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青山故寺
在回去之前,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弄明白。就是当年哥哥把硬盘放在了哪里?
在他离开的时候最后一通电话,为什么一直叮嘱自己:“千万不要过问硬盘里的事”。
再想想三个月前,自己被帮派绑去,他很确定就是因为那个硬盘。不知道那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青山隐隐水悠悠, 云纷归雁路迢迢。
物换星移几度秋,问君何处解青愁!
明朝独自一人坐于山峦之间,眼神迷茫,不知望向何处,山脚下明朝的车安静地停在路边。天空中高飞的大雁正呈“人”字形整齐地飞着,不时发出鸣叫!
山南边的万佛寺里,人来人往,就像是这秋风落叶一样的多,很多人人双手合拢虔诚地祈福!
明朝心想这人算到底是不如天算,看来这世上还是心诚的人多,正是这秋收之忙时候也不忘来给菩萨们添上些香火。又或者是这世上还是有心事的人多,这时候也不忘来给菩萨们讲讲心里话。
他又想这些菩萨们跟着寺庙每天早七晚五不间断,这班上的倒也是辛苦,不仅没有休息日,逢年过节还特别忙,要记住这一波又一波的人的家长里短,果然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小时候,明朝在老家第一次去天藏寺的时候,总觉得烟雾缭绕的寺院内过于庄严肃穆,那些金身也透着一丝不近人情,以至于总显得阴森森的,透着一点吓人。
父亲倒是时不时地去烧上一炷香,除了年年元旦去一趟天藏寺,还会在正月雷打不动的拜一回财神爷。
他父亲回来时就会说今天人如何如何多,香火如何如何旺,门票又涨了多少钱。
可就算那门票年年看涨,人却是年年看多,后来庙里头索性出规定,门口外面的香火一概不准带入,里头的香烛店也没有了,只能凭门票在入口处每人领三支清香烧,没得其他了。
至于那没烧成的香火钱,想必大可以投在功德箱里,还保护了环境。
要是父亲知道他今天来家这边的万佛寺烧香,肯定要数落他怎么不上午赶早来烧头香,他父亲常说那才是最能旺的火,得一大早诚心诚意的去。
明朝也不懂这些讲究,他长大之后倒是逐渐常来寺庙了,可即便是现在,他也对佛祖菩萨是说不清信不信。
他自知要是菩萨真保佑他成了一件事,他反倒能再多有一百件事得求菩萨,毕竟这求佛人的事,不能算贪,那是祈愿。
可他又觉得这芸芸众生凭什么菩萨无缘无故就能显自己的灵,真要把那一轱辘念想都托给菩萨,怕不是难免要被责备得寸进尺,真给犯了那贪嗔痴。
所以他倒也不在乎烧香灵不灵,就当是来清空脑子里的杂音,把心里话说给菩萨听听罢了。
很多事没得人说,没得脸说,没得机会说,正好说给菩萨们听。于是明朝自打毕业以后,年年都不忘来烧上几回香,来的频率似乎也越来越勤快了。
到寺庙售票处这三个小红绿灯的路上,两边隔个十来米就有一个卖念珠福袋之类的水果饮料铺子,很多还在门口放了两张板凳一张地毯,算命测字。
那算命先生们就沿路跟进出寺庙的香客搭话拉生意,碰上正要去烧香的,就说先算一卦好告诉菩萨要求什么福,碰上那往回走的,就说再算一卦好知道菩萨什么时候显灵。
就像那地铁站公安随机抽查身份证一样,明朝这样不紧不慢一个一个人略显邋遢地在路上走的普通男人,那永远是绝佳的目标。
果然这十分钟路上就有四个半仙想找他结缘,听到他回绝还锲而不舍的陪走一段,于是明朝不得不加快脚步往寺院里面躲了。
来到寺庙,明朝赶紧上前引着了香,香炉里没有什么空闲地方,要是往那一簇簇中间下手又不太方便,担心稍不慎会烫着。
他就把香平放着轻轻的丢了进去,反正他觉得蚊香这么平放着也不会灭,所以不大要紧,何况早晚是要被扒灰师傅扒平的。
烧完香后李友全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像完成了什么大任务一样长舒了一口气。
回头看到有大师正在为几个老老少少解疑答惑,明朝便凑过去围观。听了好一会,索性自己便也排在了队里。不知不自觉间,便也到了自己。
大师问完生辰,事业,父母之后,便问道明朝:“你要问哪方面的发展”。
明朝也没多想,便说道各方面都可以说说。
大师仔细观察明朝面相,随后让他伸出手掌。迷离、疑惑、踌躇在大师脸上展露无遗。
“施主气魄现正困于浅滩十年,五行不得道,但也无伤原神”。也就是施主在各方面的任何努力都可能在原地踏步啊!”。
“不过,施主平凡十年,也是心安啊!只要心明眼开,一切不忌心头,步步为生,稳妥度过这十年也是有福之人”。
明朝刚要开口深问缘由,大师立刻抬手阻止,并语重心长地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啊,找到当年困你十年的事物也许便有办法。”
明朝心有不甘,谨听大师的话语,之后说的倒也是一些宽心解忧的话语。便也鞠躬道别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