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交有术,“方圆”做人1
书名:应酬术-课本上学不到的101条人生经验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4586字 发布时间:2024-06-21

第一章 社交有术,“方圆”做人

社交是个大课堂,其中深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应酬学问。每种学问都不是粗茶淡饭,可有可无;相反,却构成了人生重要的成败课题。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做人做事态度不鲜明,行为不果断,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永远让人琢磨不透。“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方内圆。









1. “人缘”:安身立命的支点

    


人缘非常重要。经商,人缘是钱;从政,人缘是权;在家,人缘是和睦;出门,人缘是安全;办事,人缘是成功;休闲,人缘是欢颜。人缘不是点头哈腰;人缘不是全天候笑脸。人缘是以人苦为己苦,分己甜为人甜。

    

一个人的人际应酬状况,即是否有个“好人缘”,关系到求人办事能不能顺利达到目的。有个“好人缘”,你尽可以实现人生设计中的多种构想;没有“好人缘”,则到处受挫,举步难行。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好人缘”,来增强你的应酬力呢?

(1)要有容人之量    

四川成都新都寺内有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佛像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很耐人寻味。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人事纠葛,牵丝攀藤,盘根错节。世态百味,甜酸苦辣,难以胜数。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

      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仇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2)做人要厚道

      在人际应酬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睚眦之怨必报”。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不幸,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3)要有好人缘,还要注意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

      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要有急公好义的火热心肠。人都有三灾六难,五伤七痨,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一点病痛?你能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难,伸出友谊之手,替人家排忧解难,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俗话说:“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能得高寿。旧时老城隍庙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身正心安梦魂稳。”诚哉斯言!

(4)要有好人缘,还要待人以诚

      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人群的部落里,撒谎是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的。在人际应酬时,应该是真心诚意,忠厚老实,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不要在人生舞台上,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戏”;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也不能像薛宝钗那样“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对人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城府很深,惯有心机。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5)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  

有时候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某某人在单位很受欢迎,领导也喜欢他,同事也喜欢他,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是很少有人喜欢他,而且他也不喜欢别人,他的朋友也不多,即人缘儿很差,像个社会嫌弃儿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缘儿”和“嫌弃儿”。“人缘儿”、“嫌弃儿”本是心理学中的术语,是用以表明一个社会成员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我们把它们用来作为人际关系学的术语,也很能说明问题。

一般而言,大家都比较喜欢“人缘儿”。而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则是千差万别的:或者是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是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是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因为他机警灵活,善处人际关系;甚至是因为他有权有势有钱等等。总之,他有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或接受。

在你选择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儿”,而且能使“人缘儿”与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越好。

能够把“人缘儿”吸收进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使之成为你要好的朋友,无形中就大大增强了你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要是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部都由“人缘儿”组成,那么你的这个人际关系网络的能量将是无比巨大的。此外,结交“人缘儿”还会使你受到启发,学到许多如何结交朋友,赢得众人青睐的方法。



应酬术语

★ “人缘”好坏关系到应酬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

★ 没有“好人缘”,则到处受挫,寸步难移。

★ 融入“好人缘”的人堆儿里,会大大增强你的人际网络能量。





2. 着装——自我的镜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里,个人形象已成为你走进社会的资格证书,这甚至比工作经验更重要。你的形象也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人生。

在应酬中,穿戴整洁的意识形成优雅从容的风度,而衣衫褴褛、衣冠不整则使人感觉龌龊、猥琐和局促不安,缺乏尊严和庄重感。

佛靠金装,人靠衣裳。在很多应酬中,很多人都有以貌取人的势利天性,你的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你穿得气派,无形中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别人觉得有利可图,就容易答应你的要求。你衣着寒酸窝囊,别人认为无油水可捞,就可能一口回绝你的请求。

一个人的外貌对于人本身的确有很大的影响。穿着得体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好,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赖他。”反之,一个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差。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个没什么作为的人,他粗心、没有效率、不重要,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特别尊敬他,他习惯不被重视。”

譬如,面容方面,疲倦、憔悴或没刮干净的胡须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头发太长或凌乱不堪亦然;尺寸不合适的衬衫或土里土气的领带,均足以损害到你的形象。

不合身份的穿着会令对方产生你很轻浮的感觉。如果一位学生开着名贵汽车,或者使用价格昂贵的打火机,就难免让人觉得轻浮,因为这种不合身份的举动极易令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一个人的服饰具有“延伸自我”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形象和代表“自我延伸”的服饰差距过大,就会令人有“不完整人格”的印象。比如,衣服和鞋子都是高级品,而腰带却是廉价品的打扮,就会令人产生不自然的感觉,怀疑是诈骗犯。

莎士比亚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的确,在人际交往中,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收入、爱好,甚至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最大的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语言信息。世界著名的服装心理学家高莱讲:“着装是自我的镜子。”

此外,体形臃肿、衣着缺乏品位和姿势不雅等等,同样是造成负面形象的主要因素。除了经常检查自己的仪表之外,尚需注重整体的协调感。

脸部的表情是影响相貌的重要因素。你可以站在镜子面前努力练习,如何不让自己看起来像凶神恶煞似的。这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种努力将会左右一个人的精神,由此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不容易磨灭的。长相凶恶的人谁也不喜欢,没有自信的人总是让人觉得缩头缩尾。有些人就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就是长相给人留下好印象罢了。

长得贼头贼脑的人总是让人觉得靠不住,而慈眉善目的人却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作为一个上班族,每天早上一定要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脸。是柔和、精力充沛的,还是一副宿醉未醒的样子?如果早上起来就一脸没精打采的样子,那最好先振作精神再出门。

尽量找机会利用镜子审视自己的脸,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要随时保持清醒状态。

即使是男士也要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随时注意一下自己的领带是不是松了,头发是不是乱了,自己的脸部表情够不够柔和,是不是保持着充沛的活力。

在交际应酬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松懈,失去警戒心。所谓最佳表现就是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笑容勉强,要保持坦率诚恳的表情。

正直的人能给他人安全感,这是赢得他人信任的重要条件。在商业社会中最忌讳的就是过于尖锐的处事方法,所以要让自己养成保持柔和表情的习惯。    

为自己包装一副好形象,这对于处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的现代人格外重要。许多意想不到的职位、公差、会客机会等等,会因为你大方得体的形象而降落在你头上,而这些机会就可能成为你飞黄腾达的第一步。








应酬术语


★ 衣着是人的门面。

★ 整洁、卫生、适宜得体的衣着打扮有助于推销你自己。






3. 说话看场合,你定受欢迎



说话是否得体,要看身处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如果你说话随便,不看周围情况,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就会很难堪,甚至会伤害到别人。


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在同一个社会环境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的应酬交际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想受社会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场合,即所谓“进什么庙念什么经,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1)自己人场合和外边人场合

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办事嘛,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人们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界限,便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绉绉,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3)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

“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随便便看你来了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者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作,让对方感到紧张。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某地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亲属围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嘱咐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个人的看法。只听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老太太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我看烧掉得啦,又省钱又省事。”这番话令大家听了十分恼火,可是骂不得打不得,那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如果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孙子会说话,他会选择一些适合这种场合和气氛的话来说,他可以这么说:“奶奶走了,我心里很难过。现在,遗体放在屋里,得赶紧料理。奶奶生前有土葬的愿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还是赶紧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辈,说给大家考虑,大主意还是请长辈们拿定。”

(5)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

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失火了,你看见后应该立即呼唤救火,等火被扑灭后,再向警方报告你发现的可疑线索。如果先跑过去向警方慢条斯理报告失火的原因,等把失火的可疑线索报告完,火势早已蔓延开来了。








应酬术语

★ 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能赢得关注。

★ 说话看场合,要看身处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