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严肃脸孔,让人紧张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要有过于严肃的脸孔,这样容易让人莫名紧张起来。尤其是别人做错了事的时候,要学会面部表情柔和,这是一种宽容。
某年,秦国大旱,秦穆公亲自出行视察旱情。刚走到歧山,他的马车坏了,左边驾辕的马趁机脱缰逃跑了。不得已,秦穆公只好亲自带人去找马。筋疲力尽之际,终于在岐山北面将马找到了,可找是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正被一群农夫架在火上烤着吃。秦穆公的侍从十分生气,纷纷建议将食马肉的人抓起来重重处罚,农夫们很紧张,然而穆公拦住了侍从。
他跑到农夫中间,语气很柔和地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没有丝毫的责备。农夫见穆公如此坦诚,便不再紧张,告诉了穆公原因。原来由于旱情严重,致使农田颗粒无收,这些农夫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
秦穆公看着这些面有菜色的人,一种怜悯之心顿起,很关切地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酒,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又让侍从送了一些酒给他们。
一年以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交战。开战后不久,由于晋军攻势凶猛,秦军势孤难支,情况陷入险境,就连秦穆公的兵车都被晋军团团围住了。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车子左边的马,在晋惠公车上的有路石举着长矛刺中了穆公的铠甲,穆公的七层铠甲已经击穿了六层。秦穆公仰天长叹道:“我命休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晋军后面突然杀出来一群兵马,顿时令晋军的阵脚大乱。秦穆公放眼望去,只见几百个手持各色农具的农夫,正奋不顾身地击杀晋军。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已将秦穆公救离险境。
秦穆公脱险后,秦军的士气大振,结果反败为胜,全歼晋军,而且俘虏了晋惠公。
战斗结束后,秦穆公要重赏那些在战斗中立下功劳的农夫们。谁知农夫们一起跪拜道:“我们只是为了报答国君去年不杀并赐酒之恩,并不是为了封赏而来。”
原来这些人就是一年前在岐山分食马肉的农夫。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从大处着眼。他们从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只有宽宏大量,不要过于严肃,人们才会乐于同你交往,朋友才会越来越多,社交的成功伴随着事业的成功,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更何况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又何必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讯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他国入侵,郭进很柔和地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举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彼此忍耐,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只有这样,才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有许多的朋友围在你身边,可是较真的人就是不能理解也无法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通常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一丝一毫的错误。长此以往,周围的人都躲得远远的,没有办法,只有关起门来“称孤道寡”一条路可走。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要表现出自己的坦诚和度量,而柔和的表情,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表达。不难发现,如果我们以一种微笑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会还给我们更柔和的微笑。当我们用严肃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比我们更严肃。道理就在这里,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柔和,别人自然对我们柔和;我们严肃,别人自然对我们严肃。
成大事者认为放弃严肃面孔,就要学会将很多事情看淡,就像郭进对待被诬告一样,如果郭进把诬告看得很严重,他自然不会放过那个诬告他的人。正是因为他看淡了这件事情,所以他能够善待诬告他的这个人。
48 平等轻松,融洽关系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平等轻松,这样才能融洽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能保持平等轻松,就在于我们做不到谦逊。
孔子说:“高的能够低一点,满的能够空一点,富有的能够俭朴一点,尊贵的能够卑贱一点,聪明的能够愚笨一点,勇敢的能够怯懦一点,善辩的能够沉默一点,渊博的能够肤浅一点,精明的能够糊涂一点。”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人不妨低调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满招损,谦受益。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之王,是因它们甘于低下。所以圣人想站在上面统治人民,必须言语谦逊;想站在前面领导人民,必须享乐在后。圣人站在上面,却没有给百姓造成压力;处在前面,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妨害。所以天下人乐意拥护他而不厌恨他。因为他不跟别人争荣耀,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比他享受更多荣耀。”
天下事就是如此,你越是推崇自己,别人反而越是厌弃你;你越是保持低调,别人越是抬举你。一个人怎么能与大家的趋势相抗衡呢?受到大家厌弃,就难有翻身之日;受到大家抬举,必然名利双收。所以,明智的人,总是在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保持低调。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祟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可以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推崇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古人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没有一个人愿意永处甘于贫贱。大凡一个人技不如人,或财势不如人,或名声不如人,心里必然憋着一股劲。如果你谦逊地对待他,欣赏他的长处,他这股劲就有可能变成你的助力;反之,你若轻视他,作践他,他这股劲就可能变成怨气,变成一种伤害你的武器。
与人交谈的时候,保持轻松是相当重要的。把谈话弄得很紧张的人,往往不会谈出什么效果。我们如果能够举重若轻,面对很严重的事情也能镇定自如,不但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也会增强别人的信心。
保持平等轻松,就要保持自己的年轻心态。不要凭借自己的老资历,就随意指责别人,就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只有别人认同自己的时候,别人才是对的,但别人所认识的不过是在拾自己的牙慧。这种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习惯倚老卖老,于是将本来应该很轻松的话题弄得很复杂。
保持平等轻松是融洽关系的根本,如果我们想要和别人有比较融洽的关系,就不能过于紧张,过于疏远。不要随意和别人开玩笑,但是通过自嘲的方式来开开玩笑,很多时候是交谈的润滑剂。
与人交谈的时候,用词是很考究的,这主要视你和对方的交情来定。如果交情较深,用词可以随意一点,如果交情比较浅,用词应该严谨一点。在尽量保持平等轻松的同时,千万不要给对方造成轻佻的印象。很多人就是没有把握住平等轻松的度,所以给人的印象十分轻佻,不屑于和这种人交谈。
成大事者认为,平等轻松的谈话状态是最好的,只有在平等轻松的状态下,人才会坦诚,否则人们都要细细计算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该说,是否不该说,这种谈话注定会很压抑。每一人的本性都是倾向于平等轻松,都是倾向于开心快乐,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置身于严肃的氛围之中。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将谈话的氛围变得很压抑,或许是因为他们心中紧张。其实谈话就是谈话,没有什么紧张不紧张的。
49 切中话题,提高效率
成大事者认为说话一定要切中话题,提高效率。不能切中话题,总是绕弯子的人,永远达不到说话的效果。说话无法切中话题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优柔寡断的表现,这种优柔寡断会让很多机会丧失。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
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条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尔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不犹豫”和“不后悔”,看起来是矛盾的:决策太快,就可能做出后悔之事,为了将来不后悔,就需要小心谨慎。这种心态,使很多人变得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会让你丧失很多机会,有时可能给一个机构甚至一个国家带来灾难。而与优柔寡断相反的就是果断。果敢决断是领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之一,决断力是领导和统驭的根基,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
正确的决断能使社会各类资源达到最佳组合,从而产生绝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什么有些人当断不断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事情比较棘手,他们想拖一拖,等方便时再着手处理。殊不知,当办而难办之事,并不会因时间推移而降低难度,反而会因错过办事时机而变得更难办。其二是,利弊得失不是很明朗,他们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再着手处理。殊不知,世事如同博弈,你看不清时,对方也同样看不清。等到你看清了,对方也同样看清了,事情的难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连赌一把的机会都失去了。所以,聪明人对当办之事,总是当机立断,决不会犹豫不决。
与人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要优柔寡断,很多话说出来比不说要好。有些人有请求,但是生怕别人拒绝,于是话始终都没有说出口。这种人是自卑的表现。在他们看来,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拒绝别人。事实上,其实说出来,别人不一定会拒绝你。即使被拒绝了,也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还是有希望的。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时候,话说到一定份上就应该开诚布公,应该坦诚相待,而不应该有所隐晦。很多时候,人只有一次说话的机会,别人也只给自己听的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尤其是在感情方面,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感情遗憾,其实最大的感情遗憾莫过于你和对方都相互喜欢,但是谁也没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