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进退有章,屈伸有度
人生在世,难免会碰到一些无理的人或事。你对某人的不良或错误行为进行直接责备时,他却反过来与你顶撞。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学会进退有章、屈伸有度的处世技巧,如果是小事该退则退,不与之争,但遇到原则性问题,就必须要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电影院里,一个大学生的视线完全被前面一位年轻妇女的帽子挡住了。于是大学生说:“请您摘下帽子。”可妇女连头也不回。“请您摘下帽子。”大学生气冲冲地重复了一遍,“为了这个位子,我破费了15个卢布,却什么也看不见!”“为了这顶帽了,我破费了115个卢布,我就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它。”年轻的妇女说完,仍然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她不讲公共道德,却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大学生的正常干预。
碰到这种无理行为,许多人可能会大发一通怒火,大骂一顿无赖,可到头来,对方反驳时还是头头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被气得手脚发颤,只会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时,你应该怎样反击,才能使对方觉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呢?下面的故事也许会让你茅塞顿开。
楚王存心想侮辱晏子,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口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晏子不进,他面对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装作十分惊讶的样子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王讨了一脸没趣,只好让人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罗蒙诺索夫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童年时代生活非常艰苦。成名以后,罗蒙诺索夫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毫不讲究衣着,埋头研究学问。一个专爱讲究衣着,但又不学无术的家伙,看到他衣袖的肘部有个破洞,就指着窟窿挖苦般道:“从这儿可以看到你的博学吗?先生?”罗蒙诺索夫毫不迟疑地回答:“不,一点也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
晏子和罗蒙诺索夫所使用的策略,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自然就是狗国了;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当然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或许有人要说,对人要真诚,为什么还提倡以牙还牙,这不是教人以恶抗恶吗?殊不知,真诚是需要条件的。真诚者与真诚者肝胆相照,就像是两块打火石相撞,进闪出的是心灵的火花。但是,对于那些不真诚的人就该“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人对你刁滑,你也必须“刁滑”。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扑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了。猎犬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便放走了这匹狼。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好牧羊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奸佞小人,万不可有“妇人之仁”。若是对坏人动了菩萨心肠,心慈手软,便可能深受其害。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有以下三个:
(1)倾其言,反其意
这种方法的效果在于,使人感到那个无理的人是引火烧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攻击。在一个晚会上,有人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驴子”在美国南方语言中,是“傻瓜、笨蛋”的代名词。面对犹太人海涅,将“犹太人与驴”并称,无疑是在侮辱他,可海涅并没有对其破口大骂,甚至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异议,相反,他把这种并称换上“你我”,这样就一下子把“你”与“驴”相等了。
(2)结构相仿,意义相对
这种方法是在双方语言的相仿与相对中,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对抗性。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简朴,常常戴顶破旧帽子在街道上行走。有个不怀好意的人嘲笑道:“你脑袋上面的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一顶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脑袋吗?”安徒生的话语和对方的话语结构、语词都相仿,只是几个关键词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显得对立色彩格外鲜明。
(3)佯装进入,大智若愚
这种方法就是假装没有识破对方的圈套,照直钻进去。它的效果是,显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对方的那种小伎俩。
一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海明威,信上说:“我知道你现在是一字千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钱,回复一个字——谢”!
海明威完全识破对方刁难、侮辱人的行为,但他根本不将此放在眼里,他就照他人的刁难要求办,结果也真搞得那人难以下台。
总之,面对小人的圈套和诡计,你必须保持冷静。在对方处境不妙时,不妨痛下杀手,“痛打落水狗”。当对方想用毒计整治你、侮辱你时,最好用对方讲的道理、方法、要求,依样画葫芦,返还给对方,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9.与人交往,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情绪激动,指手画脚,就会把本来可以办成的事办不成。这是成大事者一大戒,有雄心的人的习惯应该是:先控制自己,再控制别人。
做人办事要明白,不管你心里有多大的波浪,都不要表现出来,要藏在心里。这样做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什么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没有“心机”,什么事都藏不住。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此种人不会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会为了奉承上司,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一种自然的神态。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这一点的。但是,只要你想做,也并不是不可能做到。你每天起床后,或睡觉之前,对自己说一声:“我绝不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记上,仔细写出来,并且每天持续不断地做。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也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不要显露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脸上,会使情绪更加强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忿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你不形于色感到奇怪,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面不改色,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因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下,这种修养如果没有相当的自信是做不到的。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由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有证据,如此上司便不敢轻视你。且于争辩时,你必须顺便说一声:“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你多多考虑。”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也会减少。如你逼得太甚,一定会激起对方的怒火,即便他错了,也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
所以,我们要为对方留下一条退路。当你的上司向你表示折服,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因为我有我的立场,因此不得不向你提出这些违背你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的,还请多多包涵……幸亏能得到你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这样,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真意,会让他很开心的接受你的建议。
正面的争论和充满着诚意,这两者都具备,则上司必然无法战胜你,且会认输,说:“这个人的头脑真好,这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
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不带感情色彩,这样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10.愤怒伤人害己,不要乱发脾气
愤怒是人的致命弱点,它不仅是诱发心脏病的因素,而且也是增加其它并发病的可能,所以,发怒是典型的慢性自杀。除此之外,愤怒还会对别人造成心灵的创伤,使之对你产生不满。所以,如果你生性欠宽容,那么学会抑制愤怒应视为当务之急。
疑心容易引起愤怒并导致以侵犯相报复,不友好后面的推动力是对别人的怀疑。与此同时,这种不友好的怀疑心理,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和其他的紧张素加速分泌。随着内分泌变化,其嗓音会提高八度,呼吸加快而且粗重起来,心脏跳得更快更吃力,手足的肌肉绷得紧紧的。让人觉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假如你连续出现这种情绪,那么你的“愤怒商”就未免太高了,它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的健康麻烦。能否有效地抑制不友好的情绪,从而使自己更信赖他人呢?这主要在于自己的修养和亲人及朋友的帮助、劝慰。
实验表明,在行为方式有所改善的人中,死亡率和心脏病复发率均会大大降低。要培植信任人的健康情绪,你一定得逐渐消除对别人玩世不恭的怀疑,减少发火的次数和强度,进而学会善待他人,体贴他人。
下面的八条措施将帮助你完成这一心理、生理的转变过程,臻于性格的完善。
(1)承认错误
请告诉你的配偶和亲朋好友,你承认自己以往爱发脾气,决心今后加以改进。要求他们对你支持、配合和督促,这样有利于你逐步达到目的。
(2)保持清醒
当愤愤不已的思绪在你脑海中翻腾时,请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你才能避免短视、恢复远见。
(3)推己及人
把自己摆到别人的位置上,你也许就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与举动。在大多数场合,一旦将心比心,你的满腔怒气就会烟消云散,至少觉得没有理由迁怒于人。
(4)嘲笑自己
在那种很可能一触即发的危险关头,你还可以用自嘲从自己多疑的性情中解脱出来。“我怎么啦?像个3岁小孩,这么小肚鸡肠!”幽默是抖落掉猜疑的尘埃和卸掉发脾气毛病的最好手段。
(5)训练信任
开始时不妨寻找信赖他人的机会。事实会证明,你不必设法控制任何东西,也会生活得很顺当;这种认识不就是一种意外收获吗?
(6)反应得体
受到残酷虐待时,任何正常的人都会怒火中烧。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可放肆地大骂出口。而该心平气和、不抱成见地让他明白,他的言行错在哪儿,为何错了。这种办法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改弦更张。
(7)贵在宽容
学会宽容,放弃怨恨和报复,你随后就会发现,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下来,显然会帮助你放弃错误的冲动。
(8)立即开始
爱发脾气的人常常说:“我过去经常发火,自从得了心脏病,我认识到以前那些激怒我的理由,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
11.克服固执已见的法宝
有人说:“如果你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主见,那么你什么也做不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当然不是坏事,然而,如果情况总是发生变化,而你的意见却一成不变,那么你就是固执己见了。
导致固执己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首先,对安全的考虑,可能让你固守自己的看法。你感到不稳定,而且心理上也没有安全感,于是你寻找一成不变的感觉,让自己感到稳定。
其次,你需要找到自己能够认同的东西,正是这种认同才能让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寻求认同的结果是,一旦你做出了决定,你就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主意,因为改变主意是对你是一种威胁。事实上,质疑你的想法等于质疑你自己、质问你是谁。你不想这样做。
要摆脱固执己见,做一个头脑灵活的人,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试一试:
(1)确定你是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你也不例外——你只需要在内心进一步确认它。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练习,它能让你准确地锁定目标。假设一个外星人走近你,并且问:“你是谁?”进一步假设,这个好斗的小外星人,规定你必须得讲至少一个小时,否则他会武断地认为人类很无聊,应当立刻被灭除。你会说些什么呢?
在纸上写出你的答案,或者对着录音机讲,越多越好。尽可能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你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外,还有什么让你成为一个活着的、能呼吸的三维的人?你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吗?你每天都想些什么?你最喜欢的英雄或者神话人物是谁,而且原因是什么?你想为还没有出生的地球人做些什么?如果你无话可说了,就开始谈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让外星人明白理想对人类的重要性。
(2)学习灵活处事的艺术
固执己见的人总是不愿接受任何事情,但是他却非常渴望吐露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个真正自信和有安全感的人,乐于听取新的观点和信息,并且将它们融合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所以,找出一个你不知道的领域,然后试图闯入。比如,假设你是一个律师,而你对海洋学知之甚少,去图书馆,或者到网上查阅资料,开始自学。或许,你还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恐怕是治疗固执的最好办法了。读一本观点与你的老观念完全不同的书,或者是找一个愿意在一天之内被你“影响”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你的配偶、同事、老板、亲友、警察、一个陌生人或者街上的流浪汉。
当你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你对生活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你不仅更欣赏别人、更尊重别人,而且你也会更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特性,因而你也不会再将固执与力量混为一谈。相反,你将乐于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从生活中学习,并且受益。
12.做人从友善开始
人际交往应该从友善开始,如果一遇到什么事你就乱发脾气,一点也不肯让步,那么,即使你是对的也不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反而有可能使对方据理力争,更加固守自己错误的观念。所以,做人要从友善开始。
一位社交界的名人——戴尔夫人,来自长岛的花园城,她讲述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最近,我请了少数几个朋友吃午饭,这种场合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我希望宾主尽欢。我的总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这一次却让我非常失望。午宴很失败,到处看不到艾米的影子,他只派一个侍者来招待我们。
“这位侍者对第一流的服务一点概念都没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后才端给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盘子里上了一道极小的芹菜,肉没有炖烂,马铃薯油腻腻的,糟透了。我当时简直气死了,我尽力从头到尾强颜欢笑,但不断对自己说:‘等我见到艾米再说吧,我一定要好好的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这顿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听了为人处世的一课,我才发觉:即使我教训了艾米一顿也无济于事,甚至会更遭。他会变得不高兴,跟我作对,使我失去他的帮助。我试着从他的立场来看这件事:菜不是他买的,也不是他烧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没有法子。同时,也许我的要求太严厉了,火气太大了。所以我不但准备不苛责他,反而决定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作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他。
“第三天,我见到了艾米,他带着防卫的神色,严阵以待,准备争吵。我说:‘听我说,艾米,我要你知道,当我宴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那对我有多么重要!你是纽约最好的招待。当然,我很谅解:菜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星期三发生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控制。’我说完这些,艾米的神情开始松弛了。
“他微笑着说:‘的确,夫人,问题出在厨房,不是我的错’。
“我继续说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它的宴会,我需要你的建议,你是否认为我们应该再给厨房一次机会呢?’
“呵,当然,夫人,当然,上次的情形不会再发生了!
“下一个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计划菜单,他主动提出把服务费减收一半。当我和宾客到达的时候,餐桌上被两打美国玫瑰装扮得多彩多姿,艾米亲自在场照应。即使我款待玛莉皇后,服务也不能比那次更周到。食物精美滚热,服务完美无缺,饭菜由四位侍者端上来,而不是一位,最后,艾米亲自端上可口的甜美点心作为结束。
“散席的时候,我的主客问我:你对招待施了什么魔法?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周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