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密码:13、万法皆从斗中出
书名:龙图腾:山海密藏 作者:李陟 本章字数:3324字 发布时间:2024-06-26

13、万法皆从斗中出


玄武壁画正上方是一条盘旋在天际的巨龙,人面龙身,而且没有龙爪,两只眼睛还是竖着长的,看起来十分怪异。

龙的身子由六个点串联起来,我看那六个点的形状很像北斗七星,也是勺子状的,但数了数确实只有六个,转瞬明白过来,这不是北斗七星,而是南斗六星。

巨龙下面画着七个身穿阴阳法袍的道人,正在朝那条龙躬身参拜,手里都拿着香烛。

陆天歌问:“他们在拜那条龙?”

雁凌风却说:“不是拜龙,是拜斗。龙身子里面那六个点是南斗六星,古人认为北斗注死,南斗注生,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掌管生死吉凶,拜斗能消灾解厄,延寿祈福。”

“这么说应该选斗宿?”

雁凌风点头答应,又说:“《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

陆天歌还是一脸费解,但提到《山海经》,我可就不困了,听了雁凌风这些话,我立刻反应过来,一拍大腿说:“我说这龙怎么这么熟悉,原来真是烛龙。”

雁凌风颔首,“烛龙是人面蛇身,眼睛竖着长,而且是无足之龙,壁画中的正是烛龙。”

“烛龙跟星宿有什么关系?”我问。

“烛龙本身跟二十八星宿无关,但烛龙有个儿子,叫猰貐,喜欢吃人。”雁凌风淡然一笑,“猰貐还有一个称呼,壁水貐。”

陆天歌欣然说:“壁水貐?壁宿?”

“对,按照这个星图,斗宿和壁宿加起来是八颗,加上之前那四十六颗,正好五十四颗。”

我们八个人脸上都露出喜色,地面上正好五十四颗夜光石,通过雁凌风对壁画的推演,可以说名花有主,一一找到了对应,这回应该不会错了。

“心宿,房宿,娄宿,昴宿,翼宿,轸宿,斗宿,壁宿,如果大家没有异议,那就按我说的这八个星宿,把地上的‘星斗’放入星图。”

听雁凌风总结完毕,我们哪有什么异议,当即统一意见,就按他说的来,由我和雁凌风、陆天歌、楚炎一起动手,把地上那些夜光石一一放入相应的凹槽,不敢有丝毫差错。

几分钟后,五十四个“仙宫”归位,我们九个人聚拢在地宫中央,心中依旧很忐忑不安,还是那句话,在这个机关重重、变幻莫测的地宫中,但凡走错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

“怎么没动静?难道选错了?”陆天歌忍不住嘀咕,半分钟过去,地宫中依旧一片寂静,什么情况都没发生。

可她这句话刚落地,我看到那些被放进凹槽的夜光石竟然开始闪烁起来,它们就像在呼吸一样,闪烁的频率并不快,光芒的起伏变化也很微弱,但节奏都极为统一,似乎相互之间存在某种默契的感应。

我屏住呼吸,眼睛也不敢眨,九个人背靠背围成一圈,如临大敌一样盯着脚下,害怕却又期待会有什么变化发生。

大概半分钟过去,那些夜光石的光芒从凹槽内部开始延伸出来,在青铜平台上形成一条条光线,蜿蜒曲折,密如蛛网,却不像蛛网那般有规律可循,更像是数不清的毛细血管,凌乱生长,从四面八方一寸寸向我们包围过来。

“我靠,这什么东西?”张发财吓得声音都在发抖,我也强不到哪里去,暗想这东西如果带电,或者有毒,我们谁都跑不了。

石教授这时说:“这应该是它们内部的超感元素起了反应,它们在释放能量,在启动机关。大家不要怕。”

雁凌风跟着说:“石教授说得对,机关应该已经启动了,大家别慌,稳住阵脚!”

果然像石教授所说,那些光线对我们并无伤害,等无数条光线蔓延占领整个平台,在我们脚下的中心点会和后,彻底结成一张光网,天星四象仪的机关随之开启了。

我清楚听到脚下传来齿轮转动的声响,紧接着,周围那四面墙壁在这股巨大力量推动下,竟然同时开始下沉,缓慢而有序。

当四面墙壁完全沉入地底,我们脚下的平台竟然开始顺时针转动起来,它的转速虽然不快,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转动带来的眩晕感,用天旋地转来形容并不夸张。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三分钟,平台旋转了正好一百八十度,直到此刻,我们才明白“仙宫归位,斗转星移”八个字的含义,旋转一百八十度意味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相互调换,二十八星宿的方位现在才是正确的。

剧烈的金石摩擦声听得我头皮发麻,我们九个人像企鹅过冬一样紧紧贴在一起,屏息凝神观察周围的情况。

当四面墙壁消失,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在手电光可以照见的范围内,我们发现外围同样是一圈圆形洞壁,而就在玄武七宿所在的正北方位,一扇石门豁然出现在眼前。

经过再三确认,这层地宫中确实只有一扇石门,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择,因此我们不再犹豫,在雁凌风带领下直接走了进去。

石门后面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石梯,曲折回环,不知拐了多少个弯,周围的隧洞并不宽阔,只容得下三个人并排行走,和之前那些堪比现代工程的巨大隧道相比,着实矮小了一些。

这里的湿气也要更重一些,潮湿的洞壁上生长着大片苔藓,甚至还能看到零星的蕨类植物,一见到这些植物,我就不由得想起那些爬来爬去的红龙蜈蚣,倘若在这里再遭遇那些虫子,我们恐怕连周旋的余地都没有。

还好这一路都很顺畅,偶尔遇到两条蜈蚣也不成气候,雁凌风和楚炎抡几下工兵铲就解决了。

如此大约走了二十分钟,这条曲折的隧洞终于走到尽头,只听上方洞口处传来湍急的水流声,想必洞穴出口的附近应该有一条暗河,而且水量不小。

果然如我所想,当我跟在雁凌风身后钻出斜上方的洞口时,手电光向周围照去,蒸腾的水雾把光芒弥漫开来,我发现脚下是个有三分之一足球场大小的圆形石台,石台所处的地方是一个空旷的洞穴,洞穴的规模十分巨大,大到连水流声都能产生回响。

我们脚下离洞顶有几十米远,就在我右手边,一条奔涌的地下暗河在黑暗中流淌过去,呼啸着不知流向何方。

观察片刻,石教授说这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型溶洞,洞顶那些如长矛般倒悬的石柱是钟乳石,洞壁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石笋,犬牙交错,都是由含二氧化碳的水和碳酸钙发生反应,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漫长地质演化而形成,可以肯定这是个天然洞穴,但我们脚下这个圆形石台显然是人工修建的。

闯过九龙镇妖棺和天星四象仪两处机关,此时我们已经来到秦岭地宫的最深处,陆元鼎和雁凌风一致断定,地宫的秘密一定就藏在这里,所谓秘密,当然就是指那块莽古星盘。

可这石台的面积实在太大,光靠我们九个人站在地面上用手电照明,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架势,在漆黑的环境中根本无法一览全貌,只能隐约看到上面画着圈圈点点,是一个个圆形的突起,想必也是一张星图。

陆天歌这时从背包里取出无人机,打开后试了试,竟然有信号,虽然信号也受到干扰,但在一两百米范围内还不至于失控。

她立刻放飞无人机,让其悬停在石台中心正上方三十米高度,打开无人机底部的照明灯,顷刻间整个石台都被照亮。通过无人机的摄像画面,我们纵览全局,确定石台上雕刻的图案就是一张完整的古代星图。

石教授感叹说:“整个石台原来是一幅盖图。”

楚炎忙问:“教授,什么是盖图?”

“盖图就是星图的一种,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天穹就像伞盖,所以叫盖图。”石教授说:“这图以北极星为中心,涵盖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最权威详细的星官体系,我在苏州文庙见过一个南宋的石刻星图,上面的星数多达一千四百四十颗,我们脚下这幅图应该只多不少。”

“这么大这么完整的唐朝石刻星图,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陆元鼎也忍不住发出赞叹,“莽古星盘应该就藏在这里面,每一颗星辰都可能隐藏着机关。”

我听了直摇头,环顾脚下被水雾打湿的星辰图案,“一千多颗,一个一个找?”

张发财也问:“这么大的石台,挨个找要找到猴年马月?无人机有那么多电吗?”

“不必一个一个找,依我的看法,古代修行之人讲究步罡踏斗,信奉万法皆从斗中出,这里的罡和斗指的都是北斗。”

雁凌风说着蹲下身,此刻他已经走到星图中心的紫薇垣区域,北斗七星正好位于他脚下,他继续说:“这张星图是典型的三垣二十八宿星官体系,解开谜题的关键应该就藏在北斗和北极里面。”

我们众人都跟着他围拢过去,和天上真正的星辰一样,石台上的北斗七星很容易辨认,七颗直径一尺左右的圆盘微微凸起,连成一个勺子的形状,和不远处石台中心的北极星相互呼应。

石教授这时也说:“我同意凌风的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化体系中,比如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等等,都有明确的北斗崇拜,人们根据北斗七星的运行方位计算日期,指导耕作,可以说没有北斗,就没有古代灿烂的文明。”

陆天歌问:“所以现在的导航系统叫北斗,也是因为北斗七星的重要性?”

“不错,就像凌风说的,万法皆从斗中出,这星图中最重要的七颗星,莫过于北斗七星。”

陆元鼎话音刚落,雁凌风忽然说:“找到了,在这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龙图腾:山海密藏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