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不下手,我下手2
书名:做事要有手腕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4295字 发布时间:2024-06-22

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有的人办事顾虑太多,畏缩不前,结果寸步难行,一事无成;要想成大事就必须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该干就干,该闯就闯,不要前怕狼后怕虎。

做事必须要有“闯”劲,“闯”意味着勇气和胆量。成功的把握总是相对的,失败的可能才是绝对的。没有人愿意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出事,也从来没有一个不出事的生意人。当问题来的时候,如果你越怕误事,往往就有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一定要把想法快速落到实处,才能行之有效。

这种敢想敢做的行动举止,一则可以兑现自己的计划,二则可以惊动人心,获得尊敬。对于那些要做大生意的人来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快速强势进攻之“手腕”,这样才能掀起一股商势,形成一股席卷之风。李嘉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超绝,因为他已经准备拉开大举进军内地的序幕。

1992年初,李嘉诚旋风般地从北京飞赴汕头,又急转深圳。5月1日,终于宣布成立第一家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

这就是李嘉诚代表长实集团与中方合资成立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共2亿港元,中方港方各持有一半股权。

中方的两家合作伙伴是深圳市政府直属的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和国家计委属下的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港方股东有长实、和黄、怡和三家。

长和实业初步拟定了在内地投资的系列计划,并使其成为长江 系在内地的旗舰。短短的时间里,李嘉诚就完成了一系列繁杂的工作,不能不令人惊叹其决断力及办事的高效率。

1992年8月6日,李嘉诚发布长实集团中期业绩报告,阐明了将其投资重点转移到内地的条件与方针。

他指出:“中国未来之国民经济将有较大幅度之增长,前景令人鼓舞。”

有记者问长实最终会向内地投资多少。李嘉诚答道:“现阶段很难估计,很多因素目前是很难预测的。若经济发展环境理想,最终在内地投资的资产值可能会占本集团总资产值的25%。”

应该说,25%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以1991年底长实资产总值750亿计算,日后该系对内地的投资将达190亿港元。

当然,李嘉诚并没有透露什么时候达到25%这个比例。

李嘉诚素来一言九鼎,从不食言也从不爽约。如果没有十成的把握,他就不会限定一个具体时间,否则,等于是给自己套上紧箍咒。他的一贯态度是凡事留有余地,认为这样才会争得主动。

一旦认为时机成熟,李嘉诚向内地的投资就气势磅礴,势如长江,后来居上。

1992年10月5日,以和黄集团为核心的港方财团与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在北京签署深圳盐田港发展合同。

在该发展项目中,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拥有3成股权;港方财团包括和黄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熊谷组公司等,共占7成股权,控股权在和黄集团。

深圳盐田港发展公司总投资额为50亿元人民币,目标是建成与香港货柜码头互补的世界级盐田货柜码头。工程分若干期完成,第一期拥有2个货柜泊位和4个杂货泊位,建成后将大大缓解香港货柜码头的压力。

但是盐田港计划曾遭到马世民竭力反对。他认为在内地搞货柜码头,等于抢香港的生意,自己打自己。

对此,李嘉诚更具远见卓识。他说:“深港间的大鹏湾是天然深水港,我们不抢先建盐田港,别的财团也会抢着去干,那将成了我们与别人对打。”

在珠海,和黄控得高栏深水港的发展权,这里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面的出海通道。

从1992年秋起,广州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便与李嘉诚的长实、新鸿基地产及香港多家中资港资银行,商谈合作兴建一幢73层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大厦占地5.5万平方米,楼面积30万平方米,以当年物价计需投资3.5亿美元。

现在,这幢全广州市最高的摩天大厦,已在天河拔地而起,成为广州天河新城区的招牌建筑。正如一提起白天鹅宾馆,人们就联想到霍英东一样,一提到广州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人们就会想起李嘉诚。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工程广州至珠海段,总投资为96亿港元,长实与和黄共持控股权,其余股份由新鸿基地产及数家日资公司拥有。

该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依赖于征收费用,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长线基础设施投资。

李嘉诚看好这段公路的广阔前景,他认为虽然慢,但回报长期而且稳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回报额会逐步提高。此外,修路也是造福积德的好事,何况能进一步提高声誉。

1992年6月,在上海,港沪发展有限公司与闸北区政府签署协议,以1.31亿美元租得火车站以南5.78公顷土地的使用权。

港沪发展由李嘉诚、郭鹤年、中国光大、香港鹏利等财团组成。该联营公司,准备在租下的地盘上建造22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群。估计需投入资金上百亿元人民币,全部工程于1998年底完成。

李嘉诚在上海的另一项大手笔是海港工程。这是他1992年9月间在上海考察码头设施的结果。

11月23日,和黄集团及上海港务局,就合作经营的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达成原则协议。据协议和黄投资60亿元人民币,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

这样,李嘉诚不仅在香港拥有货柜码头的半壁江山,还将在中国内地的货柜码头业坐大,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

在亚洲称王,使李嘉诚牢牢掌握了主动权,这样一来也使和黄集团在内地与香港的货柜码头互为犄角,兼顾统筹。

1992年9月初,在海南,长江实业、香港熊谷组、中信旗下的荣高贸易、台资大中华及海南省3家银行,共同组建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0亿港元发展洋浦自由港,其中长实占一成股权,投资约18亿港元。

1992年11月,长实集团与福州市政府签署协议,由长实投资35亿港元,参与福州旧城区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从1992年秋起,长实集团就在大西南选择投资基地,最后将目标确定为西南第一大都会重庆。

1993年,长实系三家公司投资8亿,对重庆市中区依仁巷进行全面改造,建成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住楼群。

1994年3月,李嘉诚在重庆专设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参与该市康居工程建设。该工程分布在重庆市五区一县,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全部由港方投资并承建。第一期工程150万平方米,长实系投资10亿港元。土地由重庆市政府提供,房屋由市政府包销,利益按协议分配。

李嘉诚投资内地房地产,可谓驾轻就熟,一来房产是他赖以发展的最内行的核心产业,而且房产一般投资短,见效快;二来房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康居工程,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李嘉诚乐此不疲。

在北京,李嘉诚参与了多家酒店投资。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992年与郭鹤年联手获得王府井旧址发展权。

李嘉诚说过,内地的土地价格与起楼造价的比例往往是1:10,而在香港不少地段,这个比例正好倒过来。

中港合作的基础是互补互利,港方的优势是资金雄厚,中方则控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权。李嘉诚投资内地地产,就是充分利用了地区间的差别,充分挖掘了资金潜力。

另外,和黄还在内地各大城市,全面拓展电讯业务,成为内地移动电话及传呼台的最大合作伙伴。

投资内地,与投资海外一样,李嘉诚不投则已,一投就宛如一场席卷内地的旋风,而且势比长江,独领风骚,这是他在商战中的一贯作风。

有“手腕”的人一般都能把自己定位在大胆的基础上。除了个别的例外情况,最胆小怕事的人往往是最不走运的没有“手腕”的人。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反过来勇气也会帮助你得到好运。









不要怀疑自己的判断




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才能更多的与成功有约,也是成大事者一贯的“手腕”。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1906年出生于土耳其西海岸的伊密尔,1922年全家逃难到了希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很多人没有摸准市场的脉搏,拼命地扩大再生产。不久就出现了市场过剩,物价迅速下跌现象。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资金流动起来,特别是那些资金比较少的人,都纷纷将自己的产品降价销售。那些手里稍有积蓄的人,都在考虑买点儿什么不会赔钱的东西,以免自己手里的钞票贬值。在这种时期,善于经营之道的人却在研究干什么事情可以赚更多的钱。

奥纳西斯就是想赚更多的钱的人。他想,生产过剩、物价暴跌之后,经济必然再次繁荣,商品的价格一定回升,有的还会暴涨。毫无疑问,现在买进便宜的商品,到那个时候就会获得成倍的利润。

可是买什么呢?股票、房屋、黄金……

这些东西,他都不买,他买的是经济危机之中最不景气的海上运输工具——轮船。他是这样分析的:世界经济一旦复苏,运输必须先行,他投入的钱就会像植物一样疯长,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有了这种认识,他马上把全部财产都抛了出去。

到哪里去买船呢?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加拿大国营运输业几乎破产殆尽,最后不得不拍卖家业,其中正好有6艘货船,10年前的造价是200万美元,而现在每艘的价格却是2万美元。这个消息传到奥纳西斯的耳朵里,他差点跳了起来,急忙赶到加拿大买下了这6艘货轮。

在此后的几年内,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奥纳西斯干了一件蠢事,而现在却都认为他是疯子。可是奥纳西斯却整天笑咪咪的,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了信心。

奥纳西斯的运气终于来了,但不是因为经济复苏,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到处都需要美国的各种各样物资。这时,谁有能力在太平洋、大西洋运输货物,谁就可以赚到大笔的钱。一时间,奥纳西斯的6艘货船成了6座浮动的金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奥纳西斯已经成了拥有希腊“制海权”的商业巨头之一。话得说回来,如果不是战争,奥纳西斯发财的速度不会这样快,但是,只要世界经济复苏,他是一定会发财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发财都具有长久不败的诱惑力,那些不惜杀头坐牢挣钱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更不用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挣钱方式了。奥纳西斯就是“取之有道”的爱财者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奥纳西斯预见到,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石油运费的猛涨,运输石油必然带来超额利润。他把牙一咬:投巨资建油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油轮的载重量是1万吨,而到了1960年,就发展到10万吨了。1975年,奥纳西斯拥有油轮达45艘,其中2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有20艘。这一艘艘大大小小的油轮,就像一台台造钱的机器,源源不断地为奥纳西斯制造出大量的财富。

1975年,奥纳西斯去世,享年69岁,他的资产高达十几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创办了好几家造船厂,买下了爱奥尼亚海岛上的斯斜紫奥斯岛,兼营着一百多家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办事处,他的矿山、土地等财产,没有人说得清楚……

对于奥纳西斯的成功,很多人都归功于他惊人的魄力和精妙的思考力,认为他能够很好地适应他所遇到的每个人,和这些人友好地相处,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其实奥纳西斯的成功更重要来自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做事要有手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