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节、出发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479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九十三节、出发
    午饭后,天气开始变了,天空起了一层薄云,太阳也变得蒙胧蒙胧的,西北风刮得大家脸上生疼。
    杨巨流父子两人和曹友闻挑选出来的一百名背嵬军再加上曹杰,带上改装好的火箭骑马出了鸡冠隘,向西南方向的深山里走去。
    蒋承宗和杨遥则要回阳平关,率领他们的民兵,配合进军七方关,然后参加佯攻仙人关的战斗。杨巨流要带着他的特种小队作试验,检测改装后的火箭的威力怎样,能射多远,他们需作精密的测算,同时也要检验一下这一百名背嵬军的射箭功底怎么样,从中挑选出跑得快的,射得远的作主射手。另外,他们还得演练如何以最快速度取火,点火,发射,撤退,如何相互配合。
    最后挑选出二十一人,第一条件必须跑得快,耐力强。其二,取火快,点火快。其三能连开二石弓二十次以上,箭射得远。所选择二十一人中,抛射都能达到三百五十步以上,射得最远的可达三百九十步。
    老杨对剩下的七十九人作了安排,让他们先行赶往阳平关作准备,挑出的二十一人和杨氏父子再加上曹杰共分成四个小组,老杨和曹杰各带一组,另外一位都头带一组,曹大叔带一组。
    曹大叔是曹友闻的一个远房兄弟,人有点二,可功夫却是曹家最好的,二石弓抛射可达三百八十步。杨年已经赢得了背嵬军将士的尊重,三百九十步就是他射出来的,他也被编入了曹大叔这一组,作主射手。
    演练熟练后已近酉时,他们在酉时末到了阳平关,晚餐后挑选了一些最好的火折子。那时取火不易,贫苦老百姓一般是留火种,较富裕的家庭则用火镰火石取火,火折子则是富人才用得起的,军队有专门的人员掌管取火,也配发得有火折子。
    火折子这玩意有时灵有时不灵,它必须先用火镰、火石、火绒,生起火,点燃火折子,再吹灭明火后保管。而生火却不容易,关键是看火石的质量,火石质量太差也生不起火,敲打火石的力量不足也不易生火,火绒没保管好,受潮了生不起火,柴草没配好也引不起火。
    军用火折子的制作和保管有一系列要求。好的火折子要经过几道工序,用藤或麻杆先在水中浸泡,取出捶打,再泡再捶,把纤维捶松,松软的芯捶掉,再加芦苇缨子在一起捶,泡的时候既要能泡松,又不能泡朽坏,加芦苇缨子又要适量,然后晒干或烤干,再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最后还要用纸将其卷起来,最关键是要卷得松紧适中,否则不耐用或不易燃,保管过程中还不能受潮,否则点不燃,一般都用竹筒保管,竹筒上还得开一小孔,以保证点燃后火折子既不熄灭,又能维持近两个时辰的时间。当然普通的火折子没有这么复杂,就用纸卷得松紧适中就成,放在竹筒里保持干燥就行了。
    戌时初他们分两批出发了,一批带齐所需物资,先渡过嘉陵江,然后分四组在预定地方接应。另一批则从阳平关出发,目的地是蒙军占领区,寻找疑是蒙军粮草所在地。这一批是轻装,共分四个小组,每组三个主射手,三个助手,全部蒙军装扮,穿软甲,配弯刀,每人一张二石弓,三发箭,箭壶里一发,主射手每人另加五支竹筒加火药的火箭。
    老杨要求,必须保证自己安全时才射出火箭,如果没有条件则宁愿不射。主射手五支火箭射完,不管什么情况必须立即向预定的接应地方撤退,路上如遇异常情况,只允许用箭远程攻击,万不得已不得近身肉搏。
    由于没有确切的情报,他们只能自己去找袭击的目标。四个组中,杨年只是个孩子,当然要给他配最强的人手,他们这个组名誉上领头的是曹大叔,另外的四个背嵬军的死士都是最强的,他们这个组也是老杨安排的离嘉陵江最近,最方便撤退的区域。然后是都头组,其后是曹杰组,最难干的活留给了老杨自已这个姐。分开时老杨再次要求,丑时未不管是否找到目标,大家必须撤出蒙军占领区域,如果找到疑似目标,最好是在丑时发动远攻。第一晚上的主要以侦察为主,不一定要发动攻击,以保证自身安全为第一条件。
    真是冤家路窄,子时左右,杨年他们在距阳平关约三十里,距嘉陵江约二十里的一个地方,发现一个蒙军的大军营。从旗帜的标志看,正是汪世显的军营所在。在半山岭上,杨年看到山谷中蒙军的军营布置和两天前所见的蒙军军营十分相似。可这次蒙军的戒备森严得多,军营周围作过整理,安排了至少两队骑兵巡逻,山麓的树林中不知派了多少明暗哨。
    山谷宽约二三里,一条小河从谷中穿过,蒙军靠河扎营,营宽一里多点,长绵延十几里。这条河也不知是汉水还是嘉陵江的支流,可能河边有一个村庄,蒙营就以村庄为中心建营。
    经过一番侦查,他们回到山背面半山腰的一个隐密处开始了行动前的讨论,这是老杨分手时一再给他们要求的。
    其实老杨让杨年参与并不是要杨年作主,让老曹作领队主要是老曹人有点二,一根筋。虽然他没有什么想象力,但执行力不错,交代他以自我安全为第一要领他就一定不会冒险,有他在杨年的安全相对来说有保障些。杨年跟他们一起主要目的是增长见识,行动上还是要靠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们作主。可这些老兵的想法却不同,他们却都甘愿听从杨年的,主要是这孩子太可爱了,形象没得说,嘴也甜,左一个大叔,右一个大叔地叫着,其它本事不知道怎么样,就凭人家一箭能射近四百步,说明决不是庸才,听曹杰说过,偷袭蒙军粮草的主意还是他出的呢。
    经过大家的分析,最后杨年总结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这兵营极有可能是汪世显的大营,现在他们已经和后营合并在一起,汪世显这次赔了不少老本,已不敢分散兵力了。
    山谷并不是很平,应是以旱地为主,营中有几处空旷的地方应是水田,蒙军军营外围还是各种运输车辆,粮草在中部最正中没有火堆的地方,由于营内点了很多火堆,正中部分更显得黑暗,看不清楚,位置是在这长蛇阵式的兵营的腰部,要烧粮草只管向黑暗部位射几箭就知道了。
    可粮草在中部,给撤退带来了很多困难,最大的威胁是明暗哨,要烧掉粮草,首先必须尽可能地摸掉明暗哨,特别是暗哨,才能前进到山脚下,从山脚下发箭,刚好可以射到营中黑暗处。摸哨则必须把握好时机,不知道他们明暗哨多长时间一换,这得赌点运气。
    再就是必须等巡逻的骑兵远离中部区域时动手,山脚距蒙军军营也就百步左右,还好,靠他们这边只在正中设了一道营门,营内的蒙军要出来还要一些时间,他们三个射手每人必须在二十个数内射完五支箭,而二十个数巡逻的骑兵快马冲刺至少可以冲进两百步以上,然后就只有凭运气在山里面和蒙古步兵赛跑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