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善于表达,不要让人误会
成大事者认为,清晰的语言,是保证信息传输的根本条件。说话表意清晰,才能真实反映出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才能为听众所接受,达到宣传、教育、规劝、影响听众的目的。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作为一代语言大师,其语言通俗晓畅,独步于现代文坛。他曾多次向青年作者这样介绍:“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在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之处。语言的创造,是用普通的文字巧妙地安排起来的,不要硬造字句,如‘他们在思谋……’‘思谋’不常用;不如用‘思索’倒好些,既现成也易懂,宁可写得老实些,也别生造。”这个窍门应当在所有演讲者中间推而广之,付诸实践。
而以简洁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针贬时弊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在这方面,我国现代文学的旗手鲁迅先生堪称楷模。
鲁迅的演讲,其友人许寿裳评价说:“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描述说:“以朴素的、质直的、不加文饰的讲话,款款而又低沉的声音,投向群众。”“雄辩地驳斥了异端邪说,摈弃了弥漫世间的乌烟瘴气,给听众如饭醇醪,如服清凉散。”在鲁迅的一生中,曾多年执教,多次演讲,直接谆谆教导青年,鲁迅的每一篇演讲,都是一篇精彩的战斗檄文。
鲁迅的演讲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思想深刻,讽刺辛辣,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他虽然身体矮小、脸色冷白,却目光有神、思维如电,话语中透出不可辩驳的力量,似乎他就是“真的声音”的化身。1927年2月鲁迅应香港青年会的邀请,赴港做了《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两篇演讲。
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中,鲁迅郑重地指出,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声音,只因中国的老调子还没有唱完。这是因为“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都绝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番四次地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封建统治者掌握了文化,就是要巩固他们自己贪婪的权力,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却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鲁迅又指出,外国帝国主义者的尊重文化,不过是一种利用的手段,好来造成更多驯服的奴才。中国的文化确实是用来侍奉主子的,外国人愈是赞美这种文化,中国将来的苦痛会愈深,所以应该弃这唱了多年的“老调子”。“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总要历险,只有这两条路。”这样的结论清晰而有力量,有强烈的感染力。
成大事者认为,在谈话的时候一定要将意思表达清楚,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来表达完全自己的意思。
86 开口请人帮忙有学问
成大事者认为,开口请人帮忙有学问,其中最大的学问在于要舍得花费。
越国的著名救亡功臣范蠡,在勾践击败吴国之后,深知功高震主的后患,便功成身退,据传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当了商人。他发了大财,化名为陶朱公。
有一次,他得知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关进了监牢。他决定让三儿子带着特多的黄金去楚国救二儿子。但大儿子哭着说:我身为老大,如不让我去救.我无脸见人。不得已,陶朱公只得让大儿子去。并告诉他,只要把黄金交给楚国的庄生,什么也不要说,就赶快离开楚国回来。大儿子按父亲的话,把全部黄金送给了庄生。庄生说,你赶快离开楚国,回家去等你弟弟回去。但大儿子不放心,在楚国另—贵人处住下来等候消息。
庄生上朝对楚王说,昨天看星相,大王应大赦天下,于楚有福。楚王听信,决定第二天中午宣布释放包括陶朱公二儿子在内的犯人。大儿子所住的那个贵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向大儿子表功,说是他向楚王说情,明天你弟弟就会放出来。大儿子一看,在这位贵人处没花钱就救了二弟,心痛给庄生的钱。便假装向庄生告别,来到庄生府上。庄生立刻知道了大儿子的用意,便叫大儿子把金子拿回去。大儿子果然这样做了。
庄生连夜进宫告诉楚王,说外界谣传,大官商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了人,贿赂了大王您左右的人,所以大王才准备特赦。天王一听,怒气冲天,下令杀了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宣布大赦天下。大儿子看到所有犯人都赦免了,自己却等到的是二弟的尸体。
陶朱公明白,大儿子从小在勾贱卧薪尝胆时受苦,舍不得钱财。所以,派他去舍财救人,救回来的一定是尸体。舍不得钱,鬼不但不推磨,鬼还会吃人。
对于那些开口请自己帮忙,很舍得花费的人,也需要留一个心眼。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击虞国,虢国就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国,虞国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良马和美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拢。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结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国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晋国抓住虞王贪财心理,以良马美壁向虞国贿赂,致使对方不知不觉受到蒙骗,然后出其不意,一举而占领了虞国,等虞国发现,为时已晚,回天无术,只有叫苦连天的份儿。
成大事者认为开头请人帮忙,一定要花费到使人动心的地步,这样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为此,你得到的很可能比这个多得多。
87 光阴宝贵,切勿浪费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必须抓紧时间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时间确实十分宝贵,经不起任何浪费。
有一位叫彼得森的医生,是位热心的棒球迷,经常去看球员们练球。不久,他就和球员成为了好朋友,并被邀请参加一次为球队举行的宴会。
在侍者送上咖啡与糖果之后,有几位著名的宾客被请上台“说几句话”。突然之间,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宴会主持人突然宣布说:“今晚有一位医学界的朋友在座,我特别请彼得森大夫上来向我们谈谈棒球队员的健康问题。”
作为一位已从医30余年,有丰富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按说对这类问题是小菜一碟。他坐在椅子里向坐在两旁的人侃侃谈论这个问题谈一整晚。但是,要他当众,即使面对很少的人讲这个问题,那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令他不知所措,他心跳加速,而他每一沉思,心脏就立即停止跳动。他一生中从未做过演讲,而他脑海中的记忆,现在全飞到爪洼国去了。
结果呢?宴会上的人全在鼓掌,大家都望着他,他摇摇头,表示谢绝。但他这样做反而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纷纷要求他上台演讲。“彼得森大夫!请讲!请讲!”的呼声愈来愈大,也更坚决。
他心情非常矛盾,他知道,如果他站起来演讲一定会失败,他将无法讲出完整的五六个句子。因此,他站起身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背对着他的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感难堪,更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他不愿再度陷入脸红及哑口无言的困境了,他开始进行当众讲话训练。他有极为迫切的需要。他希望拥有演讲的能力,他锲而不舍地练习自己当众讲话的口才。
通过努力练习,进步简直是一日千里,刚开始他紧张的情绪消失了,信心愈来愈强。两个月后,甚至开始接受邀请,前往各地演讲。他现在很喜欢演讲的感觉及那份成就感,以及所获得的荣誉,更高兴从演讲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纽约市共和党竞选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在听过彼得森大夫的一次演说之后,立即邀请他到全市各地为共和党发表竞选演说。如果这位议员了解到他所赏识的这位演讲家,一年前曾抱着羞愧与沮丧的心情逃避其第一次的当众讲话,那么,这位议员的嘴巴不知会张多大。
有很多人总是将学习讲话当成一种很业余的事情,甚至有些人认为木讷一点更好,为自己不会讲话找尽了理由和借口。事实上,一个不抓紧时间学习讲话的人必然会错过很多机会。他们根本就把握不住机会,所以立即开始讲话,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人一旦决定去增加说话,就一定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去完成,不要拖延。拖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只会增加说话的难度和自己的烦恼。
古代有一个人总喜欢偷别人家的东西,每天都会偷邻居家的一只鸡。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的品行不好,一个和他熟识的人劝他说:“做人要堂堂正正,要懂得起码的是非好坏和礼义廉耻。一个偷东西的人绝对谈不上是个好人,别人会看不起的,我也很羞愧和你做朋友。”这人听到这样的话,对朋友郑重表示决心,改正错误,但是他想了想,却不能立即彻底改正过来,于是很“诚恳”地对朋友说:“我遵守我的承诺,但是你要给我时间让我慢慢地改正。从今天开始,我决定少偷一些,以前每天偷一只,现在每月偷一只,这样到了明年我就不会偷鸡了!”朋友听了以后,哭笑不得,对他说道:“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立刻改正错误,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我们无法把学习说话这种大事,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这样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消极情绪。如果决定要好好学习说话,不但要专门地去学习它,而且也要学会在各种场合不断地表现自己。人并非一生下来就能说话的,并非一生下来就很会说话的。说话能力是通过后天不断学习和培养的。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最后将这些技巧固化为自己的习惯,在以后的说话中不断地运用,这样往往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成大事者认为,光阴流逝飞快,一定要学会珍惜,不要浪费。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小时、每分每秒,我们都要善于运用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
88 不平等的谈话,尽量少开展
成大事者认为,强权之下是没有公理的。对于不平等的对话,要善于保全,尽量不要展开。很多事情根本就无须解释,解释也是徒劳。
商朝末年,商纣王骄横侈糜,声色犬马,酒林肉池,荒淫无道。他怀疑雍州诸侯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对他不忠,就把姬昌囚禁在羑里。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留在京城为纣王当马夫。
一天,商纣王为了考验姬昌有无篡逆之心,突然心血来潮,竟将伯邑考活活杀死,烹成肉羹,派人送到羑里去给他吃。姬昌明知这是爱子的血肉,但强忍着眼泪,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肉羹吃了下去。纣王知道后,洋洋自得地对身边的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他把用他儿子做的肉羹吃掉了,还毫无觉察呢!”于是,放松了对这个“凡夫俗子”的警惕。这时,姬昌又派部下带着美女、骏马,珠宝来到京城,敬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喜形于色,心花怒放,立刻将姬昌释放了。
姬昌回到自己的领地,暗中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开始与纣王对抗。由于商纣王的骄横淫逸,惨无人道,致使许多诸侯背叛了商纣王,归附西伯姬昌。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了推翻商纣王朝的遗志,礼贤下士,聘请姜子牙做军师,率兵讨伐纣王,与纣王军队在商郊牧野展开激战。姬发大开杀戒,杀得纣王军队溃不成军,血流漂杵。最后,纣王走投无路,只得纵火自焚。
姬发灭掉商朝,建立自己的周朝统治,开创了历史上的盛世之基,完成了姬昌的未竟之业。周文王,周武王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贤明之君。
在遇到无法解释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自我保全,以待东山再起。
晋灵公是—位荒淫暴虐的君主,他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观看人们惊慌地躲避弹丸以取乐。厨师给他烧熊掌焖得不烂,他就把厨师杀掉,放在畚箕里,让宫女头顶着走过朝廷。赵盾屡谏,晋灵公恼羞成怒,在佞臣屠岸贾撺掇下,派人去刺杀他。执行命令的这位大臣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不忍杀他,最后撞在一棵槐树上自杀了。赵盾在家臣的掩护下逃得性命。出城时,碰上打猎归来的赵穿。赵穿是赵盾的姐夫,与赵盾同族。他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就让赵盾暂避—时。之后他采用曲意逢迎之策,获得晋灵公信任,最后乘机杀了晋灵公。
赵穿见晋灵公假意说,赵家人有罪,请罢我的职,再治我的罪。晋灵公以为赵穿真诚,说赵盾事与你无关。赵穿又投其所好,让晋灵公及时行乐,多选美女,以供淫乐,晋灵公大喜。问他此事由谁去办,赵穿就说最合适的人选是屠岸贾。灵公就令屠岸贾到民间去选美。
支走了屠岸贾,赵穿又劝说晋灵公到桃园游玩。又说,为了安全,为晋灵公挑选卫士,灵公很高兴。赵穿精选可靠甲士之后,趁普灵公吃酒行乐时刺杀了他,接着又把赵盾迎回来主持国政。
生死权柄在别人手中,就要少刺激对方,尽量不要刺激对方。当用言语激怒对方,对方很有可能用权力要了自己的性命。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北海相孔融入朝。一个是千古奸雄,一个是当代名士,关系总不融洽。特别是孔融对曹操专横跋扈,心怀不平,常旁敲侧击,讥讽曹操。曹操在攻克邺城后,俘获袁绍的妻子甄氏,曹丕贪恋甄氏貌美,收为已有。不久,曹操就收到孔融的信,信中说:“(周)武王伐纣,将妲已赐给周公。”曹操闻所未闻,便问孔融此典出于何处。孔融一笑答道:“从当今发生的事看,想来一定是这样。”曹操立即明白了他的用意,从此积怨。曹操虽然在表面上显出一副宽容的模样,心中却时时想置他于死地,只是孔融名重天下,不能轻易杀死他。
随后,曹操又指使路粹,罗织了孔融几大罪名:一是孔融曾说天下非刘姓一家专有,自称是大圣孔子之后,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故招降纳叛,图谋不轨,这是不忠。二是孔融曾与狂人弥衡信口雌黄,说父子关系,不过是性欲发作的结果;父亲对子女来说,也不过是暂时的寄身之处,这是不孝;三是和弥衡互相吹捧,弥衡称孔融“仲尼不死”,孔融称弥衡颜回复生,这是无礼。虽然孔融才高学博,至此也有口难辩,结果被逮捕下狱,连同妻子和二个八岁的儿子一起被杀。
成大事者认为,不要太相信有平等的对话,对话双方总有强弱势地位之分,强势地位的一方基本上掌握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