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储蓄人情,办好大事2
书名: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4724字 发布时间:2024-06-24

借给别人一只手




帮助他人不要只图报答,因为一次性报答过了,也就失去了帮助人的意义,也不是当初帮人时的初衷。当有人需要你帮一把时,你能搭把手帮一把就是一种回报,就是一种社会共有的缘分。

一个人能力虽然不大,但只要肯帮助别人,他就是一个有“手腕”的人,终将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

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不需要技巧,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不要怀着某种个人目的。对别人的帮助,要落到具体的行动上,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帮助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随便帮帮,一种可能是一帮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种帮助不能说它不是帮助,因为它也能给人带来某种好处,但随便帮帮的帮助不是真正的帮助,这种随便的帮助在关键的时候总是不管用的。第二种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它能帮人彻底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时常用“两肋插刀”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刻的情义。

这里有一则感人的故事:

罗斯是位单身女子,住在华盛顿的一个闹市区。有一次,罗斯搬一只大箱子回家,因为电梯坏了,她只得自己扛着箱子上十二层楼。彼得是一个平时没事就在大街上闲逛,偶尔还闯点祸的人,这次他看到罗斯累得汗流满面,于是想上去帮助罗斯。罗斯并不相信彼得,以为他图谋不轨。彼得十分困惑,他花费了许多唇舌,想说明他的善良用心,却无济于事。罗斯拒绝了彼得,她将箱子从一层搬到二层后,就再也没有力气了,需不需要彼得的援手呢?罗斯感到矛盾极了。最终,还是在彼得的帮助下,箱子被搬上了十二层。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用意,彼得只将箱子搬到罗斯的家门口,坚持不进去。后来,罗斯和彼得交上了朋友,一年后,双双步上了红地毯。

帮助别人,不要居功自傲。帮助时应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帮助要做得自然得体,也就是说在当时让对方或许无法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能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各种好处,绝不会像泼出去的水,难以回收,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不是刺猬,难以合群,人是情感动物,需要彼此的互爱互助,且不可像自由市场做生意那样赤裸裸的,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手,他拉着你的手,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欠你点情,怕什么




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闯世界,即使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有成就的人,也需要借助众多的人的支持才能达到今日的业绩。问及他们成功的经验,都会对自己的讲求信誉和以诚经营而自豪不已。讲信誉,讲诚信,送给别人一个人情,表现自己的诚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如果你是一个有“手腕”的人,你就应该试着让别人欠你人情债。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来的。

一个人可能赚到大钱,这需要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欠下许多人情债,但你不要急着去偿还。

要赚钱的人,应当在心中贮存这样一个信念: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能帮助你,所以你要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这会使你赚钱的信念变得更加强烈,更加坚定,会使你纠正一些对于赚钱意义的错误看法。

这样,你就能渐渐地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并不是只要心存感激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你要答应为别人做的事不要过多,因为你不可能都一一兑现,一旦有一件事情落空,你就会不好交差。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两次、三次,你的形象就会在别人的心目中被人为地降低,认为你这个人做事不讲信誉。久而久之你的威信就会一扫而光,谁还会来尊重你,谁还会来帮助你呢?

自己能办到的事,不要让人帮忙,免得让人说你无能;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尽力去完成,否则别人非但会认为你能力不够,还会觉得你没信用。别人愿意帮你是一回事,你请求别人帮助则又是另一回事。另外,你也不要非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即使他们按照你的意图做了,心里也一定很不痛快,当然也不会尊重你了。

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以这种心态和别人交往,你就会不好意思欠他人的人情债了。

但是,即使你不愿欠别人的人情债,在现实生活中你仍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别人的好处。人生就是这样,所以没有人情味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说成是冷血动物,会遭到别人的冷遇和抛弃。

所以,有人有这种见解:至少,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好意帮助。以这种观点与他人交往,你的心里才能坦荡,才会毫无牵绊。

当然,最好还是将你欠的人情债还给他人,尽管要做到这一点会很不容易。不过,将来也许有一天,你会获得大大的回报。

不是所有人都会积极地去偿还欠你的人情债。不过,总是有人会还的。因此,有“手腕”的你,还是应该试着让别人欠你人情债,终有一天,你会连本带利收回来的。

 











拉人一把要在关键之处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但只有会玩“手腕”的人,才会利用起这个难得机会,因为他们懂得“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

晋代有一个人叫荀巨伯,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荀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荀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荀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患难时体现出的正义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说来不能不令人惊叹啊。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他人记忆一生。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可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怜的一个人,众叛亲离。他只好逃到荷兰去保命,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可是在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短但流露真情的信,表达他对德皇的敬仰。这个小男孩在信中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将永远尊敬他为皇帝。德皇深深地为这封信所感动,于是邀请他到皇宫来。这个小男孩接受了邀请,由他母亲带着一同前往,他的母亲后来嫁给了德皇。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小王在某企业担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董事走进办公室,向办公室里的小姐们问道:“上午拜托你们打的那个文件在哪里?”可是当时正值吃午饭时间,谁也不知道那个文件搁在哪里,因此谁也没有理睬他,这时,小王对他说:“这个文件的事我虽然不知道,但是,张先生,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会尽早送到您的办公室的。”当小王把打好的文件送给董事时,董事非常高兴。

几周之后,小王高兴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迁了。显然,小王的热心和办事利落获得了董事的赞赏,董事在董事会上对她大力推荐。

有时候不用很费力地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

    




























人情需时时“储蓄”




做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红利便越多。你不妨来点“手腕”,往“人情的银行”里多存些“情”,到时候,你就会一呼就有,一唤就来,何乐而不为呢?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诸位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就是积善。

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以外,整个世界都无需关注和关心,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过,如果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做事要有手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