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可不知的约定俗成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一则寓言故事,名为《河水和河岸》,河水认为河岸限制了自由,一气之下冲出了河岸,涌上原野,吞没了房舍与庄稼,于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自己也由于蒸发和大地吸收而干涸了。河水在河里能掀起巨浪,但它冲决河岸以后,不仅毁了自己还对人类造成了灾难。为什么寻求自由的河水最终又失去自由呢?那是因为他寻求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非常实用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美国人的行车规定就印证了这一点:在美国,行车的规定是格外严格的。“行人优先、汽车让人”作为交通规则的基本原则,行人只要一走上人行横道,一切大小车辆必须停下来让路。不少汽车司机在碰到行人要过马路时,常常善意地停下来,挥手示意,请他们先走。在美国,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法律总是对行人更为有利。在大多数城市不准按喇叭,如果准许,只限必要时。例如,向横过马路而不知道已拦住你去路的人示警。你不能为了要车辆快驶些而按喇叭。听到了汽笛般巨大的警告音响,或看到警车或消防车闪亮的红光,驾车者必须驶到右边停车。即使驾驶者享有前行的绿灯,他仍应停车让警车或消防车安全地驶过。司机在街上看到接送学生的黄色校车时应格外谨慎,如果校车停下,司机必须停车,让孩子们先过马路。在繁忙的公路上,例如,在高速公路和快车道上不可停车。如果你发现了问题,或者想查阅地图,要把车驶到路旁。停车的时候,要细心看标志。每个城市有自身的停车规则。这些规则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一天的不同时间,一周的不同日子,都有变更。市内和城与城之间,速度极限变动甚大,应严格执行。司机不能酒后驾驶车辆,在车上和司机身上不能携带开过封的酒瓶子。
美国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肇事者实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和处理办法。如果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在限期内到法院交纳保证金。法院向违章者提供三种选择办法,其一是到违章者学校学习8小时交通规则(一年内只能上一次);其二是交付罚款,作违章记录;其三是付保证金,等候法庭判决,或被赦免,或被判付罚款。
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规定,才使美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可见规矩的重要。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关于香椿树的真实的故事:
在一家院里有棵香椿树,前后院十几户人家。谁家摘了,不独食,挨家挨户送一些。
这一年又到了采摘香椿的季节。王家老大摘了头茬,按例分送,无话。摘过头茬的香椿,本该养它五七天,待新的一茬出齐后再搞。并且每一次都不可摘净。所以王家老大摘过后,树上依然有香椿。不料第二天老二便上了树。有人见了,仰头劝:“老二呀,你哥昨天才摘过,摘得太频了留神它不长了。”“没事,这还多着呢,长老了多可惜!”老二不听劝,仍自摘。他哥哥也叫:“咱家还没吃完呢,你下来拿。”“那点儿?不够!我要吃。”老大听兄弟如此说,没再吱声;劝的人讨个没趣,悻悻走开。老二摘了不少香椿,用书包盛了,自己吃去了。院里人们一片叶子也没分到手。
人们无法制裁老二,便把一股愤懑不平之气倾泻在树上。新叶初绽,未及长成,就有人迫不及待地上树采摘。你上我也上,各户“精英”在上面摘,各家老弱们在树下捡。谁也不再恪守旧习,谁也不肯把自家摘的香椿再分送别人。就是一时吃不了,也宁肯去送给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而不肯舍一片叶子给邻居。多年以来维系邻里间和睦相处的好风气一夕之间便土崩瓦解!没有爆发公开的冲突,龃龉却像瘟疫一样封闭了各家的门户。关起门来,自家人议论张家的贪、李家的奸。那先前的气氛荡然无存了。
看了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规矩的厉害了吧!如果没有规矩的话,造成的后果会不堪设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制定了法律的原因了。
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规则,我们要了解规则,运用规则,遵守规则,成为文明社会的主人。以身作则,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2好为人师是自作聪明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语道破古今文人之通病。症结在于“好”为人师,而到底有没有病却在于是否能为人师。所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真正胸有才学的人并不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半瓶子醋”自以为了不起,喜欢做人的老师,出言就是教训别人。衣服教师爷的派头,其结果是误人子弟,令人皆笑啼非。不仅如此,好为人师的人还往往自我满足,不思深造精进,结果是不但害人还害了自己。毛病就在于好为人师而不能。所以,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为人师表者并不在此列。
李先生近来刚学会开车,载着李太去商场购物,想想该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啊。可是新手上路总是免不了有点紧张,李先生是战战兢兢当司机,李太呢,就在那兢兢业业当教练。一会说“看着点,红灯”,一会又大叫“单行道,单行道”。看起来好像老道得不行,其实李太自己还没学过开车呢。对行车的帮助不能说一点没有,但对紧张气氛的营造还是更大。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停车吧,可是怎么也停不正。李太很生气,说:“停个车怎么就不会呢?方向感太差了你!你应该先往前再往后,再正过来。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忍了一路的李先生终于爆发了,说:“谁开车呢?老是指挥别人,商场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李太也不含糊,拎起包,甩上门就走了。李先生更郁闷了,开车回家,边看足球边生闷气。
可是李先生到家没多久,李太也回来了,“你拿着钱包呢,让我怎么买啊?公交挤死了,还是你那停不正的破车好!”李太这句话一出,两个人都笑了。本来李先生还预计至少要有一个星期的冷战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尊,都有一个自我。当自我受到否定时,人体内就会自动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将自我裹得严严实实,以防止你的入侵。因此,似乎你的说教,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种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情你何苦去做它呢?尤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许我们常常是出于友善、出于热心,而特意给别人更多的指点和帮助,但我们得到的回报却是冷漠甚至是讥讽,人们总是认为你的热心的为人师,本就是对他的能力的一种否定,他才偏偏不按你的指点去工作,甚至还以为你是在跟他抢功劳呢。
对那些在生活中好为人师的人,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你和你建议对象间的关系。除非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而且关系颇为密切的知己朋友,其他一般的朋友或同事最好不要这样直接指责或建议对方。因为只有你俩关系密切,他才不会把你当成外人.才有可能认为你是为他的好才这样做的,才有可能听从你的建议。否则,一般关系的人总会建立起他的自我 保护机制而与你抗衡,使你的指责和建议成为白费。
注意你的身份及社会地位。如果你在家中是长辈或享有德高望重的社会地位,那么你的建议或指责便会很有分量,其他的人也会考虑到若自己不听会招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会慎重考虑而后行事的。如果你不是某方面的权威也没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时候就不要发言,万一对方听不进去,他还会以秽语辱没你的身份,冷嘲热讽你的人格甚至日后有些小人还会打击报复等等。所以最好应着量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后开口。例如,在等级森严的公司里,职员最好不要找经理或老板的毛病,要绝对服从上司的计划,否则你的处境将是很危险的,万一被印上一个“欺上”的坏印象,将是很难再有所改变的。
注意你的建议的内容。其内容可以是工作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处世方面的,但千万不要涉及对方的私生活及隐私方面。因为拥有个人隐私已被看成个人 权利的高级形式,尽管中国人以前不是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随着个性解放的发展,中国人已对隐私观念深入人心了。他们把隐私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权利,一旦你触及了对方的隐私,我想肯定要吃官司的,所以要尽量不触及对方的私生活及其个人隐私为最好。
注意你的建议和指责的方式及当时的情景因素。这种方式你尽量要委婉含蓄,尽量不直来直去,因为直语更易伤人,用比喻的方法或委婉的规劝则给人以尊敬的感觉,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而不是口出疯语,生硬直板。注意当时的环境,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建议或批评,要选择一个时机最好是两个人坐下来,私下交流意见,这样会更好。总而言之,最好去拜人为师,而为人师时记住“人微言轻”,没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最好谨言慎行之。
3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礼貌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凸显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礼貌是一个人的名片,是人类共处的纽带,不管你位居高官还是寻常百姓,这都足以表明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表达礼貌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语言的运用。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有句名言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一个青年因贫困辍学,不得已去酒店当了服务生。一天,他给某富商清洗一辆超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因打开车门摸了那晶亮的方向盘,便遭到酒店领班的恶毒训斥:“干什么?你这种人下辈子也休想坐上劳斯莱斯!”就是这句轻蔑的训斥,深深地刺伤了服务生的心,他暗暗发誓:这辈子我一定要拥有一辆劳斯莱斯!此后,经过若干年的奋斗,这位给人擦车的服务生成了香港影视界的头号明星,他竟一口气买下五辆轿车,其中一辆就是劳斯莱斯。他驾车来到当年那家酒店,见此,那个已被降为杂役的领班羞愧难当。因人家一句恶语的羞辱而拼搏终至功成名就的这位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影视巨星周润发。
有一个刑期中的囚犯,在服劳役修路时,捡到1000元钱,他立即把钱交给监管警察。意想不到的是,对方却满脸鄙夷地对他说:“拿自己的钱变着花样来讨好,企图找资本减刑,你别来这一套!”囚犯心灰意冷,心想这世上没人相信自己了。晚上,他越狱了。在逃亡途中,他大肆抢劫,并登上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太挤,他只得站在厕所门口。此时,有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如厕,关门时发现门扣坏了,她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到姑娘那纯洁无邪的脸,他庄重地点了点头。他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把守着门。就因为姑娘这句话,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车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一句粗暴的话语,差点让一颗良知尚存的心灵彻底毁灭;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又使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
有时候一时冲动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往往会让我们后悔良久,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造成永远的伤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别人开一个诀窍,有时候也能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所以,在有机会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
1 尊重对方,语言文明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对方、态度谦虚。最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表现得自然大方,语言文明优雅。在社交场合注意仪表礼节,体现礼仪的尊重原则和适度原则。
2 态度诚恳,表达亲切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表现得亲切友好、轻松愉快。诚恳热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要以自然、诚恳的态度与人交往,要理解和信任对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举止落落大方
即使在陌生人面前,也要表现得从容不迫,不要拘束不安,即便做不到谈笑风生,也不要躲躲闪闪、慌慌张张。
4 交谈中懂得倾听和呼应
听得能力跟说的能力一样,是有效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听意味着在与人交谈时对对方的观点和潜在的意见都能了解。另外,在与对方交谈时,还要注意附以微笑、点头等呼应对方,以表示对他的尊重与关注。
4尽人事,听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语出李汝珍的《镜花缘》第六回“尽人事以听天命”。人事:人情事理;天命:自然规律。尽心尽力去做事,能否成功,还得听自然规律的。
生活中我们常听有人哀叹“苍天不公”。诚然,天公从来就没有公道过,你看,有的人勤劳刻苦、奋斗不息却不能成就,甚至穷困潦倒;而有的人懒惰无能、平庸无德却反而能轻易成功,攫取财富、权力和名誉。如果因为这样,就向命运低头,就自暴自弃,甚至要去死,这是最蠢不过的,因为人死了不能复生,失去了生命就永远不可能有扳回一局的可能。
世界是大家的,不是由你一个人操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不是世界的起点,也不是世界的终点,更不是世界的中点,开不了元也不能够了结,更承不了上起不了下。“尽人事,听天命”,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心理自慰和斗志寄托,人生在世,凡事只要尽职尽力,尽本份尽良心去做,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尽力了,倘若不成功或不尽如意,那也是问心无愧。人只要心存高远,自然不会怨天尤人。正如庄子所言:“依天从命,因顺自然”。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在《缘分与命运》中写道: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呢?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我决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只要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就能揭穿。试问普天之下——番邦暂且不算,因为老外那里没有这套玩意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孩子有几万,几十万,他们一生的经历难道都能够绝对一样吗?绝对地不一样,倒近于事实。
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小伴”,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有情 人终成眷属”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的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到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就是一场直播,它不给任何人彩排的机会,甚至连上台的机会也不给。稍有生活经验的人大都经历过类似的无奈,为了完成某件事情,千般算计,万般考虑,眼看成功在即,垂手可得,却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眼睁睁的看着事情泡汤。如果问题时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周到,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尽快调整好状态,再次出征,这就是尽人事,但如果导致我们功败垂成的是那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非人力所控制,我们只能尽付天命。
人生如浮萍,我们既不能随波逐流,又必须顺着水流向彼岸荡漾,这是一个奋力拼搏,改变命运的过程。也是一个无法预知的过程,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就能把我们推向未知世界;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漩涡,就能把我们打翻。对此,我们只能坦然面对,用努力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纳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在世看,只要尽心尽力,尽本分去做就是,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其实并不是很重要。
松下幸之助一生将“尽人事,听天命”奉为座右铭。这绝不是“上天决定一切”的迷信说法,也不是消极妥协的人生态度。世间万物顺应宇宙的秩序,即真理,人力并不能完全主宰事物的形态与发展。因此,人首先要树立“自量”意识。遇到困难,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要学会忍耐。事实上,松下幸之助本人也有急不可待的时候,然而,在生活和事业的不断磨炼中,他逐渐学会忍耐。松下幸之助一生遭遇太多的艰难困苦,“尽人事,听天命”,这或许是他体味人世间辛酸苦辣之后的经验之谈吧。
“尽人事,听天命”,就是一方面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去奋斗,另一方面又要安守天命,不强求,不妄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如果你努力了拼搏了,但依然屡遭挫折,连栽跟头,未获成功,那就要理智地接受事实,承认现实,即使如何不如意、不得志,也要“安听天命”。
5永远不要害怕吃亏
哲人说: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企盼的更多。换言之:“吃亏便是福。”
有时,吃亏并不是一件坏事,吃一次亏,赢得的却是十次的机会。
小亮和小君是同一年进装饰公司的。可是第二年小君就成了小亮的上司。说实话,小君没有小亮勤奋,学历也比小亮低。刚来的时候,小君还大哥大哥地叫。现在对小亮直呼其名。提起来,小亮总有点愤愤不平。
小亮很想向小君取取经,可是碍于面子,几次想跟小君拉拉关系,讨点经验,到最后又打了退堂鼓。小亮便暗中观察她的一举一动,观察了许久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每次季度业绩考核时小君的业绩又排在许多人前面。
后来小亮发现,小君的电话非常多。一个上午她都在接电话。而小亮,恰恰相反,给客户打了无数个电话,成功的却没几个。不光如此,有的客户点名要跟小君合作。她的业绩就这么一直遥遥领先。
后来,小君坐到了副经理的位置,这更让小亮醋意大发。小亮决定去询问老总,凭什么让一个黄毛丫头屡屡升职。敲开办公室的门,老总微笑着接待了小亮。当小亮把来意讲了一遍后,老总便哈哈大笑起来。他没告诉我原因,只是让小亮和小君合作一次。
接的这单生意是一家酒厂。洽谈会上,小亮给小君打下手。酒厂的老板很抠门,要求很苛刻,把价钱压得非常低,我们几乎无利可图。一般情况下,如果利润太少,小亮是不会答应的,因为成本太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可能错过其他更好的生意。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小亮不解,问小君。她却笑而不答,只是对我说:“明天开工,你来负责。”小君是领导,小亮只能照办。小亮足足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为酒厂装饰会客厅。期间酒厂老总还让小亮返工了两次,直到他满意为止。最后算算成本,我们亏了。
酒厂老总结算费用那天,小亮闷闷不乐,心想公司老总知道赔钱了肯定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小君却很高兴,说请小亮吃烧烤。她说:“没事,亏就亏了,老总那里我跟他说,要是他扣你奖金,扣多少我补多少给你。”
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她果真把公司扣掉的奖金如数补给了小亮。小亮再三推辞,她却硬塞在小亮的手里。小亮说:“那我请你吃烧烤吧,我不能欠你人情。”她乐呵呵地说,好。烧烤摊上,小亮终于鼓起勇气问她:“我们是同一年进公司的,你怎么升得这么快呢?”她哈哈大笑后,对我说:“一个月后我告诉你。”
一个月后,没等小君告诉小亮就领悟到了。因为酒厂的老总给我打了电话,说让我再给他们厂装饰展览室,这次酒厂的老板很慷慨,出的价比想象的高很多,几乎把上次亏了的都补上了。月底发奖金,奖金头一次超过小君。小君笑嘻嘻地过来说:“小亮,恭喜你啊。”小亮说:“副经理,我知道你成功的秘诀了。”
与人相处中,如果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因为别人很难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一不小心就吃亏,有谁愿意?除非别人愿意吃这个亏。从另一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许多时候乐意吃亏,别人与我们打交道就会放心,就会愿意与我们打交道,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回报!这里有一先后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先吃亏,别人在适当的时候才会主动吃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逐步融洽。
不怕吃亏的人,总是把别人往好处想,在其天真、迂腐、软弱的背后,是一个豁达、淡泊、宽容的世界。不怕吃亏的人,不但不会真的吃亏,还会换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