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通权达变,进退相宜1
书名:应酬术-课本上学不到的101条人生经验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5954字 发布时间:2024-06-25

第五章

通权达变,进退相宜

人生在世只要运用灵活的应酬之道,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79. 适时到领导家做客

    


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应酬关系,领导也如此。你可以根据他的历史了解他,也可以从他的亲属、朋友、子女那儿了解他。

    

借一些重大节日的机会,到上司家去拜访拜访(千万别忘了带些让人看得上眼的礼物),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接近上司的方法。

对上司而言,部属的来访,确是令人欣慰的事。一个连自己的直属部下都不愿亲近的上司,总是一个有缺陷的上司。

如果到上司家拜访做客,对上司的家人要积极给予赞美。对上司的言辞或和其家人的对话,要用比平常更有礼貌的态度,一一清楚地答对。自己举手投足间,都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戒心”。

由于经常的拜访,久而久之,自然会跟上司的家人变得熟悉起来,这时可以不拘小节。但不可过于随便而忽视应有的礼节。别忘了你是求人者,在彼此的心目中,始终有不平等的界限存在,这是求人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因此,不管是初次拜访或座上常客,毕竟和一般访客不同,一定要知礼数。

要讨上司的欢心,就先“收买”其家人的心,尤其是上司的太太。因此,送礼时礼物的选择,以上司夫人的喜好为第一要素。偶尔在上司家吃饭时,对上司太太亲手做的菜肴,更是不可忘记要大大赞赏一番。

对上司的孩子更是应该表示亲切,恰如其分地称赞孩子聪明伶俐,将来一定后浪推前浪,有一个锦绣前程,注意这赞扬一定要具体些,说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或潜质,使上司觉得你称赞的有道理,如果还能再提些合理化的培养孩子的建议,一定会让他对你更多一份好感。俗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外呼风唤雨的人,在家里可能不堪老婆或孩子的一击。求人者如果能仔细观察,就能借力打力省心省事。



应酬术语

★ 到领导家做客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 到领导家做客要把握好时间。

★ 举手投足保持“高度的警戒心”。



















80. 遵守诺言,说一不二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信”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是一种守信、遵约的美德。所以,言必信,行必果,能兑现则许,但不可轻易许诺!


领导者一言既出,承诺了一件事,下属即对领导者产生了期望。如果承诺不能兑现,下属便会失望,随之领导者也就失去了影响力。因此,西方著名管理学家帕金森说,“关系到一个人未来前途的许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它将在多年中被一字一句地记住。”因此,领导者绝不要应允任何自己不能兑现的事,并确实使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你从不许诺任何不能兑现的事。

古人云:“信盖天下,然后能统天下。”这里所讲的“信”,就包含着信任、信誉、信义之意。统帅在带兵用将之时,只有紧守信用,严明军纪,严格照章办事,不徇私情,才能够取得部队的信任。而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是希望之光。在危难之际,它可以激起将士奋勇杀敌的高昂士气。人的精神力量就是这样奇怪,当它受到感情的冲动时,可以激发出成倍的力量,甚至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然而,一旦受到压抑后,则会使情绪马上变得萎靡颓丧、一蹶不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明君都把民比作水——是可以决定他们江山社稷的。所以作为领导,如果承诺了一件事,不去兑现,下属就会对你失望,随之而来的就是你的影响力大大下降。所以一个当权的领导者不要随便应允自己不能兑现的事,并让所有人知道你从不许诺任何做不到的事。

如何使领导者发出的指令得到最有效的施行,这对几乎所有的领导人物都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权力的影响度,威信的分量。因此发号施令要遵循如下规则。

(1)谨言慎行

圣人举步,众目睽睽。地位和知名度很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必有相当多的人注目而视。此谓船摇一尺,桅摆一丈。因此,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抱着戒惧、审慎的态度,才能名副金口玉言之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圣人接触别人,小心言行,不为防人,只为防口。人之口舌软而无视,人与人之间,舌之作用可当得半个人。身处高位的人,一咳嗽一眨眼都引起众人注意,当年美国总统布什访日,于席间昏倒,立刻影响到华尔街股市价格。鉴于此,领导人物时时修正自己的言行非常必要,那些轻视这个道理与原则的人,必定会不时引起群体舆论的攻击,因而遭受困扰。因为,地位愈高的人,他们在外的名声愈是属于整个社会。

遵循尊重别人、戒言慎行的原则,一片赞誉定然是伴随着你的。反之,则说不定。伟人们越是声望高时,越是应该谦虚地审度自己的言行。否则,声望也有可能走向反面;正所谓不积小善,无以成名;不积大恶,不会有灾;小恶多积,恶掩善言。

(2)内圈外圈

每一个人都是可信的,每一个人又都不是可信的。不论人多人少,必定有内圈外圈。要正确使用内圈的人。首先应该不断地扩充巩固内圈,有外圈才能巩固内圈。

内圈的形成,还必须配有一种定势。群体定势形成后,对手不会轻易拉出你内圈的人,外圈又会向内圈靠拢。

命令制造者是自己,发布者应该是别人,这样可避免矛盾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要避开矛盾焦点,不管面对内圈还是外圈,在有些事情上面,应对内外圈一视同仁。

(3)说一不二

王命不能轻易下达,既然说了就需要有人不折不扣地执行,说了就不可轻易变更。如果一旦改变了,再去执行当然不好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者发令,重于泰山。说到做到,是树立权威的妙法,所谓信义,不过如此。

如果想收回成命,那也好办,就是你吃不准的命令要像上面一条说的那样,最初以别人的名义或通过别人发布出来。

如果需要修正自己的号令,你应该寻找几个说得出去的借口,提早制造一个舆论环境,让人觉得不是你要修改,而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才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样的手段不可能再三运用。







应酬术语

★ 不要轻易许诺。

★ 诺言是需要用行动来兑现的支票。




81. 巧“惩”妙“罚”,你好我也好


领导者运用批评、惩罚手段应富有技巧性。“打一巴掌”很重要,但一定要打得响、打得脆、打得准。有过则罚,改过则用。这也是用人的一大原则。


做到公平合理,惩罚要不论贵贱。李严是刘备白帝托孤的老臣,蜀国的高级官员。诸葛亮五出祁山时,他负责粮草供应。由于军粮不济,他不采取积极措施,反而谎报军情,言东吴兴兵寇蜀,要诸葛亮退兵。诸葛亮退兵后,李严又妄奏后主说:“臣已办备军粮,行将运赴丞相军前,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师。”为此,李严被削职为民。蜀长水校尉廖立,自命不凡,不可一世,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群臣不和,被诸葛亮贬为庶人,放至少数民族聚集区汶山。

运用惩罚手段,要凭章依法,有理有据,使被惩罚之人心服口服,同时,要坚持教育挽救的原则,不要一棍子打死人,给犯错误的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实施惩罚,不能对人严、待己宽。管理者应勇于承担责任,引咎自责,才能服众民心。诸葛亮斩马谡后,公开承认自己的用人不当,作表申奏后主请求自贬三等。反映了他胸怀博大,光明磊落,严于责己,不文过饰非。使得蜀国君主臣民敬服,被惩罚之人无怨可积。曹操在讨伐张绣时,正值麦熟。曹操要求全军将士爱护庄稼,违者处以极刑。不料,一鸠飞起,曹操马惊踏麦,就拔剑欲自刎。将士劝阻,曹操割发代首,号令全军,风纪肃然。

惩罚要把握好“度”。惩罚运用不当,危害极大。《菜根谭》中有“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三国演义》中惩罚失度的例子很多。吕布受困于下邳孤城,因自己酒色伤身,遂下令城中禁酒,违者皆斩。侯成的五十匹马失而复得,置酒作贺,被吕布打得遍体鳞伤,众将都很气恼。侯成、魏续、宋宪合谋里应外合,助曹操破城,吕布殒命。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下令军中二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部将范疆、张达因白旗白甲一时措办不齐,请求宽限,却遭张飞毒打。范、张二人夜晚趁张飞醉酒,用短刀刺入张飞腹部,张飞殒命。

下属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下属对自己所受到的处罚,思想难免会一时转不过弯儿来,这就需要你私下里与他谈一谈,交换一下意见。

所谓交换意见,并不是让你对受处罚的下属唠唠叨叨一大堆,一个劲儿地对他进行教育和说服,而是让对方参与到谈话之中去,进行交流。否则,你说了大半天,却没有说到点子上,起不到实际作用,对方也会对你产生反感。

谈话中,你要让下属逐渐步入正轨,认识到自己受处罚的合理性,并非是领导有意为难他。如果对方确有委屈或难言之隐,你应该表示体谅,说一些劝慰的话。

要让员工明白,处罚决定的作出,绝不是专门对人的,而是对事而言的,请他不要过于激动,免得引起误会。许多员工会认为,他们受到了处罚,他们的人格同时也就受到了侮辱。你需要通过交换思想让他们明白,所有的处罚都是为了部门的利益和发展,不是故意去损害某人的感情。

在肯定被处罚对象的工作成绩时,你要坦诚善意地提出对方违反了什么纪律,这会给部门工作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做到循循善诱,务必防止简单粗暴。

在谈话结束时,你可以为受处罚对象寻找一个合适的客观原因和理由,让对方明白这次受处罚是一次失误,希望让他下次能够避免这种失误,这样容易让对方下得了台阶。你还要告诉对方,他的工作态度一直都是很好的,希望他以后在工作中,为了部门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在行使了处罚手段之后,通过和风细雨的一次谈话,有劝说,有疏导,有安慰,有勉励,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才能让他的脑筋彻底转过弯儿来。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为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怎么办?有过则罚,改过则用。用人切莫求全责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以海纳百川之胸容人之过,是做领导之上策。




应酬术语

★ 该硬则硬,该软就软。

★ 有过则罚,改过则用。

★ 惩罚要把握好“度”。






82. 如何成为受领导欢迎的宾客

    


作为登堂入室的宾客,谁都希望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大力帮助,谁都不想让主人对自己下“逐客令”,谁也不愿成为主人所不欢迎的人。

    

怎样才能给主人留下良好印象,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宾客呢?

(1)诚心诚意敬重主人

敬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作为相对主人来说有些被动意义的宾客,要想受到主人的欢迎,做到敬重主人,也就尤其显得重要。

可想而知,宾客不将主人放在眼里,不听从主人的安排,不遵守主人家里的规矩或所在地的风俗,乃至在主人的“领地”乱动乱来,谁会心里舒服?

敬重主人主要表现在:登门拜访时不得随便破门闯入,而要礼貌地敲门探问,以及按照主人的指点落座。引带新客人拜见主人时,应先有礼貌地让新客人认识主人,然后向主人友好地介绍新客人;主人关心询问你或与你聊天时,你要尽量投入些,不要一边回答一边做其他事情;请求主人给予关照、帮助时,应做到态度诚恳、言辞恳切;向主人求借或索取东西时,应与主人好言商量,在征得主人的同意认可之后才行事,力求避免强人所难;告别主人时要打招呼,客气地道一声“打扰了”或“麻烦您了”之类的话,以及请主人留步免送,等等。

诚然,宾主如若情同手足,交谊深厚,宾客也就可以随便自如一些。不然,过于讲究,太彬彬有礼了,则不免叫人感到见外。    

(2)切忌喧宾夺主    

作为主人,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显示出堂堂正正的主人形象,是名符其实的一方之主、一家之主或某项活动的主要人物、主持人等。既然这样,宾客的言行就不能太喧闹,不宜像在自己家里、自己单位或自己主持的场合里一样毫无拘束地高喊大叫,洋洋自得地显示阔气与能耐,否则,就会出现宾客言行的随便和声势的强劲超过了主人的错位场面。这样,主人便会觉得自己没面子。比如,本应由主人决断的事情,你偏偏要给它妄下结论;本是主人请人家吃饭,主人没有请你代为敬酒,你却显得比主人还能喝而左敬一杯右敬一杯;在主人的女朋友面前,你居然比主人对她还显得殷勤……这样,主人肯定会不高兴,即便当面不给你脸色看,也会对你耿耿于怀。这样,主人自然也就不那么欢迎你了。

事实上,喧宾夺主难免让人产生某些误会而招致一些不良后果。诸如不知内情的宾客或旁人,会将“喧宾”者当成主人,而把真正的主人又看作宾客,继而还可能闹出笑话来。

当然,接受了主人委托,得到了主人的许可后,宾客偶尔“反客为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3)把握好拜访时间

时间是富有阶段性的特别概念。在“时间观念”里,时间的长与短、早与晚及频繁与稀疏等,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同。

所以,拜访时间的把握,对能否达到良好的拜访目的,关系甚大,也就是说,只有恰当地抓住了拜访时机,主人才会欢迎。这就要求宾客最好了解主人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习性,熟悉主人的一些时间安排。

一般说来,主人工作及家务繁忙之时,吃饭及休息之时,情绪及身体欠佳之时,你非急事要事,尽量不要前去拜访;与主人事先有约,不应迟到,也不必早到,准时赴约即可;求助于主人时,不宜三天两头去找人家;除非主人挽留,每次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碰到主人又有来客,应该长话短说,适时起身告辞。

诚然,同事好友之间的非拜访性串门,大可不必这么讲究,但也不能“太不知趣”或“太不识相”了。否则,或多或少引起主人的反感和不满,那就不合适了。

(4)不宜多嘴多舌

倘若碰到主人在与别人说话,或是在主人那里看见或听见其他客人在交谈有关问题,宾客不要插嘴,尤其是除了主人之外,你与其他人员都不熟悉时,更应该这样。喜欢多嘴多舌,动不动就打听别人的情况或爱就别人的有关事情发表议论,见风就是雨等等,都是“不懂规矩”、“缺乏修养”或“好管闲事”的不良表现,很容易使人反感。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隐私和秘密的时候,宾客更不要多嘴多舌,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能打听的不要打听,不应当说出去的不要说。不然,落了个“好管闲事”、“传话筒”之类的名声,那你在主人面前的形象,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了。    


(5)热心为主人排忧解难

作为宾客,撞上主人事务繁忙需要援助的时候,主动地给予帮忙、照看及出主意等,主人一定会欣喜感激,你也就更加受欢迎了。比如,主人这边忙得不可开交,那边又有事情要办。这时,你就应该请求主人让自己帮忙办理其中一件事情,自己实在帮不了时,也可以出点子去找别人来办,哪怕由于不小心而办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主人也会为你有一颗热心而高兴,因而十分欢迎你。比如,主人家里来了一位远方贵客,你恰巧也在主人家,主人又突然身体不适,不能上街买菜备酒,这时,你就不妨提出替主人一手操办这些,以便招待好那位贵客。对此,主人怎能不感激并永记在心?

当然,在热心为主人排忧解难之时,小心不要帮倒忙,更不可以顾此失彼有损主人或旁人的利益。

另外,尽量不要做某些正式场合中的“不速之客”。比如,主人宴请嘉宾贵客,邀请某人处理或商讨某些特殊事务等,你若前来充当那种“不速之客”,主人往往很为难;不接待不好,接待又不方便。有时会使主人陷入十分窘迫的困境。这样,主人就会为你的到来感到“头痛”或“冒火”,你自然也就不受主人欢迎了。


  

应酬术语   

★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 因事而定,随事而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