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搞”定上司4
书名: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4654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8.努力赢得上司的赏识

纵是名角,也要有舞台才能一显身手;纵是将才,亦要有兵马才能驰骋沙场。

     世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不管如何殷勤表现,若非千里马,也不会被伯乐看中。下级人员要取得上级的赏识,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在具备了一定能力后,你就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你上级是个“伯乐”上。你要通过交际来“表现你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得到重用。

     对于下级人员来说,通过交际手段赢得上级的赏识有多种渠道,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上级,又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职场上的每个员工都想得到上司的赏识,都期望获得加薪与升职的机会,其实要想获得以上的机会,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非凡的工作能力,以及你与上司的良好关系。如果这两者你都具备了,那么工作顺心,加薪、升职则不成问题。如下的几点建议肯定会有助于你赢得赏识:

     (1)容忍上级

     有的上级,因为曾经犯过错误,或者是在领导层中受到排挤,和下级也没有较好的情感联系,于是感到不被接纳,往往会变得暴躁易怒,变本加厉地责骂下级,总喜欢挑茬,抓住机会训斥下级一通。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上级,应怎样和他建立和谐的关系呢?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接受他,让他感到舒畅而自由。

   容忍是人生交际的维生素。在面对芸芸众生时,因各种复杂的因素,人们都不敢展现“真实的自我”。所以,能够容忍顺应上级,上级也会接受你。因为这样的人能令上级产生自信心,从而对你更加欣赏和信任。

    能够包容别人的人,才拥有改变人的可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包容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美德,用一颗包容之心去与领导相处,才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相反,单挑别人的缺点,好为人师的“批评家”,永远不可能改变任何人,也永远不可能建立起别人对他的信任。

    (2)悦纳上级

    悦纳上级比起容忍又进了一步,悦纳不仅是接受对方的缺点,还表示用积极的态度发掘对方的优点。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长处受到承认,缺点短处受到谅解接纳。只要是“人”,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可以愉悦接纳的优点和可以非难的缺点。

    否定性性格的人,因为总是从否定的角度来挑对方的缺点,所以在别人身上发现的也全是缺点。肯定性性格的人,总是把焦点对准别人的长处,在别人身上会看到许多优点,所以总是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

    作为一个下级,如果能发现上级的长处,并真诚地赞赏上级的长处,就可以使上下级关系融洽起来。而利用上级的长处,不仅可以使你的事业,也会使你所在部门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而且定会使你受到上级的进一步的赏识。

    (3)赏识上级

    赏识是人类的第三个渴望。重视进而赏识上级的存在就是要提高上级的价值。并不是只有下级才有求赏识的心理,上级也同样有意无意地在寻求赏识。

     赏识会产生奇迹,增加别人的自信心,鼓舞起他人的力量。

按照对等原理,你若对你的上级(或者同事、家人、朋友)评价极高,他们也会同样地评价你;你重视别人,别人也会重视你。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上级总是最重视那些认认真真完成他所布置的任务的下级。如果下级对上级的布置推三阻四,或爱理不理,上级定会将这种下级“置之度外”。

     赏识也标志着用“特殊”的态度对人。有一篇文章讲到:“如果一个人在同对方说话,就像对着一万个人说话时一样,这种人将永远没有朋友。”某杂志社曾刊登广告约稿,结果没有一个名人投稿。后来改用给很多名人写信的约稿办法,每封信都用手写而不是打印,同时写上收信人的名字,结果大多数收到了回音。上级和“名人”一样,在交际中更加需要特别的重视。不能“一概而论”,把抽象的“上级”作为对象,这样容易使对方产生受轻视的感觉。而必须对“这一个”具体的上级采取个别对待的方式,表明你的重视,这样,上级自然也会重视你。

    (4)做上级的得力助手

   每一位成功上级的背后,通常都会有一个忠实优秀的员工作为助手。忠诚是金,明智的上级都明白一个忠实的助手胜过千万张订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员工想在工作中谋求长远的发展,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上级身边最忠实的助手。

   上级需要的是忠诚的员工,是能够尽量帮助他们分担责任和工作的人。忠诚于上级,就意味着时刻为上级分忧解难,遇到难题的时候,首先要自行想办法解决,不要将其全部推给上级。作为上级,当然希望员工与自己形成良好的默契,能够自觉为他们分忧解难,不会向上司推卸责任,为他们少制造一些问题,多一点帮助。所以,忠诚是员工成为一个优秀助手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忠诚于上级,就是想上级之所想,急上级所之急,与上级一起去打拼,一起去奋斗,真正成为上级的得力助手。

     (5)勇于承担责任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在职场上要想不犯错误简直是不可能的。遇到难以完成的事情,争取过来做就是了。表面看起来这似乎是在做不可能的事,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在公司中很少有上司因为下属没有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情而解雇下属的。

    有困难的事情实际上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显示了你勇于为公司、单位承担责任,实在是你表现的机会,是你的机遇。

    (6)提前上班

    很多人都特别留恋早晨温暖的被窝,总是在上班前五分钟才急匆匆赶到。这样赶路,有时候难免就会迟到。别以为没人注意到你的出勤情况,上司可全都睁大眼睛在瞧着呢!

    知道每天提前一点儿到达的意义吗?著名的“打工皇后”吴士宏就是用每天早到半小时的这种精神使她从IBM低层的员工,坐到了今天的位置。早到半小时,不但会给你的形象带来巨大的好处,而且会真正影响到你每天的工作状态。

    这看起来很小的优势,会让你在短时间内和所有的竞争对手拉开很大的距离。

    (7)善于学习

  要想成功,树立终身的学习观是必要的。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往往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会对你的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很多报纸、杂志看起来只是一些庞杂的无用知识,实际上也起到了开阔视野的作用。记住一句话:开卷有益。

  古往今来,满腹经纶者比比皆是,而空怀大志却默默无闻者也不在少数。因此想做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要掌握与上司的相处之道,通过交往,获得上司的赏识,从而走上功成名就之路。

9.努力争取自己的应得利益


老实人吃哑巴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人们常说的两句话,也是我们的祖先总结出的地地道道的“真经”。在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做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辛劳,但在待遇上却大不相同。我们是在为了什么而工作?在为谁而工作?也许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回答,比如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等,但说到底,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我们是为利益而工作,比如金钱、福利、职务、荣誉等。这些回答也许很让人失望,但却是最真实的想法。

  当我们在求职时,招聘者如果问我们对薪水的要求时,先不妨这样回答:“我不在乎钱的多少,我看重的是我的工作能力有所值。”瞧,表面上看来多么“冠冕”的话,前面说不在乎钱的多少,后面说看重自己的工作物有所值,但物有所值靠什么体现?不过是薪水多少、钱的多少。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话,但表面上却能给人以“敬业”的感受。

  那么,如何在领导面前争取自己的利益呢?以下几点方法可能对你会有所帮助。

  (1)幽默方法最得体

  在平时同领导谈话时,可以用一些隐性的自相矛盾幽默术,让领导明白自己的真实想法。所谓隐性的,就是表面看不出自相矛盾,但仔细一想就可以看到其隐藏的真实想法,也就是句子的表义与真义相对立。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前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当时,克林顿想让她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一职务要求必须会说法语。奥尔布赖特会讲多种语言,且才干非凡,克林顿认为她是最佳人选。可奥尔布赖特对此职务并不热衷,她感兴趣的是国务卿的宝座。于是当克林顿就准备任命她为驻联合国大使的想法征询她的意见时,奥尔布赖特微微一笑,风趣地说:“我不是只会说法语。”

  (2)适当地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请求

  一个人如果能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兴趣完全一致的工作岗位,那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恰恰相反,人们往往在社会分工中,在某一部门,被安排在某个不甚理想的工作岗位。例如,有人想做技术员,却分到了车间;有人想做司机,却来到机床边……面对这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要积极为自己争取,而不是一味迁就社会,将就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主动找领导谈谈,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要求。当然,在提出类似的请求时,最好是先考虑一下这样做的成功把握有多大,然后再做决定。

  (3)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真实

  我们所说掩盖事实,是指对所求职业不利的地方。当然,这里所说的“虚”和“实”都是相对而言的。为了取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求职。在表现优势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善意的谎言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位数学硕士生为了能在外贸部门谋得一个理想职业,不得不说自己是外语系毕业的硕士生。当然,他的外语水平的确不凡,通过过五关斩六将,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他是外语系毕业是虚,数学系毕业是实,可他的外语水平确实很高,这是事实。如果他告诉主考官说自己是数学系毕业的实话,那么在众多的真正外语系毕业的求职者中,尽管他的水平出类拔萃,恐怕连第一关也过不了。但不管怎么说竞争还是凭实力的,为了让自己的实力被人承认和欣赏,适当的时候是可以用“瞒天过海”这一手段的。

  但要记住,在使用善意的谎言时,有时需要用部分真实(也包括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来掩盖谎言,使说出去的谎言能够掩盖虚假之处,也就是说,要做到天衣无缝,给人一种十分真实的感觉。

  (4)把握住争取利益的时机

  领导在交代重要任务时常常利用承诺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有句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对下属而言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领导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实、稳定。如果领导在交代任务时忘记了承诺,或不好做出承诺,我们应该提前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这不是什么趁火打劫,领导也较容易接受。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战功累累的大将,他协助秦始皇征伐六国,但秦始皇对他疑心重重,怕他功高震主,因而在攻打楚军时有意重用李信。后来,王翦称病告老还乡。李信在与楚军交战时受挫,秦始皇也只好放下架子到王翦面前谢罪并请他出山。王翦率兵60万出战,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一方面表示自己的信任,但同时他对王翦掌握重权不放心的顾虑也流露了出来。于是,王翦在出发前,向秦始皇请求了许多田宅园地。秦始皇问:“将军就要走了,为何忧虑贫穷呢?”王翦说:“作为君王的将军,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时,我得及时请求点好处为子孙造福。” 秦始皇见王翦如此坦诚可爱,觉得放心不少,开怀大笑。王翦到了边关,又五次派人回都请求良田。   

  有人觉得这样不妥,便问:“将军这样强请硬求,未免太过分了吧。”王翦深谋远虑地说:“不然,秦王粗鄙而不信任人,现在倾全秦国的士兵而委任于我一人,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谋基业来巩固自己,反而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吗?”

  王翦不愧为智勇双全的大将,于外于内都是八面玲珑,可谓老谋深算。在接受重大任务前,当面向领导请求自己应该得到的,既表明你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坦诚地要求了利益,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全力以赴,至少在领导心目中能造成这样一种印象。

  (5)把握好争取利益的分寸

  有些人在向领导提要求的时候很难把握好分寸和时机,往往要求过高,引起领导的反感。所以,在争取利益时,勿为蝇头小利伤心动气,在领导心目中形成“甘于吃亏”、“会吃亏”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坚持忍让为先。同时,按“值”论价,等价交换。最简单的例子,如你拉到十万元赞助费或为单位创利100万元,你要按事先谈好的“提成”比例索取报酬,不能扩大要求,也不要让领导削减对你的奖励。

  事实证明,一个有贡献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取,是光明正大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