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不喜欢的人不要当场伤害
成大事者认为,在谈话的时候,遇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付方式,但是要牢牢记住一点,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完全没有必要当场伤害。毕竟在性格上,人和人是有差别的。知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你就能容忍人与人间性格的差别。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使是同类,一般人也都愿意同和自己性格相近的人相处,这是无可非议的。一个人要和所有的人都成为亲密朋友,那是不实际的、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学会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就能和更多的人相处得好,工作起来就能相互协调。
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有许多方面与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
要承认差别。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千差万别,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认识到这一点,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也不同。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那么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方法如下:
与死板的人相处,要了解他关心的事。死板的人往往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打招呼,他也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其实,尽管死板的人一般来说兴趣和爱好比较少,也不太爱和别人沟通,但他们还是有自己追求和关心的事。所以,你在与这类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冷淡,反而应该花些功夫仔细观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寻找出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来。一旦你触及他们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死板的表情,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与傲慢无礼的人相处,要保持距离。有些人往往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表现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与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打交道,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因此,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或某些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他能够表现自己傲慢无礼的机会。这样,对方往往也会由于缺乏这样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
与沉默寡言的人相处,要保持尊重。和“闷葫芦”在一起,人们总会感到沉闷和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活跃的人,更是觉得难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为了活跃气氛,便故意找些话题来说,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出于其有某种心事而不愿多言。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尊重对方,不要去破坏对方的心境,让其保持一种内心选择的生存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没话找话,拼命地想方设法与对方交谈,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
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应该提倡宽容。当然,我们说待人要宽容,不是不讲原则,应该尊重别人的兴趣和爱好。对别人生活中的一些细微末节,要能容得下。这样,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才容易相处。
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还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跟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也要区别对待。这不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那种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们说的待人有别,不能要求别人改变交往方式,只有自己灵活地与人交往。
也许有人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己的脾气改不了。的确,人的性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性格也是不断发展,也会有所变化。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本来很脆弱,但是,后来经历了一些重大变故或意外打击后,生活把他磨炼得坚强起来。如果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我们是能够培养和锤炼出良好性格的。
成大事者认为,世上的事情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在谈话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宽容。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也要学会宽容,不要当场伤害别人。事实上,我们的喜欢和不喜欢很多时候都是个人的一种偏见,并非真理。如果我们坚持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表现出来,毫无疑问,我们就是比较愚蠢的人。
63 不要试图阻止别人说什么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阻止别人说什么。防人之口,甚于防川。不但要让别人说,而且要鼓励别人说出更多的想法。
有了这种意识,人才能变得洒脱起来,而不因为别人说了什么就乱发脾气。更不能因此而变得疑神疑鬼。
古代有个皇帝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他给那些随便议论的人定了很多罪名,有一个罪名很荒谬:腹诽。也就是说他如果觉得你在心里说他坏话,他就可以定你的罪。这种罪名定得实在是荒谬。一个人在心里想什么,别人怎么可能知道。有些人或许说从眼神看得出来,那也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同一个眼神有不同的意思,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同一个眼神的意义也大相径庭的。可见这个皇帝是多么虚弱,他生怕别人说他,但是又是多么无知,居然想到这样的罪名。
其实在乎别人怎么看的人是十分虚弱的人,真正强大的人根本就不在乎。爱因斯坦在没有出名的时候,经常穿得很简陋地在街上走。一个好心的朋友看见了,提醒他说:“你怎么能穿成这个样子在大街上走呢?也不怕别人笑话?”爱因斯坦笑了笑说:“现在大家都不认识我,我怕什么?”后来爱因斯坦出名了,但是他的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他的朋友再次提醒他说:“你现在已经出名了,不能穿成这个样子走在大街上。”爱因斯坦听了以后,又笑着回答:“现在大家都认识我,我怕什么?”其实爱因斯坦完全不是因为别人认识或者不认识他,只不过他不在乎而已。人只能因为自己的知识匮乏而羞愧,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穿得寒酸而无地自容呢?
其实纵观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成为了伟人以后丝毫也逃不开别人的议论。三国过去了,还有渔夫在船上议论他们的故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真正伟大的人往往是赞誉天下,同时也毁誉天下,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有更多的人站在对立的两面。
伍子胥后来带领吴兵灭了楚国,然后拉出楚王的尸体鞭尸泄愤,足足打了三百下,楚王吭都没有吭一声。或许你会认为人已经死了,当然不会吭声。道理其实就在这里,人已经死了,天下人如何评价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时间在变,人也在变,人们议论的都不过是昨天的自己,而昨天的自己已经死去,你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说呢?
我们再试着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听到有人非议自己,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上去和别人理论,这里存在三种可能性:
一来是你得到的消息未必是可靠的,所以你冤枉了好人,或者你受到了别人的愚弄。不论是冤枉了好人,还是受到别人的愚弄,都显得自己智力有限,见识浅薄,而且没有城府。这可能真的成为了别人议论的把柄。
二来是他确实议论了你,但是说的全部是好话。这个时候你如果冲上去和他理论,必然会破坏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以后他才懒得跟别人说你的好话。即使以后说起你的好话,到最后难免会加上一句:就是有点不相信人,有些时候性子太急了,耳根比较软。
三来是他确实说了你的坏话。你这个时候去跟他理论,结果闹得沸沸扬扬,打得不可开交,试问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有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会想到他们当中有一个是完全有理,有一个是完全不讲理的吗?你绝对会认为这两个人都有错,于是各打三十大板地做了一个判断。这个时候你想想你在和别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其实道理是再浅显不过的。
他说了我的坏话,我不会搭理他。原因在于:
一来他不是我的朋友,他说话伤害不了我,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人。
二来他没有修养,我总不能陪着他一起没有修养吧?
三来他就是想让我搭理他,我偏偏不搭理,从心底我就看不起这种人。
当然仅仅以上三点还是不够的。人们还要学会如何和这个说了自己坏话的人相处。不是不交往,而是要理所当然地去交往。他之所以说我坏话,是因为他不了解,我就是要让他了解我,明白当时他是多么的无知。即使他始终不能明白自己的无知,至少我不会因此而结下一个冤家。
成大事者认为人应该有这种气度,这种气度同样是可以培养的,多看些历史,或许这种气度会体现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