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勇气常留在身边
常言说:“两强相遇勇者胜。”这是经过长期检验的至理名言,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轻轻松松取胜的。来点“手腕”运用勇气面对一切,你就什么都不怕了。
吴士宏曾是IBM(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吴士宏现在已经成功了,但她原先只是一个护士,那她又是怎样进IBM公司的呢?
多年以前,吴士宏还是一个护士。1985年,她决定要到IBM去应聘。当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个五星级的饭店——那个时候的五星级饭店可不像今天这样没有“地位”,因为现在的五星级饭店多了。试想,当年的吴士宏,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护士,来到长城饭店这样的五星级饭店门口,心情会怎么样?
她回忆说,在长城饭店门口,自己足足徘徊了五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之所以徘徊了五分钟不敢进去,就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番思考,她最后当然进去了,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吴士宏了。她是怎样突破这个障碍的呢?就是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就是凭着这个经历,自己也应该进去,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她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
她的确是个人才,很快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在已经见到了阎王,她好像什么也不怕了。
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的问题,只是随口问:“你会不会打字?”
她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会呢?
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
“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
“您的要求是多少?”
“每分钟120字。”
她不经意的环视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马上就回答:“没问题!”
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她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通过了主考官的眼睛。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她被录取了,IBM公司“忘记”考她的打字水平了,可是这170元钱,她好几个月才还清。
她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可是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
可是作为一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充满了无奈,可是她知道这份工作得到不容易,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以后的另一件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有个女职员,香港的,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
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
吴士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人说什么。
这位女人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每次都请你把杯子的盖子盖好!”
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她认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顿时浑身颤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
吴士宏想: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甘愿自卑,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时间就是学习,就是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
最终,与她一起进IBM的,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她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
大概这些都没有多大意思,吴士宏还登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吴士宏为什么成功,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从来没有真正害怕过什么东西,即使不会的东西也是这样。
人就是应该有这样一点精神——不会的事情,难道你不会学吗?
俗话说,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一个人只要肯花时间,即使智力平平的人也可以精通一门学问;一个毫无知识的文盲,也可以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文化人。
不要让怒气左右你
会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掌控别人。无法管理自己情绪的人,他往往伤害的是自己,又得罪的是他人。
商业活动中,常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们都知道,商业活动是带有很强的人情色彩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不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商业的声誉和成败。这时的你必须会运用“手腕”调整自己情绪,才能把事情办成。
一天下午,一位外国人突然气势汹汹地闯进日本某饭店的经理室:“你就是经理吗?方才我在大门口滑倒摔伤了腰。地板这么滑,连个防滑措施都没有,太危险了,马上领我到医务室去。”
见此情景,经理很客气地说:“这实在抱歉得很,腰部不要紧吧?马上就领您到医务室,请您稍坐一下。”
外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抱怨不停。饭店经理见对方已经镇定下来,便温和地说:“请您换上这双鞋,我已和医务室联系好了,现在我就领您去。”
其实早在外国人闯进来时,经理已经看清他的腰部没有多大问题。所以当外国人离开经理室时,就把换下的鞋悄悄交给秘书说:“这双鞋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们从医务室回来以前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上橡胶后跟。”
检查结果,果如所料,未发现任何异常,他本人也完全冷静下来,随后一同回到经理室。经理说:
“没有什么异常,比什么都好,这就放心了。请喝杯咖啡吧!”
外国人也感到自己方才太冒失了:
“地板太滑,太危险,我只是想让你们注意一下,别无它意。”
经理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据鞋匠说,是后跟磨薄以致打滑。”
外国人接过刚刚修好的鞋,看到正合适的橡胶鞋跟时,对鞋匠高超的技巧大为惊讶,便高兴地说道:“经理,实在谢谢你的厚意,对您给予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于是,愉快地握手后,外国人再次向经理道谢,才走出经理室。
经理送他出门说:“请您将这个滑倒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外国人频频道谢,消失在人群中。
从此,只要这个外国人到日本,必定住进这个饭店并到经理室致意。
事情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当面对意外情况时,我们就应该运用“手腕”了。首先是不要惊慌,要冷静,再去解决它。这个饭店的经理,就是一个很有“手腕”的管理者,他懂得先以温和的语言将客人稳定下来,以柔克怒,再用周到的服务使一腔怒气化成满心欢喜,转祸为福,给饭店带来了很好的声誉。
养成快乐的习惯
快乐,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雨露。要得到快乐,就要养成快乐的习惯,快乐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我们的想法和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自动地改变。
提到改变习惯性行为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直至这种行为成为自动反应时,很多人都畏缩不前了。他们把“习惯”与“癖好”混为一谈。癖好是指你觉得有强迫性的行为,会引起严重的萎缩症状。相反,习惯是不需要我们思考的,这完全是下意识的自觉行为。
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有95%是习惯性的。钢琴家用不着“决定”该触哪一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假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的。
我们只要来点“手腕”,费点心思做个决定,再练习或“形成”新的反应或行为,习惯就能修正、改变,甚至完全扭转。钢琴家要加以选择的话,可以有意识地决定按另一个琴键,舞蹈家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学会一个新的舞步——而且没有什么苦恼。完全学会新的行为模式,需要的是不停的注意和不停的练习。
你穿鞋时,习惯上不是先穿右脚就是先穿左脚。你系鞋带时,习惯上不是把右手的鞋带从左手的鞋背后绕过来,就是反着绕。明天早晨,你想好要先穿哪只鞋、怎样系鞋带,然后,你有意识地下决心在21天里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先穿另一只鞋、相反的方向系鞋带。每天早晨以特定的方式穿鞋系带,用这种简单的举动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里都要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感觉与行为。在系鞋带时对自己说,“今天我以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开始。”然后,一整天内都有意识地下这样的决心:
我要尽量精神愉快。
我对别人的感觉和行为要友善一些。
我对别人及其错误、失败和过失要少苛求,多容忍。要尽可能从最好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行动。
我要尽可能地表现得对成功有把握,觉得自己就是我所希望的个性;我要练习在“行动”和“感觉”上都像是个新的个性。
我不让自己的观念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或消极的色彩。
我要练习每天至少微笑3次。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的反应要尽可能地冷静和有理智。
对于无力改变的那些悲观的和否定的“事实”,我将完全不予理睬,拒之于头脑之外。
简单吗?当然简单。但是上述行为、感觉和思维方式的任何一种都会对心态产生有利影响。坚持练习21天,“体验”这些步骤,看一看信心是否会增强!
成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你应该承认不是别人和环境,而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你能获得成功。你将不再安于生活的现状,也不再指望一些奇迹的产生。
你已明确,正是你自己必须去干些什么,以便抓住获得成功的机遇。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一种挑战,你必须放弃习惯了的一些东西,而去经受一些你所陌生的东西。
改变是艰难的。当我们被要求除去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思想和感情时,都会本能地加以抗拒,尽管我们也承认自己身上那些习惯是有害的。
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夜之间变得成功,我们将只会再一次面临失败。改造我们自己那些妨碍我们成功的习惯是我们值得庆贺的第一个成功。
跌倒了,就赶快爬起来
在困难面前摔倒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你能否重新站起来,并且随一次又一次的摔打,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摔跤、跌倒之时。如果你是一个有“手腕”的人就应该记住:不管你是什么样形式的“跌倒”,不管你跌得怎样,一定要赶快爬起来!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 人性总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斜的。如果你本来就不怎么样,你跌倒了,那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心怀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住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不让他人小看,不让他人笑看。
2.“跌倒”并不代表永远不起来,但你先得爬起来,才能继续和他人竞逐,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
3. 如果你因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协助;如果你丧失“爬起来”的意志与勇气,当然不会有人来帮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
4.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其意志相当重要。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痛爬起,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有了如钢的意志,便不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你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
5. 有时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与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当你爬起来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应付这次的跌倒,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的是轻还是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你就会丧失机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个勇者,但绝不会被人当成弱者。
有人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其实也不尽然,你也可在别的地方爬起来!
“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是不逃避失败的一种态度,同时也可以让同行的人了解“我某某某起来了”!但你必须先确定你走的路是对的,如果跌倒之后,发现原来是走错了路,也就是说,你走的是一条不能发挥你的专长,不符合你发展的路也就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地方爬起来呢?事实上,就有不少人做过很多事,最后才找到适合他的行业。而且,只要能够成功谁在乎你是从哪里爬起来的?
带着希望上路
逆境中的人,只要有一种精神的存在或一种精神的寄托,便会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帮助你战胜困难。很多时候,我们就缺少那一点点的精神动力。
逆境中的人,只要有一种希望的存在,就有一种精神的寄托,并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帮助你战胜困难。有“手腕”的人在逆境中,总会时时给自己找个希望,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没人喜欢挫折,没人愿意收获少。但是,当你本能地去生活、去追求幸福时,你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挫折、增加欢乐。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得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曾经有一位将军,带着他的残兵败将漂流于海上,茫茫大海上他们早已弹尽粮绝,而海水仍然无边无际,眼看死神逼近,将军拣起甲板上的一只空瓶,写了一封求救信塞进瓶中,他让部下将瓶子向祖国的方向投去,希望这只瓶子能随海漂回祖国,将他们遇难的消息通知国人。部下对将军的作法深表怀疑,而将军却坚定地看着远方说:“我将求生的希望放到瓶中,瓶子一定会漂回我们的国度,带给我们好运的。”几天后,将军和他奄奄一息的部将被过往的船只救上了岸,而那只满载希望的瓶子也在几个世纪后历经“千辛万苦”漂回将军的国度。
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最好的“手腕”不是一味的埋怨和咒骂,因为这只会使我们变得更沮丧更觉得无望,而是应该利用自己手中仅有的“火种”和希望,战胜黑暗,摆脱困境,去创造一个光明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