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亲戚交往也要遵循规律
亲人是一种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特殊群体,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联系的亲密性、往来的可靠性。
回想一下人生经历,不难发现,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几乎都想到找亲人和其他的亲戚帮忙,而对方也大都愿意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在办事的时候,亲戚关系能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是办成事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求亲戚帮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即使关系再密切也需要用真诚打动对方,只有这样才能使亲情充分发挥作用,切不可虚假用情,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经用这种方法拜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为师。
徐志摩自幼聪明过人,并且对语言及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直到15岁时,他在这方面的长进也不大,主要原因是缺少一位名师来指点,因此徐志摩迫切希望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来教导他。当他听说有一位叫梁子恩的人在这方面很有造诣时,他很想投入其门下去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却苦于没有认识的人从中引荐。无巧不成书,刚好徐志摩的表舅与梁子恩是昔日的同窗好友,所以,他就想让这位表舅替他引见梁子恩。
但见到这位表舅之后,徐志摩却碰到了麻烦,因为表舅很希望他去学习医术,他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学这些“无聊”的东西,他认为这些风月诗词之类,只能是闲时消遣之物罢了,派不上大用场。在徐志摩与表舅交谈中,他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学习语言文学的迫切渴望和对文学的追求,他那坚定而又略带哀婉的语气,以及对长辈的谦恭之情,深深打动了表舅,使表舅觉得这个外甥在这方面确实是个可造之材,最终答应了徐志摩的请求,并亲自带他去拜访梁子恩,让他拜在梁子恩的门下,梁子恩也很乐意地收下了徐志摩这名学生。
从此,在梁子恩的辅导下,再加上自身努力,徐志摩在诗词上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可见,亲戚关系的利用,并不是无限制地胡乱地利用、不顾一切地利用,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技巧,不然即使关系再亲,对方也会拒绝你,就连自己也会因此而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要使彼此关系更融洽,必须注意把握下面三个原则:
◆经济往来要清楚
在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发生矛盾的事,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时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用这种财物往来坦露自己的心意应该说是亲戚之间一种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是必要的。如果受益一方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不做一点表示的话,对力就会感到不满意,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该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一定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结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脸面上就太不好看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加重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不要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的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情愿的态度,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地位低的人都会计较、不满,从而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被求的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求助的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该给以谅解,不能过多地计较。
◆不要一厢情愿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要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任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比如,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还有的人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烟头到处扔,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能忍耐克制,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4.距离产生美
手上的沙子握得越紧,它流失得越快。夫妻之间也是一样,要让彼此有一个自由的空间,那会使你的婚姻生活更加完美。
实际上,许多人都有过共同的体验——距离产生美。人若长期接触同一事物、同一工作,就会产生疲劳感。即使是一首很美妙的音乐、一幅很美的图画,如果您每天听、反复看,原先的美感也会逐渐消失。同样,如果婚姻生活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日子,毫无变化,两人天天黏在一块儿,彼此就会产生厌倦。所以,不要时刻黏在一块儿,适当地保持一段距离,对两人的感情历久弥新是很有补益的。
很多婚姻出现问题,发生冲突,甚至最终导致离婚,并不是因为第三者等外部因素,而是夫妻双方自身的问题。不少这样的女子,她们对丈夫一向奉行“高压和管理政策”,她们不甘心平淡,希望丈夫成为人上人,于是想方设法、旁敲侧击地施压,给予男人很大压力。
张娣太爱自己的丈夫了,望夫成龙,同时还想牢牢地抓住丈夫。她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使自己失去事业依托。而丈夫事业有成后,她更是将人生所有的重心和希望都寄托于婚姻。然而因为过分地干涉彼此的空间,她越想抓牢婚姻就越是抓不牢,可以说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情感上的失败。
一般情况下,在丈夫真正成了气候之后,女人往往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于是有了危机感,拼命想“抓紧”婚姻,比如干涉丈夫的生活,除了管生活小事,还要管他的钱包、查看他的短信,就连对方的工作都恨不得插一手,管来管去两个人感情越来越糟。可是她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她们认为自己为这个家、为对方付出了一切,当然应该享受这份婚姻,享受到丈夫更多的爱,更可怕的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去对方,她们便无休止地怀疑和猜忌。
可是,她们忘了,她们的爱已经成为了一种沉重的枷锁,套在了男人的身上,对方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爱的甜蜜。其实,女人看重婚姻本没有什么错,只是当你越想牢牢地掌控婚姻、拴住男人的时候,那婚姻却越容易出现危机,男人反而会离你越来越远。
其实婚姻中的男女,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由的私人空间,拥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事业,不要因过分依附于对方,而失去自我。在感性的爱情里也不要忘记留存一点理性的生活空间,不要试图去主宰什么,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成为他人的傀儡。
有一个小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女孩问她的母亲:“在婚姻里,我应该怎样把握爱情呢?”母亲没说什么,只是找来一把沙,递到女儿面前。女儿看见那捧沙在母亲的手里,没有一点流失,接着母亲开始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纷纷从她指缝间泄落,握得越紧,落得越多,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沙子已所剩无几。女孩看到这里,终于领悟地点点头。
婚姻的道理与此相似,要想让婚姻长久、美满、幸福,那就不要每天“盯着”、“看着”、“防着”、“握着”。要想幸福,恰恰是别把婚姻“抓”得太紧!夫妻间有所保留,这不能视之为对爱情的不忠,这是一种夫妻相处的艺术。夫妻就像两只相互依靠彼此取暖的刺猬,远了,温暖不到对方;近了,会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到。一次次冲突之后,才能找到适当的距离。
哲人说过,很多事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们与之存在着适当的距离。比如,去动物园看老虎,如果贴得太近、太亲密了,就会很恐怖、很危险,老虎的爪子会抓伤你。如果后退几步,隔着笼子再看老虎,你就会感到老虎是威武雄壮、色彩斑斓、富有阳刚之气的“兽中之王”。再如,在高山上观赏风光,你会生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慨叹和赞美,而一旦靠得太近,你就会一叶障目,不见天日了。
刘阳和吴梅是结婚多年的夫妻,但是他们的夫妻关系却很不让人乐观。吴梅过多的关心让刘阳觉得是种负担。每次刘阳出差,动身的前一天晚上,吴梅会问他准备何时启程,又问他的飞机何时起飞。接着,她在脑子里进行了一番盘算,胸有成竹地警告刘阳:“你没有留出足够多的时间,不能及时坐上飞机。”吴梅认为是在关心他,而刘阳感觉到的却是自尊受到了冒犯!刘阳在世界各地授课,迄今为止,乘坐飞机,飞行了整整14年,从来没有错过航班,哪里用得着别人提醒!次日早晨,在刘阳出发之前,妻子不厌其烦,又问了他一大堆问题,诸如:“你带上机票了吗?”“钱包在身上吗?”“你的钱够用吗?”“你袜子够穿吗?”“你知道在哪里转机吗?”吴梅觉得这是爱他的表示,而刘阳却认为她对自己缺乏信任,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因此感到恼火。他经常对妻子做出暗示,不希望她以这样的方式传递她的爱,婆婆妈妈地指点对方。他对彼此的感情充满了疑惑。
像这种情况,两个人应该深入地交流。可以告诉她不应该凡事操心,像母亲那样,为对方提供过于细微而繁琐的照顾和保护。每个人渴望的爱与对方的信任是分不开的。所以,即使错过了飞机,也不要对他说:“我都跟你说过了,你不该……”要相信,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过多地关心会让对方产生负担。夫妻双方应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应该有谁驾驭谁的表现,以至于让对方在你太多的关心下无法呼吸。
小张和小王是大学同学,小张一直很关心小王。结婚后,小张仍然对小王关怀备至,管他吃喝不说,也管他回家和工作。第二年,他们有了儿子,小张骄傲地对女伴说:“我管着这两个孩子,累死了!”可是小王越来越不服管了,总是吵吵闹闹,俩人关系也因此越来越紧张。
夫妻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他们之间也是一种互敬互爱的友好合作关系,只有精心呵护才能使这种合作得以维持和发展。夫妻关系看起来是人世间最密切的关系,其实,在家人关系中,只有这两个人的关系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因此也最脆弱、最容易改变。处好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处不好,形同陌路,分道扬镳。所以夫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好。一般情况下,夫妻间要有四个相对的空间:
(1)地理位置上的相对空间
人们常常形容夫妻恩爱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果真如此,也会有令人窒息的一面。大多夫妻也都有这样的心理感觉:朝夕相处,习以为常;一旦分离,朝思暮想。分离虽拉大了夫妻间的地理距离,却拉近了心理距离。所谓“小别胜新婚”,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2)感情上的相对空间
夫妻双方都要懂得爱情是专一的,但友情是广泛的。夫妻双方应该以宽容之心允许对方在感情上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夫妻间应尊重对方的隐秘,只要不损害夫妻感情和家庭和睦,就不要剥夺对方感情的“自由空间”。
(3)爱好上的相对空间
夫妻双方的爱好相同当然好,但如果她喜欢跳舞,而你跳舞比拉板车还吃力的话,也不必硬去凑热闹。夫妻间,切莫强求我喜欢的你必定喜欢,尽可能让你的爱人在爱好上有点自由的空间。
(4)经济上的相对空间
每一个家庭的理财方法不尽相同,但不管男方当家还是女方当家,都应给对方有点自由的空间。当家者千万不能抠得太死。对小额收入,最好归各人所有。这样,各自就有小小的经济自由支配权,免得一丁点小事也为钱发愁,让同事们笑话。
“距离”只是宏观界定,不好用尺度衡量,怎样掌握夫妻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容易“追尾”、“翻车”,太远了又可能“失控”、“疏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若有若无,其中的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