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对付小人:该硬就硬,该软就软
与小人交往的确是个难题,不过还是有经验可循的,只要你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性格,将他们看透,什么人用什么招,然后应酬起来也就不难了。
在职场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给人穿“小鞋”的人,他或许要靠踩着你的肩膀往上爬,或许要靠欺骗你达到他的什么目的,或许仅仅是因为嫉妒而想排挤你。
你在现在的工作位置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有一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感觉。你相信这份工作非常适合你,升职只是迟早的事。可是就在你拟好下期的工作计划后,却接到了平日笑容可掬的上司给你的调令。他早就不满意你意气风发的样子,这次他终于有机会把你调到另一个你完全陌生的部门任职。你感到十分失望,一再请求留下来。他却不露声色地“鼓励”你接受新的挑战,你只好交接手中的工作离去了。而你这一去,从此便默默无闻。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各种各样的小人的算计,被弄得有苦说不出,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同这样的人打交道是不容易的。往往这时许多人选择逃避,难交往索性不与之交往,那还有什么关系?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非得求他办事,非得与他交往,那又该如何呢?于是你便硬着头皮上,结果不但没有相处好,没办成事,反而碰了许多钉子。
凡事逃避总不是办法,得知难而上。据某调研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每一百位出类拔萃的成功者之中,精通怎样对付小人的人占90%。几乎每一位成功者都懂得怎样有效地对付并利用小人。这表明,学会怎样对付小人对于成功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一定要记住:我们之所以不能把事情办好,不能取得成功,其中最关键因素之一是我们往往对小人敬而远之,而不能有效地利用和对付他们。这是办事的智慧,也是成功的一大秘诀。
任何难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对付小人也一样。只要你学会刚柔并济,你就学会了对付小人的秘诀。
应酬术语
★ 应付口蜜腹剑的人,微笑着打哈哈。
★ 应付吹牛拍马的人,不要与他为敌。
★ 应付尖酸刻薄的人,要保持一定距离。
★ 应付挑拨离间的人,最好谨言慎行。
★ 应付笑里藏刀的人,要滴水不漏。
★ 应付翻脸无情的人,应该留一手。
★ 应付戴着面具的“好人”,要暴露他的真面目。
40. 别人不愿干,你来
干别人不愿干的事,会让你赢得同事的尊敬,获得领导的赏识,甚至还会创造提拨的机会。
一个人总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工作。
有些人喜欢在热闹喧哗的环境中穿梭交际应酬,而有些人则喜欢安安静静地埋首于搞研究工作,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情各不相同。
此外,有不少人原本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在每天不停地投入心力之后,便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了。
或许,在你的周围,有些工作是每个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家对这样的工作都持一种避之犹恐不及的态度。
如果你是一个职场应酬的高手,你就会情愿做这些他人不愿做的工作,因为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同和赏识。有时候甚至还会让领导对你心存感激:
“多亏了你的帮忙!”
你知道这是你展露才能、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有时候,即使你有这一份心,也未必有这样的差事让你做。所以,碰到这样的自我表现的机会时,更应该要心存感激才对。
当然,这也必须要有积极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然而,实际上这一类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不讨好的,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效果。
但事实上,这一类工作往往比那些表面看起来华丽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及潜藏的乐趣。能够从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大多是表面看起来“大智若愚”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即使心中不满也不抱怨,仍然默默地做事,不在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即使是一辈子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也无怨无悔。正因为他并不寄望于是否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所以才能被称之为“大智若愚”。
人生难免会碰到徒劳无功的情形,然而,惟有经历过辛劳的人,才知道心存感激,也因而了解谦虚的必要性。
每个人都有饿肚子的经历,越是饥肠辘辘,愈能够体会出食物的重要性。这就像是惟有经过病痛折磨的人,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健康的重要性。同样,惟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知道苦尽甘来的乐趣。
如果你认为这么做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地排斥这个工作,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不能出人头地。
如果你能够接受别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工作,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出辛劳的乐趣,你就能够克服艰苦,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应酬术语
★ 惟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知道苦尽甘来的乐趣。
★ 如果你认为这么做会吃亏,那你就永远也不能出人头地。
★ 这是展露才能、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
41. 手心手背都是肉
作为领导,只有诚心诚意地替下属着想,关心下属,爱护下属,才会赢得下属的尊敬和爱戴。
作为领导,要想同下属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下属打交道,与下属平等相处。
与下属交往,管理者首先必须从职位的高台上走下来,走到下属中间去,这需要坚持公正、民主、信任与授权的法则,原则的内核是民主,只有具备民主的观念,认识到自已是普通的一员,才可能“一碗水端平”,待人平等,信任下属,敢于授权。
某科长由于动辄指责下属,深受科员们的鄙视。某天,科长的上司——也就是处长,怒气冲冲地跑进科办公室里,无视科长的存在,指着写报告的人说:“你写的这叫什么报告?”此时,那位经常指责下属的科长却适时地站了出来说:“是我要他这样写的,责任由我来负!”
从此以后,该科的气氛完全改变过来了,科长虽仍如同过去一般动辄破口大骂下属,但科员对科长的态度却已与从前大为不同。因为,他们意识到:“科长是真的在替我们着想。”
令人惊异的是,经过此事后,处长更加器重这位科长,并对他说:“你早该这么做了!”后来这位科长成为同期进入公司的职员中最快升为处长的人。
的确,领导者经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有时得不到保障,职员好比只是挂名在公司的自由契约者。而当发生了意外时,如果能够得到上司的庇护,他们在心理上无疑将获得莫大的安慰。
管理下属无疑必须具备极大的耐性,这是一件费力不一定讨好的工作。一个人的地位愈高,往往愈无法了解下属们对他的看法。由于下面的人总是小心谨慎地观察上司的一言一行,虽然是在训话,下属也可能敏感地猜疑:“上司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下属而训话?”
有许多领导,对于自己的老部下,由于共事多年,彼此十分熟悉,既知道其工作的能力,又知道其性格特点,因此领导用起来比较顺手,而对于新进的人员,由于不熟悉、不了解,往往产生“不如老部下”的感觉。
其实,新进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大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他们大都有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岗位上大干一场的愿望。领导如果能够利用这一点,发挥新人的潜力,其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对于新人,要善于互相交流感情。领导者要善于以诚挚的感情和信任的态度打动他们的心,使其产生敬重感激之情,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虽然新人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但是当他们工作时就会显示出年轻人的优势和特色,他们大多自有一套工作方法和谈判技巧。因此,要和年轻人沟通意见就不要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要给他们脸色看。
因此,要和新人处好关系,充分发挥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领导首先必须要有宽宏大量的胸襟和气度,从心理上对新人表示出认同,能够察纳雅言,方能集思广益,增进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应酬术语
★ 以人为本可以增加凝聚力。
★ 让下属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你工作。
★ “一碗水端平”,平等待人。
42. 接受任务时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准确了解上级领导的意图是你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的前提条件。每位上级领导由于各自背景的不同,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与不同的上级领导相处时,应根据其性格、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选择工作方法和处理方式。
无论你处在何种职位,都不可能没有上司(除非你是最高管理者)。
在与上司工作应酬中,我们一般会经历如下程序:
接受指示、命令;执行任务;工作完成后的汇报。
一切工作都是从接受上级指示和命令开始的。当上司委派工作时,我们应立即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准备记录。我们不应打断上司的讲话,要边听边总结要点,要充分理解指示的内容,明确完成工作的期限和主次顺序。当然,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司的意图,我们可以要求上司解释一番,但若是你心不在焉,上司讲话的时候需要“再说一次”,上司马上会觉得这个人对自己不恭,从而影响他对你的信任。
要学会尊重你的上级领导,对上级领导做出的正确决策,应及时、切实地执行。
如果上司做出的决策确确实实与你的思路相去甚远,那也不妨首先执行这个决策,然后私下里找领导交流一下,提出你的看法,通过交流弄清上级领导做出此等决策的意图,这样你才能知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何种途径,在什么程度上贯彻上级决策。
无条件执行并不表示没有个人看法,但是出于对全局的考虑,也不要干出彻底否定上级决策的事儿。因此,对上级的决策应在实行的过程中揣摩其意图,把握好渗入个人意见的分寸,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了解上级的性格、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在实际工作应酬中去揣摩,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单位聚会、与领导一同出差等机会与其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配合领导的意图,提高工作效率。
心态的调整、人格的修炼,影响、决定着自己的工作应酬水平。把握不住这一分寸的人,往往会受到无情现实的惩罚。然而,一经得道,你就会受到上司的赏识。
应酬术语
★ 要学会尊重你的上级领导。
★ 对上级领导做出的正确决策,应及时、切实地执行。
★ 了解上级的性格、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43. 与同事保持距离
俗话说:“人一生不走的路也要走三回。”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不可能有“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出现,可见,交友是人生必须进行的一课。在职场应酬中,朋友就更显得重要,没有朋友你注定无路可走,必须要有朋友帮助。所以,人在职场要广交朋友。但有一条必须记住,那就是:在任何时候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你应当学会体谅别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千万不要喧宾夺主。但也不能说“这不是我的事”这类的话,过于泾渭分明,只会破坏同事间的关系。在筹备一个任务前,应该谦虚地问上司:“我们希望得到些什么?”“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应该再做些什么?”
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长短。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你一定不要加入他们的一伙,偶尔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倒也无所谓,但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沉默才是聪明的做法。
公私分明也是重要的一点。同事众多,总有一两个跟你特别投机,可能私底下成了好朋友。但不管你职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为关系好而进行袒护纵容,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更何况,上司对这类人最讨厌,认为这是不能信赖的人。所以你应该知道有所取舍。
与同事相处,太远了显然不好,人家会误认为你不合群、孤僻、性格高傲;太近了也不好,因为这样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使上司误解,认定你是在拉帮结派。所以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合适的和最理想的。
有人认为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好朋友,而且,他竟成为你的拍档。如果上司将他托付给你,你首先要向他介绍公司的分工和其他制度。而不能跟他拍肩膀拉关系,以免惹来闲言碎语。大前提是公私分明。在公司里,他是你的搭档,你俩必须精诚合作,才会有良好的工作效果。私底下,你俩十分了解对方关心对方,但这些表现最好留到下班以后,你俩可以跟往常一样,一起去逛街、闲谈、买东西、打球,完全没有分别,只是奉劝你一句,此时少提公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一位旧同事重返公司工作时,你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旧人对你和公司都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和他并不需要时间去适应,但是首先你得清楚,这位旧同事以前的职级如何?他的作风属哪类型?与你的关系怎样?如今重返旧巢,他的地位会有所改变吗?
如果他以前与你共过事,请不要在人前人后再提以往的事,就当是新同事合作吧,这样可以避免大家尴尬。要是他过去与你不相干,如今却成了搭档,不妨向对他有些了解的同事查询一下他的情况,但注意要装作轻描淡写,不留痕迹。
有些同事生性暴躁,常因小事就唠叨不已,虽然事后他会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但当时粗声粗气或过于强烈的反应,却会叫你闷闷不乐。怎么办呢?暗自纳闷,只会害苦了自己,这时可以想个改善之法。要知道,同事相见的时间往往比家人还多,经常如眼中刺,不仅难受,恐怕还会直接影响工作情绪。
对付这种脾气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以静制动。然而,消除误会,并非是采取凡事忍耐的策略,相反,这恰恰是积极和主动。你不妨仔细想一下,有同感的肯定不只你一个,所以不妨就任由对方猛烈地说下去,你只要处之泰然,即使有其他同事表示不同意见,你也保持缄默,直至事情明朗化,对方的态度平静下来,你再摆出明白事理的态度来,细心将事情分析,如此,你必能将对方摆平。
应酬术语
★ 距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一股强有力的引力。
★ 保持距离,你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 保持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