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无事少给领导添麻烦
做人做事要少给别人添麻烦,要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干,求天求地不是好汉。
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有人因为工作关系,为了求得上司的支持,频繁地往领导家里跑,尤其在下班以后,在领导家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他以为这样,就能获得领导的好感,事情就好办得多。殊不知,这种行为不管有心无心都会使人不耐烦。
为什么不该频繁造访上司的住所呢?原因有三:
①部属与上司是工作关系,而住所却是一块私人的领地。许多人工作之后要回家,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和睡眠。如果光是为了这点事,不用回家也能解决问题。
家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让人从精神到肉体完全处于松弛状态的氛围。人们工作了一天,紧张了一天,回到家中,恰如鱼儿回到水中,鸟儿回到林中,好不轻松,好不自在。
偏偏在这时,门铃响了,你进来了,带来了有关工作的整个记忆,破坏了别人悠哉悠哉的心态和生活节奏,这怎么可能受人欢迎呢?
②一个家庭大多有两个以上的成员,而别的成员对你这个只有工作关系的人介入进来,必然也是不满意的。或许,上司的夫人正要与丈夫一同外出去看电影,或许,上司正希望和夫人一起静静地呆一会儿;或许,主人的孩子正等着爸爸或妈妈辅导功课……
这样,即使你的上司没有对你的造访感到厌恶,人家的家庭成员也会讨厌你,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你的上司。
③私下造访上司的住所,一般而言,动机都不怎么单纯,总是企图在彼此之间造成另一种“亲密关系”,以便获得好处。这是一种丧失自信的表现。你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博得上司的好感呢?正直的领导必然对此产生反感,同事们会认为你是个“马屁精”。你得了好处,明明是努力工作而得到的,人家却说是“马屁”生效了;你吃了亏,人家则说你“活该”。即使有个别领导真会因此而给了你点好处,相形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
应酬术语
★ 频繁的与领导接触是在浪费时间。
★ 与领导交往过密容易引起猜忌。
★ 与领导接触要分清时间、地点。
84. 威信: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
威信是领导者头上的光环。失去它,再有能力的领导者在下属眼中也显得一无是处、暗淡无光。
所谓领导,其实就是把威信发挥到极致,影响他人合作,从而实现目标的一种身份。正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说:“领导就是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人。”
领导者要树立威信,是因为领导者不同于百姓。普通百姓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不用借助威信去带领别人做什么。而领导者则不然,领导者不树立威信,就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有人用“领导=能力+威信”来概括现代领导者的特征,突出说明了能力与威信是构成领导者的要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除了拥有超群的能力,还需拥有非凡的领导气质。这种领导气质,我们通常称之为威信。
威信,是领导者头上的光环。失去了它,再有能力的领导者在下属眼中也显得一无是处、暗淡无光!
威信是指领导者在人际关系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力量。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威信呢?
(1)以“德”立威
“德”是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作风、思想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我国人民自古就崇尚有德之人。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领导者只有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正气凛然,才会赢得敬重,才能成为下属的贴心人。“德之不端,其谋拙出,其本损焉”。
(2)以“智”立威
“智”是指领导者的理论水平。作为一名领导者,理论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威信的高低。理论水平高的领导者往往具有较多的真知灼见,其思维敏锐、洞察力强,抓问题准,办事周到,群众钦佩他、拥戴他;相反,腹空如野、孤陋寡闻的领导者,不会拥有很高的威信。
(3)以“能”立威
“能”是指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包括思想教育能力、宣传鼓动能力、用人处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联系下属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多方面,领导者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威信的高低,能力强的领导者能维护好集体的团结,发挥出集体的战斗力,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处理好周围的关系,能使集体中的每个人佩服他、信任他,从而服从他。
(4)以“行”立威
“行”是指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干出实绩。“上有所为,下必效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者敢说“看我的”,“跟我来”,下属才会跟你干。干出实绩是将工作落实成型,做出成果,让群众感受得到,否则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必失信于民。
(5)以“和”立威
“和”是指领导者要与下属“打成一片”,以情带“兵”。“和”为两种:一种是“宽”,就是要对下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进行“软”处理;另一种是“猛”,就是对一切违反原则,违犯单位或部门利益的,要绳之以“法”,下属才能“明其威”。威信成于民心,存于民心,这就要求领导者加强党性锻炼,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6)“威”从“信”来
领导者的威信是在与下属的血肉联系中逐步形成的。是受下属信任、支持、拥戴的集中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威信是下属树立的。由此可见,“威”和“信”是密切相连的,“威”是从“信”中来的,如果领导者“威”而不可“信”,那么,“威”也不会持久。然而,一些领导者却忘记了这一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者沽名钓誉,自命不凡,凭想当然和个人意志办事;或者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自我贴金。这些官僚主义作风是同联系群众的作风根本对立,格格不入的。上述问题不克服,领导者的威信是难以提高的。
(7)要相信群众
作为领导者应该懂得,如果不关心群众,脱离群众,那么,“权威”越大,威信则越低。因此,领导者应养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良好习惯,要自觉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做到思想上视群众为主人,感情上视群众为亲人,工作上当好群众的“仆人”。只要这样,威信才会树立起来。
(8)要令人信服
关心群众也要制度化和规范化。由此,形成心中装着群众,处处为着群众,树立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良好风气。通过建立定期接待、走访、谈心等制度,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的疾苦,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困难,用实际行动树起良好的公仆形象,确立令人信服的领导威信。只有这样,你说的话群众才听、才信、才服。
每个领导者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为官的领导者,更要给自己的下属做好榜样。
应酬术语
★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众望所归的领导更是难上加难。
★ 领导切记不要在烟花雾柳中迷失方向。
★ 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百倍信心。
85. 把握每一个精彩瞬间
作为下属,经常会在各种场合与领导不期而遇,可是很少有人在意。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握好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或许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畅销的心灵读物《人生的99个瞬间》的卷首语就是“命运的改变就存在于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有时候,你与领导会有那种极短暂的照面时间,如果你能利用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来表现你自己,自然也能引起领导的注意。你需要用简洁的语言,简洁的行为来与领导形成某种形式的短暂交流。
(1)电梯之中
假如你在电梯之中遇见你的领导,毫无疑问,你的一分钟表达将决定着他对你的印象,这时候简洁最能表现你的才能。
你应主动向他问好,并表现你的修养与仪态,也许你大方、有礼、自信的形象会在他心中停留较长一段时间。
美国《生活》杂志的总裁戈登·克罗斯将这称为“电梯语言艺术”,他说:“所谓‘电梯语言艺术’是指当你在电梯里同领导在一起的一分钟内所表达的包罗万象并能形成行动的一系列的思想和事实。”
(2)工作餐中
吃工作餐也是你能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如果领导在工作餐中有会见安排,你最好不要再进来。如果领导没有特殊的安排,你便可以一展身手。你应尽量与他接近,搭上几句话,最好能有幽默的效果,因为工作餐不是工作时间,要制造轻松欢快的气氛,也许领导也很累,如果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或简洁的行动使他感到轻松,他会很注意你。如果领导没有自己的位置,你可以主动站出来让出你的位置,不要怕别人嘲笑,下属尊重领导本来就是正常的事。
(3)走廊之上
有时你所能得到的使领导听取你意见的机会,是跟着他在走廊上从这个办公室直到另一个办公室,这时,你就应该十分清楚该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这个机会了。
约翰·考特在《总领导》的书中说到:一位下属在领导从大厅里正准备进自己办公室的时候与其领导之间的谈话,可以在随和的气氛中,就广泛的话题交流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整个对话可以只用两分钟。
看到领导在走廊上,你至少要走过去打声招呼,问一声好,然后用简单的词汇概括出几句对领导说些什么,千万不要仅仅与领导擦肩而过。
(4)在酒会上
在这种社交应酬场合,你更要制造机会让领导把注意力投向你,哪怕几十秒钟都好。你可以在领导一个人的时候,举杯向他致意,轻松说上几句,既让他感到轻松,又消除了他暂时的寂寞。时间要短,行动要快,这是要点。如果你能博得领导的朋友、亲人或是公司重要客户的好感,赢取他们的掌声或是笑声,将无疑会把领导的眼光吸引过来,这时你也应当非常绅士地对领导报以友好的一笑。
(5)娱乐场所
在公司以外的各种娱乐场所,你也有可能遇到自己的领导,你当不失时机地上前问候,如果他需要你帮助的话,你可尽力而为。
能表明你与领导兴趣相投的场合是再好不过的了,你千万不要避免让领导看到,相反要主动迎上去,领导怎能会不欣赏那些与他兴趣相投的人呢?
匆匆的一遇可能决定着你的未来,你为什么不主动出来争取“注意”呢?
应酬术语
★ 创造机会,把握机会。
★ 从小事做起,引起领导的注意。
86. 城隍爷不跟小鬼称兄弟
中国古代大圣人孔子说过一句话:“临之以庄,则敬。”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领导与下属保持距离,具有许多独到的驾驭功能:
第一,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如果领导者与某些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第二,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
第三,与下属过分亲近,可能使领导者对自己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失之公正,干扰用人原则。
第四,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因为“近则庸,疏则威”。
作为一名领导,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领导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
退一步说,即使你的每一个下属都与你八拜结交,亲如兄弟。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既然是本部门、单位的领导,那么,你与下属之间除去有亲兄弟般的关系以外,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当部门、单位的利益与你的亲如兄弟的下属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你又该如何处理呢?
所以说,与下属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你做出某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时,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决定很可能会传到这个下属的手中,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去执行你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他是一个不晓事理的人,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无疑是给你出了一个大难题。
你如果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也无法开展。不收回,就会使你与这位下属的关系出现恶化,他也许会说你是一个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
与下属关系密切,往往会带来许多麻烦,导致领导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影响领导形象。所以,请你记住这句忠告:“城隍爷不跟小鬼称兄弟”。
应酬术语
★ 有距离才有威信。
★ 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等贿赂行为。
★ 树立并维护领导者的权威。
87. 五种领导不可求
越是哪一点给自己带来遗憾和痛苦的地方,则越要大加渲染,领导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伸出手来帮你办事,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但也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可求。
在交际应酬中,为了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为了我们手中的一件事情能办得顺利、办得成功,我们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求助领导、上司,但要记住有五种类型的领导不可求:
(1)私欲强的领导不可求
口头上说得很动听,但到了最后关头他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你,这种上司只会利用部下。
不管你是如何地为他尽力,也得不到他的回报,只是白白浪费精力。部下所建立的功劳他会抢过去,不会给部下任何的好处。
像这种领导,大部分都是会奉承、拍马屁的人,他会尽量让他的上级高兴,而部下努力为他做的事他会视为理所当然,这种领导都很希望得到他的上级的感谢和酬劳。一切都是为了一己私欲而行,如果你跟他打交道,迟早连你的血都会被他吸得一干二净。
(2)态度冷漠的领导也不可依赖
这种领导,不管部下怎样为他拼命做事,他也不会帮忙的,反而在一边袖手旁观。他并非说“年轻人应多吃一点苦头的,这是用金钱也换取不来的经验”的好意,而是看到别人忙得焦头烂额而幸灾乐祸、冷眼旁观。
这种人不可依赖!如果你想依赖他,你一定会失望。
(3)心情不稳定的上司也靠不住
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对部下就很好,心情不好的时候,态度就完全改变。对部下而言,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获得上司的欢心,实在无法判断出来。这种上司很危险,不可信赖,而怀才不遇的上司多半是属于这种心态的人。
这种领导只要有利益,他就会做多于他人好几倍的工作;但无利益可图时,就又无精打采。金钱、女人、名誉样样都好,只要有某种利益,他就会认真地去干。但是,他对工作本身,并没有耐心,不能持续做下去。这种人的心情很不稳定。
如果你想跟着这种人走,自己便无法进步。
(4)骄矜自满的上司靠不住
有些上司自恃聪明,目空一切。当然,他们虽不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他们也敢认为自己比松下幸之助更棒,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这种人固然伟大,但毕竟太遥远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和自己作比较。因此,这些上司的脑海中认定了自己是公司中最了不起的人物,也只有自己的脑筋最好。
过于自满的领导往往不会听从部下对自己的忠告,因为他认为大人物不必听从小人物对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脑筋好,当然也不必听不如自己的人的话。他们认为听别人的话无异于向别人屈服。这种错误的观念使他们不顾别人的意见,并惧怕自己承认别人会使自己的地位彻底崩溃,而感到十分不安。
有人经常认为自己高大,别人若不把自己当作了不起的人物就不甘心,这种人是器量最狭小的人。如果你的领导是这种人,你千万不要妄想依靠他。
(5)辛苦而未能发展的领导也靠不住
辛苦并非能有成就。在领导中不长进的人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自己所属工作场所的上级都没有识人的眼光。这种人不要接近他。因为他会说自己工作场所的坏话,发上级的牢骚,而爱发牢骚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
羡慕部下的幸福的心胸狭窄的领导,你绝不可以依赖他。
这种上司,纵使他不愿看到部下不幸,但是也不喜欢看到部下幸福快乐。这种人可以说是器量狭小的人。
应酬术语
★ 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可以帮助你。
★ 想清楚这件事是不是值得求领导帮忙。
★ 考虑清楚帮忙后的结果。
88. 寻求领导理解和支持的五个原则
能否得到领导的器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领导掌握着下属的“生杀”大权,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所以,作为下属要在工作中不断争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你要办什么事?为什么要办这件事?理由充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摊到上级的桌面上,上级能理解你的苦衷吗?
如果他理解了你,你可能就得到了他的支持,问题可能也就迎刃而解。相反,如果没有得到上级的理解,甚至有时还觉得你提出的要求过分了,或者觉得你请求办的事有些过格了,那么,事情成功的希望之光可能就黯然失色了。所以,寻求理解对能否把事情办成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获得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呢?问题的答案当然不像问题的提出这么简单。要想得到上级对你请求办的事的理解,你必须遵守如下几项原则:
(1)时间原则
要在上级有空闲的时候同上级会面谈事。上级忙的时候心情容易烦躁,不但对你提出的事不记挂在心上,甚至还会责怪你不识眉眼高低。如果在上级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会谈,上级一定会耐心听,问题可能会得到重视,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把事情办成。
(2)场景原则
找上级谈事要考虑会谈的场所和环境。有的事要到上级的办公室里谈,有的事儿要到上级的住所里私下谈;有的事儿谈得越诡秘越有效果,而有的事儿越是有旁人听到越对成事有利。所以,这奥妙就在于你所要求办的事的分量和利害关系以及某位上级的脾气秉性。
(3)引入原则
找上级办事要讲究话题的引入方式。有的需要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地和盘托出,有的则需要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或者渐入佳境,否则便让上级感到唐突冒失刺耳烦心,一般而言,如下几种引入方式较为常用:
①通过谈工作的事引入自己的事;
②通过谈生活的事引入自己的事;
③通过谈社会的事引入自己的事;
④通过谈家庭的事引入自己的事;
⑤通过谈上级关心的事引入自己的事;
⑥通过谈自己关心的事引入自己的事。
(4)会说原则
要想把事办好,必须首先把话说好。说话要有逻辑性,条理性,让人听了有理有据,而且还要和风细雨,让人听了心悦神怡,同时还要力争把话说得生动感人,让人听了为之心动。
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情有理,情理交融,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上级,也会被感动得甘愿费力出面为你办事。
(5)恭敬原则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禁不住恭敬的动物。对上级来说也是如此,你求他帮助办事,恭敬他是理所当然的。你恭敬了他,他也反过来恭敬了你和重视你,得到恭敬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
坚持以上五个原则,你要托上级办的事很容易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那时,不管事情有多难,只要在上级那里能办,就多半不会让人失望的。
应酬术语
★ 寻求理解和支持要勇于承担责任。
★ 寻求理解和支持要讲究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