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会给自己找快乐1
书名:做人要有“心眼”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6203字 发布时间:2024-06-21

第一章

学会给自己找快乐:想得开就活得不累


有人说,生命如同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又有人说:“珍惜生命吧,人生只在呼吸间。”既然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地度过这一生?有“心眼”的人都懂得享受生命,选择快乐。快乐也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你不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点呢?






































别犹豫!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快乐是什么?快乐来源于“简单生活”。文明只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保持心灵的那份宁静,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你定会找到快乐!

杜尚,就是那位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了两撇小胡子的法国艺术家。让全世界的人目瞪口呆,当时有许多人都斥责他,竟敢对这幅传世经典名画大不恭敬。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艺术思想就此统治了整个的艺术史。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个有“心眼”的人。

杜尚说: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必要负担太重,或者做太多的事情,不一定要有老婆、孩子、别墅、汽车。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还相当年轻,这是我的幸运,这使得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单身汉的生活。这样一来,我比那些按部就班、娶妻生子的人的生活要轻松许多。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的生活原则。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的疾病,没有患上忧郁症,更没有神经衰弱折磨我的睡眠。

另外,我也从没有感到我一定要做出点什么给人家看的压力。我不给自己这种压力,我从未感到过类似的要求。我早上喜欢画素描,中午、晚上画一些草图等,我想我是生而无憾的。

这是杜尚晚年时曾说过的话。

想一想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几个人可以在老了的时候说自己“生而无憾”呢?

手握大权的人未必能说出,巨贾名流也未必能。杜尚轻松拥有的生活是那些拥有金钱和地位的人都未能得到却渴望的东西。

有人会说,杜尚的生活原则与我们通常所倡导的人生原则背道而驰,因为人需要生活得紧张、充实、有理想、有目标。

我们听不懂这一类的事情:一个年薪10万元的总裁辞去职务,去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一个律师放弃职业,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绘画。

大多数人不会理解:一个薪水丰厚且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为何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呢?

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他们,最起码我们不了解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判断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如此决定的,这种人是最有“心眼”的,他们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生活,并且认真的去做了。

毕竟,抛开多数人所拼命追求的名利及地位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在抉择时可能还要面对周围人的误解及嘲笑,尽管许多人都清楚金钱和地位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记不清这是哪位智者说过的话,他告诉了我们快乐的真相。

每个人对生活的标准都不相同。如果你梦想过一种全新而自由的生活,首先,要为这种生活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必标新立异,目的是让你今后所走的路有一个框架和归依。这样,你就知道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坚持,哪些事可以忽略。

遵循个人的愿望去生活。就像杜尚一样,他坚持着自己的生活原则,过一种简单而轻松的生活。没有正式职业,不置产业,不信任何宗教,不加入任何艺术流派或团体,只是自由自在地生活,用平静的心态微笑地去看世俗的人生。

当他看得不耐烦了,就索性将《蒙娜丽莎》随便画上了两撇小胡子,不是为了叛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只是好玩而已!

杜尚是从生活的角度看待他所从事的艺术的,他传达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解放自己,放弃从众心理,没有必要盲目服从,盲目地轻信所谓的权威。如果艺术变得不好玩了,那还是艺术吗?

如果你选择了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的人生会自在许多,并且避免了没有来由的自大和没道理的自卑。

杜尚说:“我喜欢呼吸甚于超过喜欢工作。”

杜尚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原则,不必经常按着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生活。遵循自己的愿望,跟呼吸一样重要。

不在乎别人认为我该做些什么,而在乎我认为自己该去做些什么。就这么简单!学会权衡轻重。

如果你将自己定位于家庭,那么你就努力去做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而不要在乎你只是个二三流的记者,或低薪员工。因为在家庭里,你确实已是一个尽职的好父亲,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了,你已经得到了你最想要的东西。

那么我敢说你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你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生活了,并且做得异乎寻常的好。

在你为自己定标准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及事情左右你、阻碍你,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坚持,坚持按照自己所制定的原则去努力追求。

当你身处其间时,你的精神将平静而满足,因为你找到了自己和生活的价值所在。相信你也会发出如杜尚一样的宣言:我是生而无憾的!































常怀感恩之情,你一定幸福




感恩之情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是人生快乐的“心眼”。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种不忘感恩之情,那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

让我们读读下面这则小故事,来体会一下感恩的威力。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正在他们口渴难耐时,碰见一个牵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碗水,一个人接过这半碗水,愤怒地指责老人过于吝啬,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人接过这半碗水,他深知这一点水难以解除身体饥渴,但他却油然而生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失去这半碗水而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情的人,心态是平和的,心情也总是很愉快的,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会很快战胜挫折,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他们总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即使遇上了福,也不会认为那就是福,他们是无法从其中体会到快乐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感恩的心态呢?

(1)懂得感恩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他们就好像生活在土里的蚯蚓,即使有一天钻出土层,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明媚,因为它们身体缺少感光细胞。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自然界中生物链的道理,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不依赖于别的生物而独立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于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他人的帮助,感恩社会的繁荣,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蓝天白云的赏心悦目,感恩苦难逆境的磨炼。他的一生就会是快乐的。

(2)学会“施与受”

要想活得幸福快乐,你必须学会“施与受”的艺术,因为这正是维持文明生活所必须的血液。一个人若只知接受他人的恩惠与施舍,必然永远不会快乐。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是像一条鲨鱼那样紧紧抓住金钱不放,或是像只被宠坏的小狗那样接受其他人赠送的礼物——那他们都不会感到幸福快乐的。

当一个人在从他丰富的幸福仓库中拿出一部分幸福送给别人时,他会感到更加幸福。因为他将忧愁变成喜悦,把恨变成爱。在他眼中世界永远是美好的,人永远是幸福的。

当一个人帮助他人时,其实就是在帮助他自己。他会觉得与他人之间有一种亲密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对世界和社会很有贡献的有用之人。此外,接受他帮助的人定会对他十分感激。在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他会感觉更舒服、更幸福。

(3)做一位知足者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会真正的拥有幸福;相反他自己若不觉得幸福,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懂得真正的幸福之所在。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最为廉价的方式。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总没有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学会感恩,让感恩之情来滋润我们的生命,这样,你就会在最简单的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快乐。





















幸福是“想”出来的




幸福快乐的秘密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幸福快乐的资源,只是许多人没有把这些快乐幸福资源用好而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很幸福,而有的人却很痛苦呢?有的人即使大富大贵了,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快乐;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但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人是具有积极心态的“心眼”,还是具有消极心态的“心眼”。

有一对国企职工下岗后,在早市上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们没有了从前让人羡慕的工作,也没有了叫人衣食无忧的工资、奖金,但他们依然生活得很幸福。

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屋子里打开收录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钓鱼,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依然能看到男的扛着鱼竿去钓鱼,他们家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

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还乐个不停,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

一天,记者去采访,男的说:“我们虽然无法改变目前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虽然下岗了,但生活是否幸福还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女的说:“我们没有了工作,再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丢了,那还有什么活头。”

是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你想幸福,你随时都可以幸福,没有谁能够阻拦得了你。

人生的幸福在哪里?代表了一代人梦想的拿破仑,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誉、权力、金钱、美色,但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海伦凯勒又聋、又瞎、又哑,可她却说:“生活是这么美好。”

可见人的幸福与否完全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以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他就自觉不自觉地顺从于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就会愈发明显。

比如有些小孩本来不难过,但一哭起来,却越哭越伤心,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认为自己很可怜很不幸,让痛苦爬满额头,你的生活就会真的很痛苦;如果你相信自己很快乐很幸福,并且快乐幸福地去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就真的会很快乐很幸福。幸福的源泉就在你心中,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期望获得幸福者应采取积极的心态,这样幸福就会被吸引到他们身边。而那些态度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吸引幸福,相反还会排斥幸福,当幸福悄然降临到他们身边时,他们可能毫无觉察,丝毫体会不到幸福的感觉。

那么,如何培养幸福的心态呢?

(1)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人们之所以会制造自己的不幸,其主要原因多半是由于自己心中存有习惯性的不幸想法所致。例如总是认为一切事情都糟透了,别人拥有非分之财,我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等等消极的情绪。

此外,不幸的想法往往会把一切怨恨、颓丧或憎恶的情绪深深地刻画在自己的心底,于是感觉不幸变得愈加沉重。而当喜讯降临时,他们会说:“这样快乐是不对的。”因为他们已经十分习惯往日的忧郁与悲伤,反而不习惯幸福与快乐的心情。他们依然沉缅在以前那些沮丧、悲伤及不愉快的心境。

墨菲博士指出:“如果你希望幸福快乐,重点在于你必须真诚地渴望幸福快乐。”

有一名农夫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唱歌、吹口哨,并且充满幽默感。有人问他,他的快乐秘诀究竟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这样的:“快快乐乐,是我的习惯。”

我们敢说,这位农夫同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他快乐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感觉不到幸福之人的习惯却是无休无止地抱怨。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养成幸福的习惯。在内心微笑,并使这种感觉成为你的一部分。同时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世界,盼望着每一天的到来。即使有时乌云会遮住了阳光,那也是暂时性的,不久仍然还会晴空万里。

当问题来临时,与其坐在那冥思苦想,怨天怨地,不如焕发精神一面吹着口哨,一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快乐的习惯,还要学会开怀大笑。有太多的人已经忘掉如何开怀大笑,有时甚至忘了以前是否这样笑过。

开怀大笑能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真正的开怀大笑,能洗涤你心中的杂念。它是你的成功本能的一部分,能够使你迅速接近生活中的胜利。如果你从10岁起就不曾笑过,那么,赶快回到你脑海中的学校,重新学习你永远不应该忘记的某件事情。

有时候,当你对某件失败的事情感到沮丧时,不妨想想过去的成就,以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些有趣的事,再把头往后仰起——不要害怕——然后哈哈大笑,把你的全部感情投入笑声中,或许你会觉得好过些。

(2)心中想到幸福眼前就会充满幸福

金钱是好东西,但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没有钱的你一样可以获得快乐。

只要你想获得快乐,你便会发现整个世界充满了幸福——你将会享受早餐的每一口,享受清晨的风带给你的神清气爽。

如果天正下雨,你会去买把雨伞,从简单的开伞与合伞动作中获得乐趣,并且欣赏它的机械功能,如同一个小孩子在玩一个玩具一样。

在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关键是你要用寻求满足的眼光去看。

史蒂文生在诗中写到:“这个世界多彩多姿,我深信,我们应该快乐如君王。”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快乐的君王,但是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阻碍是一定会有的。如果你要抱怨的话,你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格去抱怨。我想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抱怨的应当是海伦·凯勒了。她一生下来便是聋、哑、盲人,世上所有的不幸似乎全都降临到她一个人的身上,她失去了与周围人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只有她的触觉帮助她把手伸向别人,体验爱人与被爱的幸福。但是她却说:“这个世界真美好。”    

如果你喜欢对自己说:

“事情进行得不顺利。”

“我总是这样不顺。”    

“倒霉的事为什么总落在我头上。”

如此一来,你一定会变得“不幸”。相反地,如果常对自己说:

“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

“生活也相当舒适。”

“我的生活真幸福。”

这样一来,你将得到自己所选择的幸福,所谓幸福的感觉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态。

有人说儿童是幸福的专家,成年人每每羡慕他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那么,我们成年人为什么不能像儿童那样,虽然无法天真,但却可以选择无邪、无忧、无虑,如果我们能学会儿童这种特有的幸福精神,我们的精神就不会衰老、迟钝或疲倦,我们就会永葆幸福。

(3)消除悲观消极的思想

如果有一群蚊子闯入你的家中,你肯定要想尽办法驱除它们,绝对不会同意它们与你同住,吸你的血,骚扰你的安宁。消极思想如悲观、恐惧、忧虑、憎恨等虚幻的心理就如同蚊子一样必须从你的大脑中驱除,你才会感到舒适、幸福。

就像人可以通过美容手术来获得外表的美丽一样,人也可以用乐观积极的思想取代头脑中的忧虑、恐惧、憎恨等悲观消极的思想,以获得幸福的人生。    

美国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每遇压力,就以打高尔夫球来松弛紧张的情绪。

著名画家摩西婆婆活了一百多岁,她在八十多岁时才决定以绘画作为消遣。

消除悲观消极的思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做:

①做事可以令你感到快乐——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且不是为了获取别人的称赞才这样做。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做什么,只有你自己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②不要让不实际的忧虑侵蚀了你。当消极思想侵入你脑中时,即刻向它们宣战。问问你自己,为什么拥有天赋幸福权利的你,却必须在清醒时刻受到恐惧、忧虑与怨恨的苦恼。向这些狡诈的邪恶思想宣战,并要战胜它们。

③强化你的自我心像,想像自己正处于最佳的状态中,并对自己稍加赞赏。同时想想你以前的快乐时光与引以自豪之处。幻想将来愉快的经验,重视你自己。这些对于消除悲观消极的思想都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你希望生活得幸福快乐,首先要真诚地渴望幸福快乐就这么简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做人要有“心眼”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