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要果断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
管理者如果优柔寡断,不仅会贻误时机,而且会给人留下办事拖拉、能力低下的感觉。出现问题时,不怕采取的方法不对,怕的是因前怕狼后怕虎,而久久不采取解决方法、不出 台措施、不亡羊补牢。处理紧急问题,最忌讳唯唯诺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处置突发事件,管理者要大胆决断,独立决断,敢冒风险,敢于负责。管理者要当机决断,根据对突发事件的准确分析判断,掌握好作决策的时机和节奏,适时地做出决策,不能囿于常规,按部就班,而推迟决断,错失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
有一位企业家,随着事业发展,手下员工日渐增多。企业里人多嘴杂,主意也便多了,遇事必争个高下。时间一长导致这位企业家不知听谁的好,根本无法果断决策,企业运行也陷入瘫痪。他怀疑自己无能,不敢见人,整日闭门看报学经。这日,见报上介绍了一个新产品,名曰“决策机”,他便立即买来一台,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从此,凡有需决策之事,他便进小黑屋叮叮当当按几下机器,机器即刻答复“行”或“不行”。手下人不明就里,直夸老板变得果断英明。一日,企业庆功,他酒后吐真言,英明者乃“决策机”也。手下大喜,既如此,我们何不把这个英明的钢铁家伙拆开来研究透了,仿制了来卖?说干就干,切割机开始工作,切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彩色钢板终于被切开,核心部件露出真面目,结果是硬币一枚,这枚硬币一面写着YES(行),另一面写着NO(不行)……
其实,管理者在需要做决策的时候,很多时候,必是“行”与“不行”两种可能。
面对眼前发生的变化,作为公司的决策者,你要拿出自己的勇气,迅速地做出正确决策,不可左右摇摆。
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警戒。刘邦的花言巧语把项羽弄晕了,使得他最终不肯下定除掉刘邦的决心,刘邦本来是羊进虎口,但由于项羽的左右摇摆不定,结果刘邦全身而退。刘邦脱险后,积极发展人力,大力笼络人心,招兵买马,很快就与项羽展开了楚汉之争,结果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为此留下千古遗恨。
可见,作为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一定要有魄力。果断决策堪称上策。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决策一般应按正常程序进行,搞好预测、论证和试点,使成功的把握更大、成果更辉煌。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要求马上作出决策。这时,管理者稍一迟缓,优柔寡断,就容易贻误时机,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进行论证和试验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和管理者自己的判断,立即做出反应,果断地做出决策,并迅速付诸实践。
不仅如此,作为管理者,在果断决策的时候还要拥有坚定的决心,命令一旦下达,就不要轻易更改。
一个政策朝令夕改,它就缺乏权威性,下属和群众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使原本该办的事半途而废。
一个新政策出台,一项新决定的执行,必须要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引起少数人的不满,甚至反对。对此,管理者要头脑清醒,决心坚定,措施得力,保证决定的贯彻。
首先,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有主见。
其次,要认真客观地分析各方面意见,看其是否合理,做好有说服力的解释宣传工作。
最后,对合理的建议要认真听取,择善而从之,防止固执己见,造成失误。对不合理的意见态度要鲜明,将已做出的决策坚定地执行下去。
所以说,决断的时机对于一个决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就做出决策,这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而条件成熟了,却又犹豫不决,这也是愚蠢的行为,此时你的优势将会变为劣势。
及时决策,既意味着效益,也意味着市场机遇。现代决策要求管理者抓住时机,不允许有丝毫怠慢。这是因为,现代化大生产客观上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市场环境变化无常,拖延决策,贻误战机,会使单位本身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而且还会有新的矛盾产生,使单位原先具有的优势变为劣势,从而使决策失效。决策的及时性,主要强调的就是要抓住决策的时机。所谓时机,是指时间、转机、机会等。从时间机遇来看,各种因素、态势、机遇都处于稍纵即逝的变动之中。在决策过程之中,把握时机、随机决断就是时机一旦成熟,应当机立断,果断地决策,切不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
决策要大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管理者做出决策时一定要果断。果断是眼力和魄力的凝聚,展现的是一个人见事早、行动快的胆与识,是气势和风采的体现,是成功的秘栈和暗道。人生,机会常有,就看能否抓得住。能否抢抓机遇,又在于做事是否果断。有的人之所以坐失良机,就是因为缺乏果断的品格,遇事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做决策肯定会有风险,有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决策者要冒失败的风险。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一旦成功,决策者及其组织会获得很大的利益。风险与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去抓住这种机会,因此利益也不会太大;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因此,决策虽有风险,但更有利益,为了组织的利益,理应敢冒风险,果断决策。
有些时候,无情的客观现实会逼迫决策者冒险。当组织处于困难境地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形:就是实施风险决策,就能生存乃至发展;不敢冒风险,就会越发困难甚至灭亡。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企业,因为产品陈旧落后,找不到销路,财源枯竭,职工领不到工资。如果豁出去,采用集资、借贷等形式开发一种或数种先进而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就能死而复生。如果因为怕这怕那,不肯做出风险决策,那么企业必定要倒闭,这是被无数的事实反复证明了的。
长沙名匠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林就以“大胆决策”闻名业界。何建林2002年建立名匠装饰的时候,家装行业已经不再是“暴利”行业,新装修公司如春笋般冒出,存活概率却很低。消费者找“正规军”的观念并未完全转变,新品牌生存空间比较狭小,当时做得好的几家老牌企业,其年产值也不到500万元。于是2005年4月,名匠推出了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大众精品装修”。在那个报价很是混乱的年代,大众精品如一缕清风,“薄利多销”收效显著,当月签单突破120个,超过一些公司一年的订单量。到2008年,公司保持着每年翻一番的业绩。
随着消费者的家装观念逐渐成熟,消费者越来越需要报价清晰、省心省力的装修模式。于是在2010年,何建林将每平方米488元的“全包套餐”推向了市场。做出决策之前,何建林曾担心员工的反对。因为在家装行业,设计师拿回扣是个普遍的现象,阳光化操作势必造成个别设计师收入直线下降,何建林甚至做好了八成员工流失的最坏打算。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决策再一次得到了市场检验,当月签单再破历史纪录,而最令他担忧的也未出现,“业务量上来了,员工自然不会走”。
2012年,何建林又大胆决策,带领名匠装饰走上了“定制精装”的道路。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扩建工厂,通过将施工环节标准化,减少手工操作成分,解决装修质量不稳定的大问题,将名匠装饰带上了精品化之路。
许多看似不冒风险的决策,实际上是在冒更大的风险,这就是风险决策的辩证法。当今一些企业的决策者,不懂这个辩证法,往往满足于眼下的产品畅销,而不想冒点风险去开发更为先进的产品。须知盛极必衰,老产品终有滞销的一天。当前不冒小风险,却会给将来带来大风险。风险决策需要胆量和魄力才能做出,但在实施时,则需要仔细小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成功的希望不断增多,直到最后如愿以偿。
在现代经济领域形势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指望不冒半点风险就能摘取丰硕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决策者不能惧怕和回避风险决策,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话说回来,风险决策毕竟有失败的可能,不能胡乱拍板。冒风险一要是不得不冒的风险,二要是值得—冒的风险,三要是成功的可能性大于失败的可能性的风险。必败无疑的风险,无谓的风险,能够避开而又不至于酿成更大风险的风险,是绝对不能冒的。
统筹全局,做好预测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孙子兵法·计篇》
事实证明,好的决策者都是预测能力很强的人。预测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制订战略规划和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手段。预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战略的成功与失败。
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情况,对事物或事件的未来行为和状态进行的估计与推测。就管理活动而言,预测是决策的基础,每当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先对组织内外形势的发展进行一番全面的推断和估测,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决策目标和方案。或者在产生了某种打算之后,根据组织自身的状况和外部条件,先对这种打算是否能够实现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周到细致的推测和估计,然后正式决定下来。这无疑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和可行。如果没有这种预测活动,那么决策就会是盲目的,盲目的决策大多数是错误的。即便成功,也属侥幸。正所谓“登高远眺”,看得远才能走得远。所以,管理者要有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明察秋毫的能力。
“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这是成为一名管理者的首要条件,所谓知人,就是善于了解人,有知人之明;所谓知时,就是善于洞察世事,能够掌握做出决断的条件;所谓知成败,就是能够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对军事、政 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并同时为取得最好结果而积极准备。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可谓是古往今来战争经验的总结。“知彼”的情形十分复杂,包括对对方的将帅、士气、作战能力、所处形势等所有方面的综合了解。如果说“知彼”难的话,“知己”就更难。所谓“当局者迷”,人们往往很难对自己做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如果既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对手,那么就会无往而不胜了。但在“知彼”的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帅的性格、谋略、为人心态、志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只要能吃透对手,对他的意图了然于胸,那主动权也就牢牢在握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 治家,他们往往有如神算。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的,只不过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所以,高瞻远瞩就成了统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汉代桓谭所作《新论·见徵》中记载: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锅灶旁边又有很多木柴。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应该改成弯曲的,木柴则必须移走才好,否则将来可能会引起火灾,主人听到了并没有做任何改变。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终于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却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柴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呀!”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这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预测,能够进行这种预测的人,一般来说都能取得成功。相对来讲,预测成败并具体操作要比单纯的知人和知时困难多了。因为它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有统观全局的能力。洞若观火的政 治预测,历来被视为较高的境界。因为政 治预测要比军事预测复杂得多。政 治预测是包括军事因素、经济因素、政 治文化和人事因素等诸种社会因素的一种综合预测,其内容包罗万象,其关系错综纠葛,若有一处考虑不到,就会产生重大的失误。由此可见政 治预测并不简单,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窥见端倪,需要大学问也需要大智慧。能够成功的人,已不是一般的管理者了,而是能成大事的政 治家。
现实生活中,并不需要我们去预测什么政治、军事大局,但是作为管理者却需要好好预测一下,及时掌握各种有关的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总之,作为管理者,你需要具备统观全局、谋划整体的能力。
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对未来的竞争形式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必须能够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假设。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更加有力的战略行动计划。否则,竞争就可能失败。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预测工作,事先准备充分,在战略预测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变化的战略规划,努力推行,以取得战略管理的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