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生不是儿戏,不可太随意
1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品质。尊重,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品德。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尊重是一种品德,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对同学、老师、领导、同事或是邻居、朋友甚至家人,都应该自觉践行尊重,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与特征,以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来要求别人,则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即使是街头的乞丐,也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外有个知名的作家,在他穷困落魄时,走在寒冬深夜的街上,一个乞丐向他伸出了乞求的手,而他此刻身无分文,面对那双渴望得到的眼睛,他伸手握住了乞丐的手,说:“我没有钱给你,只能送你一份祝福!”乞丐激动得向他鞠躬:“先生,你给我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当我们懂得了对别人的尊重,凡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就会理解别人的做法与行为,才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懂得了尊重与理解,才能在言行上表现出宽厚与仁爱,才能在红尘中寻找到一席温馨与宁静的心灵空间,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拥有挚爱的亲朋,才能让身边的人感知到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活原本就是和谐的,当我们怀有一种宽厚的心态去理解他人,拥有一腔真诚的胸怀去尊重他人,我们同样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与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许多人不注意尊重他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甚至家人之间,有时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心理活动时间,与别人谈话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不给对方插话的机会;在听别人倾吐心事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给自己提意见的人耿耿于怀,对批评自己的人做出不礼貌不文明甚至粗野的言谈举止,等等。这都是不尊重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对方有意或无意做了伤害你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是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对方?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以别人难以达到的大度和宽阔的胸怀来对待处理,那么你的形象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容和大度就会让你的人格折射出更加高尚的光芒来。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也一定会加倍回报你的。
在一个空旷的山谷里,一个小男孩对着四周大声地喊“我不喜欢你——”,结果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我不喜欢你——”。小男孩生气了,就对着山谷大叫“你是坏蛋——”,山谷又传来了回声:“你是坏蛋——”。小男孩气哭了,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山谷里有人骂他。他妈妈问明白了情况,就让他再去对着山谷喊:“我们做朋友吧!”小男孩将信将疑地大声喊了一句:“我们做朋友吧——”。果然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我们做朋友吧——”。小男孩又接着喊了一声:“我爱你——”。结果山谷里又传来了回声:“我爱你——爱你——爱你”。
这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人们相互的尊重是多么地重要。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就会尊重你。反之,你没有把尊重给予对方,那你得到的也就不会是别人对你的尊重和理解。
2口无遮拦,闲话伤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母熊安排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
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骚臭味。”
母熊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樵夫照它的话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你头上的伤好了没有?”
“斧伤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熊回答说。
的确,没有人能彻底忘掉别人对他的侮辱,即使那个人曾经有恩于他,或者他们曾经是好朋友,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弥补你在语言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传递语言的工具就是与人交流,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对他人的话语会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是受特定场合的制约,有些话在特定的环境中说比较好,换了另外一种环境未必佳。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说话一定要估计谈话的环境和谈话的对象。切不可“口无遮拦,无拘无束”。
言语是具有能量的,与身体的行为一样,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反映,在人际交往中,言语在彼此的认知中,所占到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言语招来灾祸的人,一般有几种情况:
1、有口无心。有的人用俗话说叫“嘴上没有把门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太过随性随意,结果就出现了言多必失,说的多了,就会添油加醋就会妄加想象,可怕的是,这种人往往说过了就忘了,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是否为自己埋下祸根都不自知。这样的朋友,只能劝你少说或不说,时刻提醒自己,这话该不该说,想清楚之后再开口。
2、表达欠佳。有的朋友真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语言表达不一致,有些“笨嘴拙舌”,往往使聆听对象产生误解。如果你的表达对象恰恰是那些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或者心胸狭隘的人,那么很可能就埋下了隐患,种下了祸根。这样的朋友,还是多读些书,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做到这些之前,还是沉默是金吧。
3、习惯恶言。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言语尖酸刻薄、轻佻粗鲁,更有甚者言辞恶毒,出口伤人,这种人,往往最容易给自己招来灾祸。有这种不良的言语习惯的人,是最容易“祸从口出”的,也是最不值得人同情的。
在一次宴会上,李伟在酒桌上向邻座的女士讲起本市市长的秘闻来,同时表现出对市长的卑鄙行为的极大不满,并义愤填膺地说了一堆人身攻击的话。
当他讲话的时候,邻座的女士一直没有吭声,其他客人也都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他,无人吱声。直到最后,大家都忙着去给其他客人敬酒的时,这位女士说:“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我就是你说的那位市长的妻子。”
李伟当时就窘住了,场面非常尴尬。这位女士很有涵养,没有当面指责他,但是李伟的口无遮拦给别却留下了很坏的印象。
这件事告诉我们,说话形式的选择要与场合相适应,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没有考虑周到的话最好少说。说话的分寸,要做到慎言忌口,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说话的对象,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乱说一通,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口无遮拦,其结果可能就是“言多必失”。也就是说,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的说话,话说多了,话里自然而然地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果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恶语中伤别人,别人脸色立刻不悦,遇到性情暴烈的人,会当场以牙还牙,让你付出代价。有的人虽然没有当时还击,但是仇恨的种子已经在心底生根发芽,至少今后会离你越来越远。
我们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起源多在口无遮拦上,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在一般场合中,在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可以先说“你的某某事做得挺好,效果、反应都不错”,然后,再用“就是”、“但是”、“不过”等来做文章。谁都知道“但是”后面的才是真正要说的话,但前面的话一定要说,因为它不是假话,也不是废话,而是为营造一种和谐气氛的客气话。你若直来直去,对方必然会觉得你扫了他的面子,心中大起反感。
要想在公司里得到发展,或者在社会生活上被人们所承认,就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所谓“不打脸”,就是不揭人隐私,不能犯他人的敏感区域,即便是开玩笑也要以对方的得意之事作引子,如此才可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3糊弄,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在一些公司内常常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一转身的工夫就糊弄工作,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一些看起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糊弄工作,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顶峰,却不愿意经历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糊弄工作、投机取巧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而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摒弃这种心态。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牛和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做完工作,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但小牛还是装病了,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如何。“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回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没有。”老骡回答。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老骡从田间回来时,小牛问道:“今天怎么样?”“还不错,我认为。”老骡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说,“但是,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的确,糊弄工作、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轻松,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你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小牛自以为很聪明,觉得装病偷懒占了不少便宜。其实,他不懂得任何东西都有存在的价值,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灭亡只是时间的长短。
在职场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每天走进办公室,很多人想的不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而是处心积虑地去糊弄工作,能少干一分,绝不多干一分。他们自以为很聪明,马马虎虎应付完每一天的工作,常常暗自窃喜。殊不知,糊弄工作,就是在糊弄自己。
粗心、懒散、草率等这样一些行为,都是工作不负责的具体表现。身在职场,只有对工作认真负责才是真正的聪明。你只有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每天出色地完成工作,才有可能很快获得提升。反之,如果你对公司的兴亡完全不放在心上,对工作只是敷衍了事,那么你也将成为公司首先考虑的辞退对象。
每个老板都是不容易糊弄的,他们是不会容忍那些只知拿薪水、却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员工的。更何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一丁点儿不负责任,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作为一名员工,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有一句话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工作中,如果总是试图糊弄工作,可能表面上看起来会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往往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今天你糊弄工作,明天工作也会糊弄你!如果今天你处理事情错漏百出,那么明天你很可能成为公司的裁员对象。
4人生应该有计划
计划像一座桥,连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同样的,计划是连结目标与目标之间的桥梁,也是连结目标和行动的桥梁。没有计划,实现目标往往可能是一句空话。计划对于人生来说相当重要,如果你在计划上失败了,那你注定会在执行上失败。没有计划的人生杂乱无章,看似忙碌却是空缺的。
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断制定人生规划、调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人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你不去规划人生,反过来就要被人生规划”。等到客观规律来规划你的时候,往往会违背你的初衷,是你难以接受现实。
历史和现实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善于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个人的专长、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是我们成功的前提。
人生好比是一次航行。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如果我们想拥有精彩的人生之旅,那就需要精心设计航程。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好比漫无目的的航行。只有精心准备的航行才会惬意,也只有科学规划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而科学的人生规划能引导我们努力追寻理想的生活方式,享受美好的人生。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过怎样的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把握,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规划者和耕耘者。
但是,人生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可能悔棋。”这就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重要的是选择下一步所要迈出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理想、兴趣和爱好等心理倾向;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和自己的与众不同,并客观的评价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进行人生规划,也只有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才不会迷失方向,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人生历程。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的步伐速度比前增加了至少一倍。白天,或奔波于上班途中,或穿梭于单位各部门之间,或坐在电脑旁了解外面的行情,或处理一大堆文件、材料、或接听始终不安静的电话……忙碌而紧张的工作让你没有时间计划。晚上,回到家中,准备晚餐,晚餐结束后靠在沙发上和家人共度难得的休闲时光,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洗漱睡觉。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和责任让生活变得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一切都周而复始,单调枯燥,这样的生活永远缺乏精彩。你想改变吗?如果你稍微留出点时间作一下计划,你的生活将大为改观。
周末你可以带着家人或出去逛商场,享受都市生活;或外出郊游,放放风,透透气。有计划的生活即使紧张,但却井然有序;有计划的工作即使繁忙,但也会变得充实而有效率;有计划的人生即使艰辛,但也能处之泰然。计划让你的思维清晰,能创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别说没时间计划,如果你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留出时间作计划,你不仅会赢得工作的时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还有计划的时间等这样的良性循环带来的攻效,不信你就试试看。
5不要过于计较自己的得与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人都喜欢得,不喜欢失。何谓真正的得,何谓真正的失,也许这个问题问一百个人,可能会得到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对待得失问题,如果你把个人利益的得失看得过重,势必会变得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一旦将个人利益的得失置之身外,便能够轻松地对待身边发生的事,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
不计较一时的得与失,就能超越自我,活的潇洒自在。因为没有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身心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自己驰骋。不计较一时的得与失,也是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会有主动制造烦恼和信息带来的自我困扰,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处之泰然,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人生,失去了金钱、地位会有再来的时候;失去了人格、道德就不容易再恢复了。得人容易,得人心难;得人心难,失人心易。在面对得与失的抉择时,你一定首先要从人格和道德的层面上多加考虑,这样做出的决断才能是正确的。生活中磕磕绊绊的事在所难免,用豁达快乐的心态去看待,就不会特别在意一时的得失,就可以用宽容的心去看待生命中的每一次跌宕起伏。如果你能持有这种豁达的心态,必将获得生活的快乐和事业的成功,谱写出生命中璀璨辉煌的乐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越来越多,对社会的是是非非看得越来越清楚,于是便学会了用浊眼看世界。许多事情,该糊涂时就别让自己太清醒,不糊涂也要让自己装装糊涂,因为太清醒了,就难保持一颗如水的平常心。这时候你便能深深体会到郑板桥老先生的“难得糊涂”方是人生佳境。
“难得糊涂”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种包容与平等。“糊涂”可以化解矛盾,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冰消雪化,可以云开雾散,可以使家庭气氛轻松。居家过日子往往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夫妻之间总会有磨擦与碰撞。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往往使两人发生争执。这个时候,收起自己的火气,退一步把问题淡化。日久就学会了这种“糊涂”。和老人在一起,有时老人家的唠叨让人有些不痛快,那不妨也就糊涂一些,呵呵一笑,给老人一个表达的机会,而自己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影响,落得个皆大欢喜。孩子正在成长发育阶段,有时对问题的有了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处理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被家长视为不听话。你可以坐下来让孩子有个思考和辨别的时间,帮他去分清是非。对他的小小错误在“糊涂”中点一下,往往胜过大发雷霆。“难得糊涂”在这里便成了平和与平等,成了调剂家庭和睦的良药。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与朋友相处,“难得糊涂”便成了宽容与爱心。退一步海阔天空,朋友的“是”放在心上,朋友的“非”放在记忆的风中让他淡去,不留在心底。在朋友的心里总有着一丝温暖,而这种宽容的温暖是你独有的关心。我有一个同学,三年同桌,她言语有时过于尖锐,常常会使很多人当众下不了台。对于我有时也会如此。很多时候,我的笑脸与大度使她无话可说。我的一句玩笑让她解开心中的愁。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见到我总是说:“如果真的有时光倒流的话,我宁愿让你说我,骂我一通。我一定好好珍惜!我也知道咱们同学为什么都能提起你,为什么一来就去找你的原因。我真想再重新过一次。”“难得糊涂”也许在这里被人叫做傻气,但生活在有爱与宽容充盈的世界,我们的路才越走越宽。我们的身边才会有更多的感动,有更多的真诚。
很多人为了工作上的名利撞破了头,工于心计明争暗斗,而“糊涂”在这里不是没有进取之心,不是拖拉,不是消极与敷衍,而是一种淡泊的心态。有努力才有回报。为了区区名利而争,甚至不顾及颜面和人格的事,倒不如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坦然做人,坦荡做事。“难得糊涂”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平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让人一生都很聪明难,在聪明中做到难得糊涂更难。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聪明,却把自己深深的陷入尘世的污泥中不能脱身,于茫茫红尘中觅得一时的糊涂,休息自己的内心。难得糊涂并不是要人去糊里糊涂的生活,糊涂只是休息内心的方法,所以难得糊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