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衣识人:人靠衣装马靠鞍
“衣服是文化的表征,衣服是思想的形象。”这是大文豪郭沫若说过的话,意思是说人可以通过衣着打扮来向外界展示自己。
从一个人的衣着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很多的东西,尤其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它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审美观点,从而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这时的你一定要来点“心眼”,仔细地观一观。
1. 喜欢穿简单朴素衣服的人,性格比较沉着、稳重,为人较真诚和热情。这种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比较踏实、肯干,勤奋好学,而且还能够做到客观和理智。但是如果过分地朴素就不太好了,这种情况表明人缺乏主体意识,软弱而易屈服于别人。
2. 喜欢穿单一色调服装的人,多是比较正直、刚强的,理性思维要优于感性思维。
3. 喜欢穿浅色衣服的人,多比较活泼、健谈,且喜欢结交朋友。
4. 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性格比较稳重,显得城府很深,不太爱多说话,凡事深谋远虑,常会有一些意外之举,让人捉摸不定。
5. 喜欢穿式样繁杂、五颜六色、花里胡哨衣服的人,多是虚荣心比较强,爱表现自己而又乐于炫耀的人,他们任性甚至还有些飞扬跋扈。
6. 喜欢穿过于华丽的衣服的人,也是有很强的虚荣心和自我显示欲、金钱欲的人。
7. 喜欢穿流行时装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审美观,他们多情绪不稳定,且无法安分守己。
8. 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选择服装而不跟着流行走的人,多是独立性比较强,有果断的决策力的人。
9. 喜爱穿同一款式衣服的人,性格大多比较直率和爽朗,他们有很强的自信,爱憎、是非、对错往往都分得很明确。他们的优点是做事不会犹豫不决,而是显得非常干脆利落。言必行,行必果。但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清高自傲,自我意识比较浓,常常自以为是。
10. 喜欢穿短袖衬衫的人,他们的性格是放荡不羁的,但为人却十分随和亲切,他们很热衷于享受,凡事率性而为,不墨守成规,喜欢有所创新和突破。自主意识比较强,常常是以个人的好恶来评定一切。他们虽然看起来有点吊儿郎当,但实际上他们的心思还是比较缜密的,而且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所以他们能够三思而后行,小心谨慎,不至于因为任性妄为,而做出错事来。
喜欢穿长袖衣服的人,大多比较传统和保守,为人处世都爱循规蹈矩,而不敢有所创新和突破。他们的冒险意识比较缺乏,但他们又喜爱争名逐利,自己的人生理想定得也很高。这样的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应能力比较强,这得益于循规蹈矩的为人处世原则。把他们任意放在哪一个地方,他们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所以通常会营造出比较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很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得到注意、尊重和赞赏,从而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都总是严格地要求自己。
11. 喜爱宽松自然的打扮,不讲究剪裁合身、款式入时的衣着的人,多是内向型的。他们常此以往,但在与人交往中,又总会出现许多的不如意,所以到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多是没有朋友,可一旦有,就会是非常要好的,他们的性格中害羞、胆怯的成分比较多,不容易接近别人,也不易被人接近。他们对团体的活动一般来说是没有兴趣的。
12. 喜欢穿着打扮以素雅、实用为原则的人,他们多是比较朴实、大方、心地善良、思想单纯而又具有一定的宽容和忍耐力的人。他们为人十分亲切、随和,做事脚踏实地,从来不会花言巧语地去欺骗和耍弄他人。他们的思想单纯只是说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绝对不是对事物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具有很好的洞察力,总是能把握住事情的实质,而作出最妥善的决定和方案。
13. 喜欢色彩鲜明、缤纷亮丽的服装的人,他们是比较活泼、开朗的,单纯而善良,性格坦率又豁达,对生活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乐观和向上。他们多也是比较聪明和智慧的,这些体现在外的就是有较强的幽默感。同时,他们的自我表现欲 望比较强,常常会制造些意外,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吸引他人的目光。
发型定个性,性格更鲜明
不同的发型往往表示人的不同个性,与人相处时,一定要多点“心眼”,仔细的观上一观,来掌握这一特点。
男士不管是留长发、剃光头,或是其他各种各样比较特别的发型,都有一个普通的共同点,那就是标新立异,想别出心裁地突出自己,增加自身的魅力。
与男士相比,女士的发型分析起来,则显得比较复杂。
1. 女性若留着飘逸的披肩发,则说明她比较清纯、浪漫;若留的是齐眉的短发,则显得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烫成满头卷发,代表这个人较有青春的活力,或多或少地有点野性。
2. 女性把头发梳得很短,并让它保持其自然的状态,说明这个人比较安分守己,甚至是封闭保守的;如果她把头发梳理得很整齐,但并不追求某种流行的款式,则表明多是比较含蓄,但有较强烈的自主意识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型上投入很多的精力,力争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说明这是一个自尊心比较强,追求完美,爱挑剔的人。
3. 头发像钢丝,又粗又硬,而且还很浓密,这样的人疑心多比较重,不会轻而易举地相信别人。她们最相信的就是自己,所以凡事都要自己动手,才觉得放心。她们做事很有些魄力,而且组织能力也比较强,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这一类型的人,理性的成分要大大地多于感性,所以涉及感情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会显得很笨拙。
4. 头发很粗,但色泽淡,而且质地坚硬,很稀疏,这一类型的人自我意识极强,刚愎自用,往往听不进去别人半句话。她们不甘心被人领导,但却渴望能够驾驭别人。她们多比较自私,缺乏容人的度量,但这一类型的人一般来说,头脑还算比较聪明,可是她们的目光又比较短浅和狭窄,只专注于眼前,看不到长远的利益,所以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5. 头发柔软,但却极稀疏,这一类型的人,自我表现欲望一般来说比较强,她们喜欢出风头,更爱与人争辩,以吸引他人的目光,获得他人的关注。在她们的性格中,自负的成分占了很多,她们妄自尊大,很少把他人放在眼里,尽管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的确很糟糕。她们做事的时候,多缺少必要的思考,所以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还容易疏忽和健忘。
6. 头发浓密粗硬,却能自然下垂,这种人从外形上来看,多半身体比较胖,而且也显得比较慵懒,不喜欢活动,但是她们的心思多比较缜密,往往能够观察到特别细微的地方。她们的感情比较丰富,易动情,对情感不专一。
下面所说的类型,多是针对男性朋友而言:
1. 头发和胡须连在了一起,且又浓又粗,这种类型的男性,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剽悍、强壮。一般来讲,这些认识都是不错的,除此外,他们还显得比较鲁莽,性格豪放不羁,有侠义心肠,喜欢多管闲事好打不平,多不拘于小节。
2. 头发淡疏,粗硬而卷曲,这一类型的人,多思维比较敏捷,而且善于思考,并有很好的口才,能够很容易地说服别人。他们的性格弹性比较大,可以说得上是能屈能伸,适应性很好。但他们的屈和伸,又是在坚守一定的原则和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无论外在的东西怎样多种形式地不断变化,其内在还有一些稳定不变的东西。
3. 头发浓密柔软,自然下垂,这一类型的人,大多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善于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具有很强的耐性和韧性,这一类型人所从事的事业多是和艺术方面有关的。
4. 头发自然向内卷曲,如烫过一样,这一类型的人,脾气大多比较暴躁,而且疑心比较重,总是患得患失的在犹豫和矛盾中挣扎,除此之外,嫉妒心还很重。
5. 发根弯曲,发梢平直,这一类型的人多自我意识比较强,厌恶被人约束和限制,不会轻易地向他人妥协。
6. 让自然来决定自己的发型,并且长时间地保持,这一类型的人多是怨天尤人,但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更不会付诸行动去寻求改变。他们很多时候容易向别人妥协,所以很多行动并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自己真实想做的。
7. 头发长长的,直直的,看起来显得非常飘逸和流畅,这种人的性格大多界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们即含蕴世故,又大胆前卫,只是要视情况而定。他们通常有很强的自信心,对成功的渴望很迫切。
8. 头发很短,这样看起来很简洁,而且也极为方便,这一类型的人,大多有勃勃的野心,他们的生活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着。他们在内心很想把这些事情做好,但实际上却往往什么也做不好,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责任心,在遭遇困难,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逃避。他们做事准备工作往往做得很细致。
9. 热衷于波浪型烫发的人,说明他们对流行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大多很在乎自己外在的形象,并且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外在形象达到最佳的效果。他们比较现实,在绝大多数时候,能够根据客观实际来协调和改变自己。他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积极主导着自己的生活,使之达到符合自己的要求。
10. 喜欢蓬松及前端梳得很高的发型,这一类型的人比较保守,而且还有点固执或者也可以说是执著。他们喜欢上了一件东西,认准了某一件事物,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及观念。
11. 故意把发型弄得很怪,这一类型的人,表现欲望很强烈,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他们经常不考虑他人的心情和感受,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他们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并且会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他们很有魄力,敢于同权势对抗,不屈不挠。虽然这些人的行为有时显得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却有不少人尊敬他们。
12. 喜欢平头的人,大多男子汉的味道更浓一些,他们讨厌娘娘腔十足的人,而对很有硬气的人十分有好感。他们自己本身看似缺乏温柔,但实际上也有温柔的一面,他们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对比较保守和传统的,他们也很在乎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
13. 喜欢剃光头的人,多是努力在营造一种能够让人产生误解的想法,这样很容易给人一种神秘感,让人猜不透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闻言谈而识人心,闻弦琴
而知雅意
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才智的表现。做为一个有“心眼”的人,在识人方面,一定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啦!
明洪武初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名为万二的人,他是元朝的遗民,在安亭郡堪称首富。一次,有人自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帝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万二一听叹口气道:“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子,向江湖泛游而去。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分别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惟有万二逃之于外。这说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无须赘述。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的,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创造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等,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是很有道理的。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方面,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都是用两者结合来识别人的心思的。
人的声音,如同人的心性气质一样,各不相同。通过人的声音而判断人的心性气质,这样一来,人的聪慧愚笨、贤能奸邪就可以判断出来了!成年人固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人的道德品行,即使婴儿小孩,精血虽未充实完备,但是其才气性情的美好丑恶,也很容易被有识之士看破。《春秋左氏传》记载鲁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刚生下来时,子容的母亲去告诉婆母说:“大伯母生了一个儿子!”婆母要去看望,走到厅堂时,听到伯石的声音便掉头而回,说:“是豺狼一样的声音!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恐怕要亡掉羊舌氏家族了。”于是没有看望伯石,而后来杨食(即伯石)果然帮助补盈覆灭了羊舌氏宗族;又记载,楚国马子良生下儿子越椒,子文说:“这孩子长得虎背熊腰,而发出的声音如同豺狼一般,如果不杀掉他,将来他一定毁掉若敖氏族!”子文的预测后来也被证实。
石勒是古代羯翔族的民族英雄。在他14岁的时候,随着同乡经商到洛阳,曾经依着上东门长啸,王衍恰好从此处经过,当时从他的啸声中感到这个孩子不同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雏,我听到他的啸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去追,可石勒已逃走了。
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调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而乐器的声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产生声音的原始的、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在卫国讲学时,以打击乐器为乐。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论言为心声的话题,并且打击磐石,抒发自己的抱负,这时,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走过孔家门口,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这人又说道:
“庸鄙浅陋啊!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吕览·季秋纪·精通篇》记载:钟子期夜晚听到击磬的声音,感到十分悲伤,便派人把击磬的人召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悲哀呢?”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为公家酿酒,我自己被罚做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思量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我自家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伤心啊!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伤心悲痛,而木椎、石磬都有感应!”
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来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为渔阳百姓击鼓免过时,步履缓慢,容貌神态都不大一样,声音高昂激越,悲壮感人,听到的人无不慷慨感叹,悲愤不已。《晋书·王敦传》记载:晋武帝曾经召见时贤一起谈论声伎艺文之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众说纷纭,只有王敦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但气色十分难堪,说自己只知道击鼓作乐,于是挽袖振袍,挥槌击鼓,鼓声和谐激昂,而王敦本人更是神气自得,旁若无人一般。当时举座时贤之辈均为王敦的雄迈豪爽的风度倾倒而赞叹不已。这四件事,两件是击磬,两件是击鼓,通过击磬、击鼓表现人的心性气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足以证明,通过乐器的调弄演奏也可以观察人的善恶智愚、清浊正邪。
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众人观察
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
(2)全面观察
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3)责求实效
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嘴上流露出来。这是有“心眼”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心去体察。因为在通常,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要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还要注意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要听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注意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要看他心中对各种观点持何种评价标准。因此,既要弄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又要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何种观点,这样,把两个方面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对他有了另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