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扭转僵局,缓和气氛
谈判以互利互惠为目标,以洽谈磋商为手段,以认可合作、签约成交为终结。但谈判又是一种竞争,其结果的“互利”并非均等式的“二一添作五”。谈判结果各方满意的程度又常常以双方的优势、实力、经验对比为转移。因此,当我们在谈判中感到某些于己不利的困境时,必须善于采取一些出其不意的特殊口才技巧,扭转原来的危机,并从中谋求更多的利益。
在谈判应酬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维护各自的利益,使得一些项目能够达成协议,而在另一些项目上出现意见分歧,有时甚至使谈判出现了僵局。这时候,我们若不打破僵局,谈判就无法进行下去。要想打破僵局,一方面我们可以用语言鼓励对方在这方面努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寻找替代的方法来完成。
(1)亮底求变法
就是出其不意地撇开原来已谈妥的事项,通过亮出己方的客观困难、局限性,请对方承诺我方的新要求。新的要求虽然似乎显得有点不守信用,但因我方不是以翻脸不认账的强硬态度出现,而是以我方的客观困难为据,作了合情合理的解释,有时是会获得一定效果的。其原因有二:
一是谈判本来对对方较有利,对方更急于达成协议,他们出于“惜失心理”有可能被迫重新作出某种程度的妥协来保住前边的谈判成果。
二是人类常有某些帮助弱者实现某种愿望的自炫心理,这种“亮底求助”法用得好,能引发对方的这种心理,让对方既表现了商务上的最大实力与宽宏气魄,又表现了维护合作、目光长远的卓越见识,他们有时候是会欣然接受的。
(2)车轮战术
这种战术往往是在谈判中段,处于形势不利的一方为了扭转局面而采用的手法。
比如,由于己方因原先考虑不周,作了某些不当的承诺;或者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我方又说服不了对方;或对方眼见形势有利,急于成交,咄咄逼人,我方难以招架之时。使用此法者抓住对方此时急于求胜、害怕节外生枝的“惜失心理”,有意制造或利用某些客观原因,让上级适时召回或撤换原先的谈判负责人或某些重要成员,让另外一个身份相当的人替代,并利用其作为新介入者的有利条件的特殊情况,改变谈判局面,使之朝着于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其具体策略是:
①如果需要撤销前边的于己不利的允诺,替补者可以用新的负责人的身份,作出新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否定前任所作让步与承诺的不合理性,提出新的合作方案。
②如果需要打破僵局,替补者可以避开原来争吵不休的议题和漩涡,另辟蹊径,更换洽谈的议题与角度;也可以继续前任的有利因素,运用自己的新策略,更加有效地促使对方作出新的让步;还可以以对方与前任矛盾的调和者身份出现,通过运用有说服力的资料、例子,去强调所谓公平、客观的标准与双方的共同利益,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赢得被激怒的对方的好感,为下面谈判的正常化打下基础。
③如果对方成交心切、咄咄逼人时,替补者出现后可以利用对方怕拖、怕变的心理压力,以新的分析为依据要求谈判重新开始,从而迫使对方改变态度,为了维护原方案的主要利益而主动作出新的让步。
事实上,在车轮战术中,替补者是有其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的。因为他借助前任的努力,已比较了解对方的长短之处与特点,可谓知己知彼,而对方对我方替补者则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替补者虽然也是己方代表,但他与前任毕竟又是两个人,他对前任的意见比较容易找出理由来提出不同见解。这样,他“进”可以凭借原有成果继续扩大;“退”则可以把责任往前任身上一推而另起炉灶;还可以打扮成“协调者”来提出实际上仍有利于己方的“合理化建议”。
(3)软硬兼施法
就是在谈判中遇到某些出乎意料但又必须马上作出反应的问题;或在某些问题上对方完全应该让步却偏偏不肯让步,从而使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我方的负责人(或主谈者)找一个借口暂且离开,然后由事先安排充当“硬相”(又称“黑脸者”)的谈判者披甲上阵,佐以在场副将(又称“协从者”),以突然变得十分强硬的立场与态度,与对方展开唇枪舌剑的较量。死磨硬缠,寸步不让,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从而迫使对方无可奈何地开始表示愿意考虑让步;或者诱使对方在怒中失言失态。
一旦“硬相”的“拼博”取得预期效果时,原先的负责人及时回到谈判桌上,但不必马上表态,而是让己方的“调和者”(原先有意不介入“拼搏”)以缓和的口气和诚恳的态度略述刚才双方的矛盾,然后我方负责人根据对对方心态的分析,以“软相”(又称“白脸者”)的姿态,以协调、公允的口吻,诚恳的言辞,提出“合情合理”的条件(往往高于或等于原定计划),使对方刚才“失势”时颓丧恼怒的心态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与补偿而乐于接受。
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必要,作为“软相”的负责人甚至应辅以对己方“黑脸者”粗鲁言行的批评训斥,以顾全对方的面子,并向对方致歉。这样,在一“软”一“硬”两班人马的默契配合、交替进攻之中,我方正好摆脱困境,重新掌握主动权。
(4)权限抑制法
权限抑制法就是假如在谈判中发觉形势对己方太不利,想借故使谈判搁浅以求转机;或对己方已承诺的条款感到太亏,想改变条款,实施者出其不意地将并不在谈判桌上的“上级”或“第三者”抬出来,声称某些关键的问题谈判者无权决定,需请求上司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或者以请求委托者批复为借口,把矛盾转移到非谈判者身上,使谈判搁浅,让对方除了被动地等待别无他法。然后,借口上司或有关委托者认为对方条件“太苛刻”,不予批准等理由,迫使对方作出让步。
面对这种情况,对方只有两条路:要么作出适当让步来达成协议;要么退出谈判。由于大多数谈判者都不甘心因小失大,只好以退让求成交,这就是权限抑制法的效果了。
(5)寻找替代的方法打破僵局
在谈判中,因双方各执一辞、相持不下时,双方的交易也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僵局。这时候如果光用语言去打破僵局是不容易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考虑选用其他方法去化解僵局。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替代方法:
①更换商谈小组的人员或领导者。
②另选商议的时间。例如彼此再约定好重新商议的时间,以便讨论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到那时也许会有更多的资料和更充分的理由。
③改变售后服务的方式。例如建议减少某些繁琐的手续,以保证日后的服务。
④改变承担风险的程度。愿意分享未来的损失或者利益,可能会使双方重新走向谈判桌。
⑤改变交易的形态。使互相争利的情况改变为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的团体。让交易双方的老板、工程师、技工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共同谋求解决的办法。
⑥找一个调解的中间人,当然这个人要有一定的威信和协调感召能力。
⑦设立一个由双方人员组成的研究委员会。
⑧适当让步,让对方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⑨先跳过这个问题,讨论其他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留待合适的机会解决难解决的问题。
⑩暂时休会,适当地放松中通过联络双方感情后,再以较缓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面对僵局采用这些方法,以己方的诚意唤起对方合作的诚意,使双方能再度开诚布公地进行谈判。
应酬术语
★ 用语言鼓励对方打破僵局。
★ 适当说些笑话,缓和气氛。
★ 适当更换谈判人员。
★ 转变谈判的主题。
76. 黑脸白脸,让点子当主演
谈判桌也是一个舞台,谈判的双方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既然是演戏,就少不了黑脸的坏人和白脸的好人。只有黑脸白脸相互配合,才能让自己一方成为这个舞台的主宰。
传奇人物——亿万富翁休斯想购买大批飞机。他计划购买34架,而其中的11架,更是非到手不可。起先休斯亲自出马与飞机制造厂商洽谈,但却怎么谈都谈不拢,最后搞得这位大富翁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事后,休斯觉得谈判靠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得想个法子,走和气谈判的路子,于是便找了一位代理人,帮他出面继续谈判。休斯告诉代理人,只要能买到他最中意的那11架,他便满意了。而谈判的结果,这位代理人居然把34架飞机全部买到手。休斯十分佩服代理人的本事,便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代理人回答:“很简单,每次谈判一陷入僵局,我便问他们——你们到底是希望和我谈呢?还是希望再请休斯本人出面来谈?经我这么一问,对方只好乖乖的说——算了算了,一切就照你的意思办吧!”要使用“白脸”和“黑脸”的战术,就需要有两名谈判者,两名谈判者不可以一同出席第一回合的谈判。两人一块儿出席的话,若是其中一人留给对方不良印象的话,必然会影响其对另一人的观感,这对第二回合的谈判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第一位出现的谈判者唱的就是“黑脸”,他的责任在于不给对方面子,激起对方“这个人真不好惹”、“碰到这种谈判的对手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的反应。而第二位谈判者唱的是“白脸”,得尽量给人面子,也就是扮演“和平天使”的角色,使对方产生“总算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就这样,二者交替出现,轮番上阵,直到谈判达到目的为止。
第一个谈判者只需要使对方产生“真不想再和这种人谈下去了”的反感便够了。不过,这样的战术,只能用在对方极欲从谈判中达成协议的场合中。当对方有意借着谈判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是不会因对第一个谈判者的印象欠佳,而中止谈判的。所以,在谈判前,你必须先设法探求对方对谈判所抱持的态度,如果是“可谈可不谈”,那么“白脸”与“黑脸”战术便派不上用场了。
谈判以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较为有利,但是,在使用“白脸”与“黑脸”战术时,却反而以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谈判为佳。不管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用什么方式向对方“挑衅”,如果谈判是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的话,基于一种“反正这儿是我的地盘”的安全感,对方通常不会有过度情绪化的反应。因此,当第二名谈判者出现时,他们的态度自然也不至于过分恶劣了。
相反的,若谈判是在自己的地盘进行,而对方又被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激怒了的话,便很可能拒绝再度前来,或者干脆提出改换谈判地点的要求。一旦谈判地点变更,对方便可能因此而摆脱掉上回谈判所带来的不悦,重新振奋起来,以高昂的斗志再度面对你的挑战。果真如此,那么“白脸”与“黑脸”战术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白脸”与“黑脸”战术的功效,乃是源自第一位谈判者与第二位谈判者的“起承转合”上。第二位谈判者就是要利用对方对第一位谈判者所产生的不良印象,继续其“起承转合”的工作。第一位谈判者的“表演”若未成功,第二位谈判者自然也就没戏可唱!
谈判,尤其是有关公务的谈判,参加者通常不止一人。在这种“以一对多”或“以多对多”的谈判中,最适合采用的,就是“攻击要害”。
谈判对手不止一人时,实际上握有最后决定权的,不过是其中一人而已。在此,我们姑且称此人为“敌方组长”,称其余的谈判副将们为“敌方组员”。“敌方组长”是我们在谈判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人物,但也不可因此而忽略了“敌方组员”的存在。
谈判应酬时,有时你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说服“敌方组长”,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转移目标,向“敌方组员”展开攻势,让“敌方组员”了解你的主张,再由他们来影响“敌方组长”。其过程也许较一般谈判辛苦,但是,不论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持之以恒,再接再厉,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你无法说服“敌方组长”时,就要另辟蹊径,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敌方组员”。这正如古时候的攻城掠池一般,只要先拿下城外的要塞,就可以长驱直入了。这也是下套让人钻。
应酬术语
★ 谈判讲究灵活应变,相机而动。
★ 来点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策略。
★ 黑脸白脸都需唱。
77. 设暗钩钓笨鱼,在谈笑间见刀光
谈判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了解,对方是否把自己作为惟一对手或合作伙伴,从中得到对方对这次谈判的认真度和重视与否;如果对方脚踩两只船,诚意不大,就得评估自己的实力,采取相应的策略;相反,应该早下决心为妥。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一旦这些商业机密被泄露,这个公司在商业竞争中就肯定会失败。所以在商业谈判应酬中,双方都会努力保守自己的商业情报。但是精明的商人,还是可以从对方的一些细枝末节中抓到一些重要的情报。通过获取商业秘密,从而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机会,这也是谈判的一个点子。
谈判应酬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了解,对方是否把自己作为惟一对手或合作伙伴,从中得出对方对这次谈判认真度和重视与否。如果对方脚踩两只船,诚意不大,就得评估自己的实力,采取相应的策略;相反,应该早下决心为妥。
中、美、泰三国合资兴建一座油轮码头,工程浩大,时限和质量要求也极严。特别是4个月的工程期限,把许多想参加竞争承包工程的竞标者吓跑了,因为他们不愿冒工程延期受罚的风险。
A建筑公司决定参加竞投。有关专家都摇头说:“不可能,不可能!你们怕是在说梦话吧?”在非正式谈判中,美方代表也很不客气地问:“贵方能在4个月内完工吗?”A方代表斩钉截铁地回答:“能!”A方公司之所以回答得斩钉截铁,就在于事先对这个工程的具体要求,资金到位日期,材料来源等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由此可见,获得对方的信息,是谈判获胜的重要条件,为防止情报被对方刺探,就要注意严格保密了。
有一次,我国外销业务员在英国同英商谈判黄狼皮交易。谈判中途休息时,服务员送来主人煮制的咖啡,大家一边喝着,一边无拘无束地交谈。有位英商凑到我方陪谈人员身边,递烟搭讪,问:“今年贵国黄狼皮的销售情况比去年好吗?”
“不错。”我方陪谈人员随便地应了一声。
英商又紧盯着问:“如果我想买15万到20万张不成问题吧?”
“没问题。”我方陪谈人员仍然不经意地答。
在没到抽完一支香烟的功夫,这位狡猾的英国商人就在不知不觉中摸到了我方的重要商情,并据此设下了圈套。
却说英国在掌握了我国黄狼皮生产情况后,便提出向我方订购5万张黄狼皮,出价比原方案高5%。
我方谈判代表没有想到这是英商玩弄花招,反而认为英商高价抢购,是为了挤垮别的竞购对手,达到垄断货源、独家经销的目的。因而,我方人员为这个理想价格而暗暗欣喜。然而,事隔两天,英国的其他采购商纷纷向我方反映说,有人按低于我方的价格在英国市场上抛售中国黄狼皮。
这时,我方谈判人员通过分析黄狼皮业务谈判的前后经过,才恍然大悟:原来该英商有意抛出高出5%的价格,其意在于捆住我方人员的手脚,以此为目标价格,来拒绝与其他出价稍低的英商谈判。因为,他出的价格较高,其他进购商就不敢问津了。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掌握了中国黄狼皮生产情报的英商,在中国黄狼皮的高价下,按原价在英国市场迅速甩出他的积压货。而我方向其他国家裘皮商报出的黄狼皮价格却全都被顶了回来。
这位英商在掌握了我方的信息后,来个声东击西转移我方目标,暗底下悄悄地实现他的预期目标,可见保护好自己的商业信息,绝不可小瞧。
这位英商表面上和和气气,抛出高价,好像很给面子,暗地里却使出了他的“歪点子”,使我方损失颇重,真是谈笑间见刀光,不可不防。
应酬术语
★ 渊博的知识是随机应变的前提。
★ 掌握对方信息,适时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