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团队协作1
书名:中国人的管理哲学 作者:刘洋 本章字数:5781字 发布时间:2024-06-27

《江表传》记载,孙权与众臣议事,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团队协作”是管理一个组织必不可少的手段。从社会资源来看,企业间不同员工不断进行重复劳动,使得社会资源无法整合,这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一种浪费。只有不同员工间不断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才能使得员工之间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促使企业更快地成长。

集众人之力为团队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管子·形势解》


  

  任何管理者都不是“光杆司令”,在他手下必须要有各式各样的人,组成一个团队,才能发挥管理者的管理作用。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善于识人、用人的刘邦正是因为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团队,才战胜了个人能力比自己强的项羽。

  团队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人群结构。团队并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几个人偶然坐在火车上邻近的座位上,几十个人在海滨游泳戏水,都不能称为团队。团队是指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组合体。

  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是一个团队的基本功能。作为一个团队,只能在活动中生存,而它的活动就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团队是一个由若干人组织起来的有机组合体,它具有单个人进行活动时所没有的优越性,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互相协作、互采所长、互补不足,使团队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活动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任务。

  同时,团队还可以满足其成员的多种需要。比如作为一个个体,只有当他属于团队时,才能免于孤独和恐惧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团队又是一个社会的构成物,在团队中,人们的社会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团队给人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通过交往,可以促进人际间的信任和合作,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关怀、支持和帮助。在团队中,随着团队活动成功的增长,成员的成就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并从成就感中勃发出新的动力。与成就感相伴随的,还有人们自尊的需求。而在团队中,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人都会彼此尊重,所以说,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自身活动,都是满足自尊的一种最好的形式。

  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使成员产生自信心和力量感,这是团队活动的动力来源。团队的两大功能之所以能充分发挥,是和团队有其强大的动力源泉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团队,它往往是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就积蓄着供自己活动的动力。只有这样,团队才是一个健康的团队。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团队之所以由盛到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团队自己不再拥有“造血”的功能。

  从参加团队的人员特征而言,可以把团队分为平面团队和立体团队。所谓平面团队,是指参加这一团队的人员,在年龄特征上、知识结构上、能力层次上及专业水平上,基本上大同小异,属于同一类型。这样的团队,活动比较单一,服务面也比较窄。而立体团队,则是由相差较大的成员所组成。他们虽有差异,但却各有所长,这既可以做到各具优势,又可以进行相互弥补,使团队成为一个可以进行复杂活动而且服务面也非常宽的团队。这种团队有着强大的活力。由于人员素质好,各具所长,所以,当活动需要转向时,立体团队很容易就能转过去,而且很快就能站住脚。


  中国人最重视集体主义精神。集体是团队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进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集体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集体是人们为了达到社会赞许的某个目标而形成的联合体。

  第二,这种联合体具有自愿的性质。但这里所说的“自愿性”,不能理解为形成集体的自发性,因为团队不单是由外部情况“给定”的,对参加团队的个体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在共同活动基础上积极建立的关系体系。集体的重要特点是它的整体性,这表现在集体总是作为有组织、有职能分工、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机构的某种活动体系而表现出来的。

  第三,集体是成员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保证个性的发展遵循着一项原则,即个性的发展不违背集体的发展,而随着集体的发展而发展。

  在集体中,成员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活动和利益,而且彼此之间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组织性和心理上的相容性,集体成员不仅认识到团队活动对个人和本团队的利益,还要认识到对整体社会的利益。真正的团队应兼顾个人、集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能使个人、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并非任何团队都能称为集体,只有团队的成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或至少在多数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时,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集体。

加强团队凝聚力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孟春纪》


  

  团队的力量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团队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团队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即使规模再大,也是一群乌合之众。唐玄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张巡率领不到七千人的残兵在睢阳对抗安庆绪的十几万叛军。张巡手下虽然人少,但是上下一心,士气高昂;叛军虽然人多,但是夹杂其中的突厥、奚等部族军队各有心思,军心不稳。结果张巡坚守睢阳十个月,前后四百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转折点。

  所谓团队的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留存在团队之内的吸引力,即成员在团队内部活动和拒绝离开的吸引力,通常表现为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称为凝聚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有的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抵 制、戒备,关系紧张,力量聚集不到一起,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的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比较一致,关系也较融洽,相互配合,工作进行顺利。也有的团队成员之间亲密无间,配合默契,视团队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团队有着强大的活动动力。

  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增强团队功能、实现团队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则是一盘散沙,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任务,这样的团队即使名义上存在,但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团队凝聚力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团队内部的一致性是影响团队凝聚力最主要的因素。团队内部的一致性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包括成员的需要、动机、信念、兴趣、认识水平,等等。一般来说,成员之间的一致性越高,团队成员之间配合越默契,态度也越一致,凝聚力也越高。但有时也会因工作性质相似,造成团队内的竞争,致使凝聚力降低。

  当团队受到外界作用时,会增强团队成员相互间的价值观念,使成员自觉地结合在一起一致对外,由此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此外,为了在团队竞争中取胜,也能使团队成员保持一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所以说团队外部的压力也会影响团队凝聚力。

  在团队中,管理者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凝聚力。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团队比其他团队成员之间更亲近、思想更活跃、活动更积极、凝聚力更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团队内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也会影响团队凝聚力,其中以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最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工作任务和目标结构也影响凝聚力,如果团队成员的目标任务互不相关,就容易降低凝聚力;相反,把个人和团队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作为一个团队,如果规模太大,人们就不能直接接触,也很少能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这样就无凝聚力可言。但规模太小,又会对完成活动不利。所以,一般来说,团队的规模在5~9人为最佳。这既能保证团队的工作机能,又能维持团队的凝聚力。

  此外,团队的地位、团队的信息沟通以及团队的心理气氛均影响团队的凝聚力。

  那么,如何来提高团队凝聚力呢?

  首先,必须为团队规划一个共同的远景展望。团队远景就是团队的发展和前途,是团队行为的根本目标,是团队所有人员信心的基础来源。看得到远方的灯火,脚下的路才开始坚实。船队出海,若没有目标地航行,各路船只就要迷失方向、四散漂流。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期望不同、展望不同就谈不上凝聚。团队应该依靠成员的价值观和团队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确保把成员的积极性激活,才能真正实现成员为团队的前程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努力。同时,要将团队成败的利害关系与团队成员产生直接联系。许多企业都采取让员工直接参股的方式,以此来密切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益。

  其次,应该提高团队的忧患意识,增强团队的竞争性,要争做该行业的“领头羊”。将内部矛盾化解转移为外部矛盾,就可减小内部矛盾产生的机会,而使团队内部出现“一致对外”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团队的管理者,其领导方式应具有个人魅力。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力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团队产生影响。与其说一支团队能够团结在某个管理者身边,不如说这支团队是齐聚在某种人格魅力麾下。作为团队的管理者,首先要把管理的目光投向自己,不间断地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再次,要加强团队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密切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一个团结的团队内部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加强团队的一致性,密切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最后,管理者必须注意保持团队的“清洁”。肿瘤最可怕之处在于它不断地扩散。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原本优秀的团队,由于少数不安分成员的存在,变得面目全非。心理学家称之为“团队垃圾现象”。任何团队都无力保证永远只吸纳德才兼备者入围,“垃圾”的滋生难以避免,而能否迅速地清除“垃圾”就成了团队成败的制约因素。企业用人之道,宜以德为本,对待个人主义、消极思想者,可及时警告,加以诱导。仍不能促其矫正,则予以淘汰。而对待拥有不良品质者,则立刻开除出队伍,绝不可姑息。

管理者要树立权威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

  ——(北宋)包拯《论星变》


  

  管理者树立权威的目的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通过增强员工的服从性提高团队的效率。如果管理者发号施令,下属却不去执行,无疑会造成管理的失败。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特别宠爱妃子褒姒,可是褒姒却很少露出笑容。有个叫虢石父的人给幽王出了个主意,让他带褒姒到骊山的烽火台,点燃烽火。各地的诸侯看到烽火,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才知道自己被愚弄了,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

  后来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申国国君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乱箭射死,就这样周朝灭亡了。

  任何团队由接受任务、确立目标开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作用于客观环境,最后实现目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统一是管理者活动的最基本矛盾。团队的成员对该团队管理者的服从,是完全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步调一致,提高团队效力。对管理者的服从,可以使团队在其统一指挥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全体成员方向明确、步调一致、齐心合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反之,如果不服从管理者的安排、调节、指挥,团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群龙无首,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就无法达到目标。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团队成员无条件地服从管理者的统一命令和指挥,就显得特别重要,有些事瞬息变化,如不及时行动,就会错失良机,造成损失。只有抓住时机,迅速果断地行动,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

  服从分为绝对服从和相对服从。绝对服从强调的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在行动上不准有任何异样表现,只能坚决服从。相对服从是出于相互模仿、暗示、顺从的心理使认识接近或趋同形成的服从。

  由于管理者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活动的方式不同,会使团队产生不同的气氛,从而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以及团队的生产效率。

  在管理者专制型团队中,各成员攻击性言行显著,而且表现出对管理者服从或引人注目的行为多。在遇到挫折时,则彼此推卸责任,或互相进行人身攻击,而且在平时工作中的工作动机大大降低,从而使成员对团队的满意感降低。在领导民 主型团队中,则恰恰相反,该种群众成员以工作为中心,内部彼此比较友好。

  当然,一个管理者该如何让团队成员服从于自己的领导呢?

  管理者要使员工服从,必须具有权威。权威的核心是威望。一个管理者有权不等于有权威。权威是管理者以自己的德才行动赢得的。那么如何建立权威呢?这就需要在德、才、信和情上下功夫。

  德是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建立权威的基础。德的范围较大,基本有两方面构成:一是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社会、单位或家庭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思想作风好,为人正派,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作风民 主,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不盛气凌人,不夸夸其谈,不自高自大等。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体现在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之中的,员工正是通过你的一言一行来观察你的。

  才是指才干、实践经验、知识状况、完成任务的能力等。一般来说,要管理别人,必须胜过别人,这样才能对别人有所帮助,为人所服气。

  信即信用,即古人讲的言必信,行必果。比如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情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同志式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在长期共事和生活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体贴的表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种感情,员工就能与管理者同甘共苦、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甚至生死与共,这样管理者就能做到以情动人。

  管理者必须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拥护你、服从你。你才可以引领团队战胜困难,获取胜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中国人的管理哲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