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3
书名:追忆那些年的绝代芳华 作者:黄紫彤 本章字数:2312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热血化碧涛

1907年4月,秋瑾在杭州白云庵将浙江会党聚集在一起,组建了光复军,决定进行短暂的统一训练之后就发动起义。她的计划是7月6日起义,先攻取金华,然后拿下杭州,杭州城大不易攻取,就转入安徽,跟徐锡麟会合再做打算。但是由于部分会党领导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导致泄密,清政府捕杀了一些成员,再加上奸细混入,种种变动,导致她不得不将原定计划推迟到7月19日。

与此同时,身在安徽的徐锡麟却提前行动了。徐锡麟自日本回国之后,为了方便革命,打入清政府内部,他就花钱在安徽捐了一个官做。由于他为人做事精明能干,因此安徽官场上的官员都很赏识他。安徽巡抚恩铭把他提拔起来,管理全省的警务。徐锡麟就利用自己的身份,暗地里大力开展革命工作。7月8日省巡警学堂举办毕业典礼,届时各省级长官都会参加,徐锡麟就打算在那天发动起义。

就在徐锡麟安排好一切之后,恩铭不知为何,突然下令提前两天举行毕业典礼。徐锡麟一时间没办法更改计划,而若是不采取行动,两天后也会暴露。于是孤注一掷,决定就在毕业典礼当天行事。7月6日上午9点,巡警毕业典礼在安庆百花厅举行。人员都到齐后,徐锡麟发出一个暗号,然后先向恩铭发难,掏出手枪射了恩铭几枪,恩铭应声而倒,礼堂顿时大乱。徐锡麟带着几十人冲向武器库,但是被赶到的清军包围,经过激战,徐锡麟被俘,其他人全部战死,清军也有100多人死伤。恩铭的亲兵看到是徐锡麟刺杀恩铭,都骂他忘恩负义,还表示要把他心肝挖出来下酒吃。徐锡麟得知后大笑说,我的目的就是要恩铭死,现在恩铭一死,我的愿望就算达成了。哪怕是把我剐成千万片,我也不怕,更何况是吃我的心肝。

第二天,恩铭的亲兵就真的把徐锡麟的心肝给挖出来吃掉了。这个事被鲁迅先生写入了《狂人日记》。

恩铭被刺引起朝廷的震动。虽然徐锡麟被抓,但是各地的政府都大为紧张,加强了防范。7月7日,秋瑾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同学胡道南,从大通学堂那里打听到秋瑾想要起义的消息,就迅速地向绍兴知府贵福举报。贵福得到消息后,连夜到杭州向浙江巡抚张曾杨报告。张曾杨当即下令逮捕秋瑾。

7月10日,徐锡麟惨死的消息传到了秋瑾那里。秋瑾回想起在日本跟徐锡麟相识到这一路走来的革命友情,禁不住痛哭起来。身边的朋友们劝她赶紧离开绍兴,到上海的租界里躲一躲,并且已经给她找好了住处。但是秋瑾拒绝了。她忽然想起当年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本来能逃亡,却坚决不走,要用血来警醒国人的英雄事迹。先烈们可以舍生取义,为何我不能?于是她对前来劝告的朋友说,革命就要流血牺牲,不牺牲不足以警醒世人,号召后人。如果满人把我杀了,革命能提前五年成功。

决心赴死的秋瑾把学生们都遣散回家,命令他们不得跟清兵硬打,要保存实力,然后烧掉了秘密文件,自己孤身一人坐在大通学堂里,等着清军来抓。7月13日下午,绍兴知府会同山阴知县、会稽知县跟在大队清军后面进入绍兴城,然后大张旗鼓地包围了大通学堂。他们原本以为会有不少革命党,因此小心翼翼地埋伏了很久。结果不见人出来,就大着胆子冲了进去,发现里面就只有秋瑾一个人。清军如狼似虎,上去把秋瑾给抓了。

接下来就是老一套,绍兴知府贵福开始审讯秋瑾,让她招出同党。但是严刑拷打了一番,什么酷刑都用了,秋瑾却什么都不说。贵福见她是一块硬骨头,来硬的不行,就换了个温和的语气,问她是不是认识徐锡麟。

秋瑾说,认识。

贵福一听,以为她要吐口了,就说,那你还认识别的什么人?

秋瑾说,我认识你。你不是来这学校参观过吗,你还给我题过字。

贵福狼狈不已,套话套半天,扯到自己头上了,于是换山阴知县李钟岳来审。

李钟岳相对来说是个好官,他审秋瑾不过是奉命行事,他对秋瑾不仅不用刑,还给她椅子坐,两人坐着说话。李钟岳问秋瑾为何要干革命,秋瑾看这个官的态度还好,就谈了一些自己的革命主张和救国救民的决心。李钟岳看也问不出来什么,就说,那你把你知道的事都写下来吧。

秋瑾接过纸和笔,知道这应该就是最后一次拿笔了。写点什么呢?她回想自己这30多年的人生,也算波澜壮阔了,虽然壮志未酬,不能亲见革命胜利那天,但是,一定会到来的。只是自己的子女,已经很久没见了,父母都已去世,他们是最大的牵挂。不过已经不能再见了。

想到这里,秋瑾百感交集。她迟疑了片刻,在纸上写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

第二天凌晨,一群持枪的兵勇把秋瑾从牢里押出来。按照上面指示,她是危险分子,要尽快正法。秋瑾斥退了清兵,让他们把李钟岳找来。

李钟岳到了,问她有什么要求。

秋瑾说,我不怕死。但我临死前有三个要求。一是让我写信向亲人朋友告别。二是临刑时不脱衣带。三是不要把我的首级示众。李钟岳答应了后面两点,但对于第一点不敢答应,说那是上面的规定。秋瑾也没有再坚持,就果断地走向了刑场。

将要行刑了,秋瑾突然对刽子手说,等下,我看看有没有亲友来给我送行。

她借着微亮的火光,扫视了一下人群,然后闭上了眼睛。

刽子手的鬼头刀一挥而下。一代女侠就此魂消身散。

秋瑾牺牲后,因为革命党的身份,无人敢给她收尸,报馆也不敢为她发一言。她的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将她的尸体偷运出城,埋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遭到清政府的逼迫,又迁往湖南湘潭昭山。1912年,经过湘浙两省商定,又迁回西湖原墓地。

秋瑾遇难后,受到无数人的追悼。清王朝统治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悼念。民国成立后,秋瑾被定为烈士,人们以各种形式悼念她。各界人士的题词数不胜数。孙中山先生亲自为“我们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而最能概括她的一生思想作为的,莫过于她自己写的那首《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女侠之豪气,虽千古之下,犹能激荡人心,使后进者不忘为国为民也。

伟哉秋瑾!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