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诚恳,有理有据
说话要诚实、有据可依,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并且,从逻辑学的角度考虑,这是符合逻辑定律中的充足理由律的。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 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
这里所说的思想通常是指其真实性需要确定的判断,因此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p真,因为q真,并且由q能推出p。
也可以用符号公式表示为:[q∧(q→p)]→p
在上述表达式中,“p”代表其真实性需要加以确定的判 断,我们称它为推断。“q”代表用来确定“p”真的判断(也可 以是一组判断),我们称之为理由。因此“[q∧(q→p)]→p” 的意思是说: 一个判断“p”所以被确定为真,是因为“q”真, 并且由“q”真可以推出“p”真。在这里“q”就是“p”的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主要有两条:
第一,理由必须真实;
第二,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但必须指出,充足理由律本身并不能为人们提供真实理 由。因为在一个论证中,理由究竟是真是假,这不能由充足理由律来确定。这样的问题只能由实践和各门具体科学来解决。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就会犯“理由虚假”或“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1.理由虚假
以主观臆造的理由为依据进行论证,就要犯“理由虚假”的逻辑错误。
2.推不出
有时,理由孤立地来看是真实的,但它同推断没有必然联系,从理由推不出推断。
充足理由律主要是用来保证思维的论证性。说话、写文章或著书立说只有具有论证性,才能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同样,我们在谈话中,按照这一逻辑要求来说话,也会让话语更有说服力。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听过: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 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 “狼来了! 狼来了!救命啊!”
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技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 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说话要真实是取得信任的前提条 件,没有谁喜欢听谎言。另外,沟通中如果我们发现了对方的话站不住脚,也要懂得利用口才技巧击破谎言。
2010年4月10日,在博鳌论坛上被问及“有学者预期最早二 季度会加息”时,周小川反问:“谁说要加息了?”周小川这句 话很明显地表达了“在可预期的短期内,加息之说并不靠谱”的 意思。2009年以来,房地产与股市等资产价格飞涨, 加息之弦的 确绷得很紧。加息这个“狼来了”的故事经常让人心神不宁。早 在1月20日,加息传闻就导致两市大跌3%;2月份CPI达到2.7%, 又有人以“负利率时代来了”为由催促加息。刚刚进入央行货币 政策委员会的经济学家李稻葵一句“假如未来CPI在某些月份超过 3%,就有可能加息”更是被解读为加息信号。这一回,周小川虽 没有明确说出“不加息”三个字,但基本上表达了至少短期内央行不准备加息的意思,可以算是一颗能给市场以信心的定心丸。
周小川的回答打破了各种“加息”传闻,给市场以信心的定心丸,稳定了市场。
在任何形式的谈话中,我们都要求概念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是有据可依的,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才能经得起逻辑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