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大事者说话懂得自制5
书名: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作者:李博 本章字数:4688字 发布时间:2024-07-02

95 有时,真话说出来别人也不会信的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时候,真话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的。

  历史上的管仲是齐桓公最为信任的臣子。管仲在临终之际,曾向前来探望的齐桓公最后进谏说:“巨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齐桓公虽然口头上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管仲死后,他把易牙等人疏远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又重新宠信他们。

  鲁僖公十七年的十月,齐桓公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寿终正寝。原先一直在他面前献殷勤的易牙,这时非但不去救护,反而和竖刁等人假传桓公旨意,封锁王官,禁止任何人出入宫廷,撇下齐桓公一人孤卧病榻,苟延残喘了十几天。最后齐桓公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临终前齐桓公又想起管仲的遗言,不由悔恨万分,他大声痛呼:“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音落气绝。易牙得知桓公的死讯,立刻与竖刁等人拥兵入官发动政变,“因内宠以杀群君”,强行拥立公子无亏,引起了齐国五公子争立之乱。齐桓公死后七十多天还不得下葬,尸体腐烂,臭气熏天,蛆虫乱爬,其状惨不忍睹。

  齐桓公一向有知人善任的美誉,他为什么不听管仲的劝告,执迷不悟地重用易牙呢?易牙究竟用什么花招欺骗了这位一代明主呢?说起来还真难以置信:他是用自己亲生儿子的幼小生命来换取齐桓公的宠信的。

  易牙原是主管齐王“割烹之事”的小官,他见齐桓公“好味”,便使出浑身解数,练就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每天都变着花样为齐桓公烹制各种美味佳肴,渐渐取得了齐桓公的欢心。有一天,齐桓公和易牙聊天,为了炫耀自己的口福之广,对易牙戏言道:“所有鸟兽虫鱼的肉我没有没尝过的。唯一遗憾的事还没有尝过人肉是什么滋味。”这本来只是齐桓公信口而言,但正急于出人头地的易牙听者有心,暗地打定了主意。到了中午,易牙奉上一盘蒸肉,色如荷藕,嫩胜羔羊,桓公—尝,惊问道:“这是什么肉,味道如此鲜美?”易牙回答道:“供奉百味,是臣的职责,主公未尝过人肉,实在是臣的过失。臣有个儿子三岁了,今天杀了他并烹成一道菜,特地敬献给主公。”齐桓公闻知此事,深为易牙爱己胜过爱子的忠心所感动,从此便对易牙另眼相看,成为齐桓公一天也离不开的宠臣。

  管仲是临死之人,说了真话,有一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感觉,为此并没有为自己招致祸患。相比较而言,伍子胥说了真话就没有那么好的结局。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军队展开激战,结果越国被打得大败,越王勾践只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吴兵又层层围攻,勾践无奈,只得听从大夫范蠡的劝告向吴王夫差投降:“勾践情愿为大王做臣子,而我的妻子也愿意为大王做妾。”吴王夫差尚心存一丝仁慈之心,缺乏斩草除根的决心,见越王提出如此谦卑的条件,就不顾大夫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勾贱的请求。于是,勾践带着妻子来到吴国。想当初,吴王夫妇二人是何等尊贵,现在却是穿着打工的短衫布裙之类的衣服,干着养马除粪的粗活,而且一干就是三年,毫无怨恨之意。这一切,都被夫差看见了,吴王认为勾践表现得不错,能悔过自新,于是放松了对他的管制。

  后来夫差得了一场重病,过了三个月还未痊愈。勾践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利用的机会。于是在夫差召见时,勾践跪在地上,请夫差让他“尝尝大王的粪便,以判断病情”。说着,勾践用手捞起夫差的粪便,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过了好一会后,忽然满脸笑容,大声说道:“囚臣勾践再次恭贺大王,大王的病马上就会好转。”夫差听了,将信将疑,问道:“你怎么能知道呢?”勾践回答道:“臣过去曾师从名医,对如何从粪便观察病情颇有研究。凡粪便的气味与节气相顺,就无大病。如今大王的粪便其味酸苦,顺应了春夏之气,由此可知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转。”夫差听后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称赞起勾践:“你真是一个好人!”于是让勾践搬到宫中居住,勾践终于如愿以偿。范蠡又用重金买通夫差身边的侯臣,向吴王进献绝代佳人西施。夫差见了西施,顿时神魂颠倒,于是投桃报李,特赦勾践。

  伍子胥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担心,于是跑去找夫差,希望他赶紧将勾践处死,但是吴王不肯。伍子胥十分悲愤。勾践顺利回国。伍子胥没过多久就被夫差赐死了。

  成大事者认为,真话,即使是最信任的人说的真话,有些时候,人们还是不会相信。因为他们太相信自己。这也就是说,我们有些时候,有些真话是无论如何不该说的。

9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成大事者认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一个人可能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要想让自己摆脱这种境地,在言语交谈上就要学会麻痹敌人,然后暗中策划自己的事情。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与庞涓是同窗,二人同师鬼谷子,但在才智方面超过庞涓。鬼谷子因孙膑单纯质朴,对他厚待一层,偷偷地将孙膑先人孙武所著兵书《十三篇》传授给他。

  庞涓当了魏国大将,孙膑到他那里去做事,他才知道孙膑在老师那里另有所得,更加嫉恨他。他在魏惠王面前诬告孙膑里通外国,并请魏惠王对孙膑以刖刑,两块膝盖骨被剔去,使他无法逃跑。而后庞涓把孙膑关在一个秘密地方,表面上大献殷勤,好吃好喝地供养。孙膑不知就里,还对庞涓感激涕零。庞涓乘机索要《孙子兵法》这本书。孙膑因无抄录手本,只依稀记得一些。庞涓就弄来木简,让他抄录。准备在完成之后,断绝食物,把他饿死。但是,庞涓派来侍候孙膑的童仆偷偷把庞涓的阴谋诡计告诉了孙膑,孙膑才恍然大悟。

  孙膑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军事谋略家,立即想出了—条脱身之计。当天晚上,他就伪装成得了疯病的样子,一会儿号啕大哭,一会儿嘻皮笑脸,做出各种傻相,或唾沫横流,或颠三倒四,又把抄好的书简翻出来烧掉。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派人把他扔进粪坑里,弄得满身污秽。孙膑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在粪坑里爬行,毫不在意的样子。庞涓又让人献上酒食,欺骗他说:“吃吧,相国不知道。”孙膑怒目而视,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吗?”随手把食物倒在地上。庞涓让拿来土块或污物,孙膑反而当成好东西抓来吃。庞涓由此相信孙膑确实是精神失常了,疑心稍有解除。

  此时,墨翟的弟子禽滑厘把他在魏国见到孙膑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齐国相国邹忌,邹忌又转告了齐威王。齐威王命令辩士淳于类到魏国去见魏惠王,暗中找到孙膑,秘密地把孙膑运回齐国。

  公元239年1月,魏明帝曹睿病死了,他的儿子曹芳即位。明帝死前,由于曹芳年只8岁,不能理政,故下诏大将军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最初几年,两人之间还面和心不和地维持着,但从正始八年后,两人的权利之争日渐表面化。曹爽的资历、名望、军事才能虽不如司马懿,但他是曹操的侄孙,有宗室之亲,故被封为大将军,在权利争夺中始终占着主动。曹爽见司马懿权势日重,而且又手握兵权,很妒忌,伺机夺其兵权、控制朝政。果然不久,曹芳按照曹爽的意思任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命令他把将军权交给曹爽、曹真兄弟。

  司马懿知道这是曹爽从中捣鬼的缘故,内心虽然有一千个不愿意,但是圣命难违,便从此称病不去上朝。曹爽知道司马懿诡计多端,心中怀疑是否有诈,便派荆州刺史李胜到司马懿府中探听虚实。司马懿知道李胜来的用意,故意装作大病在身,神志不清,语言错乱之状。不一会,他又以手指口,侍婢会意端上一碗粥来,又假装喝不进口,边喝边流,十分狼狈。李胜见状,心中暗喜。回来报告曹爽,曹爽听后也十分高兴,于是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

  此时,司马懿正决定要除掉曹爽。他白日装病,夜间设谋准备,伺机而动。公元249年1月,魏帝曹芳祭扫高平陵,大将曹爽和他的兄弟们同行。司马懿得到这一消息,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发动政变。他首先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尔后率军占据武库,又派军占领曹爽营地,解除其武装,接着,派人上书魏帝指责曹爽等人背弃先帝之命,败乱法纪,排斥旧臣,安插亲信且骄横日甚,怀有谋逆之心。为此,司马懿才得不采取兵谏办法,为国除害。但这封信落在曹爽手中,并末报告魏帝。司马懿又派人告诉曹爽,指出如其主动放弃军权,归降认罪,可保身家性命。曹爽兄弟见之慌张窘迫,不知所措。在走投无路之下,曹爽兄弟只好决定出降,上书魏帝,主动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职,尔后侍帝回宫。此后不久,司马懿又以曹爽图谋叛乱,下令将曹爽兄弟及其心腹全部逮捕处死,诛灭三族。司马懿除掉曹爽之后,独掌了朝政,为以后司马氏篡权奠定了基础。

  有许多人阴谋败露,功败垂成,留下了千古的骂名。司马懿成功了,探讨一下他成功的原因,也许可以窥出决定政变成败的诸多因素。

  等待时机。当司马懿被曹爽排挤之初,他完全可以和曹爽进行一次较量,但是他没有那样做,等了长达九年的时间。在这九年中,曹爽倒行逆施、腐朽无能的本质得到充分暴露,天下人失望,人心怨愤,司马懿却声誉日隆,被看成国家的柱石,舆论倾向于他这一边。

  成大事者认为,我们在进行大事的时候,需要有城府,需要有进行大事的一切准备。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秘密泄露的人,很难成就大事。只有我们通过言语,不断地麻痹敌人,然后暗中进行着自己的计划,才有可能做大事业。

97 话不宜多,点到为止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话不要说破,要做到点到为止。很多话一说破,就变成说理和说教,毫无意义可言。不说破是说话的艺术,我们要学会运用幽默和机智来增强自己说话的艺术。

  不论是平时为人处事还是涉足各种社会斗争,不论是面对生活的尴尬和困窘还是面对各种斗争的磨砺和挑战,幽默都能使你赢得世人的钦服和景慕。它能表现你的坦荡胸怀,也能表现你的敏锐和机智,还可以把生活的难堪和斗争的困窘化解成人生的洒脱与大度。这就是幽默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幽默是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也是人的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不仅需要一种快速的反应能力,还需要一种对事物敏感、想象丰富的幽默气质。反应的敏捷和幽默的气质,来自广闻博见的知识联想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观察。

  绵里藏针是外柔内刚的幽默之法,让人有刺痛之感,却又找不到痕迹。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能言善辩、风趣幽默的政治家。

  一位女议员对丘吉尔说:“如果,我是你妻子的话,我会在咖啡里放毒药。”

  丘吉尔答道:“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会喝掉它。”

  另有一次,在丘吉尔脱离保守党,加入自由党时,一位媚态十足的年轻妇人对他说:“丘吉尔先生,你有两点我不喜欢。”

  “哪两点?”

  “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

  丘吉尔彬彬有礼地回答道,“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任何一点。”

  在这里,丘吉尔便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来摆脱尴尬的场面。尽管其外在形式是温和的,但这种温和之中蕴含着批判,使用了“绵里藏针”的技巧,让对方虽不免恼怒,却又不便发作,具有特殊的力量。

  美国总统林肯的容貌很难看,常被人们嘲笑。一次,有人当面说他是两面派,他答道:“我要是有两副面孔,就不会以这丑陋的面孔对着你了。”

  巧借话题,略加发挥,幽默往往随之而来。还有一次,林肯正擦靴子,一位外国外交官看见了,惊讶地问:“总统先生,您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答道:“是的,请问您是擦谁的靴子呢?”林肯是一位民主意识比较强的人,在他看来,自己虽为总统,擦擦皮鞋未尝不可。因此对外交官的诘问,既不解释,也不辩驳,而是借题发挥,巧堵言路,令人叫绝。南唐时期,税收繁重,民不聊生。时逢京都大旱,烈祖对群臣说:“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一大臣回答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了大笑,决定减轻税收。

  一次,当肯尼迪乘坐飞机时,有一位记者问他:“如果这架飞机失事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肯尼迪听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你的名字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出现,但字体极小。”恰到好处的幽默,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使领导者在笑声中解决了问题,避免了很多不应有的麻烦,是一种有益且有效的方法。肯尼迪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成大事者认为,幽默是有效地保证很多场合不被说破的方法,要善于运用幽默的力量来保证不会有任何尴尬。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