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生意就是做人
在商场上,人们极为看重为人之道,认为做生意在本质上就是做人,因而人品最为重要。很多商业实践都已证明:商业的成功与高尚的品德密不可分,商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永久的快乐。
山西盂县商人张静轩说:“经商交结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前人之愚,断非后人智可及,忠厚留有余。”由于晋商严于律己,为人诚恳忠厚,行商不欺诈,故人都愿意与之共事。
在做人修养上晋商表现出了诚实忠厚的一面。他们认为“和气生财”、“和为贵”,凡事不做过分,不做法外生意,讲求以诚待人。晋商与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与关照。
运营资本乃商家之生命,犹如血脉,须臾不可缺少。但做生意,难免有短缺之时,互助借贷,自然是常有的事。如何对待借债,对商家和个人的品格无疑是一大严峻的考验。晋商中有“天下第一乔”美称的乔家,对债务的态度是:该外的一文不短,外该的听其自便。由此,足见其胸怀宽阔和品格的高尚。
有一家商店关门时,尚欠复盛公1000两银子,复盛公经理就去那家店里拿了一把斧头了事;有一家商号倒闭时尚欠复盛公五万两银子,经理登门向“乔老爷”请罪,“乔老爷”只是安慰,并不追究欠债。若仅从表面上看,乔家让借债人“听其自便”,而借债人的“自便”除感恩戴德外,那就是广为传颂了。无疑,乔家实际上等于借此做了一个永久的“活广告”。这件事在当时传为美谈。乔家的信誉越传越广,越传越牢靠,从而财源也就滚滚而来。
商人的价值目标追求,首先建立在人格道德信用和商业信誉基础之上,然后才能实现其商人的价值目标和商业的盈利目的。晋商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而自我修养、正身的追求,使得洁身自好成为风尚。若有人一 旦失足,人格尊严有闪失,就会为同行所不齿、乡里所鄙、亲人所指,失去营生,再业无门,也无颜回故土。也正因为如此,明清晋商敬业心强,商业信誉卓著,事业发达,为世人刮目相看。
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所以说,生意人应当爱惜自己的人品。虽然人品不能当饭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商人无论多么才华横溢,只要品德上有缺陷,终究成不了大器,如果走“歪门邪道”赚钱,迟早会出事。
山西榆次鼎泽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砖块成型机,在当地很有名。1999年,董事长王永昌招聘了一个叫郭瑛的人做公司销售部经理。郭瑛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将鼎泽洲的产品推广到了全国。
王永昌很赏识郭瑛,将自己的轿车让给了他坐,还替他买了一套大房子。另外,除了拿销售提成,在王永昌的坚持下,公司还将郭瑛的年薪提高到了十万元。这在相对贫困的山西,简直是天价。
王永昌的厚待并没有留住郭瑛。不久,郭瑛悄悄离开了鼎泽洲。他想自立门户,自己做一番事业。他做的事业是:挖鼎泽洲的墙脚。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郭瑛没料想到这一行业道行竟是如此之深,看起来简单的砖块成型机做起来竟是复杂异常。郭瑛以失败告终。
走投无路之际,他决定重回鼎泽洲偷艺。王永昌不计前嫌,在2000年10月让郭瑛重回鼎泽洲。此时郭瑛提出销售部经理职位太低,与自己的能力不相称,他想当公司副总。王永昌二话没说,立刻提请董事会进行了任命。
掌握了大权的郭瑛开始静悄悄地对鼎泽洲进行“改造”。在销售部他排除异己,将销售人员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将公司广告上的销售电话换成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使鼎泽洲的客户资源慢慢尽在他的掌握。很快,作为鼎泽洲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技术部门也被布置上了郭瑛的“密探”。
2001年10月,王永昌出国考察,委托郭瑛全权主持公司工作。郭瑛开始行动了,鼎泽洲的核心技术机密,连图纸带数据,被他的技术“密探”一扫而空。在郭瑛的指使下,这些“愿意跟着郭总走”的技术人员在拷贝完鼎泽洲的所有相关技术数据之后,还将这些技术数据从鼎泽洲技术部的计算机里删得一干二净。
郭瑛离开鼎泽洲后,立刻注册了“东方天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除了名称有所改变,几乎就是鼎泽洲产品的翻版。在郭瑛公司的冲击下,鼎泽洲失去了独占技术,又几乎失去了所有客户资源,结果一败涂地。一筹莫展的王永昌不得不向公安局报案。2002年1月25日,郭瑛以涉嫌侵犯他人商业机密罪被捕。郭瑛得到了惩罚。
王永昌对郭瑛有知遇之恩,郭瑛并没有对王永昌保持忠诚,反而采取不道德和违犯法律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郭瑛偏离人间正道咎由自取,而王永昌遇人不淑又失察,不也有自己的责任吗?这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当代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极为重视人品的高下,他认为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的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索罗斯说:“对那些才气纵横的赚钱高手,如果我不信任他们,觉得这些人的人品不可靠,我就绝不希望他们当我的合伙人。”
一次,垃圾债券大王麦克·米尔被起诉后,垃圾债券业务出现真空,索罗斯很想进入这一黄金领域。为此他约谈了好多位曾在米尔手下做过事的人,想请他们做合伙人。但是,索罗斯发现这些人有某种忽视道德的态度。他最后放弃了这些人。他觉得他们团队有这些人参与他会很不舒服,尽管他们积极进取又聪明能干,也很有投资天分。
索罗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值得信任,即使这个人拿来世界上所有担保品来做担保,也不要借钱给他。索罗斯之所以如此看重合伙人的人品,是因为他认为,金融投资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意承担风险,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进取、高风险的投资事业。索罗斯说:“冒险是很辛苦的事,不是你自己愿意承担风险,就是你设法把风险转嫁到别人身上。任何从事冒险业务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
索罗斯的团队里曾经有一个人私自在一处债券上投资了1000万美元,结果投资虽然赢了利,但索罗斯认为,这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索罗斯后来解雇了这个人品欠佳的合伙人。他认为,投资作风完全不同的人在他的团队里都可发挥用场,但人品一定要可靠。
明清晋商在长达500多年的经商实践中,有着许多成功的经营道德和经营风范,对现代商业的文化建设乃至实业界的道德建设,无疑有着历史性的启示。
5.诚信是经商之本
人们都说经商可致富,事实上也有不少人富起来了。见富“眼红”当然不好。但是,经商求富也要富得其所,若是掺杂使假,则属为富不仁,到头来只能自断财路,声名狼藉。有句话说得好:“买者不如卖者精。”卖者往往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几种酒一勾兑,一种名牌就上市了,而且配有各式各样的广告说服你,不怕你不信。
中西制药公司经理刘霁岚锐意求新,健全制度,不仅继承了其父刘秉彝在制药工艺上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和在经营上扶贫济困的传统,而且善于把握时机推行新法,改进质量。
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他制定了四句话奉为“中西精神”:信义为立业之本,博爱为处世之本,睿智为发达之本,求新为进展之本。
刘霁岚的父亲刘秉彝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感到妇女与儿童常见病均缺少有效的成药,多用草药汤剂,不但量大难于下咽,而且请医就诊和抓药煎药多有不便,于是悉心研究制出清内热、消积食的儿科良药“保赤一粒金”和专治一般妇女病的“坤中第一九”小包装成药。经过患者试用,疗效显著,加之便于携带,患者争相购用,声名大噪,生意日好。中西大药房制药业务日渐发达,于民国初年扩大经营,更名为中西制药公司。
天津境内早年河流众多,洼淀棋布,空气湿度大,每逢夏秋,患皮肤病者众多。刘秉彝针对这种情况,又研制出一种皮肤科外用良药,名“濯毒洗血净”(药膏),专治疮痈癣疥,疗效甚佳。1939年水灾后皮肤病患者更多,此药当时正合群众需要,曾一度脱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述几种成药行销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其中“保赤一粒金”、“濯毒洗血净”还远销江、浙、皖、闽、粤等地,畅销大江南北,知名度极高,成为千家万户的常备良药。
刘霁岚主持药厂后继承其父事必躬亲的作风,给自己规定 “三亲”原则,即产、供、销都要亲自参与和把关,尤其是在选购原料和成药制作上更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进货常规做法是派专人去药材市场上择优选购,有一次适逢刘霁岚离津外出,配制“保赤一粒金”的辅药甘草告罄,即将影响生产。事又凑巧,一个药商来厂兜售甘草,因其索价低,业务人员即时买下。刘回厂后亲自检验,发现其中有部分稍见霉变,他拒绝了从中挑选的建议,毅然决定全部销毁,即使暂时停产也在所不惜。事后作为此次事故的教训,他规定了原料药材进厂“三不准”制度:非固定渠道的药材不准进货,质次价低的药材不准进厂,因保存不当影响疗效的药材不准投入生产。
制作成药投料配比主要工序由刘霁岚亲自主持,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均有严格规定。如制“保赤一粒金”需用19味药材,每种按比例严格称量,分别先后次序投入,并要求每17两7钱一定要产出成药17700粒,从而确保药品质量规格。中西药厂经常调查市场变化,制作方便顾客的新药品。例如“濯毒洗血净”曾一度销量减少,经了解系因气候干燥以及人们讲究卫生,患皮肤病者减少所致。中西药厂遂进一步研究改变配方,加进珍珠粉等护肤药剂,使该药膏兼有护肤美容作用,而且芳香怡人。通过宣传,改产后的新药销量又大幅度上升。再如“坤中第一丸”疗效虽高,但因系传统蜜丸剂型,在保存与服用上患者均感不便。刘霁岚购进制西药的机器设备,研究中药西制,终于将丸剂改制成干片剂,每袋装六片,改称“妇女幸福片”,可以长期贮存,携带及服用非常方便,如此一改,即成为畅销药品。
在严格把关的同时,刘霁岚也没有忘记宣传自己的产品。中西药厂所产的几种名牌成药,除在本市和全国报刊上经常登广告外,广播电台也成为宣传的重要渠道。厂方更不惜重金,请人谱写词曲,由著名曲艺演员演唱播放。此外,还大量制作广告牌、宣传画在市内要道以及京奉、津浦铁路沿线两侧广事宣传,甚至在一些戏院的戏单上刊登广告。人们耳之所听、目之所视,“保赤一粒金”、“濯毒洗血净”几乎无处不在,如此强大的广告效应,无疑能使这几种药成为人们需要时的首选药品。
中西药厂还有一手绝招,是一般药厂所不能比的,即多年来不定期地举办“舍药”善举,对贫苦患者免费赠药。这些受惠者无疑成为该厂的义务宣传员,不啻提高了知名度,而更促进了药品的销售。这种既赚钱又深受顾客欢迎的事情,是聪明商人的明智之举。企业的诚信蕴藏着对消费者的关心,也换来了消费者对企业的真情。
现在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想通过做买卖把顾客狠狠地“咬”一口。到头来顾客得不到实惠,自然大叫上当,下次就再也不会光顾了。这样去做生意,最终能不失败吗?
看来,不论是经商还是搞服务,让消费者从本店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中得到实惠,心中留下良好印象,这才是利之所在。
俗语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青山”仿如信誉,“绿水”好比财源。信誉常在,财源长流,这也是个规律。
6.用共鸣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与顾客初次见面,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从顾客的兴趣着手,往往就能顺利地进入“正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乐于谈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位客户都非常繁忙,一旦对你的话题没有兴趣,他就会对谈话的内容及销售员本人产生极大的反感,所以一定要时刻观察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你可以看着客户的眼神,当他的眼神飘忽不定的时候,说明他对你的话题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或者失去了兴趣,那么你就要找出新的、可以调动他兴趣的话题。
有一位著名的棒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是一个难以攻破的堡垒,他在某保险公司推销员的眼里也被当作是一个难以攻破的堡垒。因为他对保险、投保之类的事,根本就不感兴趣。他对一个个喋喋不休的推销员们很反感。
有一天,某位推销员又上门了。与别的推销员不同的是,进门后,他没唱那些令人生厌的老调,也没有对保险好处进行宣传,而是以一位相当在行的热心球迷身份来倾听对方大谈棒球。
他的倾听、他的插话、他的问题和那些简短的议论,都给这位职业球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被视为一位很有棒球运动员素养的同行交谈者。在一个适当时刻,推销员向球手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你对贵队的另一位投手利里夫的评价如何?”
“利里夫,正是有了他,我才能放手投球的,因为他是我坚强的后盾,万一我的竞技状态不佳,他可以压阵。”
“请原谅我打个比喻,你想过没有,如果把你的家庭比作一个球队,你家里也有个利里夫。”
“利里夫,谁?”
“就是你。”推销员谈锋正健,“你想想,你的太太和两个孩子所以能‘放手投球’,换句话说,能无忧无虑地生活,就是因为有了你,你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和幸福的保证。所以你好比他们的‘利里夫’。”
“你的意思是……”
“请原谅我的直率,我是说人有旦夕祸福,万一你有个不测,我们就可以帮助你,帮你的太太和孩子。这样,你就更可以放心地驰骋球场,绝无后顾之忧。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你的‘利里夫’。”
至此,棒球运动员才想起他的对话者的身份,然而他被感动了,这笔生意当场就拍板定案。
在实际商业活动中,销售人员可以首先唤起客户的好奇心,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然后道出商品的利益,迅速转入面谈阶段。好奇心是人类所有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一种,唤起好奇心的具体办法则可以灵活多样,要尽量做到不留痕迹。
一位人寿保险代理商开始接近准客户便问:“200毫升的血,您打算出多少钱?”
“如果您现在急需帮助,您愿意花多少钱求助呢?”由此令人好奇的对话,可以引发顾客对保险的重视和购买的欲望。
人寿保险代理商阐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人们必须在实际需要出现之前投保。
为了接触并吸引客户的注意,有时,可用一句大胆陈述或强烈的问句来开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乔·格兰德尔。他有个非常有趣的绰号,叫做“花招先生”。他拜访客户时,会把一个三分钟的蛋形计时器放在桌上,然后说:“请您给我三分钟,三分钟一到,当最后一粒沙穿过玻璃瓶之后,如果您不要我再继续讲下去,我就离开。”
他会利用蛋形计时器、闹钟、20元面额的钞票及各式各样的花招,使他有足够的时间让顾客静静地坐着听他讲话,并对他所卖的产品产生兴趣。
假如你总是可以把客户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结合,提问题将特别有用。顾客是向你购买想法、观念、物品、服务或产品的人,所以你的问题应带领潜在客户,帮助他选择最佳利益。
美国某图书公司的一位女老板总是从容不迫、平心静气地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接近顾客。
“如果我送给您一套有关个人效率的书籍,您打开书发现内容十分有趣,您会读一读吗?”
“如果您读了之后非常喜欢这套书,您会买下吗?”
“如果您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请您把书重新塞进这个包里给我寄回,行吗?”
这位女老板的开场白简单明了,使客户几乎找不到说“不”的理由。后来这三个问题被该公司的全体员工所采用,成为标准的接近顾客的方式。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是陌生人,而且,我们还有求于这些谈话对象。选择合适话题、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自己逐渐被客户接受,而后把话题引向自己的商品,从而开始商谈,这样才是成功之道。相反,如果打一个招呼就开始介绍自己的商品,迫不及待地反复强调购买该商品有什么好处,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因而,有经验的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切入正题的,他们注意积累客户感兴趣的东西,并深入研究。而做到这一点必须靠长年的积累,而且必须努力不懈地来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