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2
书名:不要输在做人上,不要败在说话上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6650字 发布时间:2024-06-26

5学会自我反省,做生命航船的舵手

  一家大公司的职员吃完午饭,回到公司门口,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昨晚妨碍你在公司成长的人去世了”。公司还在运动中心为这个同事设置了灵堂,一时间每位员工都对这位逝去的同仁感到难过,但过了一会儿,人们开始好奇这位仁兄到底是谁?

  于是他们带着一种好奇走到运动中心向死者哀悼。每个人在心里嘀咕:“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怎么就妨碍了我们成长呢?”

  “算了,不想了!反正他已经不在了。”然后,每个员工慢慢靠近棺材,当他们看到棺材后全部无言了:棺材里有一面镜子,探头进去刚好看到的是自己,在镜子的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世界上。有一个人阻碍你的成长——你自己。”

  我们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帮助自己,做自己的生命的舵手。

  从前,有个妇人,非常易怒,经常为生活中的小事大发脾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然而,她越是这样,越是容易生气!朋友知道后,就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妇人去找那个和尚。大师听了她的苦闷后,就把她带到了一个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和尚趁机便把门给锁了,转身就走。妇人一看,怒气就不打自来了:“你这个死和尚,干嘛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和尚笑道:“我现在放你出去的话,等会儿你就骂我是秃驴了!你还是在里面待着吧!”

  这样过了一个时辰,女人总算是安静下来了,于是和尚问她还在生气吗。妇人回答说:“我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听信别人的话来你这受罪呢?”“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妇人说:“不气了,气也没有办法。”“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第三个时辰也过去了,妇人觉得生气真不值得。高僧笑着说。“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

  终于,大师第四次来看时,妇人抬起头说:“大师,真是奇怪啊,我现在反而并不生气了,有什么好气的呢?我想明白了:气不就是自己找罪受吗?”高僧说:“你终于想通了,如果你能够时刻的反省自己,你还会那么生气吗?”

  这位妇人就是在这几个时辰当中,认真的想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彻底的分析了自己,所以她不再生气了。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面临着无由而来的怒气时,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自我反省一下。一个人要想获取前进的不竭动力,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不管你是成功者,还是正在失败者;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你是探路者,还是未起航者。都要做到做过事后,要好好反省自己,时刻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才会使你在明天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如果不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那只会错上加错,直至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每天给我们自己安排一段“自我反省”的时间,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我们就会扫除思想上的尘埃,减轻心灵的痛苦。时刻反省自己,你就能打开人生的智慧之门,进入人生的更高境界,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做错的最大一件事是什么?当你找出其中原因的时候,应该马上采取改进措施。不管你有多么成功,也要不断问自己,这一次为什么会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可怕的并不是犯错误,而是不知道认真、及时的反思失败原因;对于会反思的人来说,失败注定是通往成功的阶段;而对于不会,或是根本不知道反思的人来说,失败是其一生里摆脱不了泥潭,且越陷越深。

  反思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反思是一种进步,反思是一种修养,反思是一种力量。反思和修正自我,能把你从跌入的陷阱里解救出来,反思和修正自我,是你走向成功的最有价值的跳板。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顺境、逆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平常。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反思自己所处的情况,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在逆境中做到时刻反思自己,通过反思自己,使自己早日走出逆境。直到获得成功的智者。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反思,那么世界上再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以妨碍他走上成功的道路。

6养成积极主动的心态

  美国一次舆论测验,有一题为“你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从中挣钱,这是人生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可是,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时间是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恐怕不是很多。好多人于是陷入烦恼的苦海,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愤怒和烦忧,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许多人老是去寻找所谓理想的工作,但是现实总是与其相悖。比利时的一家杂志曾经就“你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为题,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大约有72%的老人认为“自己在年轻时心浮气躁,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没有奋发努力,等到自己明白过来,为时已晚,以致后来事业无成”。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尽管生命无常,生活起伏,人生充满许多不如意的东西,但是有不少东西是完全可以把握的,那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心态会使你一生贫苦与不幸。”

  心态不只影响工作,而且决定人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心态好,即便目前找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目标,也能够心满意足、心安理得、心平气和,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带来好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好,并逐渐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对工作心不在焉,或者心烦意乱,这种消极的心态就会带来不愉快甚至是恶劣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差。能够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人生的智慧,更是生存的策略。这个世界,这个工作,这个岗位,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的。既然你已经到了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努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好,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责任。

  积极的心态能够调动一个人的心灵力量,而且可以不断挖掘潜在的心灵力量,使其工作水平的发挥达到一种好的状态,甚至是完美的境界。相反,消极的心态往往阻挡心灵力量的发挥,更不用说挖掘内在的心灵力量了。它容易使一个人陷入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烦恼痛苦以及忧虑无奈的泥潭。其实,同样的工作环境,如果心态不同,其对工作环境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再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气定神闲的,一点没有那种烦躁、抑郁、悲观和自卑的情绪。消极的心态面对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悲哀叹息,感觉处处不如意。

  思想决定行为,正确的思想往往是由积极的心态引导的,所以心态左右个人行为。境由心转,那么,如何才能培养积极心态呢?

  1. 言行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许多人总是等到自己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付诸行动,这些人在本末倒置。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人生心态。从开始就积极行动起来,去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心态自然也跟着积极起来。

  2. 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当我们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我们就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谁就要当个好农民。我们决不能仅仅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然后指望不劳而获,我们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极心态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直至庄稼枯死。

  3.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你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运用别人的这种积极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别人获得这种积极态度。

  4. 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即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别人对他的需要与感激。这是我们普通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如果你能满足别人心中的这一欲望,他们就会对自己,也对你抱积极的态度。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就将形成。正如美国19世纪哲学家兼诗人拉尔夫。爱默生说的:“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7快乐是一种心灵能量,让快乐变成习惯

  阿伯拉罕·林肯说:“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也正如史蒂森所说过的:“快乐的习惯能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

  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态度而产生的。面对同样的情境,乐观者会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因而感到愉快开心;悲观者则只会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因而感到伤心难过。所以,要想得到快乐,就要培养一种乐观的生活习惯,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隶,不要让外在环境和他人来决定和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个人心情的好坏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调整培养的。要想让快乐与自己相伴,要学会调整自己头脑中一些消极思维方式,用积极的乐观的态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烦恼、忧伤和不满就会烟消云散。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发现,快乐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该研究科目的带头人索尼亚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快乐的人经常会有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能够激励他们更主动工作,接受新的知识。当他们觉得快乐的时候,会觉得很自信、乐观、精力充沛,这样会使他们更有亲和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研究结果是有道理的。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人,能够更好地把有限的心理能量投入到外界建设性的事务中去,能够更自然地开展工作,更大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这对于取得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而那些不快乐的人,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工作效率,而消极情绪背后的心理冲突常常会大量消耗有限的心理资源,“内耗”大了用于从事建设性工作的精力自然就会减少,如同电脑被病毒感染以后,系统资源大量被占用,正常的程序自然就会运行缓慢和容易“死机”。

  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热爱工作的态度。让我们勇往直前吧,无论多大的风雨我们都不怕,因为快乐是自己给自己的,我们有权掌握自己的快乐砝码!我们可以做到,我们会以微笑诠释我们的快乐!

  其次,学会自己给自己快乐的方法。有人会说了,谁不想让自己过得快乐点啊,我们也知道自己快不快乐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自己的态度,可是我们就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让自己快乐,我们总是感觉有好多事情让自己不快乐,我们该怎么办呢?

  专家指出,要想让自己快乐,必须从自身的修炼做起,如此锻炼自己的意念,你一定会快乐起来的,快来看看吧!

  1“假装快乐”调整情绪:自己给自己找快乐。悲伤的情绪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减缓,所以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精力衰退,兴趣全无。“假装快乐”是一种快速调整情绪获得快乐的方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的确有效。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身体和心理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比如愤怒时,我们会握紧拳头,呼吸急促,快乐时我们会嘴角上扬,面部肌肉放松。然而,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当无法调整内心情绪时,你可以调整肢体语言,带动出你需要的情绪。比如你强迫自己做微笑的动作,你就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所以假装快乐,你就会真的快乐起来,这就是身心互动原理。

  2行为获得快乐。专家指出,这种快乐感受还可以通过行为获得,当你情绪压抑的时候可以找个地方尝试一下“笑功”的功效:先站直,然后身体前屈90度,再后仰10度,并配合喊出“哈哈哈哈”的声音,动作和声音力求夸张,连做六次,前后对比就会有不同感受。相信你做完就不那么郁闷了!

人是一个追求目标的生物,所以,只要他朝着某个积极的目标努力,就一定能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快乐就是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征兆。人只要发挥一个目标追求者的作用,不管环境如何,他也会感到十分快乐。托马斯·爱迪生有一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实验室而且没有买保险。不幸的是,这间实验室被大火烧掉了。后来有人问他:“你该怎么办?”他说:“我们明天就开始重建。”他保持着进取的态度,可以断言: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损失而感到不幸。

快乐需要有困难来衬托,同事需要有以克服困难的行动来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

8赶走心中的害群之马

  心里的害群之马,就是心中的痼疾。它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它是难以驱散的乌云。远古时候,轩辕黄帝要到具茨山去寻找一位叫大隗的“完人”,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良策。出发前,黄帝请了一些很有经验的人做向导和随从。可是,当他们行至襄城郊外时,还是迷了路,绕来绕去总是找不到出路。

  黄帝一行正在万分着急的时候,忽然看见空旷的野地里有个牧马的男孩,黄帝就赶快过去问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吗?”男孩说:“当然知道。”黄帝心中大喜,连忙又问:“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么地方吗?”男孩看了看黄帝说:“知道。我什么都知道。”黄帝见他聪明伶俐,于是逗他说:“你的口气真大,既然什么都知道,那我问问你,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吗?”男孩爽快地回答说:“那有什么难的。”说完男孩却跳上马背要走开。黄帝拉住男孩再问,于是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与牧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只不过是要把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男孩说完,骑马离去。

  黄帝闻听此言,茅塞顿开,连向牧童离去的方向叩头拜谢,然后驱车打道返回。

  治理天下需要清除害群之马就可以了,那么同样,要想成功,清除掉自己身上的不利于成功的因素也就可以了。但是,人们往往费劲心力去设计各种登山的线路和计划,却不肯弯腰倒掉鞋中的砂砾。要知道,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中的一粒细沙。不克服自身的各种不良习惯和小毛病,就不可能迎来真正的成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是由不良习惯造成的,不良习惯也叫坏习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坏习惯,而且某些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到底坏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革除坏习惯又有多重要呢?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会影响他的行为表现,不好的行为都是由于无知和自私带来的。当他第一次表现不好的行为时,假如他没有察觉到它是一种坏的行为,或者只是察觉到而没决心立刻去革除,那么这种坏习惯很可能再重复出现,而重复出现几次后,这种行为就会有了一种“惯性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很强的行为势力,这就是感觉到的坏习惯了。一旦坏习惯形成以后,一种坏习惯也会引发另一种坏习惯。许多坏习惯养成后就会造成一种个性或人格特征。有了这种个性以后,就能影响人的命运。因此改正不良习惯的最大意义就是改变命运,过上幸福快乐的人生。

  那么革除坏习惯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

  第一:察觉自身的坏习惯并努力反省。当有了坏习惯,不仅要正视它,而且更要反省。“反省”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反省的日子是不值得过个的。”中国古代的圣人每天捡点自己的行为,做了一件善事便在缸里放一颗红豆,起了一个恶念便在缸里放一颗黑豆,每天这样反省自己,日子久了,红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就知道反省的效果。

  第二:提高认识,彻底了解坏习惯的危害。很多坏习惯为什么发现了还能长期存在呢?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它真正的危害,比如有人经常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然而有这种观念的人是鼠目寸光的,更大的是长久的身体伤害——烟对肺部、肝部、肾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内分泌等都有毒害,因此我们要革除某项坏习惯,必须全面了解坏习惯的危害,并且对这些缺点加以客观的认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改革起来就有的放矢,轻松省力。

  第三:时常忏悔,并且坦诚向他人承认自己的过失。我们的过失就像树根一样,在越隐秘的地方就长得越坚固。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情,越不想告诉别人,这个过失越不容易改正过来。那罪恶的根就越扎越深,假如我们能放下面子,敢于公开向他人认错,那罪恶的行为就会立刻停止,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相同的错误,就好比把树根挖出来晒太阳。

  第四:假如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革除根深蒂固的坏习惯,那么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

  第五:俗话说“不破不立,不废不兴”,用良好的新习惯或行为替换旧的不良习惯,会使你在革除坏习惯的过程中,觉得轻松而自然。

  第六:改变习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而坏习惯的革除要越快越好,最好从现在开始。有些习惯的改变需要适当的时机才容易成功。例如:想实行冷水浴最好从夏天开始;想学车最好在假期。大部分习惯的建立是没有时节性的,特别是坏习惯的革除要越快越好。例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最好从现在开始,学好英语也要从现在开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将来,要养成“从现在开始,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