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学点“弯弯绕”
向上级领导提出要求或汇报工作时,要掌握对方的心理和性格,要清楚对方要了解什么,要对症下药,把话说到心坎上,才能说明自己的贯彻能力是较强的,不能稀里糊涂,不分类型,直来直去,一视同仁。
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掌握对方的心理和性格,要清楚对方想了解什么,要能够对症下药,把话说到其心坎上,这不叫圆滑,这叫交际应酬艺术。
上司毕竟不像一般同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所以与领导相处,就更应该注意,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就更要注意不要信口开河。
(1)嫌领导动作太慢
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快要误事了。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的责备意味,这样的话在平时说来无所谓,在下属与上司共事时说来就有失礼节。
(2)让领导下不了台
对领导说:“这事不好办!”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领导没面子,一方面说明自己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下不了台。
(3)说了领导该说的话
对领导说:“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4)说了自己不该说的话
对领导说:“我不清楚。”“不行拉倒,没关系!”“去了婆家还有姨家!”这类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表现。
(5)说无所谓的话
对上级的问题回答:“无所谓,都行!”这样的话说明对领导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怎么在意,同时既显得对领导不够尊重,也有推卸自己责任的嫌疑。
(6)过度客气反而会招致误解
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局。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
因此应该善于察言观色,以平常心去对待,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更容易出错,会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魄力。
应酬术语
★ 给领导留足面子。
★ 巧妙应对性急领导。
★ 对症下药,了解领导的心理。
34. 放大优点,缩小缺点
俗话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客观审视别人,要放大他的优点,缩小他的缺点,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你的合作者。
孔夫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合作者不能求全责备的道理几千年前的人都懂,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我们在职场应酬中习惯于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即对同事、客户等合作者表现出求全责备的态度,从而陷入了求全责备的误区。
你可能在工作中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语:
“他那个人很清高,不是一个好的合作者!”
“这个人个性太强,不适合和我一起共事。”
……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一遇到工作上的具体事情,我们却常常犯类似上面话语中的毛病,即对合作者的要求超出了对一个普通人的要求,要求他尽善尽美,把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放在放大镜下。而这种放大化,更加深了我们的不满,以瑕掩瑜,甚至由于对对方身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看不顺眼,而拒绝同对方合作。这种由于非本质的好恶而排斥同对方合作的做法,是一种工作上的失误,事业上的一种挫败。
是的,清高、个性太强,这些有可能都是缺点和不足,然而问题是,这个人身上有着你这项工作、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优点和长处,后者才是他这个人的主流。所以,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工作所需、项目所要,而不是你的合作者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再者,如果你对合作者求全责备时,你也该想想,你也不是完人,也并非十全十美。你身上的缺点与不足也许更多,这样将心比心,你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应酬术语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 一律地对你的合作者求全责备,只会让你陷入一种职场的泥潭中。
35. 宽容同事的刁难
对待刁难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宽容面对同事的刁难,才能真正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
在职场应酬中,遇到上司或同事的刁难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你要学会正确处理与刁难你的同事之间的关系。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因为生意上的原因,受到了一些人的憎恨。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里就和卡内基有意见分歧的钢铁商人,正当他滔滔不绝地大肆抨击卡内基时,卡内基正好来到那里。宴会的主人非常尴尬,他害怕卡内基忍耐不住,当面加以指责,使这个欢乐的场面出现不愉快。令他意外的是,卡内基安静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当抨击他的人发现他就站在附近时,反而一下子不开口了,感到非常难堪,满脸通红,真想从人群中钻出来。
卡内基满脸笑容,走上前去亲切地与其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到他激烈的抨击。那个说坏话的人更是无地自容。这时,卡内基递上一杯酒,使他有机会掩饰自己的窘态。
这就是卡内基的高明之处,面对抨击和非难没有反唇相讥,而是以宽容和真诚让对方知难而退。若针锋相对,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两个人都难堪、尴尬。
在职场应酬中,碰上同事刁难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向卡内基学习,正确对待,就会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小李分在机关任行政助理时间不长。她的同事中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女孩,比她参加工作早。小李初来乍到,自然非常的谦虚,在工作中有意地处处请教。可那个女孩却态度生冷,还时时刁难小李。小李说:“看得出她对我存有戒心。我想是因为我的学历、相貌及能力都比她强。不仅如此,我与她同住在一间集体宿舍中,她也是处处找我的茬。我的熟人来玩,她表现得极不友好,甚至还在我的背后说我的闲话,议论来我宿舍找我的男孩子。有一次她丢了100元钱,她就怀疑是我或者是来我这里玩的朋友偷了她的钱,说话夹枪带棒的。我十分伤心,我对她很尊重,可她总是处处为难我,我因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时间长了,甚至不想去上班。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去与她解释和沟通。”
小李的一位朋友送给她八个字:以心换心,以诚感人。
她的朋友说:“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并且又在同一个宿舍住,可以说是朝夕相处,若总是别别扭扭,于双方的工作、生活都不利。你不应为对方不在工作上帮助自己而计较。既然你比她大两岁,那么还可以以一个大姐的身份去关心她。主动和她谈话,哪怕是没话找话。当然,要让别人了解、信任自己,首先你待人要诚恳,襟怀要坦荡。这样才能消除她对你的猜疑和误解,才不会在工作上刁难你。”
小李按照朋友的话去做,果然奏效,没过多久她和那个女孩的关系就缓和了许多,最后还成了朋友。
人的认识有深有浅,十个指头还长短不同,何况性格各异的人呢!要学会大度,不要把某些问题放在心上,即便受到误会和委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公正的评判的。
几年前,某校教务处推举马老师到校教研室工作,之后不久,张某就到校长处打小报告,说马老师阅历浅、底子薄、素质低,不能胜任教研室的工作,挑不起这个大梁,还不如某某等等。谁知张某的话不胫而走,竟传入马老师的耳中。但马老师丝毫没有被“陷害”所困扰,相反,她倒从小报告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几年过去了,这所学校的教研工作每年都有新的成果,他们承担的几个“九五”研究课题也都有新进展。
在职场的应酬当中,遭受同事或上司的刁难是难免的,而宽容是应对刁难的良药。只有这副良药才能真正根除你和别人之间的矛盾。
应酬术语
★ 遭受同事刁难是很正常的事。
★ 以宽容面对同事的刁难,才能真正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
★ 以心换心,以诚感人。
36. 与“上面”保持经常性的接触
在交际应酬中,与“上面”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会对你事业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一些时候,领导做出的决定与你的想法大相径庭,你有时可能会想不通,但是,虽然有太多的疑虑,但是你必须首先去执行领导的决定,因为领导的一切决策都有待于下属的拥护和支持。
你可以私下里找领导交流一下思想,了解一下领导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何种目的,才做出让你如此出乎意料的决定。
也许领导的决定是出于整体大局的考虑,也许这一决定有着某种特殊的用意,也许决定本身是错误的,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后,在自己的工作中,你才能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做。
彻底否定和机械服从都是不行的。出于对整个部门前途的考虑,你要对整体工作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有个明白、透彻的了解,这是对你作为一名下属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可以使你清楚地了解领导的期望和意图,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圆满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在你的领导下,本单位的工作也会蒸蒸日上,所有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许多场合、许多情况都是你了解公司意图和想法的途径。如果你对此熟视无睹,那么领导想的到底是什么,你也就无从知晓。这样一来,你就无法配合领导协调工作,也就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
每个领导由于其学历、修养、性格、兴趣和阅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与不同的领导相处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他是一个性格非常爽朗、不拘小节的人,而你却在一些小事上与他纠缠不清,他难免会对你产生一些看法。
与领导保持经常性的接触,绝不是让你去奴颜婢膝地讨好他、奉承他,对他阿谀巴结,如果那样,往往不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对领导只会顺从、维护,讨他的欢心,视他为衣食父母,明知领导出了差错,也不去指出和纠正,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因为你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保住你的位子,你口口声声要为领导效犬马之劳,只不过是为了换取某种私人利益,你已再无进取心、事业心可言了。这是十分可怕的。
应酬术语
★ 把领导看成命运的主宰,成功的阶梯。
★ 尊重领导的职权,不伤害领导的自尊心。
★ 不卑不亢是起码的要求。
★ 最得领导欢心的还是工作表现。
★ 对领导应以诚相待。
37. 记住:千万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
在职场应酬中,有些人喜欢在同事间说三道四,而影响团结,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自己的威信。说人坏话是人际应酬的一大忌。
在我们的职场工作环境当中,常有一些同事聚在一起,喜欢谈论的就是那些不在场同事的是非。一提到这些道人长短、论人隐私的话题,大家就显得兴致勃勃,现场的气氛也随之热烈起来。但是,这种无聊的话题却是一点也不值得声张。不论你说的话题有没有恶意,到最后都会变成让人不舒服的坏话。
而且,这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的话很容易传到对方耳中。即使听到这些话的人并非故意地去传播,但还是会直接或间接地传入当事人耳中,而且往往已被添油加醋,不堪入耳,这正是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运气不好的时候,你说的话正好被当事人当场听到,或是被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人听到。而且,被听到的内容并非一清二楚,而是断断续续的话,这中间没听到的部分可就任凭别人想像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根鹅毛被听成一只鹅也不稀奇。
总括起来说坏话的危害主要有三点:一是说人的坏话,很快就会传出去。因为人们都愿意用传话的方式表示跟他人亲近。另外,容易引起你不满的那些事情,也可能早就引起他人的不满,只不过人家聪明一些,不讲而已。他们一旦发现你在说这样的话,求之不得,他们找到了代言人、炮筒子,立即以你的名义,说这种意见是你说的,快速向外传播。这样,很容易使你与他人之间产生矛盾,你多了敌对面,多了前进的阻力。这些被你中伤的人,一有机会就会给你使绊子。二是对心中不平的事,总挂在心上、嘴上,容易使自己更加不平,远不如干脆忘掉。总感到不平的人容易生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三是有这种毛病的人,极易损毁自己的形象,使人不敢接近你,不得不提防你。
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是智力愚钝的表现。你背后说他人坏话,别人就可能在背后说你的坏话。背后说人坏话是足以损毁自己形象的坏毛病,因此,要看清说他人坏话的危害,严格杜绝这种坏毛病。
应酬术语
★ 说人坏话是人际应酬的一大忌。
★ 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是智力愚钝的表现。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38. 不时地给你的下属注入“兴奋剂”
适度而有效的奖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和保持下属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激励下属,正确地运用这种方法,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作为一名领导者,时刻都在和下属处在交际应酬中。如果能让你的下属工作起来热火朝天、勤恳卖力,你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这时候,可千万不要吝惜你腰包中的钞票,也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和夸奖之辞,要不失时机地对你的下属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随着汗水而付诸东流,而是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奖励和鼓励工作勤恳的下属,也是在告诉其他的下属,在工作中,你多付出一份汗水,就会多一份收获。
每个管理者都要手下有些“尖兵”,来替自己顶大梁。“尖兵”就是业务骨干。如何调动呵护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手段,管理者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来刺激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否则,事倍功半,缺乏成效,还会使彼此之间关系恶化。
(1)向下属描绘远景
领导者要让下属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及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愈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愈高,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所以,领导者要弄清楚自己在讲什么,不要把事实和意见混淆。
下属非常希望你和他们所服务的公司都是开放、诚实的,能不断提供给他们与工作有关的公司重大信息。
若未充分告知,员工会对公司没有归属感,能混就混,不然就老是想换个新的工作环境。
如果能获得充分告知,员工不必浪费时间、精力去打听小道消息,也能专心投入工作。
(2)授予下属权力
授权不仅仅是封官任命,领导者在向下属分派工作时,也要授予他们权力,否则就不算授权,所以,要帮被授权者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独挑大梁”,肩负着一项完整的职责。
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相关人士知道被授权者的权责;另一个要点是,一旦授权之后,就不再干涉。
(3)给下属好的评价
有些员工总是会抱怨说,领导只有在员工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身为领导者的你,最好尽量给予下属正面的回馈,就是公开赞美你的员工,至于负面批评可以私下再提出。
(4)听下属诉苦
不要打断下属的汇报,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随便诊断,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建议,以免流于“瞎指挥”。
就算下属真的来找你商量工作,你的职责应该是协助下属发现他的问题。所以,你只要提供信息和情绪上的支持,并避免说出类似像“你一向都做得不错,不要搞砸了”之类的话。
(5)奖励下属的成就
认可下属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也可以有效建立其信心、提高忠诚度,并激励员工接受更大的挑战。
(6)提供必要的培训
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或公司付费的各种研讨会等,不但可提升下属士气,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训练。教育训练会有助于减轻无聊情绪,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创造力。
应酬术语
★ 领导要明确下属参加工作的目的是利益的需求。
★ 要在物质和精神上满足下属的要求,从而实现激励的目的。
★ 通过制度把下属的利益融入到公司的利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