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打破常规,我走我路2
书名: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5329字 发布时间:2024-06-26


创新也要讲点时尚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变化才能生存,也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求得发展。要有变化就需创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现状,企业无不把创新作为安身立命的法宝。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企业文化创新,都离不开思维的创新。

一个有“手腕”的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懂得与时俱进,因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要求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始终生产一种产品,即使这种产品是一种王牌,也会逐渐失去自己的市场。

英国GKN公司始创于工业革 命开始时期,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国有化,GKN公司失去了主要支柱产业,只剩下一个空壳。

GKN何去何从?围绕着GKN的前途问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争论不休。霍尔兹沃恩当时在GKN公司内任会计师,有幸参与了这场争论。在经过缜密的调查后,霍尔兹沃恩谨慎地向GKN公司董事会呈交了一份有关公司发展前途的战略报告。

按照霍尔兹沃恩的报告得出的结论:GKN公司将不再是一个钢铁集团公司,因此,公司应立即转向开发新产品。但是,GKN公司刚刚创建了一家年产600万吨钢管的钢管厂,如果采纳霍尔兹沃恩的建议,钢管厂将被取缔,所有投资都将化为乌有;再者,霍尔兹沃恩不过是一名微不足道的会计师。在权衡“利弊”之后,GKN公司的决策集团放弃了霍尔兹沃恩的建议,仍按既定方针推进钢管厂的生产。

历史的进展完全证实了霍尔兹沃恩的战略预测。仅仅过了两年,GKN公司的钢管厂陷于困境,不得不停产。董事会的董事们在焦头烂额之际才想起了霍尔兹沃恩,于是破格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副总裁兼常务经理,霍尔兹沃恩上任后就着手公司转向的工作。他买下比尔菲尔德公司,将该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产品投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又开发出一种廉价的运输机,使产品畅销全世界。GKN公司顿时面貌全新。不久,霍尔兹沃恩又研制出新型战斗机“勇士”号,一举占领了英国 军用机生产市场,为GKN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80年,霍尔兹沃恩因业绩非凡而被公司任命为董事长。这时,英国的钢铁工业陷入一团糟的窘境,GKN公司也因此受到冲击,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在新形势之下,霍尔兹沃恩的同行们都认为这是工人罢 工造成的,霍尔兹沃恩在调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是英国工业衰退的先兆,更大的衰败即将来临。

霍尔兹沃恩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改变公司的产业结构。他先后卖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钢铁业股权和英国的传统机械公司,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本土创办了五家新公司。    

对霍尔兹沃恩的大胆举措,许多董事提出异议。霍尔兹沃恩不为所动,坚持“我行我素”。不久,英国工业的全面衰败果然来临,GKN公司因早有准备,使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其他公司则纷纷倒闭。人们无不为霍尔兹沃恩的高瞻远瞩和果断举措而赞叹。

如今,GKN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开发复杂新型机械产品和应用最新技术的领头羊,霍尔兹沃恩也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企业战略家,成为英国工业界的骄傲。

现代企业谋求生存、发展,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对策,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企业经营者就要学点“手腕”把自己的目光放远,比别人看得远,能够未雨绸缪,作出早期判断,在相互谋算斗智的过程中,只有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另辟蹊径:大胆开创冷门生意




“走冷门、烧冷灶”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手腕”也能成就你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养鳄积恶。”但就看你的出发点是怎样的,如果你以平常心态去对待,而不纯粹是为谋利,而有一丝养鳄护鳄的良知,这又怎么不是好事呢?

在泰国有个养鳄大王叫杨海泉,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华侨家庭。父亲杨水青早年前往泰国谋生,为人佣工,母亲做挑担小贩,育9子3女,杨海泉排行第四。由于家境困难,只断断续续上过一年小学,从10岁起就做童工,先后做过照相馆佣工、客栈的店小二、金铺的伙计,还做过小生意。

他小小的年纪就饱受了生活的煎熬……

他的祖籍是广东省惠来县,旧时属于潮州府。现在的潮州是个好地方,可在古时潮州是贬官放逐的地方。在那个地方,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鳄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因为给皇上上了一封谏迎佛骨的奏折被贬为潮州太守。韩愈毕竟是有责任心的忠臣,虽然被贬,他并没有沮丧,而是写了这样一首诗直抒胸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前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其中蕴含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精神千载之后犹令人感动。那时,潮州的鳄鱼成灾,这些鳄鱼或栖息在岸边,或潜伏在草中,不时偷吃家禽和袭击乡民,百姓深受其害。见到这种情况,韩愈作为父母官,心急如焚,为消除鳄鱼的危害伤透了脑筋。后来得到了成为“八仙”之一的侄子韩湘子的帮助,写下一篇名叫《祭鳄鱼文》的咒符,在江边进行祭拜,整条江的鳄鱼就此销声匿迹了。

这些鳄鱼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当地人说,鳄鱼受到感化,都“过番”(广东人把下南洋谋生叫做“过番”)去了,此南洋一带盛产鳄鱼,特别是秦国的鳄鱼最多。这自然是传说,目的是为了表达人们的一种寄托和愿望。

杨海泉对这个故事是很熟悉的,可是他要“养鳄积恶”,这还是后来的事情。

15岁那年,杨海泉在别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店,主要收购当地的土特产转卖给商人,但是没有多久,杂货店就关门了,这是他生意场上的第一次失利。他总结出一条经营之道,即: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独辟蹊径,大胆开创冷门生意,这样才能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冷门在哪里呢?  

一天,杨海泉遇到了一个以猎杀鳄鱼为生的旧相识,两人在一起谈起鳄鱼,谈出了兴趣。那人介绍道:鳄鱼的全身都是宝,捕杀鳄鱼的人发了大财,但是现在鳄鱼已越来越难捕了,就连小鳄鱼也在捕杀之列。    

杨海泉灵机一动,立即想到:如果这样滥猎滥捕,即使是一座金山也会被挖空的,何况是动物呢?如果把鳄鱼的幼仔饲养起来,就像养羊养猪那样,长大了再杀,不就可以“无穷无尽”了吗?

然而畜养鳄鱼自古未闻,家人和亲友对此都不屑一顾,对他冷嘲热讽。

可是杨海泉毫不动摇,说干就干。他一面扮作猎鳄者,到鳄鱼产区去廉价收购幼鳄;一面很快就在自家的地里修筑了一个养鳄鱼的池子。小鳄鱼不值钱,杨海泉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得到了那些猎鳄人的好感,很多人就白白地把小鳄鱼送给了他。

小鳄鱼不断多起来,但是杨海泉很穷,连很少的鳄鱼饲养费都拿不出来。亲戚朋友看到杨海泉的这种“反常”举动,都纷纷前来劝阻。

他的母亲更是反对,以“养虎伤人,养鳄积恶”责怪他,说他是异想天开,想钱想疯了……

这也不足为奇,古今中外,哪个听说过饲养鳄鱼的事情。但是,杨海泉就是有一股“九头牛拉不回”的倔劲儿,一点儿也没有动摇。他认为,别人嫌弃的,不愿意干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起来才会更加宽广……

人工饲养鳄鱼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没有规律可循,没有老师可拜。事实证明,敢为人先的人就必须有胆量接受各种磨炼。

喂养鳄鱼比喂养一个初生婴儿还要困难。

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饲养经验,有些小鳄鱼因此丧命。成年鳄鱼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凶悍的,但是小鳄鱼的生命却很脆弱,对气候反应很敏感,对小小的惊恐也会发生痉挛而生病,严重的还会残废或丧命。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吓住杨海泉,他经过日夜认真观察,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成功地闯过第一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问题在等着杨海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小鳄鱼喜欢吃鱼类或水中的小动物,有时还要吃肉,杨海泉很难拿出这么多钱去买饲料;二是随着鳄鱼的不断长大,原来的鳄鱼池已经不能容纳了,杨海泉缺乏必要的资金扩建。

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杨海泉喘不过气来。

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杨海泉只好含泪操刀宰杀部分基本达到出售规格的鳄鱼卖掉去换取资金。就这样一面饲养一面宰杀,经过3年的时间才基本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慢慢地经济有了一定盈余。

为了提高鳄鱼的价值,杨海泉购买了自己的屠宰设备,钻研独有的宰杀技术。当时,泰国的鳄鱼产品都是由捕杀鳄鱼的人在捕捉的时候宰杀的,设备很简单,加工很粗糙,鱼皮的质量不高。杨海泉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杨海泉的这种举动是属于十拿九稳的,所以,很快他就生产出了高质量的鳄鱼皮产品。“海泉鳄鱼皮”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售价比一般的鳄鱼皮产品高出了许多。

凭借着“海泉鳄鱼皮”的名牌优势,杨海泉很快就占领了先机,他很快就成立了一家“友商贸易行”,包揽了鳄鱼皮的生产出口业务,生意做到国外。杨海泉善于经营,讲求信用,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生意当然就更加红火了,实力也更加雄厚了。

在成功者的字典中是找不到“满足”这两个字的,杨海泉也不例外。他认为,养鳄鱼这件事是没有尽头的,他完全可以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

他想,如果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这样已经完全是够了,但是如果真是只这样,那就太可悲了……

他下了决心,不仅要用这种动物来赚钱,还要挽救这种野生动物,不要使之灭绝。考虑过去,思索将来,只有进行人工繁殖,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确定的方针是“采取留种、保种的方法,进行人工繁殖”。方针一经确定,杨海泉就马上付诸实施。对这个决定,他是极为得意的,很多年之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那个决定是我养鳄事业的真正开始,是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我还感到很兴奋!”

杨海泉在他的出生地泰国曼谷南郊的渔港北榄开始了他的新的创业。这个地方位于湄南河的下游近海处,海水和河水在这里交汇,环境美丽,气候宜人,是饲养鳄鱼的最佳地点。他非常高兴地说:“我生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全了!”他先买下一块地皮来修建养殖场,利用饲养鳄鱼来进行资本积累。经过10年的努力,他又购买了多达近百公顷的土地,开始了他更大的创业。此地有天然的水源,有天然的沼泽,所以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叫“北榄鳄湖”的名字。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湖内就饲养了一千多条特选的优良种鳄鱼,收集了很多不是泰国出产的鳄鱼品种,多达十余类。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杨海泉的“北榄鳄湖”已经是举世瞩目的最大规模的人工养鳄湖了,率先进入了专业化养鳄鱼的行业。

1971年3月,在美国的纽约召开了世界保护鳄鱼大会,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加会议,杨海泉作为泰国的惟一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他就像一个技术权威一样,在大会上慷慨陈辞,向世界顶尖级专家讲授他的养鳄经验,还讲述了泰国近50年来养鳄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他很自豪地宣布:“在我的养鳄池里饲养着15000头大大小小的鳄鱼!”

在那年代,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称得上猎鳄家的人,但是称得上养鳄专家的人,除了杨海泉,恐怕没有第二人了。他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注意,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有很多人千里迢迢而来,高高兴兴而去,杨海泉的名声大振。

1973年,国际保护鳄鱼大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会场就是杨海泉的“北榄鳄湖”,这是对杨海泉的事业的高度评价,是宣传杨海泉先进经验的绝好机会。

就是他这样一个穷人的孩子,几乎没有上过什么正规的学堂,现在居然走进了世界最权威的鳄鱼专家的行列,创造了一个神奇的“鳄鱼王国”,成为了泰国的巨富。

泰国人对杨海泉的成就大加赞颂,有一本杂志这样写道:“杨海泉的事业成就充分表现出了泰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杨海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会“满足”,他知道,要保持世界惟一最大的人工养鳄湖的美誉,还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还必须不断前进……

不久,杨海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北榄鳄湖”向游客开放!

把养鳄业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创意,无疑是一步成功的好棋,这步棋下得神奇巧妙!

“北榄鳄湖”对外开发之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也不断到来:印度总统基利、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中国国家主 席 李 先 念等先后参观“北榄鳄湖”,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北榄鳄湖”已经成为泰国的一个旅游胜地,每年参观的人次高达百万以上。在这个“鳄鱼王国”里,除了鳄鱼,还有老虎、大象;除了动物园,还有游乐园等。

在这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人与鳄鱼“格斗”,大象跳舞表演……

大家知道,泰国是一个旅游的国度,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前往参观游览。但凡到了曼谷的人,很少有不去“北榄鳄湖”参观的。

参观的人给杨海泉送去了滚滚财源,再加上鳄鱼给他带来的取之不尽的黄金白银,所以杨海泉的确到了“名利双收”的地步。    

现在我们来看看杨海泉的“伟业”:他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鳄鱼池,占地100公顷,饲养四万多条鳄鱼。在被人们称为“亿年活化石”的鳄鱼面临灭绝的时候,他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他在回顾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过程时感慨地说:

“野生鳄鱼正在面临灭种的危险,这是当今世界各个产鳄国家都普便存在的现象。在泰国境内,原来有很多盛产鳄鱼的地区,现在那些地方的鳄鱼已经大量减少,而且已经面临灭绝。但是,人工饲养的鳄鱼却在不断发展,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品种,这可以说是人类猎鳄生涯的延续,也是世界皮革工业的一个新兴项目……”

从杨海泉的话中不难发现他的成功的“手腕”,就是走冷门,烧冷灶,大胆创意,大胆实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做事要有手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