折和问题,应该耐下心来去思考解 决问题的方法,绝不能轻易地放弃和退缩。  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忍耐精神。在困难的时候要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在顺利的时候要按住内心的骚动平静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摘取全部的果实,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强大的 生存压力,我们的竞争对手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如果我们没有聪 慧的大脑和十足的耐心,就无法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甚至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成为被吃掉的羊。

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耐心的人,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放眼于美好的未来,绝不能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在等待的 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思想和心理上的压力,不过并不要 紧,只要我们能够看准目标,屏息以待,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

小李是做广告设计的。大学毕业之后,她带上学历证书四 处寻找工作,尽管她得到了许多机会,但是最终都被拒绝了。

因为那些公司不愿意招聘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小李并没有灰心,她找到了达芬奇广告公司求助。达芬奇 广告公司考虑到她的作品与广告公司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应聘 简历也很普通,就让她模拟设计商业作品。小李耐心地把自己 的作品和商业作品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差距,然后开始学习设 计商业作品。很快,小李就掌握了商业作品的设计技巧,并设计出了一些好的作品。

经过一年的时间,小李设计的优秀商业作品越来越多。她想,自己是“出师”的时候了。令小李兴奋的是,达芬奇广告公司专门为她设计了一张求职海报。她将这张海报和自己的部 分设计作品,给12家广告公司发了过去,她没有想到, 自己竟 然收到了8家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之前,小李又受到了达芬奇广告公司的面试技巧培训,她觉得胜券在握了。

面试的结果出乎意料,6家公司同时录用了她。经过精心 的选择,小李进入了杭州久负盛名的广告企业——精锐广告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具有狼性的忍耐就是对人生未来的等待,抓住机遇就等于 给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小李的成功,就是这种狼性忍耐精神的直接体现,也正是这一种耐心让她获得了成功。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用超乎常人 的毅力来等待自己的机会,就能够获得成功。须知,胜利只 垂青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绝不会偏袒那些急躁者。无论我们 是 想 获得 高 职 位 还 是高 薪水 , 都 应 该 有 咬定青山 不 放 松 的 精神, 既要紧盯目标, 还要锲而不舍, 孜孜以求, 付出足够的耐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静待时机,按部就班进行


孔子曾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 臣不密则失身, 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有时候,之所以发生混乱,主要是因为做事不慎密。如  果君主的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有才能的臣子;如果臣子的言  语不慎密,就会招祸失掉生命;机密的大事不慎密,就会造成  灾害。因此,做事一定要慎密,尽量做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否则,事后悔恨,为时已晚。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智慧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是细心、冷静地研究,凡事多想一步,   事情的胜算就会多一点。尤其是越是混乱的时候,越需要注意  这一点。在做事的时候,需要将一切事情安排妥当,再借机行  事,如此才能将事情做好。如果事先未能作好准备,在紧要关头出现了纰漏,那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犯这样一个错 误:在事情开始之前,考虑不周到,到事情发生至中途,才想 到需要补救的措施,而这时候,事情的发展已经不受自己控制 了。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再度发生,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缜密。

1.缜密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是一样的道理,  一件事情应该有详细 的计划、缜密的思考,如此才能预料到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并及时地想好对策。否则,光凭着冲动与激情,事情只会失败而难以成功。

2.等待时机

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有利的时机,时机一到,大功定会 告成。在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事实上, 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这就意味着 我们的思绪也要随之变化,我们要灵活处理, 事前多准备几个 预备方案,如果事情一旦有变,也会有好的安排。当然, 要 想做一件缜密的事情,还必须得有一个缜密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想事情总是那么一根筋,那么他就很难想得周到。




三思而后言,不说没头脑的话


中国有个成语——居安思危,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 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 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也就是说,人们如果时刻都有 忧患意识,在完成事情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么便能达 到成功的目的;如果安于享受,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去 生活,那么就有可能真的会招来失败了。因此,聪明的处事者 都会有危机意识,懂得未雨绸缪,始终都会为自己想好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

实际上,人活一世,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可能一蹴而 就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意修身养性,临时抱佛脚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者,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镇定自若,即使是九死一 生,也能悠闲自得。这就说明了“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

功用,“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是不能从容应对的。

我们都知道,未来是无法预测的,虽然你现在春风得意, 但你不能保证明天也会如此,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一 种危机意识, 在心理及实际行为上都要有所准备, 好应付突 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 的打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 或许不能把问题彻底消灭,但可以把损失降低,为自己留得退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有只狐狸在树林里散步,看到一只野猪在树干上 磨他的牙齿,狐狸很好奇,他就问野猪:“你这是忙什么呢?

现在猎人和猎狗都没来啊,干吗不休息下呢?”

野猪回答道:“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齿,  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显然,这只野猪就具有危机意识。

那么, 一个人应该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呢?这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谈。

1.作好心理准备

生活中,我们常提到一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其实,这里 的心理素质就是指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事前,如果我们能作

好心理准备,那么就能做到冷静处理、不慌不乱

2.要在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际关系方面有以下的认识和准备生活中,我们总是在担心,如何才能解决现在经济上的问 题?这件事失手了怎么办?万一自己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又该如何办呢?

其实,我们该想到的意外情况,远不止以上列出的几种, 担心并没有用,我们要做的不但是要有危机意识,还要做到未 雨绸缪,预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尤其对于是关乎个人前程与一 家人生活的事业,更应该有危机意识,随时把“万一”握在手心里。只要心理有所准备了,你自然就不会太高枕无忧了。

不知你现在所处的状况如何,是忧患呢,还是安乐呢?忧患不足以让人畏惧,倒是安乐才是人生的大敌!




参考文献


[1]德维托. 深度沟通[M]. 吴晓静,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9

[2]阿德勒,普罗科特.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插图修订第15版)[M]. 黄索菲,李恩,王敏,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

[3]宋晓阳. 完美沟通[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

[4]成正心.活学活用沟通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深度沟通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