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深度沟通就是要将话说得滴水不漏1
书名:深度沟通 作者:黄开 本章字数:4691字 发布时间:2024-06-30

一个人做事能力的高低、为人处事以及留给身边人的印 象, 大部分是通过说话体现出来的。有的人说起话来口若悬 河,好像很能说,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说话。高情商的人,说话往往言语周密,滴水不漏。


思路情绪,语言逻辑缜密


说话,逻辑一定要严密,有条理,保持思维的清晰度,通 过逻辑分析的方式,将自己说话的目的清楚地表达出来。思维 形式其实就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所使用的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规律是我们在使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 遵循的规律。这些规律要求我们在进行说话时保同一性,不 能互相冲突,也不能模棱两可,而是需要有充分的依据。这是 说话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要求,必须贯穿在我们说话的每一个环 节中。保持清晰的思维,让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具有逻辑性,如此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一些说话的场合,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啰 啰唆唆说了大半天,下面的听众却云里雾里,正当人们极力想弄明白他到底说的是什么,说话者却结束了自己的说话,并表示:

“我很简单地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这时下面的听众却议论了起来:“说了大半天,还说是简单地  表达? ”  “这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自己都忘记说了多久了?” “简直是浪费我的时间,说话没逻辑,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为   什么说话者会如此令人生厌呢?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说话没有逻辑,没有归纳出自己所说内容的重点,让人根本搞不懂他在说什么。

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思维逻辑较强的演讲家。请看他在一次演讲大会上是如何应对的:

反对者:“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马:“您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反对者:“我应当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马(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人):“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反对者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啊?”

马:“这与您有何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反对者:“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马:“请您过一百年再来,到那时我们再谈吧!”

在这个案例中,马雅可夫斯基巧妙运用逻辑思维将错就 错,用反问给予反对者辛辣的讽刺。面对反对者讽刺的提问, 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偷梁换柱予以回击,有力地 打击了反对者。当然,如此的语言反击不仅具有幽默感,而且 体现出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如此严密逻辑的反击,才让 反对者无法找出语言的漏洞进行讽刺,也正因为如此,马雅可夫斯基才赢得了反击的胜利。

那如何才能增强自己话语的逻辑性呢?

1.观点明确

说话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必须明确,是什么就是什么,不 能模棱两可。你在说话中需要肯定什么,反对什么,这些都需 要明确,绝不能似是而非。如果你的话语陷入了含糊其词的境地,就会让听众难以琢磨。

2.不能随意地变换话题中心

在一段说话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贯穿 整个说话的中心,说话者不能另外选择一个中心,也不能随便 变换中心,否则说话中就存在多个中心,听众自然不知道你在 说什么,也不懂得你所表达的思想。随便变换话题的中心,很容易给听众造成错觉,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3.话语前后保持一致

在某些说话中,人们最容易犯的就是自相矛盾的错误。比如,“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这句话就是表达有误,“基本上”和“完全”是两个逻辑意义不同的词语, “基本 上”意思是绝大部分但绝不完全,那如此理解而来这句话就是

自相矛盾的,说话者自己也难以进行自圆其说。

说话需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当你提出一个观点之后, 需要有大量的材料来论证这个观点,让听众听了觉得很有说服 力。当然,你所寻找的材料论据,需要是真实的、准确的,  一 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如此说话才能做到事真、情真、理真,才能令人信服。


按照四个W原则,表述更有章法


说话,需要将语言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这就需要遵循 四个W原则,即“when”  “where”  “who”  “what”,也就 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谁、发生了什么。若是在说话时遵循这 四个原则,那一件完整而清楚的事情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如 果在说话时只涉及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那这样的叙述不够完整,别人听了就会产生疑惑。

早上,办公室里聚集了一大群人,只见小王急匆匆地跑进 来,大声喊道:“出事了,出事了,公司大楼前面出事了!” 顿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什么事情啊”  “瞧你,火急火燎的,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倒是说啊”  “公司大楼前面,某不是出车祸了吧”……小王端起放在桌子上的一杯水就灌

到嘴里,然后大大地喘了一口气,才说:“外面有人跳楼了。”

同事们都睁大了眼睛,无数的问题抛出来:“是真的吗? ” “是啊,是不是你自己编瞎话呢?”小王点点头:“当然是真的 了,我怎么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又有人问:“那跳楼的是男 的,还是女的啊?为什么跳楼啊?人死了还是活着啊?”小王摇 摇头,说道:“反正吓死我了,我现在心还跳得厉害呢!”同事 埋怨道:“那你这不是存心吊我们胃口嘛,怎么说话的,大家可都当你是办公室里的大广播呢,现在连一件事情都说不清楚。”

案例中,小王只是简单地叙述了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并没有涉及其他的内容,因此同事们听了就会心生疑惑:这事 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具体怎么样?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却难以 从小王的嘴里找到答案,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小王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楚。

其实,造成语言表达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 由于紧张或慌乱引起的思维混乱,对于谁、什么时候、在哪里、 发生了什么,常常是东一句西一句,表达不清楚;另一方面是由 于说话者本身对事情的过程就不熟悉,只模糊地知道一些情况,就急于说出来,因此才给听众一种这件事情不清不楚的感觉。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如何遵循这个四个W原则呢?

1.搞清楚状况再说话

在生活中,许多人总是在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就说话,结果却只能说出一言半语,将本来完整的一件事情弄得支离破碎,自己说起来费劲,而听众也听不明白。

2.巧妙让叙述更清晰

如果说话者思维不够清楚,不妨在说话之前在纸上写下事 情发展的四个要素,或者将这四个W原则在脑海里整理一遍, 让整件事情清楚地呈现在脑海里,再进行详细地叙述,这样就可以避免表达模糊不清的情况。

说话的目的在于向对方清楚地传递信息,若对方听不懂你 在说什么,那说话就等于白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说一 件事情的时候,总是牛头不对马嘴,说到半截就开始跑题,前面的没交待清楚就开始说后面的,结果弄得大家都迷迷糊糊的。


简洁明了,沟通不啰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说话都有一个明显的弊病,那就是 非常啰唆,把一些极为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来可以三言两语 就能说清楚的问题,他非要重复无数遍,结果越说越离谱,自 己也搞不懂在说什么。其实,我们从一个人的说话就可以看这 个人的做事风格,说话简洁而有力道的人,大多就是自信心很 强、办事果敢的人;而那些废话连篇的人,则通常都是思维比较迟钝的人,做事也显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正所谓“言不在多,达意则灵”,那些言简意赅的话语, 往往更有力度,而且更能深入人心。说话简洁使人愉快,令人 喜欢,这样更容易被人接受;相反,说话冗长累赘,就会使人 厌烦, 也使沟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善于说一些简洁而又有力的话语,这样才能直入人心。

那如何说话才能做到言简意赅呢?

1.尽量使用准确的词语

福楼拜说:“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 动词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 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我 们在平时的语言积累中,要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词汇,这样才能说出简洁而有力道的话。

2.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要想自己说话简洁而有力度,就需要“删繁就简”,说话 要简洁,势必要删掉那些冗长的、反复的词汇,尽量把复杂的话简单地说出来,这样才会简单易懂,才能直入人心。

语言大师林语堂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灵”,由此可 见,用最少的字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是语言风格的必 然要求。鲁迅说:“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 财害命的。”简单朴实的语言风格可以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不要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辞藻”,也不要装腔作势,而是需要说出言真意切的话语,这样才更容易打动人心。


尖锐的问题,用模糊语言避开


模糊语言,即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 作出间接的、含蓄的、灵活的表态。其特点就是不直截了当地 表明态度,避免与对方短兵相接式的交锋。模糊语言是日常生 活中随机应变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于一些不必要或者无法把话说得太死的情况。

李勣是唐朝初年的大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勣任司空,他为人机巧,行事谨慎。

永徽二年,高宗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宫中。随着恩宠日 隆,高宗欲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于是,高宗便就此事征求大臣的意见。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提议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 帝为陛下娶的,先帝驾崩前,对守在身边的大臣说:‘我的好 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这话,至今如在耳畔,而 且,王皇后表现一直很好,怎么能轻易将她废除了呢?陛下如果 一定要变更皇后,可以选择其他望族啊,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 曾经跟随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众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挡得住呢?”

韩瑗、来济也上书李治,力主不选武则天,但高宗就是听不进去。

后来,高宗问李勣的看法,李勣生性乖巧,心想,若是真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为,废立皇后成功与否, 都与性命有关。同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则天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

李勣左思右想,含糊其词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高宗听罢,便有了主意,随即废除王皇后,下令将武则 天立为皇后。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通过各种手段报复当初不 拥护她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贬 逐,或者被诛杀。李勣因为应付巧妙,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这些不拥护武则天的大臣。

尖锐的话题伤人,但有时无法避免地要涉及,作为交流的 一方,我们能做的就只剩下减少尖锐话题的冲击力这一点了, 用模糊的语言来说尖锐的话,给他人一个缓冲的空间,给对方一点理解与关怀,或许反馈给我们的会是另一种美好。

言而不尽意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但有时候又不能尽意, “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最理想的一种效果,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说出言不尽意的模糊话语吗?

1.寻求两个对立极端的中间状态

在谈话时,我们要端正思维方式,冲破传统的、习惯的 “非此即彼”的思维约束,寻求两个对立极端的中间状态,使 其真正与现实问题相吻合。要彻底抛弃“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等长期困扰我们的违反辩证法的极端观念。

2.说话要懂得避其锋芒

有些问题不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直言注定要吃 亏。所以聪明人懂得避其锋芒,模糊回答。例如,当朋友问你 她新买的上衣是否漂亮时,你觉得难看,但直接否定又容易伤 害她,你可以说:“还好。”“还好”是不太好还是还可以?

不好界定。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

3.“模糊”绝非含糊

“模糊”绝非含糊,绝非模棱两可、搪塞应付者,躲躲闪 闪、装腔作势。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决策时,绝不能用“模糊语 言”作盾牌,掩盖自己的真实观点,对于群众的意见、建议, 更不能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用“研究研究”“争取解决”之 类的托词去敷衍塞责。假如对于那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你还模糊的话,那你将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说话的艺术,在于委婉而贴切。言辞如刀,  一旦不懂方 法,任何话都直话直说,很容易伤害到他人。有的时候,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学会使用模糊语言,就能避免很多冲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深度沟通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