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多情将军 识务枭雄4
书名:两面王吴三桂 作者:刘洋 本章字数:4464字 发布时间:2024-06-26

七、破镜重圆,三桂勇猛杀敌

  吴三桂心里惦记着陈圆圆,但王命不可违,只能是拼命追杀仇敌李自成,不给李自成以喘息的机会。

  五月六日这天,清、吴军追至定州(河北定县)北十里清水铺,已远远望见农民军正在向前赶路。与此同时,负责断后的李白成部将谷大成也发现后面尘土飞扬,渐渐地显露出骑兵飞奔的踪影,知道追兵已到,便勒转马头,传令部众停止前进,排成阵式,等待与追兵交战。不一会儿,吴三桂兵赶到,立即发起攻击。农民军已连日奔波,归心似箭,无意恋战。两军刚开始接战,农民军后阵先乱,谷大成厉声呵斥,对临阵逃缩者郎以军法处置,挥刀连斩数人,仍然没有制止住部众的骚动。吴三桂看出对方破绽,驱兵大进,农民军阵势顿时大乱。在混战中,谷大成不幸阵亡。部众见主帅被杀,掉头奔溃,自相蹂践。吴军趁势猛攻,农民军死伤累累。李自成部将左光先率部来救,后继的清兵一涌上阵,举长刀,砍断他的马足,马当即扑倒,左光先从马上跌下来,腿跌断。护卫给他抉了一匹坐骑,挟他上马,他痛得连马也不能骑。兵士们就把他扛起来,慌忙退出战场,逃走了々余众都往西北方向逃去。此时,农民军死亡数千余人,追兵夺回被带走的妇女二千余人,还有金、银砖七百二十块,以及骡马、器械不计其数,都成了吴军的战利品。清兵又追杀十

  四、五里,然后收兵返回定州屯驻。

  陈圆圆如何在兵荒马乱之中投入到吴三桂的怀抱,却是有一段难以说清的经历。根据可靠的记载,李自成撤离北京时,刘宗敏将占据的田弘遇府第搜掠一空。当他们出京后,街民涌入田府,宅里空无一人,偌大个府第,到处是遗弃的酱醋食物、生活用品。田氏家的人,包括陈圆圆在内都不知去向。田家女眷、“妾殊美者”,都被刘宗敏等分占。在农民军撤离后,田宅忽然不见一人。一种可能是藏于民家;一种可能是被农民军带走。如果刘宗敏把她们遗弃在田府,她们自不必藏于百姓之家。最有可能的是,她们被农民军带走了。从北京至定州途中。吴三桂已从农民军手中夺得大量财宝,数千妇女。在这些妇女中,田家女眷当在其中。李白成杀吴襄一家时,陈圆圆没有被害,亦证明陈没在吴家,或是因她的姿色不肯加以杀害,而把她保留下来。所以。刘宗敏撤走时,是不会不带走她的。在农民军被吴军与清军追杀紫迫,且被战败之后,于混乱之中,陈圆圆随同其他妇女也就被遗弃在路上。陈圆圆知道追兵系吴三桂所部,便找上门去,两人于战场上重逢。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吴三桂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中,借助清兵的支持,连续击败农民军,夺取了京师,将农民军主力驱逐于河北,巩固了京畿地区,为清朝统一全国取得了牢固的立足之地。吴三桂及其将士的这一功绩,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吴三桂在给兵部的文件中详述他和他的主要将领的功绩,写道:

  本藩忠义激昂,誓不与贼俱生,父母身家举置度外,不待言矣。仍多方鼓舞联络,幸辽镇文武官兵同心努力倡之于前,而关门各将士井能协和鼓励应之于后。四月二十一、二两日战。守者均矢肝脑涂地之心,用能催坚破垒,净扫妖气。此一艘也,立肇造大定之基,按厥勋劳,原非浅鲜……。

  文件还具体提到立有大功的将领的事迹,如总兵何进忠,“捐驱突阵,血功特懋”;再如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参将孙文焕“效力最多”;还如监记同知童逵行、陈全国“摧锋借箸,以文史而兼武弁之劳,其功更难泯灭”;再有游击鲁登,副将陈时登、夏登仕、胡亮“保关御寇,宣力并著”。特别是夏壁仕、胡亮“当关门抚遭投贼求生之时,独能同仇战守,忠义可喜。”这四个人“智勇兼资,俱属有用之材。”这些有功人员,有的“格外酬异”,有的“优加京衔”,有的“破格升赏”,有的“优补”重要官职。

  在另一份文件中,就山海关与真定(或为庆都)二大战役作出选样的结论:“我国家应天顺人,定鼎燕京,不期月问,率士来王,已成车书一统之治。揆厥始基,实肇造于关门之一战,而庆都(或为真定)之追剿,独能星驰,摧锋陷阵亦不可泯之劳勋。”

  吴三桂“已叨王爵”,请求给他的有功将吏晋级赐赏。吴三桂说:

  查辽镇文武将吏诸生千有余员。蒷间有同谋归命者,有远请王师者,有当先迎驾者,有陷阵前登者,有效死守城者,又有以一人而兼数劳者,虽功有大小。职有革丰,其归命投诚以童力于朝廷。策勋于开创,则一也。

  当日明祚曾垲,本藩总统两镇。值人心惶惶,靡定之秋,其与本藩同肝胆而归顺清朝,舍性命而捍御逆闖,倘非动以望外之功名。万不能有济。今追溯成功之机,全赖她着。本藩又不得不中说明白,仰道同仁之祝也。总之,关门、庆都之凤,人人用命,战系实战,功系实功,既开首琦,又与寻常战宁之功大有区别。破格升袭,赏一劝百;关系重大。贵部必能见及于此矣。……

  吴三桂力胨他的将吏功勋卓著,为他们邀功请赏,连续上奏疏,编定文武清册两本,要求按功劳“撰给教书者。即与世袭教书;文职应超等擢用者,即与转咨吏部超等攉用。”

  清朝正当巩固已取得的胜利,并需进一步向全国发展之际,多尔衮比谁都需要三桂及原明特吏的合作与支持。因此,他加意笼络吴三桂和他的将士,招降更多的汉官参加清政权,举凡所请,绝大部分都予满足,这使他们感恩于清朝。拼命效力,更踊跃于前。这些,都不在话下。

  对于吴三桂来说,爵位已至王位,为人臣之限,无以复加。他所希望的是,给他一块封地。他选择了齐鲁,打算向多尔衮提出这个要求。齐鲁(山东)地区为南北适中之地,历史澜源流长,物阜民厚。西周时,周公旦封此;战国时,有齐桓公称霸。吴三桂大概想作周公且,或有朝一日成齐桓公的霸业吧!他的这一企图,是方大猷给出的。

  方大猷原任蓟州监军,随吴三桂一起降清。三桂令他暂驻通州,他于五月一、二日间入京。这就是说,他是随同吴三桂一起到了北京的。吴三桂南下追击农民军,方大猷没有参与这一军事行动,仍驻守通州。七日,他曾护送他的老师杨士聪出京,经通州,在方家小住数日,至十一日,他又进京,次日,见到了刚返回京城的吴三桂。十四日,他离京回通州。第二天,他送别杨士聪南下。吴三桂求封齐鲁的事,就是他在自己家申向杨士聪透露的。他还说,吴三桂“切嘱抚镇属各武官不得散往他处”,在批准封地齐鲁后,打算“悉用旧人”。据杨士聪记载,方大猷说这番话的时间,是在五月七日。显然,吴三桂于南下追剿农民军前,向方大猷等于透露了自己的这一想法。杨与方是师生关系,自然无话不谈。方提供的这个情况颇重要。大抵吴三桂估计时局,只要彻底打数农民军,大功就算告成,南北即可议和,划黄河为界,他则居两国之间,可收南北之利。这便联系到吴三桂与多尔衮在山海关前威远台谈判时所达成的口头协议,大概不是子虚乌有之事!

  不过,吴三桂一厢情愿的想法毕竟没有实现。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当时,掌握实权的多尔衮根本无意给吴三桂封地。他给自己的将吏请功邀赏,多尔衮都予满足,而给吴三桂赏赐也相当丰厚,却闭口不谈“裂土”封藩。在他看来,清朝仅得到京畿地区,大局还不稳固,而且无地可封,所以此时封藩为时尚早。吴三桂也算识趣,他观察多尔衮意向,也就绝口不提封藩的要求。他最终封藩云南,那是数年以后的事。此是后话,暂且不提。吴三桂回京后的活动,史无记载,大概是闲住京师,与士卒休息吧!

  八、趋利避害,显忠贞之心

  当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明朝的陪都南京一无所知,当得知实信时,南部众臣则推举福王为南明皇帝。清军进入北京后,福王想通过吴三桂的关系来达两朝合好,因此派陈洪范等人适时见吴三桂。但吴三桂说:“清朝法令甚严,恐致嫌疑,不敢出见”归还表示:对南明“终身不忍一矢相加。仆他感叹说:“时势至此,夫复何言?惟有闭门车甲,以待后命耳。”谢绝了福王朱由崧的一切赏赐。

  吴三桂这番话,表明他对亡明故国的怀恋尚未完全割断,换言之,他的良知还没有泯灭净尽。然而,他既受命于清朝,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行动自由。后来,剿杀大顺军、灭亡南明,都是他报效清朝的最好的证明。所谓“终身不忍一矢相加”南明的诺言,也被他的行动予以彻底推翻!趋利避害,是他的准则。眼下,他权衡利害,为保全自己的利禄乃至性命,只有跟清朝走,何况清朝给他的封赐远比南明更丰厚!他说清朝“法令甚严”的话,一点也不假。天津总督原明降官骆养性,因为在接待南明使巨中表示了亲热,竟被人告发,吏、兵部议罪,拟革职为民。多尔衮从轻发落,改为带兵督任,保留太子太保左都督衔。眼前发生的这件事,不能不使他感到恐惧。为保全自己,他回绝了一切对他的诱惑,宁肯不见使臣!陈洪范南返时,曾向朱由崧报告与清议和情况时,透露了吴三桂的近况:“陷北诸臣吴三桂、祖大寿等,成杜门结舌,不敢见南人。”更不敢受福王朱由崧封赐,重要的是,以此获得多尔衮的信任。

  在陈洪范使团离南京之前,南明已派遣光录寺卿兼理饷务的沈廷扬从海上押运米十万石、犒师银五万两,前往慰问和犒赏吴三桂将士。吴三桂不敢要,婉言谢绝,一粒米不收,一文钱也不要。结果,沈廷扬只好携银米原封不动地从原路返回。

  十月十二日,陈洪范使用从正阳门进人北京城。过了三天,清内秘书院与户部官员到使团驻地收取南明所酬谢的礼物。陈洪范等说:“银币是送给你们的,即刻收去。先将银鞘十万、金一千两、蟒缎二千六百匹付给,其余陆续运到。”

  吴三桂对南明使臣谁也不见,不拜福王诏书,陈洪范携带赏给吴三桂的白银一万两、缎二千匹,无法当面交付给他,便与另二位使臣私下商议,既然吴三桂不肯出面,赏银等物也就不必给他了。这些来收礼物的清朝满族官员,一看还有剩余银缎,也不管谁的。争抢上前攘夺。陈洪范只好说:“这银一万两,缎二千匹,是赏给吴三桂的。既到此,你们就收去,转给他吧!”他们一听,都乐得抚掌,扛起来就走。这笔财物,吴三桂不敢要,大概是被他们私分掉,或上缴充公。

  陈洪范等至京五六天,吴三桂奉命同英亲王阿济格出征陕西去了。

  南明苦心笼络吴三桂的目的落空了。它想同清朝议和,划界为守,也没有达到目的。多尔衮拒不出见,只派内院大学士剐林及其属下官员出面交涉,断然拒绝南明的议和要求。使臣提出致祭崇祯、重新埋葬的要求,也被拒绝。十月二十六日,刚林向使臣下逐客令:“你们明早即行!我已遣兵将,押送至济宁。”同时还宣布:“你们回去通告,我们即将发兵南下!”次日,使臣怀着沮丧的心情离开北京南返。十一月四日,行至沧州,忽见一清将率四、五十名骑兵追来,将左懋第、马绍愉等人扣留,携回北京,只许陈洪范一人回江南。原来,使臣三人刚离北京时,陈洪范给多尔衮写了一封密信,表示愿降清朝,要求把左、马二人扣留,他一人回南京后,可招来刘泽清诸将,把江南献给清朝,多尔衮大喜,特派学士詹霸等人追赶,至沧州才追上,向陈洪范密传多尔衮的指令:“勉其加意筹划,成功之日,以世爵酬之口”多尔衮按陈洪范的主意,把左、马扣留下来。后来,左懋第不屈服于清朝的威逼引诱,慷慨就义。马绍愉率所从将士剃头投降。陈洪范南返后,于次年六月病死。

  南明出使失败,对清朝的幻想破灭了,同时,也完全了解到吴三桂降清,再无意于明朝的真实情况,对他所寄存的希望,亦被严酷的事实击得粉碎。就在驱逐南明使臣出京时,多尔衮遣大军南下,进征南明,整个形势又为之一巨变!

  吴三桂降清之后,又不愿意得罪明朝的遗老遗少,采用了最为明智的办法,避而不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两面王吴三桂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