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累”是你不懂得放松
留点快乐给自己,让自己的心灵解放出来,远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注意一些必须做的事情,更能看清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心灵的空间渐渐扩大,而你就越觉得轻松。
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日渐激烈,如果人们不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感,即人们常说的“活得累”。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使点“心眼”,学会放松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疲倦是人体对外界压力的自然反应,是健康状态已处在警戒线的信号,机体已经用红灯在警告我们了。
例如,情绪紧张焦虑可导致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等现象;情感打击会使人感到沮丧,劳心的工作会使人感到精疲力竭。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能量过度耗损,以致使人无法 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既然压力对我们产生如此大的危害,让我们了解一下压力的产生原因:
择业困难带来压力。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造成就业机率相对较低带来的压力。压力来自于赶时尚、追潮流、爱虚荣。如出国潮、金融潮、装修潮等林林总总的时尚潮流诱 惑着青年人,然而条件所限,并非所有人皆能如愿,于是,便产生了压力。
知识更新快带来的压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人的知识结构也要不断地更新。这给人们带来了紧迫感而产生了压力。
竞争带来压力。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到处充满着竞争。岗位竞争,从而带动知识竞争、能力竞争、业绩竞争,这些竞争无形中带来很大的压力。
急于求成造成压力。如果对一个问题思考了一整天,却还是想不出个结果,则很容易产生紧张、忧虑的情绪。
压力来自于心理。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量没有那么多,我们的烦心事也不算什么,但我们就是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来自于心理。如果我们心理上能轻松承受,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压力。
压力来自于自卑。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对原本能够完成的工作也不敢去努力,就会产生压力。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从心理上肯定自己能够完成这份工作,做起事来,就会感觉轻松多了。
压力来自于优柔寡断。如果你平时总爱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对工作、生活、家庭想得太多,顾虑太多,无疑是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压力来自于情感婚姻。感情生活、婚姻生活不顺带来的压力,包括离异、丧偶、夫妻感情不合等都会造成压力。
压力来自于追求尽善尽美。一般来说,中年人都会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应开花结果了,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在事业上春风得意,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便形成了压力。
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对自身的威胁,将远远大于生理疾病的威胁。善于调适心理的人,如同善于增减衣服以适应气候变化一样,能获得舒适的生存;而不善调适者,却长久走不出烦恼的怪圈,极容易接受消极与虚妄的心理暗示。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放松自己。
(1)消除内心顾虑
科学家认为,人需要激 情、紧张和压力。如果没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机体根本无法存在。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为了放松紧张的精神,往往选择一些过激的方式来缓解压力,然而,这样做往往不能达到轻松的目的。
(2)培养幽默感
当你嘲笑压力时,压力也会害羞,不妨对自己的缺点、不足与失误友好地讽刺、幽默一番,如此便可减轻心理压力。
(3)强化压力抵抗力
①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反复思量自己究竟在烦恼什么,然后想想怎样做才能防止压力的产生。
②如果找不到预防压力的好办法,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
③试着告诉自己,那些目前困扰自己的情况并不严重。
④发现压力的当天就要尽力消灭它。
⑤对可能产生的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⑥不要指望以休假来埋葬压力。
⑦自信,对人生持乐观态度。
(4)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条件允许,你要尽可能为自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职业,它能让你实现理想。在从事这种职业生涯时,你不是作为奴隶出现,而是在独立地进行创造。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不一定是最高尚的职业,但却是最可取的职业。
(5)顺应时代的变化
一定要打破陈规,抛弃那种“以前是这么做的”、“这么做能行”、“不,办不到”、“所以不可能”的思维定式。应把目光转向“试着想想别的办法”的方向。不要企求一步登天,向极困难的问题提出挑战,而应从身边的、手头的问题开始。
社会在变,整个世界都时刻变化着,如果你在工作中仍是一成不变,那就势必会落后于时代,现在的时代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人的工作也应该求新、求变、求突破。
(6)放松精神
闭上眼睛,训练思维“游逛”,假想在蓝天白云之下,坐在草地上观望远处成群的牛羊,使精神小憩。
(7)分解法
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列一张表,各个击破后,你会发现这些压力原本是如此简单的就能消除。
(8)想哭就哭
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通过哭可以释放内心深处的压抑情感,获得一份轻松。
(9)参加体育运动
运动是减少忧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国外还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运动消气中心”。该中心教人如何发泄怨气减轻压力,如大喊大叫,砸“玻璃”,打枕头等。
(10)吃零食
咀嚼吞咽运动,可以转移紧张情绪,咀嚼过程中,大脑产生另外一种兴奋,可以抑制压力,放松心情。
(11)找人倾诉
一个人如果心情郁闷时,最好找亲人、朋友聊聊天,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
(12)养宠物
一项试验表明,当人精神紧张时,同可爱的宠物玩耍一会儿,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国外一家公司的老板,为了消除雇员的工作压力,每周都将自家养的憨态可掬的牧羊犬带来,让雇员逗弄一会儿,以缓解压力。
(13)阿Q精神
风雨总会过去,太阳终会出来,明天会更好,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份好心情。
总之,好心情是自己创造的,奔波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点“心眼”,找些余暇,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
放得下就快乐
古语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句话就道出了“放得下”的快乐,而作为现代人,我们为何不像他们一样,来点“心眼”,学会“放得下”来给自己增加点心理弹性,你就会在生活中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官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
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寿命。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辨证论治疗,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放得下啊!
“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财富能否放得下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2)情感能否放得下
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感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3)名利能否放得下
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4)忧愁能否放得下
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死不放弃,结果,最终输掉了我们自己!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的确是一种幸福。当你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别人时,你会觉得其实在这个地球中还是有许多快乐的事情的。
学会放得下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心眼”,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有很多事情会在我们心里留下难以忘怀的痛苦和悔恨,甚至会因此仇恨他人,发誓不报仇雪恨就不为人。这样,你不仅给自己的一生造成不幸,也给别人造成苦恼,给社会造成危害。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这样度过,还有什么意义?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远难以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感到愉快。怨恨就像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怀恨的人常有的病理症状。一所权威的医学院曾经作过一个调查,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会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不懂得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念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另一方面,正如同怀恨会产生破坏性一样,爱和同情则有激发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的那样:“宽宏大量乃是一副良药。”
与怨恨情绪作战的第一步便是:首先你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坦白地检讨,那么十次之中有九次,我们会发现,其实怨恨很多是来源于我们自己这方面的,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然后加以无名的怨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绘的那般无辜。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别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怨恨的根由发现了之后,我们必须尽全力对付它,因此第二桩要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便是——忘记它。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仅以把宿怨淘净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地。据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
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总是多了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百分之六十五至九十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男男女 女对对方友谊的反应的。因此,领导此项研究的博士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老话大致是不会错的。”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 惑的世界上,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很多的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他便会胸无大志,自甘平庸,无所建树。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必须学会人生的另一课——放得下!
放得下是一种智慧。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便说明了这一问题。春秋时期,吴国 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暂时放弃了王位和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差当了奴仆。三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耻、发愤图强,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以不忘亡国之耻。公元前473年,勾践率领大军灭了吴国,做了春秋时期最末的一位霸主。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智慧。当你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你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这样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两败俱伤。因为争论的结果,十有八九是使双方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当你在家庭生活中发生摩擦时,放弃争执,保持缄默,就可以唤起对方的恻隐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温馨……
放得下是一种清醒。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讲的就是在诱 惑面前的一种放得下,一种清醒。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得下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本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妓纳妾之俗,在高 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得下的清醒。其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 惑实在太多,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得下。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甚至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
有一位成功的美国医生曾经苦恼地去看心理医生,对心理医生述说他的烦恼:他除了必须的工作以外,便是购买各种机械,用于维护家中的草坪喷灌系统、清洁游泳池、养护马匹和自己的汽车。但后来他发现,自己买的每一样新东西最后反而是要让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料它,结果自己被弄得疲惫不堪,以致于没有时间享受家庭生活。他的心理医生了解了他的烦恼所在,建议他抛开这些东西,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却很肯定地说,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得下。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得下。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得下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
从前有个书生,因一度相爱的人嫁给了别人而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眼看他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他一下。僧人走到书生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衣不蔽体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尸体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地将尸体掩埋了。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好比是你爱的女人。你,好比是那第二个路过的人,你们之间的爱只是一件衣服的恩情与缘分,而那个最后将她掩埋的人,才是她想要与之一生一世的人,因为在过来过往的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给了她彻底的体恤,永久的心安。”
书生大悟,唰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病愈。学会放得下,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歇口气,下回再来。可在实际生活中,像打牌时这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舍不得丢掉?
学会放得下,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不会的人多了。
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国营单位”,也许是个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
学会放得下,就是发现上错了公共汽车时,能及时下车,另坐一辆。这个道理也好懂。只是人们这样的行为,一旦不是在公共汽车上出现,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比方说,如果有一桩不和谐、不幸福的婚姻;一个写了一半就再也无法写下去的剧本;一项不可能有结果的发明等等。
放得下太难!于是我们就会努力地向售票员证明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车;于是就努力说服司机,要他改变行车路线;于是就下决心消灭这辆汽车,因为消灭一个错误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于是就坚持坐到底。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弃,而不要一味地索取。懂得放弃才会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