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展示魅力,成就人生
1不要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
有的人只要情绪一来,就什么都顾不得了,什么难听的话都敢说,什么伤人的话都敢骂,甚至还作出后果严重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来,这就是人的情绪化。人的行为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外部活动。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一,就在于人的行为的理智性。但是,人的情绪化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缺乏这一点:不仅“跟着感觉走”,而且“跟着情绪走”。行为缺乏独立思考,显得不够成熟,浮于表面,轻信他人,而且有时还依赖于他人。
情绪化行为会成为个人心理发展的障碍,使人变得缺乏理智、不成熟,甚至成为后果不堪设想行为的起端;对于群体来说,过多的情绪化行为会妨碍青年人之间的融洽与和睦;对于社会来说,当人的情绪化行为成为一种倾向时,就比较难于为社会控制,甚至成为某个社会事件的起因,给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那么,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行为呢?
要承认自己情绪的弱点。在每个人的情绪世界里都有他的优点弱点,长处短处,为此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情绪世界中的弱点和短处,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譬如,有的人喜欢激动,而且一激动就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就要承认自己有这个毛病,在承认的基础上再认真分析自己好激动的原因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激动?然后再找一些方法去克服它。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可不能放纵自己啊!” 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人的情绪化行为大都是自己的欲望、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当一个人的行为都只与“我”字相关的“功”与“利”联系在一起而不能满足时,只与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物欲”联系在一起时,行为就为变得简单、浅显,就会产生短视、剧烈的反应来。在“索取和获得尽量多一点,付出和贡献尽量少一点”的不正常心态下,产生情绪化行为是不足为怪的。因此,要降低过高的期望,摆正“索取与贡献、获得与付出”的关系,只有加强了理性认识,才可能防止盲动的情绪化行为。
要学会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上在的各种矛盾。有很多情绪化行为是与不会认识、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所以一定要学会认识问题的方法,不能走极端,不能片面化,不能以点概面,不能形而上学,不能主观主义,这样只能使增加自己的消极悲观情绪,使自己越来越沉重;要学会全面观察问题,多看主流,多看光明面,多看积极的一面,从多个角度、多种观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并能深入到现实中去,这样能使自己发现原来发现不了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乐观一点,这样会增加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自己的希望、信心,即使遇到严重挫折也不会气馁,不会打退堂鼓。 要学会正确释放、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一般来说,当人处于困境、逆境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当这种不良情绪不能释放、长期压抑时,就容易产生情绪化行为。怎么办?要承认现实,要认识到,环境的不幸是难免的,关键是不要自己折磨自己,过度的压抑不会帮你摆脱痛苦,相反地,它会加速缩短你的生理寿命和社会寿命。为此,就要旧地重游这种消极情绪适时地将它释放、宣泄出去,譬如多找一找好朋友谈心,以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参与社会,多找一些乐趣的事干,多参与社会活动,多出一点成果,从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安慰和寄托。
2学识多一点,魅力增一分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
拥有学识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帮你完成人生目标的基础。拥有学识可以为你所憧憬的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拥有学识会使你变得很独立、更有主见与能力。
拥有学识的人,才能会在美貌的基础上增添几分魅力,增添几分典雅。拥有学识的人,即使是岁月的青霜爬上脸颊,也不会失去典雅的风范。谈吐不凡,所有的话语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如同春雨般沁人心脾。不论何时,在任何场合,他们都会依据自己的知识、有独特的看法、独到的见解。
通过与他们接触你会发现,有学识的人坚定而自信,典雅而大方,谦虚而好学。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努力成为有学识的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多努力:
(1)学点“点金术”
在学习的社会里,你不要再看重“博闻强记”而是完全可以依靠电脑和网络帮助和扩大自己的记忆;你不要仅仅满足记住某些知识,更需要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未来,受到推崇的能力是善于探索未知、创造发明和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比起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来,这种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关键素质。因此,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黄金”,更需要学会点金术,信息社会带来的如此之快的知识更新,人类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更高度的想像力学会创造和运用新知识。
学会在学习中“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2)掌握崭新的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
新世纪,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的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将成为最大的产业。因此,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崭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与科学的工作方法,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善于运用全球的知识基础和创新工作平台。
学习型的社会建立在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三者的基础上。
面对学习社会的到来,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四种基本学习能力”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学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做,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怍;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协作精神;学会发展,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3)知识视野扩大化
知识经济是当今主流,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将取得新的突破;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东西文化碰撞、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中国将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此,新世纪的人才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适应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在知识、视野上必须全球化、国际化。
3亲和力,让你更接地气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佛眼看人,人人是佛;鬼眼看人,人人是鬼!
一个人最大的亲和力是赞叹他人以及拥有一颗慈悲的心。真正的美不是在于外表其财富、权势,真正能赢得众人所受欢迎的还是美的心灵。
在一个社会环境中生活,每个人都要参与交际,但其交际的方式和质量却各有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灵活应变,人缘广结;有的人却捉襟见肘、处处受制,把人际关系搞得剑拔弩张。有“亲和力”的人才会在交往中广受欢迎。
“亲和力”就是会说话,就是说这个人在交际上容易让人产生好感,也就是人缘比较好的意思。
提高亲和力要在“和”字上下工夫。和者,温和,谦和,和蔼。
亲和力,少不了一个“真”字,缺不了一个“温”字,落不下一个“谦”字。
提高亲和力要以人为本。亲和力的核心就是一个“人”字,就是与人为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齐心协力。
有“亲和力”的人才会在交往中广受欢迎,通常说,影响正常交际的原因是:
一、学会尊重别人。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受到别人尊重的欲望,但其本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善恶是非,什么是主流社会认可的行为,什么是主流社会反对的行为,自己有过失时要学会自我反省,承认并认识自己的错误,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饶人,更不要无理闹三分,否则会让别人产生更大的误会,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学会一些日常的礼节礼貌是很必要的,礼多人不怪嘛。对一个很讲究礼貌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有修养,很尊重我”的好感,即使与其交往中有些小的过失,别人也不会责怪或计较。当然,每一个人都不会为了方便别人而生存,但给别人不方便的同时也尊重别人的抱怨甚至反击。
二、学会换位思考。面对别人时不要居高临下,要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用要求别人理解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别人,这个非常重要。很多人往往采用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很严格,要求自己很宽松,总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由于客观的原因,有很多很特殊的情况,是需要自己替对方设想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只有自己更多地理解和体谅别人,别人可能接受你。
三、不要孤芳自赏。一般说来,人们大都不满足自己的能力、财富,却极易欣赏自己的聪明。孤芳自赏往往是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所致。其表现形式有二:一种是恃才傲物,其表现为语言凌厉,对某方面不如己者,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恶语相向;更有甚者,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以己之聪明,衬人之笨拙。另一种孤芳自赏,虽不着力地显露自己,却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和喜欢爱好漠然置之,其表现是不屑谈交际对象关心的话题。如此待人接物,人们便会对你避而远之,使你虽处于人群之中,却感孤立无援。
四、切忌自轻自贱。自轻自贱是与孤芳自赏相反的一种心态反映。与人交往,无潇洒倜傥之态,有畏畏葸葸之容。这种人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缺乏主见,常看别人眼色行事。见了上司,点头哈腰;跟同事交往,总怕被别人笑话;碰着邻里,总赔着小心;与朋友相聚,总说自己不如人。自轻自贱从心理角度看是自卑感在作怪。由于自卑,对自己便毫无信心;无信心,便表现出轻视自己;轻视自己,行为便缩手缩脚,神情黯淡、语讷迟钝。从其内心看,自轻自贱者往往欲以自己的行为博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事与愿违,人家会认为你太贱,不愿跟你交往。自轻自贱一般多发生在性情软弱的小人物身上。由于地位的原因,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越有这种心理,人们越瞧不起你。这种自轻自贱如果成为病态,不但不能搞好人际关系,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4柔和,人最美好的性格
旅行者穿着一件大衣急匆匆地赶路。北风看见了,便对太阳说:“咱们俩来比赛一下吧,看看谁能让这位旅行者脱下他的大衣。”
“好吧。不过,这场比赛一定是我赢。”太阳说。
“你赢?哈哈哈!”北风骄傲地说,“你一定没有见识过我的威力吧。我发起威来,可以吹倒庄稼、吹倒树木、吹倒房子。我能让世界上的一切在我的威力下瑟瑟发抖。别说从他身上吹掉一件大衣,就是把屋顶统统吹翻,我也办得到。”
北风说完,便开始发起威来。它鼓足了劲儿,拼命吹了起来。河水翻起了波浪,树木东摇西晃,鸟儿们躲藏了起来,大地上的万物果然在它的威力下颤抖了起来。
然而那个旅人呢?他不仅没有脱掉大衣,而且把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得筋疲力尽,仍然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
北风无计可施。
“现在看我的吧。”
太阳略略增加了一点温度。慢慢地,旅人感到越来越热,于是他解开了衣扣。过了一会儿,他干脆脱下了大衣。
太阳赢了。
北风累得筋疲力尽,却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太阳稍露身手,旅人便情不自禁解衣摘帽。
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人,而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力远远比暴力大。
让我记起当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浓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当你初念着“柔和”之时,内心会有一种悸动,像晨曦的第一缕金色,暖暖洒在心头,一种温馨恬淡之感裹挟着全身,会萌生一种“这就是人生”的念头。心间会溢出一种远古的呼唤,穿越了时光、山川、大河,像一只毛茸茸的小松鼠在你的心间悄悄滚过,跃动。于是,你的脸上也浮现了一种动人的风景——那就是柔和。
柔和,是一种力量。清晨,推开窗,邻居一句柔和的问候,你会觉得舒心百倍。课堂,老师用柔和的目光鼓舞着你、温暖着你,可以让你毫不犹豫地举起小手,用勇气与智慧回应着老师的目光。领导来时,他用柔和的笑意感染着每一个人,亲切的拍了拍职工的肩膀,说上一句:“干得不错,好好干!”使所有人倍感温暖,甚者化为动力,更加投入工作。你伤心地走在街头,人山人海中,茫茫人生,你感觉失去了方向,一位清纯的少女迎面走来,柔柔一笑,你为之一呆,随即笑将起来,在笑声中你忘却了烦劳,又重新找回了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那些有着柔和性情的人往往人缘会更好一些。所以柔和的性情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一个人的心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模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最美丽和博大、最安宁和清洁的时候,它们是柔和的。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了柔和。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生活中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也正体现着柔和的力量。好比太极拳,打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柔和的动作招式中却能体现出坚定和力量,动作越缓和、越稳,这种力量感越强,就在这缓缓的过程中精神都会被调动起来。又好比母亲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母亲和蔼耐心的教育方式有时往往比父亲的严厉训斥更为有效深刻。于是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心态缓和了,才更容易从容面对问题。我们的声音柔和了,穿透的距离会更远;我们的目光柔和了,更容易卷起心灵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我们的意图;我们的身体柔和了,也就更准确地传递着我们的浓浓爱意。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柔和之美。
看来,相对缓和的做事方式、处事态度不失为一种实现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5运动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
运动不仅帮助孩子提供大量的“生长维生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发出内心深处最有活力的声音。
古代奥运会被看作是男人的特权,女人即使只是到奥运赛场走一走,也会被当作是对神灵的冒犯而处以极刑。如今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社会发展、观念变革总会给我们带来认知上的恍惚感。
运动规则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修订、变革,每个置身其中的个体也在成长。毋庸置疑,竞技体育对人的影响很大,大至改变命运、人生轨迹;小至转变生活习惯,为人处事的态度。
运动就是苦乐相伴。坚持的辛苦,训练的艰苦,以及对身体、心理的极限挑战。北京体育大学研究运动心理学的张凯老师认为:“刘翔之所以这么自信,说明他内心深处有很强的安全感,这来自青少年时期父母对他的支持。他一定是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的,健康心智得以发挥。”运动会为孩子提供大量的“生长维生素”。尤其是集体运动,更有助孩子情商的提高。
相比于美国大多数家庭对孩子体育爱好的重视——他们陪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训练,中国的很多家长没有更好地理解判运动与孩子成长的关系。运动,更多被当作考学加分的工具,甚至是学习的绊脚石。家长更愿意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问,去学钢琴,学外语。精神分析医生曾奇蜂认为,这是中国孩子的童年灾难。
陈静的儿子原本就读一所普通中学,成绩不好。自从参加了暑期篮球夏令营后,培养了对篮球浓厚的兴趣。现在他进入重点学校,开始每天2小时的篮球训练,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尤其有了较强的时间观念。篮球、足球、排球都属于社交型的锻炼,强调集体凝聚力。这样的运动可以塑造很多品格,诸如遵守规则、体谅他人、责任心、勇气、自信、坚持不懈,等等,
专家指出,应该尽量让孩了从玩耍及运动中得到满足。如果在童年缺乏运动刺激,那么他今后就会对运动持消极态度,既无热情也无技长,从小也没有给予更多训练,所有体育考试都无法达标。长大后,为克服心理恐惧学习蛙泳。可是学会后每次她都要经历一个从不会游泳到尝试游起来的过程,需要反复适应10分钟才能正常游泳。在很多社交场合、她常常为自己不会玩任何项目感到自卑,但是真要打算学习某项运动,她又缺乏兴趣的动力,难以坚持。
每个人投身运动的感受不尽难同。有人说,足球锻炼了我的各种能力——分析力、意志力、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认识很多朋友,是吹牛的资本。每次出场都有漂亮女生呼喊助阵。
也有参加户外探险的人,谈到运动体会是——对人的价值肯定、对人的自信与尊重的肯定以及对一切束缚的挑战。这就不难解释,有多少经历户外险境的人,都会有着醍醐灌顶的感悟过程——对人生、生命的恍然大悟。
有句话说得好:“运动本身,预示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间的责任、各种各样弱点以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过程,给予一种青春少年式的拒绝。这时,运动帮助我们发出内心深处最有活力的声音,这声音让时空停滞在某一个点,我们感觉最舒服的点。”
运动对人的影响,大至改变命运,人生轨迹,小到调整生活习惯、为人处事的态度。在运动中我们浑然不觉地生长,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是多种品格的结晶与融合,而且品格会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希望你能找到与自己合拍的运动节奏,坚持下去,让运动陪伴你,定能收获让你终生受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