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行动是成功的开始2
书名:不要输在做人上,不要败在说话上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6712字 发布时间:2024-06-28

5今日事,今日毕

  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要到美国办事,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忙得头晕眼花,甲负责演讲稿的草拟,乙负责拟订一份与美国公司的谈判方案。

  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来送行,有人问甲:“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甲睁着惺忪睡眼说:“今早只有4个小时睡眠,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甲:“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甲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报告和数据!”

  老板与要员一同讨论了乙的谈判方案,整个方案既全面又有针对性,既包括了对方的背景调查,也包括了谈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策略,还包括如何选择谈判地点等很多细致的因素。乙的这份方案大大超过了老板和众人的期望,谁都没见到过这么完备而又有针对性的方案。后来的谈判虽然艰苦,但因为对各项问题都有细致的准备,所以这家公司最终赢得了谈判。

  出差结束,回到国内后,乙得到了重用,而甲却受到了老板的冷落。

  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自己当太阳滑落西山,下班的时间又到了,我们收拾好东西或是匆匆地赶回家去,或是到某处赴朋友之约等等,然而我们从没有问过自己,工作完成了吗?于是我们开始责备自己,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懊恼。然而当我们看着周围的人,很多人也和我们一样,于是我们便释怀了,安慰自己大家都和自己一样。或许偶尔难过,便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原谅自己的拖沓与不上进。

  “明天吧,明天再说”、“明天再做也来得及”,这是我们面对拖延时最常用的理由。假若一切都等待明日来做,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不断地累积下去,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完成的时间一把抓住并且紧紧拥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走,并且必然要贯彻实行。”今天能做到的事情、今天能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留到明天去做呢?要是每件事情都要放到明天去做,那还谈什么效率、谈什么工作?把今天的工作做完吧,因为明天你又会有新的工作。

  如果是因为工作枯燥乏味,不喜欢工作内容,那么就把事情授权给别人来做。如果是因为工作量过大,任务艰巨,面临看似没完没了或无法完成的任务时,那么就将任务分成自己能处理的零散工作,并且从现在开始,一次做一点,在每天的工作任务表上做一两件事情,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我们必须给自己是一个强烈的自我心理暗示:“做好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工作!”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是教导我们完美地完成每天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很多人浑噩度日,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十分勤恳,领导走后就拖沓懒散。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其实我们都是为了自己。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不断进步。

  张海迪在5岁时,由于患了脊髓血管瘤造成了高位截瘫。可张海迪却十分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亲自教她。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不时折磨着她。一次,她实在忍受不了痛苦,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明天再做行吗?”但妈妈严肃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绝不能拖到明天去做。”

  从那以后,“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成为了张海迪一生的座右铭。就这样,靠着这句话,没有机会进校门的张海迪靠自己的努力,学习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她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收获了美好的人生。

  时间是绝对公平合理的。如果你是勤奋的,那你的生命之树上就会留下串串果实;如果你是懒惰的,那你最后只能带着一头白发,两手空空地遗憾曾有的岁月。我们要珍惜今天,把握今天,就要珍惜每分每秒。组成时间的材料虽然看起来微小,但是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态度决定一切!“今日事,今日毕”无疑是相当好的工作态度,许多企业都把它放在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里,并组织干部员工学习。世界知名企业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认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日事日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当你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果断决策能力,并把它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6机会最爱有准备的人

  一个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有良好的素质作为依托,也就是说,机遇选择素质。

  的确,机遇常常偏爱那些有能力、有才干的人。然而,这些能力与才干的获得,无不是来自艰苦不懈的努力。不能付出眼泪、辛劳和汗水,便不能获得成功。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获取成功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获得,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劳动,这些劳动,犹如垒土,最终奠定了他们事业的根基,为他们借助机遇实现人生的腾飞打下了最牢固的能力基础。

  没有所处时代所赐予的良机,就不会有成功者的人生辉煌和事业成就。然而,面对同样的环境,面对环境所给予的同样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在得到命运垂青之前,成功者都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准备。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命运更多的青睐,就是因为他们较之常人为此进行了更为漫长和充分的准备。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蓄积营养和能量,一旦听到春风的呼唤,他们就会破土而出,生长成挺拔俊秀的栋梁之才。

  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于抓住机遇,成功者往往创造机遇,机遇只留给准备好的人。机遇真是“神奇”,它给“疑无路”的人“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千金“还复来”,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智者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的不公。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却没看到,荣誉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我们想要成功,渴望抓住机遇,就得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做好准备,当机遇轻轻地叩响门扉时,我们就能沉着地应和一声,踩着它的节拍,旋转而去,千万不要眼睁睁地看着它,在倏忽之间,从你身边姗姗飘过,而你却无能为力。

  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守株待兔”。殊不知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信息和机遇,而是缺少捕捉信息、抓住机遇的能力。如果有了很高的能力,即使生活没有机会,也会创造机会。

  而总有一部分人,时时刻刻洞察着信息和机遇,素质不高的人则恰恰相反。美国曾经掀起过淘金热潮。淘金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时没有水喝。人们在淘金的同时还不断地抱怨:“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谁一块金币!”在这种抱怨声中,亚默尔捕捉到了人们口渴的信息,发现了机遇:如果把水卖给这些人喝,或许比挖金矿更能赚到钱。于是他毅然放弃淘金,用挖金矿的铁锨去挖水渠,将水运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在这里挖金矿的人们。一起淘金的人们都纷纷嘲笑他“不挖金子发大财,却敢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后来,那些淘金的人大都空手而回,很多人甚至忍饥挨饿、流落异乡,而亚默尔却在短时间内靠卖水发了财。亚默尔发财的机会并不是上帝赐给他一个人的:淘金者都深感没有水喝的痛苦,人们都听到了一片抱怨声,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机遇,甚至还嘲笑亚默尔的做法。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往往从表面上寻找成功的原因,归之于外部条件,归之于机遇,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素质。亚默尔正是具有其他淘金者所没有的敏锐的洞察信息、机遇的素质,决定了他能够发现、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信息和机遇。

  要想成功地捕捉信息、抓住机遇,首先是发现信息和机遇。生活中导出充满了有用的信息和机遇。社会上的每一项活动,报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际间的每一次交往,生活中的每一次转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部可能是一次选择、一次机遇,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契机,问题在于你自身的素质,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每一次的信息和机遇。不要以为信息难找、机遇难寻,其实信息和机遇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手上。

  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也就是说机遇也在不断地变化,甚至机遇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周围的环境在变,新事物不断涌现,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在强调机遇选择素质的同时,还要磨练精神,不断地突破自我。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能够最终取得胜利,不仅仅是他们具备一些条件,还在于他们有一种永远奋发、永不满足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他们能够不断地向自我发起挑战,突破人生中的种种障碍,使自己的事业一步步升级,直到质变的端点等待姗姗来迟的机遇,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7跟拖拉说再见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少人都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所谓拖拉就是指一个人办事缓慢、不痛快、时间观念差、经常拖后期限的现象。在追求速度的快节奏社会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一切。然而,时间似流水,一区不复返。时钟嘀嗒,分分秒秒从我们的指缝间逝去,谁能抓住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谁就能成为强者。

  我们不妨算一笔时间账。人生短暂,转眼就是百年,然而能或到百岁的人又有多少?即使能活到上百岁,除去睡眠的时间,除去吃饭娱乐的时间。这样细细算下来,真正用到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久少得可怜,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这机器有限的时间,那就会一事无成。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事效率高的人无一不是驾驭时间的高手,他们能清醒地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的使用时间,使每一项任务有时间可用,每一单位时间有事情可做。他们往往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比别人更多的更好的任务。而做事效率低的人,则往往缺乏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事没有计划,今日事明日办,一天的任务两天完成,不善统筹时间,往往“时倍功半”。所以,如果想提高学习办事的效率,取得优秀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善用时间。

  许多职场人对于加班并不陌生切都习以为常,但如果是因为自己拖拉,拖延工作导致加班,则是不可以原谅的,工作拖拉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习惯。比如模式的行事方式,如果你发现有问题,那么你就应该立刻站出来,干脆利索的将事情解决掉,改掉拖延症,找出高效工作的方法。其实,很多好的想法就在一念之间,如果因为拖拉的习惯而没去立即执行,这样的人造成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

  在希腊神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从宙斯的头脑中披甲执戈一跃而出。所以,人的最大梦想、最大创意、最大憧憬,就像雅典娜一样,也往往是在某一瞬间突然从头脑中很完备、很有力地跃出来的。但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对于你的品格力量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象、观念闪入一位作家的脑海,使他灵光乍现,产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要想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观念移向白纸;但那时他或许有些不方便,所以不能立刻就写。那个意象不断的在他脑海中跳跃、催促,然而他还是拖延,最后灵感就会逐渐的模糊、暗淡,终于整个消失。那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避免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呢?

  1拖延症就像容易上瘾的诱惑,需要坚定意志,努力克服。习惯中最足以误人的莫过于拖延,有许多人都是因为此种习惯所累而陷入困境。拖延的习惯,最能损害及减低人的做事能力。你应该极力避免拖延的习惯,就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

  2第一时间当机立断的着手解决问题。假使对于某一件事,你发觉自己有着拖延的倾向,你应该跳起来,不管事情处于什么样的困难中,立刻动手去做,不要畏难、不要偷安;这样久而久之,你就能改正拖延的倾向。你应该将“拖延”当作你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要窃去你的时间、品格、能力、机会与自由,而使你成为他的奴隶。要医治拖延的习惯,其唯一的方法就是事务当前,立刻动手做去。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那事难做一分。

  3克服犹豫、等待、厌烦等负面情绪,逆流而上一次性解决问题。“要做立刻去做!”这是成功人士的格言。“凡是将这句格言作为座佑铭的青年,永不会有悲惨的结局。”凡是应该做的事,拖延着不立刻做,留着将来再做,有这种不良习惯的人总是弱者。搁着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等明天做,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也够将那件事做好。做以前堆积下来的事,你会觉得厌烦!在当初可以很愉快并很容易做好的事,拖延了数日、数星期之后,就会显得讨厌与困难了。

8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

  有一次,法国的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因为我最有可能够到它。”的确,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正确的审视自己,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很多人都抱怨机会难得,其实在这个泛商业化的时代,机会并不是什么奇缺资源。在人生路上,我们有太多的选择机会,打工还是创业?留下来还是跳槽?机会一多,人们要么无从选择,要么这也想干,那也想做,到头来,一辈子都在选择,总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是最好的,到最后连最不好的也把握不住。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东西适合自己并将不适合自己的主动放弃,才能创造成功的人生。

  有一位父亲给孩子带来一则消息,某一知名跨国公司正在招聘计算机网络员,录用后薪水自然是丰厚的,还因为这家公司很有发展潜力,近些年新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孩子当然是很想应聘的。可在职校培训已近尾声了,这要真的给聘用了,一年的培训就算夭折了,连张结业证书都拿不上。孩子犹豫了。父亲笑了,说要和孩子做个游戏。他把刚买的两个大西瓜一一放在孩子面前。让他先抱起一个,然后,要他再抱起另一个。孩子瞪圆了眼,一愁莫展。抱一个已经够沉的了,两个是没法抱住的。“那你怎么把第二个抱住呢?”

  父亲追问。孩子愣神了,还是想不出招来。父亲叹了口气:“哎,你不能把手上的那个放下来吗?”孩子似乎缓过神来,是呀,放下一个,不就能抱上另一个了吗!孩子这么做了。父亲于是提醒:这两个总得放弃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孩子顿悟,最终选择了应聘,放弃了培训。后来,如愿以偿,成了那家跨国公司的职员。

  人生其实就是无数次的选择,决定你成为哪种人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选择和放弃。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既然是选择,就有选择错误的时候。既然选择错误了,那就改吧,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绝不是这样,他们更多相信努力,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其实,我们也不否认努力,只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都毫无结果。与其一错到底,在错误的地方浪费力气,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呢?当一个人懂得放弃并有所放弃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成熟了,就意味着开始走向成功。勇于坚持,更要敢于放弃,因为放弃不是失败,只是暂时中止成功。

  有一个美国小女孩,从3岁时便开始接受音乐教育,4岁时她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钢琴曲。16岁那年,她考入了丹佛大学音乐学院,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然而就在当年夏天,她却放弃了这一梦想。因为在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上,她遇到了有生以来最残酷的竞争。一些刚刚11岁的孩子,只看一眼就能演奏她要练上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一向颇为自负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巨大差距,于是她鼓起勇气向父母解释说:“对不起,我改变主意了。我不再想成为一个钢琴家。”父母表示接受女儿的决定,而她自己的心中却像堵了一块巨石。

  好在不久,她就发现了新的目标——“国际政治概况”课程,她的导师也认为她是这一领域难得的千里马,因此倾其所能地指导她,将她引向了国际关系和苏联政治学领域。33岁时,她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教授。1987年,在一次晚宴上,她简短而有特色的致辞引起了时任国家 安全事务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的注意。从此她在政界青云直上,直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她就是创造了黑人女性历史的康多莉扎·赖斯。

  成就自我的道路有很多,我们不能在死胡同里浪费时间和精力,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孩子成长为诧叱风云的政坛明星,这自然离不开赖斯的努力,但是她善于自省、勇于放弃的能力,无意更值得我们深思:放弃不过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